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从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经过的时候,耳边依稀传来当年的气壮山河。从古至今,人世间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悲壮激烈的战争。那些运筹帷幄、攻城掠地、长途奔袭、短兵相接,留下一座座历史的遗址遗迹,见证着当年的风云变幻。
俄罗斯的红色激情
莫斯科红场、革命导师列宁、打响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枪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这些是至今仍深深印在父辈脑海里的前苏联记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段话至今耳熟能详。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9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的尘埃已渐渐消散,无论对俄罗斯还是曾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国家来说,那都是无法抹去的一段记忆和史实。从此每年的11月7日,莫斯科的红场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列宁和十月革命却未被遗忘。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巡洋舰这艘略显锈迹的战舰正静静地停靠在河岸。它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那一场意义非凡的革命运动。行走在莫斯科街头,像跨越了两个时空,红场旁的特维尔大街,曾是列宁向革命群众发表演讲地方。如今,这条街道已成为莫斯科最繁华、最时尚的商业街,也是现代化俄罗斯风貌的一个缩影。但是那段红色岁月留下的印记无所不在,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依然矗立,每逢周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甘愿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只为能一睹列宁墓。而以“列宁”和“十月革命”命名的道路、工厂和地铁站在俄罗斯数不胜数,它们是追忆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滑铁卢,看时光流转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北大约20多公里处有一座小小的市镇,它的名字叫滑铁卢。像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又宁静,掩映在茂密幽深的树林之中,透露出些许神秘和苍凉。如今,无论什么人来到这里,便会想起一场战争,那就是滑铁卢战争,也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拿破仑。
1815年6月18日清晨,圆桌会议上拿破仑对即将拉开序幕的滑铁卢大战胜券在握,拿破仑军队的第一声进攻炮终于打响了。然而,这一炮打晚了,拿破仑还不清楚,联军一方普鲁士军已悄悄地从他后面包围上来……1815年,滑铁卢大战几天后,拿破仑被再次流放。
从滑铁卢北边的威灵顿阵地到南边佳盟农庄(la Belle Aliance)至今仍保持战争时的样子,当年拿破仑曾在那里设下指挥部,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回。
今日看到的铁狮峰当年并不存在。这座铁狮是为纪念英、普联军的胜利,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的。沿226级台阶走上铁狮峰,那头威风凛凛的雄狮用它的右前爪紧紧地抓住一只象征着世界的铁球,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南方的法兰西,表明胜利者认为已经把世界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拿破仑休想东山再起。
显然,这头雄狮是用来威慑法国人、尤其是威慑拿破仑的。在山上凭栏远望,脚下,当年千军万马鏖战厮杀,大火枪炮血雨腥风,如今田野起伏,显出异常宁静舒缓的旋律。铁狮下的碑座上没有题词,只简单写着一串日期“1815.6.18”。
勃兰登堡门,德国统一的象征
“不看勃兰登堡门,等于没有到柏林。”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勃兰登堡门的知名度和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在统一德意志帝国后,于1788年重建此门。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维多利亚,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
从二战后的德国再次被分割,勃兰登堡门成为了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到1990年10月3日德国正式统一,勃兰登堡门下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德国人对这一切记忆犹新。
沿着菩提树下的大街走到它跟前,勃兰登堡门在冷风和阳光中矗立在面前,也算醒目。两百年的风雨侵袭使它原本乳白色的花岗岩呈现灰褐色,更显得饱经沧桑。柏林人对勃兰登堡门怀有特殊的感情,称它为“命运之门”。女神的雕塑几经拆除,重建和改造,门下回响着无数带着胜利光辉的战士们的脚步声,回放着无数一心霸占他国的疯狂幻想,以及许多这个国家有过的无奈和忏悔。
如今它还是继续见证着德国的坚强、改变与发展。勃兰登堡门,它的魅力不在于气势的外表,不在于美丽的女神像,它是历史的载体,向人们展示那个国家所经历的兴衰,得失与功过。德意志不息的史剧,多舛的旅途、坎坷的命运、罪恶的过往和不懈追求在无间地演绎……
凯旋门下的法兰西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清晨,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象征。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届时一名身着拿被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凯旋门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荣誉的象征。
两百年前的2月12日,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一举击溃奥俄联军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下令建造凯旋门,纪念这次让自己最为荣耀的战争。两个世纪过去了,凯旋门就这样屹立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默默注视着车队和行人的河流,他是凝结着悲壮和奔腾的无名英雄碑的圣火,日日夜夜,圣火照耀着人间的心灵,让在天间栖息的灵魂永远微笑着看望世界,崇敬和赞美可以表达对一种信念的讴歌,耸立在凯旋门楼阁的风云更是显露着不同寻常的壮丽颜色。
