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荒谬感”的学生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接触到了两名“问题”学生,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小白,一个是网友的学生小威。两名孩子的外在表现大相径庭,“问题”类型迥然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发现两名孩子问题的根源却同属于“荒谬感”情结。
  
  内倾感官型“荒谬感”
  
  小白不是我的学生,甚至不在我们学校就读。他的父母在他小学时就离异了,现在亲生父母仍共同承担着孩子的教育责任。小白的性格因此变得内向,也很“听话”(老师和家长怎么建议,他就怎么做),也没有不良习惯,还考上了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上了文科重点班。但小白进入高中后,成绩始终不见提高,一直处于班级中等,从不会大起大落,相当的稳定。朋友联系我,让我帮着想想办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听话的孩子的成绩总是停滞不前呢?我对他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发现小白不仅仅是对学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来“气”(不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过得平平淡淡,稀里糊涂,一天又一天”。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王晓春老师的指引下,我从他的早期记忆里找到了答案,他的早期记忆是这样的:
  1 爸爸说两科考试上一定的分数就给我买电脑,后来我考上了,可爸爸却没有给我买。
  2 每次去外婆那里,都要坐电梯多上一层楼,再走下楼到外婆家。
  3 第一次去成都晕车,一路上都在吐,一直吐到了成都。
  4 小时候和表弟在床上耍,不小心把他推下了床。
  不难看出,小白很注重内心的感受,害怕失望、麻烦、痛苦、后悔。与他的聊天中也得到了证实。所以,他变得对周围人的行为敏感,自己又缺乏信心,有意回避会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学习上和生活上就都表现出不愿意多想,不愿意深入思考,不愿意多付出,害怕多付出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与愿望相反,所以宁肯停滞不前。但这只是4条记忆分别表达的含义,如果将它们整合就会发现小白各种表现的本质是内心的“荒谬感”。家长不给买电脑,多上一层楼,晕车不止,不小心推弟弟下床,都比较荒谬,他自己无法掌控,没处讲理去。所以,这样的荒谬感衍生出他对生活乃至生存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这极有可能是他家庭离异后父母又分别组建了新家庭造成的,但他的反应不是强烈外显,而是变得性格内向,温和乖顺,逐渐形成了表面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但对所做的事情又缺乏确定感,内心充满了疑惑。由于不能提升自我的认识和意识,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只是诸多现象中比较显著的一个(之所以显著,与老师和家长片面看重成绩有关)。
  在王晓春老师的指导下,我从学习与思想交流两个层面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努力将孩子从困惑中解放出来发展成为思想型的学生:
  1 在数学上建立“例题信息库”,就是把当天所做的习题完成后,再回头把做的习题页码题号写在例题旁边,并注明例题与习题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能加强他对例题的认识,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还能加强他的分析能力,找到试题之间的变与不变。
  2 订阅《杂文报》或者《杂文月刊》,晚自习前的时间可以拿来读一读,特别注意文中新颖、尖锐、辛辣的论点、论调以及论证过程,重在思辨的提高,引起思维的碰撞。
  3 每日睡觉前冥想几分钟,回顾今天的所得所获,欣赏自己完成的劳动成果,自我满足一下。
  4 每周周末与小白碰一次面,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灵交流,主要目的是让他把心中的疑惑尽可能地说出来,我再帮着他分析这些事情内在的逻辑关系,设法让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其合理性,在他接受合理的基础上再让他明白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事物之间的关联。
  5 建议家长与孩子增加交流,但要尽可能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的时候多给孩子以坚定的信念,不能解答孩子疑惑的时候可以和我联系,共同想办法。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小白的一系列表面问题得到显著的缓解。期末考试在年级中进步了100多名,小白也变得更自信了。
  
  外倾直觉型“荒谬感”
  
