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来华与李鸿章访美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利赛斯·格兰特为美国俄亥俄州人,1822年生于平民家庭。17岁,因擅长骑术考入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即以职业军人踏上了战场,屡立战功,终成美军出色的指挥官。又有幸娶了一位很有才华的妻子朱莉娅,以贤良内佐,陪侍身边出谋献策,终使格兰特军事业绩凸显,快速升迁。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格兰特作为参战的一位中级指挥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林肯总统的器重。1864年。43岁的格兰特升为北美军的统帅,晋级陆军上将。在同曾是西点军校的同学、南美叛军主帅罗伯特·李将军最后决战中,一举打垮南美叛军,并攻陷叛军首府里士满,迫使罗伯特·李将军率领2.8万叛军官兵,向格兰特投降,从而结束了美国内战一南北战争。1869年,格兰特当选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后连任,直至1877年卸任。美国巨商为此特向格兰特敬献一支金手杖。
  格兰特一家人来华领受高规格款待
  卸任后的格兰特,于1877年春,以平民身份,带领妻子朱莉娅和儿子富德立,做一次环球旅行,经欧洲至亚洲,从香港到达中国广州,受到清廷两广总督刘坤一热烈欢迎,更以海南佳果与60道粤菜的盛宴,款待了格兰特一家人。席间由留学英国才子伍廷芳任翻译。随后,伍廷芳还全程陪同观赏了广州的东方美景。
  格兰特一家人北上到达北京时,本想见识一番北京紫禁城皇宫的风彩,可是傲慢的清廷皇室明令规定,不准接受平民身份的外国人进入皇宫参观。格兰特一家人只好绕皇城一周,从不同方位远望了皇城与皇宫美景。过了一天,格兰特到美国在北京的驻华公使馆,会见一等参赞霍尔库姆·切斯特,提出要去参观北京天坛,请其为之联系。
  切斯特当即为难了,他深知天坛乃大清皇帝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天和祈祷丰收的圣殿,绝对不许女性涉足。无奈的切斯特前去清廷总理外国事务衙门,恳求总理大臣、恭亲王奕特例允准。奕瞒着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破例批准格兰特这位外国人,带领妻子与儿子,尽情饱览了天坛奇观,得享了清廷特异礼遇。
  5月28日,格兰特一行离北京抵达天津,拜会直隶总督李鸿章。李总督特令下官破旧例,以70道山珍海味佳肴及名酒鲜果,盛宴款待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一家人。席间,李鸿章与格兰特畅谈世界政坛风情,格兰特情不自禁地赞誉李鸿章知识广博,堪称世界伟人。
  在宴会上,李鸿章见到了格兰特手持的金手杖,其上镶嵌众多大小不等的钻石,耀眼光亮,极其精美,其价可值十万金。李鸿章从格兰特手中接过来,反复把玩欣赏,赞叹不已,爱不释手,称颂为世界级高尚的艺术品。
  格兰特回到美国,对来华期间蒙受大清帝国高级官员热情地迎来送往、盛宴款待,深表感谢,多次在报刊上撰文称颂中国堪为世界难得的礼仪大国,中华传统文明古迹灿烂辉煌,极好地宣扬了中国,赞美了中国。
  1885年,64岁的格兰特在纽约病故,安葬于曼哈顿区哈德逊河畔的华贵陵园里。格兰特的珍贵手杖,则留在格兰特遗孀朱莉娅手中。
  李鸿章访美得朱丽娅赠送金手杖
  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钦差大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署理直隶总督,74岁的李鸿章,率领副手邵友濂、养子李经方、长子李经述及其随员,访问美国,抵达纽约,在二十一响礼炮及海军军乐声中,受到美国高官麦柯客与格兰特之子富德立等人的热烈迎接。检阅美国海陆军仪仗队后,又受到万名华人脱帽高呼欢迎。并紧跟其后,护送李鸿章一行人乘坐大马车,下榻于美国著名豪华的纽约大饭店。
  次日,美国第十九届总统克里夫兰放弃盛夏休假,从避暑地赶回纽约,亲切友好地率领众外交官接见了李鸿章,待李鸿章里递国书,克里夫兰总统与李鸿章进行了半小时的交谈。
  当日晚间,美国历届卸任驻华公使与总领事们,在众多商界华人的陪同下,极其热情地盛宴招待了李鸿章的家人与众随员。
  5月30日,李鸿章在养子李经方、长子李经述的陪侍下,去到老朋友、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陵园,向格兰特陵墓敬献花圈,致以真情的祭拜。随后,又在陵园北侧亲手栽植两棵中国名贵树木—银杏树。寓意两位老朋友情谊有如银杏树,源远绵长。随后,李鸿章与养子、儿子,又一同去往格兰特故居,拜访格兰特遗孀朱莉娅。朱莉娅特请来著名厨师,举家盛宴款待了李鸿章父子三人,一是为李鸿章大臣接风洗尘,二为答谢十多年前她同格兰特游历天津时,李鸿章给予的盛情款待。席间,朱莉娅因早已征得美国百余绅商的同意,特将格兰特遗下的精致金手杖,赠送给了美国的贵客、中国知名大臣、格兰特总统生前的好朋友李鸿章。欣喜至极的李鸿章,特向朱莉娅夫人施以重揖,收下手杖。
  9月3日,李鸿章率领访美一行人,步行到唐人街,受到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华侨同胞的热烈欢迎。李鸿章招手致意后,在大庭广众注目下,领着同行人进入中国广东饭馆,品尝家乡小菜,喝点中国酒,在异国他乡,重温中国特异的故土美味。而美国人却认为李鸿章在广东饭店里定是享用了“神饭仙菜”。由此众多美国人不断前来这家广东饭店,要求品尝李鸿章吃过的同样饭菜,皆称味美好吃。探问其名,饭店经理告之为“杂碎”。从此之后,中国“杂碎”小吃,在美国快速火起来了。风靡美国遍地,所有的华人餐饮业,因此赚了一笔好钱。可算是李鸿章访美时,无意栽柳柳成阴的一桩美事。
  9月4日,李鸿章一行离开纽约,抵达费城,受到美军和华人的欢迎。乘马车去往美国独立厅和自由钟等名胜古迹参观。尔后换乘火车去到华盛顿,下榻于爱林顿大饭店休息。随后参观华盛顿的国会山,游览国会大厦,观赏了国会图书馆的珍贵藏书。最后去往中国驻美公使馆,大清帝国驻美公使杨儒,对权高位重的李鸿章肃然恭敬,坦诚述职,奉陪午膳,时刻不离左右。
  及至李鸿章一行人游览华盛顿市区,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面上,见到男男女女们多乘骑脚踏车来来往往,很是好玩。恰在这时有葡萄牙驻美公使前来拜见李鸿章,送上一辆脚踏车,李鸿章则指令随员试着乘骑,感到很有趣。当李鸿章在华盛顿商店见到缝纫机即买下一台,连同那辆脚踏车,带回北京,作为国外科技新产品,敬献给慈禧太后。