凯旋门的每一块花岗石都是一面历史,诉说着法兰西精神的真谛,把一个伟大民族的爱恨情仇,铸成坚实雄伟的身躯,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标志。不仅是法国人心中的一座丰碑,即使是来自异国他乡的人们,置身于凯旋门巨大的穹顶之下,也会油然升腾起一种敬意。如今的巴黎已经是世界时尚之都,凯旋门,以它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巴黎的文化,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
美国独立的象征
马克思说: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和最先推动了18世纪欧洲革命的地方”;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
1776年,当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了独立和自由,正进行着一场真正革命的战争时,曾得到热爱自由的法国人民大力支持。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浪潮则波及彼岸,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自由女神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女神握着火炬的右臂高插入云;左臂弯曲,捧着一部长为23.7英尺的《独立宣言》,左臂面刻着“1776年7月4日”字样,标明宣言发表的日期;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气宇轩昂、神态刚毅,凛然不可侵犯。
作为相隔一个大西洋之远的两国来说,自由女神像凝聚着法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争取自由、维护自由,所以她早已成为两国人民自由民主理想的一种外化表征。随着自由女神那深邃的目光望去,人们好像看到了大洋彼岸的法兰西,那里就是孕育自由女神的故土。
美国有“民族熔炉”之称,纽约是个‘大苹果’,任何人都想来尝一尝。纽约也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多少人在这里致富,所谓的自由美国梦的向往,就是祈求在这片新大陆上能够不受束缚,靠自己力量,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自由女神作为一座被寄予了自由民主向往精神的建筑物,就像暮鼓晨钟那样,它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在提示纽约乃至美国,全世界的人们,教他们勇敢自主,自由追求理想。
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有阶级以来,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目的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所以说,革命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使殖民地附属国的人民看见了光明和希望,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动摇帝国主义在殖民地附属国的统治,是人类历史的根本转变。
俄罗斯的红色激情
莫斯科红场、革命导师列宁、打响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枪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这些是至今仍深深印在父辈脑海里的前苏联记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段话至今耳熟能详。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9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的尘埃已渐渐消散,无论对俄罗斯还是曾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国家来说,那都是无法抹去的一段记忆和史实。从此每年的11月7日,莫斯科的红场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列宁和十月革命却未被遗忘。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巡洋舰这艘略显锈迹的战舰正静静地停靠在河岸。它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那一场意义非凡的革命运动。行走在莫斯科街头,像跨越了两个时空,红场旁的特维尔大街,曾是列宁向革命群众发表演讲地方。如今,这条街道已成为莫斯科最繁华、最时尚的商业街,也是现代化俄罗斯风貌的一个缩影。但是那段红色岁月留下的印记无所不在,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依然矗立,每逢周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甘愿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只为能一睹列宁墓。而以“列宁”和“十月革命”命名的道路、工厂和地铁站在俄罗斯数不胜数,它们是追忆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滑铁卢,看时光流转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北大约20多公里处有一座小小的市镇,它的名字叫滑铁卢。像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又宁静,掩映在茂密幽深的树林之中,透露出些许神秘和苍凉。如今,无论什么人来到这里,便会想起一场战争,那就是滑铁卢战争,也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拿破仑。
1815年6月18日清晨,圆桌会议上拿破仑对即将拉开序幕的滑铁卢大战胜券在握,拿破仑军队的第一声进攻炮终于打响了。然而,这一炮打晚了,拿破仑还不清楚,联军一方普鲁士军已悄悄地从他后面包围上来……1815年,滑铁卢大战几天后,拿破仑被再次流放。
从滑铁卢北边的威灵顿阵地到南边佳盟农庄(la Belle Aliance)至今仍保持战争时的样子,当年拿破仑曾在那里设下指挥部,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回。