  与此同时,我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恰巧遇到了一位老师正在研究的一名叫小威的孩子,他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据描述,小威是一名初中男生,在班上老是制造麻烦。课堂上乱吼乱叫,课后与同学疯耍,和同学交往中只要不顺心就大打出手,打伤了好几名同学。老师曾尝试着使用了很多办法,付出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我主动联系了这位老师,聊了聊小威的基本情况,索要了小威的早期记忆,他的早期记忆是这样的:
  1 曾做一个恶梦,梦见鬼把我挂在墙上,我便惊醒了。
  2 我第一次上学,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对我撒谎,说去上厕所,结果他们却回家了。
  3 我上识字班的时候,我在一个面包车上。上面有很多我的同学,有个同学说我喜欢哪个女生,我就把那个人打了一顿。
  4 有一回,我去舅舅家玩,他们在打牌。我就在楼梯间玩,来了一个比我大的孩子,不知为什么,一看见我就发神经把我打了一顿。
  5,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在看动画片《西游记》,分西瓜吃。当时人很多,我被挤到最后一排。
  不难看出,小威的早期记忆很有戏剧化,鬼把自己挂在墙上;父母说上厕所结果却是回家;无辜被人打;看动画片吃西瓜的时候被挤到了最后一排,事情发展的结果都出乎他的意料,即使我们成年人读来也会觉得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性。这几则记忆都说明小威对周围发生事情的“荒谬感”。不仅如此,小威的早期记忆中有很强的活动性,特别是第3则记忆,他在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想都不想就动手打人。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小威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时常感到对命运难以驾驭,他不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应该是怎样的。但他是外向型的、活动性的,在对外的活动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关系:管他三七二十一,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这样,对小威在班集体生活中不断出状况就能很好解释了,原来是他在尝试着克服“荒谬感”而采取的行动。
  小白和小威的早期记忆都呈现出对生活和命运的荒谬感,但为什么两个人采取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呢?根据心理学家荣格的研究:“有两种性格特征决定着自觉意识的方向,这两种性格特征就是内向和外向。内向性格使意识定向于内部主观世界,外向性格使意识定向于外部客观世界。正是意识的四种心理功能和两种性格特征决定着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类型。”原来,小白和小威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小威属于外倾直觉型的孩子,他用直觉感反作用他人,试着将自己的荒谬感转嫁出去,尝试着通过同样的荒谬感刺激他人,再从他人的反馈中验证荒谬感的“合理性”。因此,小威的外显性表现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加强了这样的意识,逐渐培养了一套合乎自身逻辑的“习惯化” 流程。小自则是内倾感官型的,他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与外界发生碰撞,因为他不知道做了以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心态消极,本质上缺少动力。最后小白选择了什么都不做,“心甘情愿”地被人拉着走、推着走,强迫着走。由此可见,要矫正小威的问题就与小白不同,但解决的方向却是同一个方向,消减“荒谬感”的影响。针对小威的情况,我建议以同学间的交往为突破口开展干预,重在让小威体验到处理问题的心理过程与正常渠道。分以下几个阶段:
  1 教会小威深呼吸,让他在遇到问题时先深呼吸,最好能让班上的同学都参与到帮助小威的行列中来(同学的作用比家长要大),阻止他遇到问题时采取进一步的攻击性行为,提醒他深呼吸。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给小威的自动化行为设置一个“刹车”,即使不能立即停止,至少可以缓解事态升级。
  2 给他一把“尚方宝剑”,如果有同学欺负他,他可以直接请老师帮忙,但前提是不能出手打人,不能辱骂同学。接着,老师就要带着他先调查事情经过,双方当事人对质,证人作证,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实质就是要引导他理性分析事情的对与错,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最初的时候,可以大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小威从中做选择)。
  3 小威没有做到以上两点而出现状况后不要急于批评,试着与他一起探讨整个过程,甚至可以用校园心理剧或者心理绘本的方式事实再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小威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出事件发展不仅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且任何事情都有合理解决的渠道。
  4 在小威取得进步的时候,发动家长、科任老师以及其他同学及时予以表扬,巩固干预效果。
  所以,同样具有“荒谬感”情结,但由于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功能不同,外在表现就会相差甚远。我们在对其实施干预的时候,立足点都是要给他们以强如磐石的“确定感”。不同的是外倾型的人要从活动入手引导他向内心深处思考,培养他的逻辑性思维,找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必然性;内倾型的人则要鼓励他尝试着主动接触外界,外界也要营造一种确定的氛围,并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寻找到命运发展的逻辑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内倾型的人改变起来比外倾型的人难得多,毕竟内倾型的人更多地关注自身,与外界互动非常困难,这个工作还需要慢慢地来(我选择了与小白每周一次的心灵对话),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在探索小白与小威的问题中,我更进一步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不同的外在表现竟然源于同一情结,同一情结在不同心理类型的人的发展过程中生长成了不同的“问题”,多么奇妙!如果我们教育工作只看到孩子的表面活动就采取盲目的鼓励或压制性的要求;或者,只看到孩子的根源而不联系他的心理类型就开始制定并实施干预方案,其结果很有可能取得相反的结果,反而会加深学生的荒谬感。
  
