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普遍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知识点连接总是出现问题,或者上课听教师讲新课的过程中总是存在听不懂的状况。有很多老师不能及时找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的做到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进行之前的知识点的巩固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了解,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引导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引导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从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到洋思的“先学后教”都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县教育局倡导的“自疑自探,步步提升”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推进中,自己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我发现,课堂上的“自学质疑”环节用时至少5 分钟,整个课堂的其余学习活动时间就会缩水;如把自学时间缩减成3 分钟吧,可3 分钟能深入进去吗?我很矛盾,不由得想到了“课前预习”,认真分析教材后,发现教材里结论性的语句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一次偶然的阅读中,我看了一位专家给学生的建议,其中写道了学生应该预习,“学生要走在老师的前面。”这更加坚定了我实验的信心,于是,从上学期起,就开始了“课前预习”实验。
一、课前预习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一)预习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如果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就能明白哪些知识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知识比较复杂,尚存疑问,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花费在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拓展上。当教师讲到自己疑惑之处时,学生本着急于解疑的心态,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会用心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二)预习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上面已经提到,小学生通过认真预习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预习是有收获的,如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他们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会更加自信地进入到学习中。而且,成功和自信会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以后的课前预习。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引导方法
(一)利用问题设置方法开展课前预习
以“问题”为主线,科学组织预习。“预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的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当中,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课前的思考而形成的,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预习的重要性所在。在组织预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先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的预习方式会更好一些。
(二)课前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适当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当中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由于小学生进取心比较强,都想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这一手段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也会有所改变。
(三)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美丽的“白天鹅”。莫让语言施暴伤害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阐述预习中的收获,让他们得到发展的满足、成长的快乐、拼搏的愉悦、人格升华的自豪。学生预习,由于他们没有成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能让教师激动不已,有时甚至措手不及。为了尽力不让学生問倒,就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预设;不得不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四)重视学生预习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预习中,学生各自凭着自己的经验,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收获各自的理解,课堂中,通过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三、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效果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好了。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上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地、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会有针对性的组织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原来几乎每节课都完不成的课时内容,现在不仅包括练一练在内的课时内容,甚至有时还能留下空闲时间做下节课的预习。从当堂检测效果看,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对学习的新知掌握得比较牢固了,练习题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思维发展了。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认为预习就是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比如,在四年级上册“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一课时,有同学提出:如果把24 看作20来试商,需要调商两次,太麻烦;可是把24 看作25 来试商吧,想25 乘几的积太难了。后来,又有同学找到了一个小窍门:记住15、25、35 等几十五分别和1~9 相乘的得数,做这样的题目就快多了。比如,三年级学生就记住了25×4=100。听到学生提出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再听到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学生呢?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吧,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3.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升与毫升”,课上交流困惑时,有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m 与毫有关系吗?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符号,它就是‘m’。你看,mm 是毫米;mg 是毫克;ml 是毫升。是不是‘m’就跟‘毫’有关系呢?”我听了,很是惊讶,先肯定了学生的猜想是很有价值的,又告诉学生说,老师课下查资料,一定给她一个明白的答案。后来,通过查阅资料,m 和毫还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就是我查的资料:mm 是毫米,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meter ;mg 是毫克,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gram ;ml 是毫升,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liter;milli-代表“千分之一”。)我觉得,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在课前预习中,要求记下收获和困惑,这样在小组内交流或组间汇报时,学生的语言就基本具备了完整性;而且由于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就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有了更充分的交流时间,给了学生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和时间。
结论
总而言之,预习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知识容量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预习作业、多样的预习任务,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编号:2013B046)
参考文献:
[1]杨素娥.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 学周刊,2015,17:172.
[2]侯尤全. 浅谈农村低年级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5,13:335.
[3]王守国. 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小学数学预习有效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125-126.
[4]王小钦. 让数学课堂因高效而精彩[J]. 学周刊,2015,04:132-133.
[5]谢孔明.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9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引导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从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到洋思的“先学后教”都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县教育局倡导的“自疑自探,步步提升”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推进中,自己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我发现,课堂上的“自学质疑”环节用时至少5 分钟,整个课堂的其余学习活动时间就会缩水;如把自学时间缩减成3 分钟吧,可3 分钟能深入进去吗?我很矛盾,不由得想到了“课前预习”,认真分析教材后,发现教材里结论性的语句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一次偶然的阅读中,我看了一位专家给学生的建议,其中写道了学生应该预习,“学生要走在老师的前面。”这更加坚定了我实验的信心,于是,从上学期起,就开始了“课前预习”实验。
一、课前预习对数学学习的作用
(一)预习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如果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就能明白哪些知识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知识比较复杂,尚存疑问,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花费在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拓展上。当教师讲到自己疑惑之处时,学生本着急于解疑的心态,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会用心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二)预习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上面已经提到,小学生通过认真预习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预习是有收获的,如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他们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会更加自信地进入到学习中。而且,成功和自信会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以后的课前预习。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引导方法
(一)利用问题设置方法开展课前预习
以“问题”为主线,科学组织预习。“预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的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当中,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课前的思考而形成的,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预习的重要性所在。在组织预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先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的预习方式会更好一些。
(二)课前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适当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当中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由于小学生进取心比较强,都想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这一手段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也会有所改变。
(三)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美丽的“白天鹅”。莫让语言施暴伤害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阐述预习中的收获,让他们得到发展的满足、成长的快乐、拼搏的愉悦、人格升华的自豪。学生预习,由于他们没有成人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能让教师激动不已,有时甚至措手不及。为了尽力不让学生問倒,就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预设;不得不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四)重视学生预习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预习中,学生各自凭着自己的经验,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收获各自的理解,课堂中,通过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三、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效果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好了。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上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地、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会有针对性的组织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原来几乎每节课都完不成的课时内容,现在不仅包括练一练在内的课时内容,甚至有时还能留下空闲时间做下节课的预习。从当堂检测效果看,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对学习的新知掌握得比较牢固了,练习题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思维发展了。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认为预习就是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比如,在四年级上册“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一课时,有同学提出:如果把24 看作20来试商,需要调商两次,太麻烦;可是把24 看作25 来试商吧,想25 乘几的积太难了。后来,又有同学找到了一个小窍门:记住15、25、35 等几十五分别和1~9 相乘的得数,做这样的题目就快多了。比如,三年级学生就记住了25×4=100。听到学生提出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再听到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学生呢?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吧,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3.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升与毫升”,课上交流困惑时,有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m 与毫有关系吗?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符号,它就是‘m’。你看,mm 是毫米;mg 是毫克;ml 是毫升。是不是‘m’就跟‘毫’有关系呢?”我听了,很是惊讶,先肯定了学生的猜想是很有价值的,又告诉学生说,老师课下查资料,一定给她一个明白的答案。后来,通过查阅资料,m 和毫还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就是我查的资料:mm 是毫米,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meter ;mg 是毫克,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gram ;ml 是毫升,它的英文名称是:milliliter;milli-代表“千分之一”。)我觉得,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在课前预习中,要求记下收获和困惑,这样在小组内交流或组间汇报时,学生的语言就基本具备了完整性;而且由于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就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有了更充分的交流时间,给了学生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和时间。
结论
总而言之,预习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知识容量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预习作业、多样的预习任务,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编号:2013B046)
参考文献:
[1]杨素娥.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 学周刊,2015,17:172.
[2]侯尤全. 浅谈农村低年级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5,13:335.
[3]王守国. 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小学数学预习有效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125-126.
[4]王小钦. 让数学课堂因高效而精彩[J]. 学周刊,2015,04:132-133.
[5]谢孔明.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