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联系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在岗师资的业务水平,真正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真正使基础教育做到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基础音乐 高中音乐 音乐教育 教育改革
2004年教育部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两份文件,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它是指导广大中小学进行音乐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的纲领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较过去的音乐课程大纲最为明显的差别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
念,面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挑战,高中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严重。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较为严重。传统的“重知识技能,轻审美体验”的教学观念仍在起主导作用的缘故。
(二)教学理念陈旧,以语言代替音乐欣赏中,教师的语言满堂灌,即以语言代替音乐。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新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否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优势、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聆听音乐,进入音乐,从而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
(二)精炼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启发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精练的教学语言是达到审美目的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要“轻易地、通俗地翻译音乐”,对音乐的“诠释”须具有描述性而不是解释性。应善于运用音乐性的语言,让学生陶醉在音乐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产生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激情。同时,还要注意“深入浅出”的简洁语言——精讲多听。
(三)精制音乐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言、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
三、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教师让学生听得太多,忽视了音乐知识的讲解,造成一节课讲完后学生只记得听了音乐而感到没有学到知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学建议”在具体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即兴创作,要求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积累,但由于部分学校的硬件和学生的软件条件都欠缺,所以很难达到要求。”
(三)“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基础。绝对权威的传统式师生关系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它有助于教学工作更好开展,使得音乐教师成为沟通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桥梁。
四、音乐教育目的的明确
(一)音乐教育应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而不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
《课标》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的审美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转换。
(二)音乐教学不再是单一内容的教学、而应向综合性内容发展、整体互动
音乐教育向综合内容发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也是从许多国家音乐教育改革的经验中得来的。音乐教育改革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也拓宽了教学内容。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使得各个模块课程在知识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课程原来的相对独立。
音乐教育改革,要端正思想,树立正确意识。不但要强化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还要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这既包括音乐学习能力,也包括音乐创新能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新理念的树立,新实践的实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认真吃透新课标精神,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加速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全新的尝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德芳.《音乐课程标准》冲击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关键词:基础音乐 高中音乐 音乐教育 教育改革
2004年教育部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两份文件,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它是指导广大中小学进行音乐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的纲领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较过去的音乐课程大纲最为明显的差别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
念,面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挑战,高中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严重。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较为严重。传统的“重知识技能,轻审美体验”的教学观念仍在起主导作用的缘故。
(二)教学理念陈旧,以语言代替音乐欣赏中,教师的语言满堂灌,即以语言代替音乐。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新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否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优势、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聆听音乐,进入音乐,从而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
(二)精炼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启发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精练的教学语言是达到审美目的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要“轻易地、通俗地翻译音乐”,对音乐的“诠释”须具有描述性而不是解释性。应善于运用音乐性的语言,让学生陶醉在音乐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产生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激情。同时,还要注意“深入浅出”的简洁语言——精讲多听。
(三)精制音乐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言、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
三、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教师让学生听得太多,忽视了音乐知识的讲解,造成一节课讲完后学生只记得听了音乐而感到没有学到知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学建议”在具体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即兴创作,要求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积累,但由于部分学校的硬件和学生的软件条件都欠缺,所以很难达到要求。”
(三)“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基础。绝对权威的传统式师生关系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它有助于教学工作更好开展,使得音乐教师成为沟通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桥梁。
四、音乐教育目的的明确
(一)音乐教育应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而不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
《课标》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的审美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转换。
(二)音乐教学不再是单一内容的教学、而应向综合性内容发展、整体互动
音乐教育向综合内容发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也是从许多国家音乐教育改革的经验中得来的。音乐教育改革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也拓宽了教学内容。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使得各个模块课程在知识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课程原来的相对独立。
音乐教育改革,要端正思想,树立正确意识。不但要强化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还要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这既包括音乐学习能力,也包括音乐创新能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新理念的树立,新实践的实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认真吃透新课标精神,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加速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全新的尝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德芳.《音乐课程标准》冲击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