  (栏目编辑 孙利)
其他文献
白天忙于工作,很少外出,晚上散步则是“规定动作”。在昏黄的灯光下,沿着大街疾步行进,走着走着不自觉就走上了盲道。盲道其实是走不通的,这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倒有些好奇地端详起盲道来。县城里几乎每一条街道的人行路上都有盲道,遗憾的是盲道障碍重重,有些盲道摆满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有些盲道被电话亭、宣传台、收费亭占领;有些盲道则成了一些商家的摊位,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盲道是给盲人走的,要是
期刊
走进秋天,才看到她真正的模样,才听到她真实的声音,才闻到她散发出来的气息,才感受到她成熟的魅力,才领悟到她诠释的哲思。  秋天是一幅油画。她以原野为大背景,将蕴藏了好久的秘密,无私地展现在桔树上、枣树上、柿树上;展现在高粱穗上、玉米棒上、棉花团上;展现在农民圆圆的麦秸帽上、三轮车上、水泥路上……她用画笔到处渲染。那橘杏的黄和殷殷的胭红,仿佛少女脸上腾起的情韵,熠熠放射出青春的瑰丽。  秋天是一种成
期刊
新学期开始了,当您还沉浸在开学的忙碌氛围之中,教师节飘然而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忙碌的你,回想起那些质朴而真诚、简单而独特的祝福时,心中会泛起怎么样的涟漪……  在此,特辑录一束回忆的浪花,愿这一朵朵精致的回忆,能为您带来一份幸福与快乐;愿我们的关注与陪伴能为您的节日添上一份别致的温暖!    最有启发意义的礼物    心里总有一份感动在澎湃,那是源于孩子们最纯真的祝福。  四方形,银白色,精
期刊
露天的舞台、炫目的灯光、悬浮的气球、大型的海报、忙碌的学生……这是温州中学第18届艺术节颁奖晚会的现场,一派浓郁的节日气氛。高二(16)班的学生们正在为即将举行的艺术节颁奖晚会进行最后的“攻坚”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作为承办班级,他们“全班总动员”:剧务、台词、彩排、门票、海报、宣传单等各司其职,协调有序。  这场景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朱熹的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
期刊
老百姓谈到教育孩子的经验时,常说一句俗话:“顺着毛儿抹。”如果与孩子情感上对立,搞得剑拔弩张,教育的失败就成为必然。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对“顺着毛儿抹”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会。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真得讲究一个“顺”字,要顺性而为,顺势而为,顺理而为,顺众而为。    顺性而为    顺性而为,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顺应儿童个体发展需要去有所作为。如果说“以人为本”体现为对人的尊重,那么“顺性而为”则是对
期刊
一、写作缘起    2009年,我在美国的使馆中文学校工作,接触了这样一群来自国内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特殊性:  经济上,他们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绝不至于让家里节衣缩食努力攒钱供他们在美读书。  生活上,他们有父母或其他长辈照顾,绝大部分孩子没有其他小留学生那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感觉。  文化上,他们白天在当地学校接受美国教育,感受美国文化:回到家里,父母、周围的叔叔阿姨以及同龄的孩子里有很多
期刊
一节即时的非主题班会不仅挽回了一个学生的前途,更在曲径通幽中唤回了学生的自尊与责任感。  做了十余年的农村中学班主任,我深感农村的教育实属不易。文化课基础弱的学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辍学,正面说教往往无济于事或适得其反。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难取得一致,甚至是来自家长的阻力导致孩子辍学。诸多问题十分棘手。本文记述的正是我处理这些问题的一则案例。  时间回溯到今年的六月末,临近期末,学生各种
期刊
是的!语言的交流是肤浅的,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经历。    让小报告弃    “老师,等一等!”  下课后,我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后面忽然传来急促的呼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班上的男生小森。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发生什么事了?”我诧异地询问。  “小海和小关拿讲台上的粉笔在黑板上乱写!”  “现在还在写吗?”  “是昨天放学时写的。”  “哦!”我松了一口气,思考着该如何处理
期刊
三月刚刚冒头,学校马上利用一个周末时间把全体高三班主任拉到深山里的“香草度假村”游玩一个上午。下午,在度假村的会议厅校长做了高考动员报告,“生死存亡”“背水一战”这些词语钢铁般冷峻、硬性,把上午残存在大脑里的“花香鸟语”“流水潺潺”驱赶得狼狈逃窜。上午还有语文老师诗兴大发,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吟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现在就要记起“莫道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了。  趁热
期刊
德国人费舍尔是世界上唯一的全职迷宫制造商。52岁的费舍尔和他的12名员工负责为25个国家制造迷宫。他们造的400多个迷宫遍布全球,包括美国的城堡迷宫、英国的龙迷宫以及法国的植物迷宫等。  同时,费舍尔还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走迷宫最多的人,他曾经成功地征服了1000多座迷宫,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长的迷宫,它位于夏威夷瓦胡岛上的救济农场。该迷宫包括11400种热带植物,总长度超过3英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