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探索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淮安楚州区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为例,在整体构建保护框架与梳理整治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编制地块保护与整治导则,为历史街区的规划实施提供参考与路径。
  【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
  一、引言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载体,它所产生的历史文化魅力及吸引力是文化旅游产业不可稀缺的资源载体,是城市形象提升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历史街区因其多重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但又因建筑破旧、人口密集等、产权复杂等原因,其保护与整治工作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结合淮安楚州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2个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编制的契机,设想从历史街区实施管理监控的角度思考,以历史街区保护要素为基线,推出文保单位—历史街巷—街坊地快—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与整治体系,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技术参考,真正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的实施。
  二、历史地段的基本概况
  老西门大街历史地段占地面积5.1公顷,是淮安古城唯一保存城街相连格局的历史街区,内有市级文保单位5处,登记文保单位26处、历史街巷1条。文物遗址主要集中在老西门大街两侧、以店铺作坊居多。老西门大街西连里运河、东接淮安府署曾是淮安古城出让必经要道,据《淮城信今录》记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皆过古城,均从老西门大街出行登舟离开淮安府。
  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占地面积5.45公顷,保持百年棋盘街格局,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完整,保存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内有市级文保单位2处、登记文保单位14处、历史街巷6条。文物遗址多建于明清时期,以民居宅第为多。民居一般采用传统的合院式布局,以一进或二进式合院为主,同时具有典型苏北传统建筑特征,双面坡硬山顶、一门三搭的建筑要素,都体现了古城发展的印记。
  目前,淮安古城仍然保存着传统风貌与城市肌理,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保存成片的传统民居,但因居民的改建与扩建,多有整体布局消失、建筑结构破损和传统风貌改观等现象。为了保护传统历史文件、延续古城肌理、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对传统民居、历史要素及居民生活状况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空间特征、风貌特色以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整治的方法与策略。
  三、构建保护框架
  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的历史价值不仅仅是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街巷、水系、埠头等空间环境要素也是其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规划在深入研究历史地段的历史沿革、空间特色、肌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整体统筹和全面保护的角度出发,构建集历史地段、文保单位、登记保护文物、历史环境要素、空间环境要素、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一体的全面保护框架。
  保护框架不仅包括保护范围的划定、建筑高度的控制、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等规定性保护要求,同时还创新增加了非规定性保护对象,如对街巷空间、公共开放空间、院落空间的环境要素保护;对水井、桥梁、河道等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对传统地名、商业、文化等非物质遗产保护。规定性与非规定性保护相结合,期望能够达到保护历史地段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四、梳理整治系统
  1、明晰功能定位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判断,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将迎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运河文化的极大影响,为淮安古城旅游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二是古城功能的转变提升,将为历史地段内土地置换、功能转变,缓解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压力提供可能。三是改造强烈的居民意愿,通过调查问卷分析70%的居民非常关注和期望历史地段整治,为历史地段整治提供强大动力。
  因此,本次规划以“文、景、水、旅”为切入点,确定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的功能定位:以传统居住和商业为核心,以文化休闲和旅游娱乐为支撑的楚州古城的形象门户、楚州文化的传承载体、楚州活力的引擎核心。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形象定位为:活力老西门、休闲太清观。
  2、巧塑空间结构
  老西门大街与太清观街历史地段位置相邻,在空间架构上将2个历史地段作为整体考虑。规划从古城整体空间结构要素入手,强调与周边历史要素的互动与整合,强调居民生活品质改善,构建“一带两轴、双核双心”的空间结构。
  “一带”指塑造滨水环境的“文渠休憩带”。“两轴”指复兴老西门大街的“商业活力轴”与依托历史街巷、形成连接2个历史地段的“特色休闲轴”。“双核”指结合里运河、古城墙遗址形成的,以遗址公园为载体的“古城历史展示核”;以“施耐庵著书处”为源动力,以文化交流交易为形式的“名著文化休闲核”。“双心”指结合文保单位保护,提供公共开放空间,提供居民活动的“民俗活力心与休闲娱乐心”。
  3、合理改善环境
  在土地使用上,合理调整土地使用结构,调整行政办公用地,增加公共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疏散居住人口,转变城市功能。老西门大街与太清观街历史地段现状居住人口3074人,规划居住人口2130人,原住民保有率达69%。
  在道路交通上: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疏通城市支路,遵循历史地段安全性原则增加紧急机动车道,完善居民入户通道,增加历史地段与城市、历史地段街区内部的联系。
  在绿地系统上:利用历史地段内文保单位维修、用地功能调整,废弃土地利用、紧急车道延展等方式,增加公共绿地,打造“城市公园—街区绿地—街坊绿地—滨水绿地的四级绿地体系。
  五、创新保護整治导则
  本次规划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整治2个层面都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措施,但只限于历史地段相对整体统筹。笔者设想将历史地段进行细分,借用控规与城市设计指标控制思路,创建街坊地块保护与整治导则的方式,即落实整体规划要素,又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具体的、明确的实施细则与图示,从而达到保护与整治的根本目标。   1、街坊地块划分
  规划通过细致的现场调研,从产权关系、街巷系统、历史保护、土地使用等多角度入手,以街巷为界,将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划分成18个街坊,128个整治单元,其中老西门大街历史地段11个街坊、66个整治地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7个街坊、62个整治地块。
  2、指标体系构建
  规划形成规定性、保护性与引导性三大指标体系,其中规定性指标与保护性指标应作为强制性内容,引导性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控制。规定性指标以常规的土地性质、建筑控制、交通引导、公共和市政设施等为主;保护性指标是为了保护历史地段的历史遗存而设计的指标,主要针对历史建筑与环境要素;引导性指标侧重风貌协调、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主要引导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
  3、街坊整治图则
  街坊整治图则以“一张图管理”为原则,主要包括四图一表,由现状分析图、建筑与院落整治引导图、土地使用与交通组织图、开放空间与界面控制引导图、控制要素表与整治要点5个部分组成,期望能直观有效指导规划管理。
  (1)现状分析图
  主要内容是整治单元划分、现状建筑评价、出入流线分析与土地使用性质认定,侧重为后期规划提供分析依据。其中整治单元划分以街巷为界,不含出入通道;现状建筑评价按照现状调研,遵循统一标准进行评定;出入流线分析主要依据现状出入交通流线,确定进出走向;土地使用性质认定根据现有用地功能与地籍权属确定。
  (2)建筑整治与院落引导图