  9月6日,李鸿章一行人离开美国,乘火车到达加拿大,再换乘邮船,海上航行一个多月,于10月20日回到了北京。
  李鸿章此次访美,虽然没有谈成什么外交大事,但是对于促进中美两国友谊,维护旅美华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以及加强旅美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展示中华大国的良好形象,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美外交史上谱写了一页友好新篇章。格兰特与李鸿章的越洋友谊佳话,也将永传于后世。
  1901年11月17日,晚年在清廷政坛失势的李鸿章,咳血死去,终年79岁。最为遗憾的是李鸿章死后,珍贵的金手杖不知落于何人之手,流落何方。
其他文献
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有一个大型煤矿——沃尔多矿,一个夜晚,在31号矿区,37岁的消防主任雷诺正在深入地下120米、寒冷刺骨的坑道里值勤。他专门负责在蜂巢般的坑道里侦察可能出现的险情。现在是晚上7时45分,他已连续工作了12个钟头,准备返回地面与家人团聚。地下水库崩裂  突然,值勤领班鲍威尔报告:矿井发水了!雷诺暗叫不好。由于地下煤矿坑道低于地下水水面,必须不断抽水,才能使人能在矿井工作。抽出的水全部
期刊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
期刊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养肾为先  冬季,肾既要为维持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陛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
期刊
我从小生长在贵州边远山区,常与山沟、丛林里走兽毒蛇为伴。童年时看过动画片《森林大帝》,其中雷欧的遭遇、非洲动物王国的故事对我颇有触动,以至于我经常梦见金合欢树、浩瀚的稀树草原以及狮子、花豹、长颈鹿、大象等野生动物。从那时起,我就决心今后一定去非洲亲眼看看那些野生动物。  2004年,我首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我的野生动物保护情缘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8年间,我先后18次深入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
期刊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期刊
准备申请2013年美国本科留学的同学应该要提早做准备了,下面是2013年美国留学本科申请时间规划表,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1年11月-2012年1月  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初步明确出国留学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基本状况。  重视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及文艺、体育特长的培养,加强英语学习,适当阅读外文书籍,同时加强口语和听力。  2012年2月-4月  参加托福模考,规划托福和SAT备考计划。进入紧张有序
期刊
旅法华人“新势力”崛起  创立组织到法国议会聊中国  在相对保守的法国社会,华人过去给人的印象颇为“沉默”。很多老华侨因法语讲不好很难融入法国主流社会,而华侨第二代大多又讲不好中文,缺少对当代中国的了解。然而让人惊喜的是,有一群法国华人开始打破“沉默的惯例”,他们事业有成,有中法双文化背景,他们成立的加强中法交流的“四维中国协会”半年来引起法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协会成员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操流利的中文
期刊
爆竹声声辞旧,日历页页迎新。时间如流水,转眼到年尾。犹如中秋佳节要吃月饼,新婚洞房贴红双喜字,一跨进新年门槛,家家户户都要换一本新日历。说起日历,人们天天见面,一点也不陌生,但日历中的许多趣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这种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可供查考的历书。一年一本,每日一页。它在古代被称作“历日”、“历本”、“时历”,皇帝使用的历书叫“皇历”。清代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名叫“弘历”,为
期刊
对于京城国子监,当地居民曾赋诗云:“有幸家邻国子监,一来一往一叹然,遥想当年诸学子,能有几人到成贤?”作者是什么人已不得知,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它不仅有着溢于言表的荣耀,更流露出对身到成贤街学子的深深赞叹。成贤街便是这么一个所在。帝国栋梁的皇家摇篮——国子监就建在这条街上,因而,成贤街又叫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位于现在的北二环内,与当年胤禛的府邸,即如今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
期刊
在中国近代史,东北一直是外国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沙皇俄国和日本始终觊觎中国东北,相继在东北充当了无耻的饕餮角色,而铁路就是他们罪恶的触角和吸血汲髓的管道。  “中东铁路”的由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夺取了黑龙江以北约六十三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约定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定,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