今日看到的铁狮峰当年并不存在。这座铁狮是为纪念英、普联军的胜利,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的。沿226级台阶走上铁狮峰,那头威风凛凛的雄狮用它的右前爪紧紧地抓住一只象征着世界的铁球,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南方的法兰西,表明胜利者认为已经把世界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拿破仑休想东山再起。
显然,这头雄狮是用来威慑法国人、尤其是威慑拿破仑的。在山上凭栏远望,脚下,当年千军万马鏖战厮杀,大火枪炮血雨腥风,如今田野起伏,显出异常宁静舒缓的旋律。铁狮下的碑座上没有题词,只简单写着一串日期“1815.6.18”。
勃兰登堡门,德国统一的象征
“不看勃兰登堡门,等于没有到柏林。”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勃兰登堡门的知名度和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在统一德意志帝国后,于1788年重建此门。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维多利亚,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
从二战后的德国再次被分割,勃兰登堡门成为了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到1990年10月3日德国正式统一,勃兰登堡门下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德国人对这一切记忆犹新。
沿着菩提树下的大街走到它跟前,勃兰登堡门在冷风和阳光中矗立在面前,也算醒目。两百年的风雨侵袭使它原本乳白色的花岗岩呈现灰褐色,更显得饱经沧桑。柏林人对勃兰登堡门怀有特殊的感情,称它为“命运之门”。女神的雕塑几经拆除,重建和改造,门下回响着无数带着胜利光辉的战士们的脚步声,回放着无数一心霸占他国的疯狂幻想,以及许多这个国家有过的无奈和忏悔。
如今它还是继续见证着德国的坚强、改变与发展。勃兰登堡门,它的魅力不在于气势的外表,不在于美丽的女神像,它是历史的载体,向人们展示那个国家所经历的兴衰,得失与功过。德意志不息的史剧,多舛的旅途、坎坷的命运、罪恶的过往和不懈追求在无间地演绎……
凯旋门下的法兰西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清晨,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象征。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届时一名身着拿被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凯旋门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荣誉的象征。
两百年前的2月12日,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一举击溃奥俄联军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下令建造凯旋门,纪念这次让自己最为荣耀的战争。两个世纪过去了,凯旋门就这样屹立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默默注视着车队和行人的河流,他是凝结着悲壮和奔腾的无名英雄碑的圣火,日日夜夜,圣火照耀着人间的心灵,让在天间栖息的灵魂永远微笑着看望世界,崇敬和赞美可以表达对一种信念的讴歌,耸立在凯旋门楼阁的风云更是显露着不同寻常的壮丽颜色。
凯旋门的每一块花岗石都是一面历史,诉说着法兰西精神的真谛,把一个伟大民族的爱恨情仇,铸成坚实雄伟的身躯,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标志。不仅是法国人心中的一座丰碑,即使是来自异国他乡的人们,置身于凯旋门巨大的穹顶之下,也会油然升腾起一种敬意。如今的巴黎已经是世界时尚之都,凯旋门,以它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巴黎的文化,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
美国独立的象征
马克思说: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和最先推动了18世纪欧洲革命的地方”;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
1776年,当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了独立和自由,正进行着一场真正革命的战争时,曾得到热爱自由的法国人民大力支持。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浪潮则波及彼岸,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自由女神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女神握着火炬的右臂高插入云;左臂弯曲,捧着一部长为23.7英尺的《独立宣言》,左臂面刻着“1776年7月4日”字样,标明宣言发表的日期;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气宇轩昂、神态刚毅,凛然不可侵犯。
作为相隔一个大西洋之远的两国来说,自由女神像凝聚着法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争取自由、维护自由,所以她早已成为两国人民自由民主理想的一种外化表征。随着自由女神那深邃的目光望去,人们好像看到了大洋彼岸的法兰西,那里就是孕育自由女神的故土。
美国有“民族熔炉”之称,纽约是个‘大苹果’,任何人都想来尝一尝。纽约也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多少人在这里致富,所谓的自由美国梦的向往,就是祈求在这片新大陆上能够不受束缚,靠自己力量,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自由女神作为一座被寄予了自由民主向往精神的建筑物,就像暮鼓晨钟那样,它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在提示纽约乃至美国,全世界的人们,教他们勇敢自主,自由追求理想。
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有阶级以来,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目的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所以说,革命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使殖民地附属国的人民看见了光明和希望,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动摇帝国主义在殖民地附属国的统治,是人类历史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