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中多机位设置的重要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dov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电视直播手段的不断发展。节目的制作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也在日益更新,这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视听效果。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电视画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具有高清晰的画面,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艺术感。这样多机位拍摄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多机位拍摄是电视实况转播中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导演的二度创作,在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根据内容的需要,切换不同景别的画面来表现主题和展示环境空间的主要手段。在以往的电视新闻、纪录片等的拍摄中。大部分是由一台机器进行拍摄,摄影每次只从一个角度来拍摄画面形象,这一工作方式,对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难免会漏掉一些细节,影响了事件记录的完整性,降低了信息量。对拍摄文艺节目来说,用单机拍摄可以使画面精雅细刻、用光布置严谨,画面组接设计性强,但单机拍摄演员情绪会受影响。多机拍摄、现场编辑是电子技术带来的优势。也最能够突出电视个性与本质。电视观众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看同一事件、同一进程。提供事件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立体报道。目前我国重要的新闻事件都采取了多机位拍摄,现场编辑的直播方式。电视现场转播一般用3到10多台摄像机多机位拍摄不同的角度和景别,来表现拍摄主体并对拍摄现场有整体的机位设计。通过摄像师安排画面的布局,选择光线及景物之间的关系等。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视觉形式。许多新颖的拍摄角度还使现实存在的事物获得了一种与通常所见的形象不同的视觉和新的心理感觉,屏幕上可以展示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电视的魅力,也是多机位拍摄的重要性。
  2009年5月9日上午,我们陕西电视台在陕西省扶风县境内佛教圣地法门寺向全国人民现场直播了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的盛况。这次电视直播工作正如各媒体宣传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落成安放大典盛况”。我们在机位部分设置了18个机位。那么为什么要架设这么多的机位呢?
  陕西省扶风县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是世界最高佛塔,也是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安放处。法门寺隆重举行“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剩安奉大典”。海内外的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业家、八方信众等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是自唐以来最大的一次盛典——3万余人齐聚在法门寺这方佛教圣土上,以最隆重的仪式庆祝合十舍利塔的落成,恭迎佛指舍利的回归,瞻拜佛指舍利的安奉,对这一盛会的转播意义巨大。
  首先要谈的是时间、环境的制约。这是一次场面宏大、流动性强的现场直播。在历时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中,从法门寺牌匾至合十舍利塔里的舍佛缘,长度为两公里,环境复杂,参与人数多。所以在机位设置上一定要多,这样才能多角度地展示落成大典的盛况。其次,要想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每一个环节、步骤、过程,事件又不可能再进行一次,那么就要精心安排、认真负责,多角度、多机位进行展示。把当时的现场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产生与大典仪式进展的同步感,这样观众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这次的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电视直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现场先在合十舍利塔前发布合十舍利塔落成,接下来是从法门寺牌匾广场送香队伍护送佛指舍利经三道门、长廊、莲花池,等到合十舍利进门安放拜祭。这样一来机位的设置得听大会安排指挥,是不能动的。加之多机拍摄容易穿帮,也会对打光和同期录音的工作带来麻烦,所以各个摄影机的走位都基本保守,一切昕大会安排指挥。这样既保证了直播的秩序,又保证了丰富的画面和构图。
  落成大典共设置4个机位,有全景、摇臂、中景、近景、反打等。其中在合十舍利塔上设一个机位。主要任务是落成大典的反打。与会者是正全景,送香队伍的正小全。下面有安放大典由先至后设置机位。法门寺牌匾广场有捻香活动。设置4个机位。每个机位预先要有分工,以便对讲机在拍摄过程中相互交流更好。哪个机位拍特写,哪个拍中景,哪个拍全景,哪个反拍观众等。都要有预先分工,不然可能会出现相同的时候都抢拍一个特写,或者大家都拍送香队伍。在直播点的设立上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当天大雨的情况下,能够让大典中送香的队伍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我们把捻香活动的4个机位中的一个设立为移动机位,一直跟到莲花池。同时捻香活动另一个高架上的固定机位负责迎送,设立在二道门,三道门还设定一个高架子机位,负责迎、送及长廊、莲花池。同时莲花池也设有3个机位。因为池中的红地毯是不让任何人进人的。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轴线规则,一般是不能跑到对面去拍的,这样越轴了。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因此机位的设置角度尤为重要。多是在同一轴线一侧的。经过这样的安排,不仅视觉丰富,而且多个机位互相支撑,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一时刻。也使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转化成为一个能动的活跃的视觉流体。
