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化;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与挑战之下,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面对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过渡的境况。虽然,目标明确,理论丰富,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企业需求视角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视角下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曾指出,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9点是职业人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近2年招聘的所有应届学生进行了评价。其中相关问题的回答经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近2年有48家单位出现过签约后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毁约的现象;超过70%的家单位认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存在接人待物缺乏礼貌,对单位忠诚度不够,不敢担责任,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
面向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机构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客观上的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研究不足、生源紧张、资金投入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偏颇,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未形成双赢互动机制,培养出的人才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也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从而使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正常工作,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典型做法,堪称典范。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与行业咨询组织联系密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都设有行业咨询组织,行业咨询组织的成员由本行业声誉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行业咨询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学校提供企业的需求信息,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推荐给企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就是设置在校内,即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而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真化的工作过程,对学校的约束条件较多,实习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的“双师”能力等均需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资金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教育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一方面说明了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而是事物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向不变,而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程度,来解决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在学生在职业素养能力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
完善一般职业心态,形成专业职业心态
专业职业心态,是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而成的,是每个特定岗位所需要的特定专业精神。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基层锻炼的同时认清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倾向。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恰好为学生体验和形成良好职业心态提供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学生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形成专业职业心态,减少不期望的离职。
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职业道德的体验,行程职业道德的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
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丰富职业技能锻炼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锻炼职业技能为中心环节。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增强适应企业需求技能人才为导向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在稳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学生求职信心,优化学生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职业素养、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与其职业相适应,能反映其内在气质和职业特点的外在形象及举止行为。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形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院校重视对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形象,更可以树立学生求职信心,打造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名牌形象。高職院校的学生经过与企业的接触与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自身与企业形象与文化要求的差距,加以调整和改变,逐步达到企业要求,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化;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与挑战之下,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面对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过渡的境况。虽然,目标明确,理论丰富,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企业需求视角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视角下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曾指出,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9点是职业人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近2年招聘的所有应届学生进行了评价。其中相关问题的回答经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近2年有48家单位出现过签约后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毁约的现象;超过70%的家单位认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存在接人待物缺乏礼貌,对单位忠诚度不够,不敢担责任,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
面向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机构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客观上的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研究不足、生源紧张、资金投入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偏颇,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未形成双赢互动机制,培养出的人才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也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从而使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正常工作,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典型做法,堪称典范。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与行业咨询组织联系密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都设有行业咨询组织,行业咨询组织的成员由本行业声誉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行业咨询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学校提供企业的需求信息,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推荐给企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就是设置在校内,即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而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真化的工作过程,对学校的约束条件较多,实习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的“双师”能力等均需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资金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教育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一方面说明了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而是事物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向不变,而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程度,来解决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在学生在职业素养能力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
完善一般职业心态,形成专业职业心态
专业职业心态,是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而成的,是每个特定岗位所需要的特定专业精神。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基层锻炼的同时认清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倾向。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恰好为学生体验和形成良好职业心态提供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学生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形成专业职业心态,减少不期望的离职。
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职业道德的体验,行程职业道德的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
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丰富职业技能锻炼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锻炼职业技能为中心环节。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增强适应企业需求技能人才为导向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在稳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学生求职信心,优化学生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职业素养、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与其职业相适应,能反映其内在气质和职业特点的外在形象及举止行为。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形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院校重视对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形象,更可以树立学生求职信心,打造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名牌形象。高職院校的学生经过与企业的接触与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自身与企业形象与文化要求的差距,加以调整和改变,逐步达到企业要求,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