  主要内容是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院落保护与整治模式、文保单位本体及保护范围划定等,侧重对每栋建筑的整治引导。其中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修缮建筑、改善建筑、保留建筑、整饬建筑、拆除建筑的定位与定量按规划要求改造,重建建筑只作为引导性要求进行控制;院落保护与整治模式,主要引导院落改造与整;文保单位本体及保护范围划定,主要是文保单位与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在导则中的落实;不可逾越建筑界线,主要控制临城市道路建筑形成良好的街巷界面。
  (3)土地使用与交通组织图
  主要内容是规划土地使用性质、组织街巷交通、布局公共市政设施,侧重完善交通组织,便于居民日常出行。其中规划土地使用性质,明确未来土地使用导向;组织街巷交通,主要确定车行道、步行道、出入口等要素,分级有序组织交通;公共市政设施布局,明确电力、燃气、消防、环卫等市政设施,具体位置与规模根据建设情况具体确定。
  (4)开放空间与界面控制图
  主要内容是风貌保护、公共空间、街巷界面以及环境保护要素,侧重传统风貌保护以及公共空间的塑造,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其中风貌保护主要保护街道与水系;公共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闲置地,为居民提供微型公共空间,改善生活环境;街巷界面,通过确定院墙界面、建筑界面、临街界面3种界面形式,保持历史地段的传统与特色;环境保护要素,主要保护古树木、古井、埠头,是历史地段历史底蕴的重要见证。
  (5)控制指标与整治要点
  主要内容是明确整治单元的用地、建筑、高度等具体控制指标,提出整治原则要点。其中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地块编号、用地性质、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院落整治等要素,主要用于现状与规划的对比分析,不作为管理控制体系;整治要点,主要是提出街坊地块内的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重点与要求。
  六、结论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不同于其他规划,它既有宏观层面的考虑,也有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斟酌。如何将上述内容层层落实,并能创造性的提出相应的规划形式,来帮助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与实施,是规划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次规划尝试编制街坊地块保护与整治导则,就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规划提供有效的思路、方法、途径与形式。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劃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
  [2]阮仪三,刘浩.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规划师,1999.
  [3]王天晖.地域特征与景观建筑创新研究—以淮安为例.南京:东南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城市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小集镇的建设恰恰是发展农村工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节农业人口比重的有效手段。小集镇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小集镇不仅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新时期;小集镇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环控调度岗位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元素,重点从生产安全的角度对这些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并且提出了安全控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环控调度;信息;安全;安全控制  环控调度员作为地铁运营指挥中心的重要一员,负责指挥地铁环控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在地铁区域内发生火灾时,通过指挥环控设备执行相应的火灾工况通风模式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现在在众多的城市之中未解决繁重的交通压力而在兴建地铁。对于盾构区间,当线路半径小于300m时,盾构机掘进施工就存在较大难度,而如果线路半径小于40倍的盾构机直径时,则在盾构机掘进和隧道质量控制方面就存在极大的难度。  【关键词】 小半径;盾构区间;施工  某城市地铁1号线是一条贯穿南北,沿城市中轴线布置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火车站北广
期刊
【摘 要】 学分制推行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国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对中国学分制教学模式作了尝试性的探讨,并阐述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关键词】 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必修课;选修课  一、发达国家实施学分制的历史及现状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西方各国高校一般实行学分制。学分制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大幅度增加,为施工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坚实的支撑,极大地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困难以及成本,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施工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从当前我国施工技术实际研发及应用状况来看,还有的技术依然难以达到国际化的水平,也无法达到对于建筑业迅猛发展情况的应对,致使建筑业的发展受到极
期刊
【摘 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周期短和多变性,轻型门式钢架厂房的应用越来越多,文章对轻型门式钢架厂房结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轻型门式钢架厂房;结构设计;要点  一、前言  文章对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轻型门式钢架厂房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特点  1.用钢
期刊
【摘 要】 桥梁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各个施工方面、环节施工质量的综合体现,而不单单是通过对工程质量的检查所决定的。因此,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运用。文中立足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多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桥梁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桥梁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桥梁施工质
期刊
【摘 要】 注浆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类新型注浆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注浆技术的一些固有缺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化土建工程的施工要求。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土建工程中的注浆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注浆技术;应用  虽然我国有五千年的建筑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
期刊
【摘 要】 我们国家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此加强节水措施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从民用建筑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有效措施两方面对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  前言:  建筑节水技术和措施是工程设计阶段节水的关键,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通过给水系
期刊
【摘 要】 随着给水厂的数量不断增加,供水能力与日俱增,给水厂排出的污泥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原水水质日益下降,原水中有机物和各种毒物的含量剧增,城市给水厂排出的污水和污泥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对水体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给水厂污泥性质及处理方案的分析,就污泥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给水厂污泥;污泥处理;环境要求  引言:  由于给水厂污泥主要来自水厂的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废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