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識。因此本研究拟从垃圾分类活动为切入口,从青少年对垃圾分类及环保的认识、日常行为以及接受环保教育的状况等方面了解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并结合调研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加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垃圾分类;环保意识;青少年
  一、研究目的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等等,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曾经笔者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见习活动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和访问。大部分的学生都听说过“环保”这个词汇,可对这个词汇的含义与本质却知之甚少。他们单纯善良,有着满腔的热情想要保护自然,却只是停留在“知晓”这个阶段,无法往下深入。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环境保护知识匮乏,说明学校对于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课程的安排和设计不够重视,家长对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够,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狭窄。
  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意识(以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建立较晚,环保措施不够完善。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的利用,减少处置量,改善环境质量。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力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德国从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出台的法律中明确了垃圾产生者必须承担垃圾分类处置的义务;韩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发放垃圾袋明确责任人,控制垃圾的数量,垃圾如果没有被正确分类,轻则退回,重则最高会被处以100万韩元的罚款;日本将垃圾清理费与垃圾袋成本费捆绑在一起;而我国,从2000年6月北京等八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后的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们依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我国已经出台的一些法律文件,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不全面、不完善。民众普遍缺乏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培养广大民众特别是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尤为关键。(王赞,2017)为什么分?怎么分?分类以后怎么处理?公众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素质普遍不高,陋习严重的农村。因此,我们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加大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与教育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帮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从垃圾分类开始,增强人民对环保的重视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以及世界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举措。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推进校园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与具体实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正确良好的习惯,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而带动全民环保。
  但据笔者观察,虽然校园内已放置分类垃圾桶、分类告示牌,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但效果甚微,部分学生仍存在“随意乱扔”等分类意识淡薄问题。因此,对青少年基于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剖析,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对青少年垃圾分类现状深入分析讨论,希望可以为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以及真正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尽一点微薄之力。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针对青少年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州市两所小学的各年级学生。两所小学均为市区重点学校,具有较好的生源和师资力量。
  三、现状问题
  1.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及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已有了基本的认识。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85%的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垃圾的正确分类标准”,12%的学生表示“想要进行垃圾分类却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当涉及垃圾分类常识问题时,只有36%的学生能对“大棒骨、茶叶渣”等垃圾进行正确分类,且极少数学生能说出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学生只是从老师、家长口中听说过垃圾分类,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作用以及垃圾分类的细节的了解也都较为模糊。
  2.学校垃圾分类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
  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环保习惯的前提是他们需要对垃圾分类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能准确判断具体垃圾的所属类别。两所学校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开展过垃圾分类教育讲座及知识普及,也曾以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积极性,但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仍不够大,且许多活动的后续工作落实并不到位。笔者大致观察了校园内食堂、操场、教学楼等几个垃圾桶,发现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没有做到分类堆放,而是被随意投放,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形同虚设。也有部分学生为了防止丢错垃圾而选择将产生的垃圾放进书包带回家里丢弃。
  总而言之,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透彻,学生自然就养不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另外,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奖惩措施不到位,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在没有在良好制度的激励或是鞭策下,进行垃圾分类,其积极性未被调动。
  四、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在理解和把握垃圾分类教育的主体、理念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理念的基础上,笔者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和方法,以期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1.学校
  学校作为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教材编写、日常监管及校园活动等方面体现垃圾分类教育的内涵,体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一,基于自身学校垃圾分类情况,结合所属地区垃圾分类的政策,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校情的垃圾分类教育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教育校本教材,将以垃圾分类教育为主的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教育中去。其二,基于校情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监督学生日常垃圾分类行为,引导学生将垃圾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及时记录学生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并在校内进行每周评比,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其三,由学校主导,开展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公益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公益实践活动,实现“家校联动”“学校——社区联动”,让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家庭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主动带领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体验垃圾分类的趣味。家长应带头减少垃圾的产生,积极倡导垃圾分类及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光盘行动”“节约意识”等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通过家长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等举措让垃圾分类真正进入家庭,让孩子真正形成垃圾分类意识,进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3.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个人需要良好的社會教育,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教育。教育部门可通过开展“绿色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评比活动促使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居委会和村委会应加强与学校的配合,联合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并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
  4.学生
  学生是垃圾分类教育的主体,各方一切努力最终都将聚焦于学生。其一,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努力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学会正确分辨各种垃圾。其二,学生应积极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参与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垃圾分类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其三,学生应主动自我反思,做垃圾分类的“主人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结语
  垃圾分类问题是环境保护问题中的一部分。环境保护问题要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以解决,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朱丹,高晶晶.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技,2011(6).
  [2]张伟.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5(20).
  [3]沈健. 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报告【摘  要】(上)[J]. 环境教育,1995,(1).
  [4]陈子玉,赵静,马国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64-68.
  [5]李莎,陈海滨.中学生应成为垃圾分类收集的先锋队:昆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调查问卷解读[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1):48-49.
  [6]王民. 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 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4):86-90.
  作者简介:
  徐诗婷,女,浙江余姚,1999.11,本科,湖州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在经历三年的高中学习之后,面临高考选择,进入更好的大学进行学习。高三作为复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而言,直接决定其高考的成绩。因此,在学生高三阶段,教师要改进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复习效率。本文就提高高三物理课堂复习效率的有效措施进行探析,提高学生的课堂复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考入一个更好的大学。  【关键词】高三物理;课堂复习;提高效率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这些年国家提出了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思考  引言:  现如今我
期刊
【摘 要】中俄长期保持睦邻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两国更是世界贸易大国。两国都有得天独厚的土地与自然资源,但俄罗斯受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影响,未能很好的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相毗邻,是两国开展交流的重要枢纽。两地区在农业发展上各有优势,但合作交流水平落后。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两国人民的饮食状况,对两国饮食文化交流有一定阻碍。如今,文化越来越受各国重视,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最基础和深沉的动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写作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英语综合能力以及未来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深入学习英语、培养英语兴趣和英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介入,通过强化阅读、重视语法、情境创设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内涵特色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认为在上述双重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专业特色建设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重构教学内容来实现。专业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落地生根。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6月2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一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在办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新要求的人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思政的教育的作用,采取合适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就中职学校公共藝术课堂渗透党史、团史思政教育进行浅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堂;党史思政教育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于其在实际进行中所具有的一系列意义已然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各个学校学生团党团建设中的重点建设方向。本文对新时代依托党建带领团建,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党建引领团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党建带团建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对于中职类院校而言,党建
期刊
【摘 要】为了尽快适应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国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上的技术人才比较短缺,而高职教育作为产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重点场所,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是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升级的能动适应措施。对此可以借鉴协同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未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策略优化措施,明确发展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协同理论;高职院校;产
期刊
【摘 要】地理作为一门具有生活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确保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通常会将生活元素运用其中,拉近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状况来理解地理知识,将生活元素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据此,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生活元素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活元素;策略思考  随着新课程理念
期刊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应用息息相关的学科,这门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较为灵活,所以如果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掌握科学知识。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初中科学高效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对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初中科学教学;应用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