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寻求最佳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治疗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小肠瘘患者,均行早期手术干预,16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15例治愈。死亡1例,另外4例延长自愈。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12例自行愈合,另8例6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6例。结论:对于小肠瘘,行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并加腹腔冲洗、引流术治疗安全有效,且病程短;对于结直肠瘘,应先行保守治疗,重视腹腔引流,可有效提高自愈率。
【关键词】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427-01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治疗肠瘘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病死率仍较高。对此,本文对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求最佳治疗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瘘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4±5.6)岁。本组42例患者均是29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发现的,其中胃癌根治术4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08例,肠造口还纳术55例,肠粘连松解术95例;发生术后肠瘘42例,发生率4.08%;其中小肠瘘22例,结直肠瘘20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胃肠手术后的腹部症状,引流液性质、状态,造影检查等对肠瘘进行准确的诊断。其临床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控制性和确定性。控制性手术包括:肠转流术、腹腔感染清除术、腹腔冲洗引流术等;确定性包括: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瘘口修补术等。本文42例肠瘘患者中,22例为小肠瘘,早期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术中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体呈清亮为止,并在结肠旁沟、盆腔等部位放置引流管,切忌不得行瘘口缝合术;20例为结直肠瘘,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若引流效果不佳,或合并腹膜炎、机体炎症反应加重,则在早期行控制性手术,待腹腔感染控制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2 结果
根据不同肠瘘类型,对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法。22例小肠瘘患者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16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性手术治疗;3例条件不符无法行肠吻合术,改行小肠双腔造瘘术,腹腔感染好转后行瘘口还纳术,其中1例因营养不良、肠瘘反复不愈合而死亡;3例早期行十二指肠造瘘术,2例拔除瘘管后自行痊愈,1例愈合时间延长。20例结直肠瘘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12例自行痊愈,3例待腹腔感染好转后行确定性手术,1例肠瘘复发;4例行早期控制性手术,均选择近端结肠造口术,6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均痊愈,1例肠瘘复发。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但肠瘘仍是胃肠手术后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临床对于胃肠手术后肠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该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肠瘘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以往得到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腹腔引流方法方面 以往的被动引流逐渐被双套管负压引流所替代,该种引流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腹腔感染,可有效降低早期手术干预的概率,同时穿刺引流、冲洗脓液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在结直肠瘘的治疗中表现最为突出[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结直肠瘘患者于早期给予双腔引流管进行引流,16例引流良好,均未行早期手术干预,而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5例中有12例自愈,自愈率80.0%。
3.2手术策略方面 若患者腹腔感染较为严重,均不给予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均不行早期手术干预,对腹腔引流不良、合并其他病灶的患者,仅性腹腔冲洗、肠造口转流等控制性手术治疗。经常规保守治疗后,自愈率达到50%,即便无法自愈,于腹腔感染好转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后期治疗做出深入分析和决策,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提高。
3.3机体状况及内环境监测方面 肠瘘会造成患者机体诸多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也会伴有杜仲全身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处理瘘口局部,还需加强对周围重要脏器功能状态机内环境的监测,以此提高肠瘘的自愈率和确定性手术的成功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42例肠瘘患者病灶周围重要脏器功能及内环境均给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前后的严密监测,患者自愈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肠瘘为小肠瘘,应在早期行腸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同时给予腹腔冲洗、引流术等控制性手术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对于结直肠瘘患者,应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重视腹腔引流,可有效提高自愈率。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肠瘘,应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此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吴敏,包木仁.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75-176.
[2]朱之清,杨金燕.胃肠道术后肠外瘘的27例诊治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45-1546.
[3]唐云,李荣,陈凛,等.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3):205-208.
【关键词】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427-01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治疗肠瘘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病死率仍较高。对此,本文对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求最佳治疗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瘘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4±5.6)岁。本组42例患者均是29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发现的,其中胃癌根治术4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08例,肠造口还纳术55例,肠粘连松解术95例;发生术后肠瘘42例,发生率4.08%;其中小肠瘘22例,结直肠瘘20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胃肠手术后的腹部症状,引流液性质、状态,造影检查等对肠瘘进行准确的诊断。其临床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控制性和确定性。控制性手术包括:肠转流术、腹腔感染清除术、腹腔冲洗引流术等;确定性包括: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瘘口修补术等。本文42例肠瘘患者中,22例为小肠瘘,早期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术中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体呈清亮为止,并在结肠旁沟、盆腔等部位放置引流管,切忌不得行瘘口缝合术;20例为结直肠瘘,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若引流效果不佳,或合并腹膜炎、机体炎症反应加重,则在早期行控制性手术,待腹腔感染控制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2 结果
根据不同肠瘘类型,对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法。22例小肠瘘患者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16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性手术治疗;3例条件不符无法行肠吻合术,改行小肠双腔造瘘术,腹腔感染好转后行瘘口还纳术,其中1例因营养不良、肠瘘反复不愈合而死亡;3例早期行十二指肠造瘘术,2例拔除瘘管后自行痊愈,1例愈合时间延长。20例结直肠瘘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12例自行痊愈,3例待腹腔感染好转后行确定性手术,1例肠瘘复发;4例行早期控制性手术,均选择近端结肠造口术,6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均痊愈,1例肠瘘复发。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但肠瘘仍是胃肠手术后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临床对于胃肠手术后肠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该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肠瘘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以往得到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腹腔引流方法方面 以往的被动引流逐渐被双套管负压引流所替代,该种引流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腹腔感染,可有效降低早期手术干预的概率,同时穿刺引流、冲洗脓液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在结直肠瘘的治疗中表现最为突出[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结直肠瘘患者于早期给予双腔引流管进行引流,16例引流良好,均未行早期手术干预,而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5例中有12例自愈,自愈率80.0%。
3.2手术策略方面 若患者腹腔感染较为严重,均不给予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均不行早期手术干预,对腹腔引流不良、合并其他病灶的患者,仅性腹腔冲洗、肠造口转流等控制性手术治疗。经常规保守治疗后,自愈率达到50%,即便无法自愈,于腹腔感染好转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后期治疗做出深入分析和决策,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提高。
3.3机体状况及内环境监测方面 肠瘘会造成患者机体诸多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也会伴有杜仲全身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处理瘘口局部,还需加强对周围重要脏器功能状态机内环境的监测,以此提高肠瘘的自愈率和确定性手术的成功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42例肠瘘患者病灶周围重要脏器功能及内环境均给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前后的严密监测,患者自愈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肠瘘为小肠瘘,应在早期行腸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同时给予腹腔冲洗、引流术等控制性手术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对于结直肠瘘患者,应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重视腹腔引流,可有效提高自愈率。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肠瘘,应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此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吴敏,包木仁.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75-176.
[2]朱之清,杨金燕.胃肠道术后肠外瘘的27例诊治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45-1546.
[3]唐云,李荣,陈凛,等.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3):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