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为依据,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内容并实施。论证思想政治实践课在大学生发展中特别是在大学转型期对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知识—能力型人才及完善健康人格等方面发挥实践课的功能。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转型;特色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060-02
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了有关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都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件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建构必须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及课程的规范性等特点,必须发挥育人功能。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或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通过获得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来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理论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运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非常重要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实践课彰显地方特色
我国现有千余所高校,每个高校的校情不同,因此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充分地彰显地方特色,才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我校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的比例已占40%以上。主要内容有: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在线学习、好书伴我行、社会调研、观看视屏影像、关注时事新闻及校本实践活动等。我校是祖国最北面的一所高等本科院校,当地有独特的实践教学资源,我们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十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师生深入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深度实践,精准服务,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方法的支持。为了克服区位不在繁华大城市的劣势,我们和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学生旅途及假期所到之处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在同学群或者微信中分享,回校后,择优整合在课堂上展示。目前,学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校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
三、发挥思想政治实践课的育人功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精心设计,不断强化的实践课教学,育人功能已经显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地净化了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帮助大学生解决疑虑和困惑,促进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大学生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使他们的“三观”与道德情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及时行乐、新的读书无用、悲观厌世、得过且过等陈腐观念潜滋蔓延,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现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高达80%左右,他们的日常表现、精神风貌及“三观”等基本代表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潮流。面对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及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困惑,无所适从,难以担当。
面对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我们以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作为解决疑惑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和引领大学生带着课堂的理论收获,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融入丰富的社会和多彩校园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实践,获得大量的现实实例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的理论,进行社会化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学生到知青博物馆,看到当年的知青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来到北大荒建设边疆,有的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对比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说服自己,升华自我。在活动中,在现场教学中履行道德规范,逐渐纠正偏离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生动的社会先进事例的感染和带动下,重拾传统道德规范,自觉运用到现实中,克服不足,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做到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了集体主义的团队意识,思想逐渐成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培养知识—能力型人才,为服务社会、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及深刻调整,社会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依附性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全面改革创新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对知识—能力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社会实践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勇于开拓创新,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敢担当。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实现了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可以说,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力,这与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是一致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带领学生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本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企业中去,听他们讲创业的艰难、艰辛、坚定,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创业故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并利用业余时间到这些企业做勤工助学,一举多得,学生全面发展,融入社会,也为学校的转型注入活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他们健康上进,乐学多才,他们可爱、可信、可为、可贵,其基本素质还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心理素质的欠缺,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依赖家庭和社会、意志不够坚强、承受能力较差等。最近网上流传当代大学生“十大不治之症”即“懒惰、选择困难、购买狂躁症、睡不醒、手机依赖、Wifi依赖症、妄想综合症、夜猫强迫症、学习障碍、审美癌症”等。究其原因,与我国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机制有一定关系。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受伤的灵魂永远处于幼儿期,没有疤痕的人生是最失败的人生。”实践活动是医治这种问题的良药之一。我们带领学生走访福利院、敬老院,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尊敬生命,珍惜生活,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走进鲜活的现实人群,接触快速发展的社会,走出网络,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渐渐从虚拟的无意义的世界中走出来,关注现实,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通过感受,参与,对未来充满信心,逐渐对各种复杂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有所辨析,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渐提高认识、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不至于面对现实问题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在社会现实面前,客观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走出自我误区,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人格得以完善,能够更好地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托。
参考文献:
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转型;特色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060-02
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了有关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都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件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建构必须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及课程的规范性等特点,必须发挥育人功能。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或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通过获得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来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理论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运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非常重要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实践课彰显地方特色
我国现有千余所高校,每个高校的校情不同,因此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充分地彰显地方特色,才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我校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的比例已占40%以上。主要内容有: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在线学习、好书伴我行、社会调研、观看视屏影像、关注时事新闻及校本实践活动等。我校是祖国最北面的一所高等本科院校,当地有独特的实践教学资源,我们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十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师生深入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深度实践,精准服务,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方法的支持。为了克服区位不在繁华大城市的劣势,我们和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学生旅途及假期所到之处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在同学群或者微信中分享,回校后,择优整合在课堂上展示。目前,学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校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
三、发挥思想政治实践课的育人功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精心设计,不断强化的实践课教学,育人功能已经显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地净化了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帮助大学生解决疑虑和困惑,促进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大学生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使他们的“三观”与道德情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及时行乐、新的读书无用、悲观厌世、得过且过等陈腐观念潜滋蔓延,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现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高达80%左右,他们的日常表现、精神风貌及“三观”等基本代表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潮流。面对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及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困惑,无所适从,难以担当。
面对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我们以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作为解决疑惑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和引领大学生带着课堂的理论收获,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融入丰富的社会和多彩校园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实践,获得大量的现实实例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的理论,进行社会化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学生到知青博物馆,看到当年的知青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来到北大荒建设边疆,有的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对比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说服自己,升华自我。在活动中,在现场教学中履行道德规范,逐渐纠正偏离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生动的社会先进事例的感染和带动下,重拾传统道德规范,自觉运用到现实中,克服不足,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做到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了集体主义的团队意识,思想逐渐成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培养知识—能力型人才,为服务社会、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及深刻调整,社会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依附性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全面改革创新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对知识—能力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社会实践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勇于开拓创新,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敢担当。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实现了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可以说,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力,这与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是一致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带领学生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本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企业中去,听他们讲创业的艰难、艰辛、坚定,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创业故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并利用业余时间到这些企业做勤工助学,一举多得,学生全面发展,融入社会,也为学校的转型注入活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他们健康上进,乐学多才,他们可爱、可信、可为、可贵,其基本素质还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心理素质的欠缺,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依赖家庭和社会、意志不够坚强、承受能力较差等。最近网上流传当代大学生“十大不治之症”即“懒惰、选择困难、购买狂躁症、睡不醒、手机依赖、Wifi依赖症、妄想综合症、夜猫强迫症、学习障碍、审美癌症”等。究其原因,与我国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机制有一定关系。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受伤的灵魂永远处于幼儿期,没有疤痕的人生是最失败的人生。”实践活动是医治这种问题的良药之一。我们带领学生走访福利院、敬老院,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尊敬生命,珍惜生活,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走进鲜活的现实人群,接触快速发展的社会,走出网络,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渐渐从虚拟的无意义的世界中走出来,关注现实,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通过感受,参与,对未来充满信心,逐渐对各种复杂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有所辨析,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渐提高认识、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不至于面对现实问题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在社会现实面前,客观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走出自我误区,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人格得以完善,能够更好地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托。
参考文献:
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