  再次,在这次大型直播整体的环节把握上,每一个活动点都必须有3个以上机位的分布,这样才能多机位、多角度地保证直播工作顺利进行。为全国观众丰富地展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盛况,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总之,在电视转播中多景别的配合,是多种景别运用的综合反映,这些景别,是由主体在画面上占的面积大小和景物范围大小来区别的。合理组织景别。多机位拍摄,可以使节目结构合理,脉络清晰。为什么要谈论多景别的配合呢?不管是电视节目、电影作品还是连环画作品,共同由主线、框架、人、物、环境、历史等构成,那么呈现在观众或读者面前的画面,就是由多景别的配合来完成的,要用远景拍其“势”,用全景拍其“美”。用中景拍其“情”。用近景拍其“神”,为观众奉献一台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近年来。河南日报向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学习。推出了一批大型政论文章“何平”。取“河南日报重点评论”之意。“何平”文章的撰写得到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高度重视,从确定选题到组织写作,再到审稿、发表,每一步都要经过报社主要领导亲自把关。2008年12月18日在《河南日报》一版发表的《再干一个三十年》,目的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一位省委主要领导称赞说:“河南日报发表了一篇好文
期刊
摘要:当下对于眷村文化的关注已经从文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领域迅速蔓延至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本文结合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连续剧《光阴的故事》、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等眷村题材影视作品,重点剖析其乡愁与寻根的双重主题,省思第一代外省人的漂泊意识和思,情怀,探究眷村文化建构台湾当代年轻人文化寻根理想的可能性。  关键词:眷村 思乡 寻根 影视作品    眷村与眷村文化    眷村是台湾独有的一种
期刊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忠实载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俗所拥有的漫长历史积淀和特定空间的人情世故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积淀给予文学以深度。人情世故给予文学以奇异度,这使文学与民俗天生地巧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民俗文学作品,它不仅避开了文学与政治结合可能带来的危险和庸俗,又清除了文学
期刊
120年前的6月25日,是胡政之的生日;60年前的4月14日,是胡政之的忌日。生前60年。拥有近40年的报业生涯。既是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更是一位卓越的报业家。更为重要的,为一个时代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此一人!我们怀着虔诚来纪念他,重温他所创造的新闻业绩,缅怀他独立报人的思想和精神。    一、新闻事业的开创者    杰出的新闻记者、编辑和政论家。作为一个杰出的记者。胡政之有很强的新闻
期刊
不是表演    敬一丹说:“我觉得,有没有记者心态对一个节目主持人至关重要。一个节目主持人应该更多地找这种记者心态,而不是找演员的感觉。”  鞠萍说:“我当主持人的指导思想是:否定表演,不存在表演。我并不觉得我在镜头前面有多少表演的成分。我毕竟是以我鞠萍的正式身份表现自我,我觉得我应当用那样的语言、动作与孩子们说话。”  情景的体悟、情绪的调节、状态的把握、场面的控制和体态语的运用等,当它很好地融
期刊
作为社会性别的女性是被社会和文化建构而成的,而在建构女性的各种力量中,大众传媒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  过去的大众媒介对女性表现出赤裸而直接的歧视,主要体现在对女性从业人员的歧视和所呈现的刻板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要么是温柔娴淑的贤妻良母、要么是被妖魔化的荡妇形象,但无一例外的。均是男性对女性的理想期待形象。女性仅仅作为被看的客体。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对女性的显性歧视。与此相对应,当前的大众传媒在
期刊
摘要:胡政之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和多面手,在新闻工作的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一生坚持“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器”的观点,努力使报纸为社会谋福利,成为公众的代言人,尤其在主持“新记”《大公报》期间,其“营业与事业并行”的办报理想与经营理念更是得到了体现与实践。  关键词:大公报 胡政之 “社会公器” 办报理想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报刊政论家和报业企业家,胡政之可谓是新闻工作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从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传播是走“宣传”的老路,还是大力促进中华文化产品化进而形成产业化?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华文化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认为:古今中外,文化传播是有载体的,那就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资源不会枯竭,文化产品符合当今世界的“消费”观念;当前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误区,就在于重宣传而轻产品生产。没有拳头产品行销于世,难以引起异质文化的认同和消费欲望;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由于文化
期刊
近几年来,DV新闻以其独具魅力的平民化视角,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体化,日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得到专家、电视从业者的认可。但是,DV新闻在打破原有新闻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DV新闻不是有闻必录,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DV新闻。DV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原汁原味地记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事情,能够较好地反映社情民意。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心声,使普通老百姓
期刊
广播电台迎来“小阳春”    也就是在短短的20多年前。还是令人记忆犹新的广播电台“黄金时代”。早晨,人们起床先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联播》;中午,全家人聚在一台小小的“红灯”牌或者“咏梅”牌收音机旁。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傍晚,蹦蹦跳跳的孩子们暂时安静下来,因为“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20多年间,伴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事物,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