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尝试由书本出发,基于书本,以作者为圆点进行拓展、以内容为圆点进行拓展、以体裁为圆点进行拓展三种拓展阅读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从中掌握语文学习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學途径
推行革新语文教育的文学家、语文学家翻译家夏丐尊先生在193 1年写的《关于国文的学习》中就指出:“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因为每学年所授的选文为数无几,至多不过几十篇而已。选文占着国文正课的重要部分,如果于一学年之中仅就了几十篇文字本身,得知其内容与形式与内容,原该首先理解,还须进而由此叶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其知识。”国文可理解为现在的语文,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书本,要基于书本作拓展阅读。怎样拓展?“还须进而由此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是由书本出发,由点及面,以课文为圆点,形成一个圆形的拓展阅读。如何作由点及面进行拓展阅读?笔者尝试了以下几个途径:
一、以作者为圆点进行拓展
语文课本中收入的课文多是名家作品,名家写文的背景、名家的传记以及对此名家的评著等,都可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
(一)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学习文章是为了通过文章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继承美的东西,得到情感的熏陶。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写作背景)中的思想倾向,这就导致教材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历所无法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就需要将学生不熟悉的背景资料呈现在课堂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文的,对其感悟作者思想、理解修辞方法有重要的帮助。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字面上看,其就是一首浅显的描写过年景象的诗。可是,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068年,神宗赵顼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从这就能明门此诗意在借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二)课后读名家传记
指导学生读名家的自传,可让学生走近名家,对名家有一个丰满的了解。如教授《少年闰土》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明白其弃医从文的原因。此外,补充阅读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女士写的《鲁迅回忆录》,从多角度了解鲁迅。
(三)阅读评著
引导学生阅读评著,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多元思维。如教授《少年闰土》后,布置学生阅读《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写的此书逐篇评点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小说,每篇小说均有精彩的边批与篇末总评。边批为正文解读,篇末从作品思想、人物性格,到布局谋篇、笔墨技巧等方面进行总评。阅读这样的评著,有助于学习鲁迅者渎懂鲁迅小说。阅读评著后再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达到“百家争鸣”的目的。
二、以内容为圆点的拓展
(一)主题拓展
语文课文都是分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其实就是串联该单元每一篇课文的线索。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走进西部”。在学习导读部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书籍,设立阅渎书目。每个单元指定一本、自选一本,这对小学生来说,阅读量是足够的。这个单元可以指定陈赓雅写的《走进西部》,让学生跟着书本了解安西县城之景色、安西农村概况、敦煌农村经济与拨款制度、敦煌月牙泉与千佛洞、西北交通要具之旱船等,之后让学生出期关于中国西部的手抄报,完成从筛选到阅渎再到总结的过程。
(二)同类拓展
《临死前的严监生》呈现了一位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说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因为家里点着两茎灯草,恐浪费了灯油,都不能f。}{声说话了还支楞两根手指不肯咽气,直到家人猜出他的心思挑去一茎灯草才断气。严监生是在中国文学有名的四大守财奴形象之一,引导学生选读其余三本书,体会钱钟书《围城》中的李梅亭、徐复祚,《一文钱》中的卢至,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的不同守财表现,再举办一场交流会,让学生学习在写作中对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三)节选拓展
因篇幅的限制,不能将名著的伞部内容呈现在课本中,课本中呈现的仅是节选或片段。从片段进行整本名著也是以内容为网点的拓展。《百万英镑》在课本中呈现的只是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手持一张百万英镑,却分文不花就解决了自己的衣着问题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读原著,探究亨利·亚当斯是如何用这张百万英镑解决自己的“食”“住”,体味马克·吐温这位大师如何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义幽默地揭露出 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丰义思想。
三、以体裁为圆点的拓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体裁,如散文。只告诉学生散文“借物喻人”的特点,不如引领学生去读同体裁的文章,从中找出共同点,领悟其特点。袁鹰的《门杨》借爸爸与子女谈的对话,赞扬了如门杨一样的新疆建设者不怕困难、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课后引入杨朔的《荔枝蜜》和茅盾的《门杨礼赞》。通过阅读,学生能体会到题目是“荔枝蜜”,内容却写“我”曾被蜜蜂螫过,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描写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品结尾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歌颂如蜜蜂一样的劳动者这一思想显现。同样,《门杨礼赞》前面用了大量笔墨大写白杨树,到最后却直白地赞美如门杨一样的北方农民——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作者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卜-进的精神。学生通过阅渎同体裁的文章,体味到了言在物而意在人的借物喻人的特点。
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看法,如何以书本为依据拓展阅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仍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學途径
推行革新语文教育的文学家、语文学家翻译家夏丐尊先生在193 1年写的《关于国文的学习》中就指出:“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因为每学年所授的选文为数无几,至多不过几十篇而已。选文占着国文正课的重要部分,如果于一学年之中仅就了几十篇文字本身,得知其内容与形式与内容,原该首先理解,还须进而由此叶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其知识。”国文可理解为现在的语文,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书本,要基于书本作拓展阅读。怎样拓展?“还须进而由此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是由书本出发,由点及面,以课文为圆点,形成一个圆形的拓展阅读。如何作由点及面进行拓展阅读?笔者尝试了以下几个途径:
一、以作者为圆点进行拓展
语文课本中收入的课文多是名家作品,名家写文的背景、名家的传记以及对此名家的评著等,都可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
(一)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学习文章是为了通过文章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继承美的东西,得到情感的熏陶。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写作背景)中的思想倾向,这就导致教材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历所无法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就需要将学生不熟悉的背景资料呈现在课堂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文的,对其感悟作者思想、理解修辞方法有重要的帮助。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字面上看,其就是一首浅显的描写过年景象的诗。可是,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068年,神宗赵顼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从这就能明门此诗意在借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二)课后读名家传记
指导学生读名家的自传,可让学生走近名家,对名家有一个丰满的了解。如教授《少年闰土》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明白其弃医从文的原因。此外,补充阅读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女士写的《鲁迅回忆录》,从多角度了解鲁迅。
(三)阅读评著
引导学生阅读评著,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多元思维。如教授《少年闰土》后,布置学生阅读《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写的此书逐篇评点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小说,每篇小说均有精彩的边批与篇末总评。边批为正文解读,篇末从作品思想、人物性格,到布局谋篇、笔墨技巧等方面进行总评。阅读这样的评著,有助于学习鲁迅者渎懂鲁迅小说。阅读评著后再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达到“百家争鸣”的目的。
二、以内容为圆点的拓展
(一)主题拓展
语文课文都是分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其实就是串联该单元每一篇课文的线索。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走进西部”。在学习导读部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书籍,设立阅渎书目。每个单元指定一本、自选一本,这对小学生来说,阅读量是足够的。这个单元可以指定陈赓雅写的《走进西部》,让学生跟着书本了解安西县城之景色、安西农村概况、敦煌农村经济与拨款制度、敦煌月牙泉与千佛洞、西北交通要具之旱船等,之后让学生出期关于中国西部的手抄报,完成从筛选到阅渎再到总结的过程。
(二)同类拓展
《临死前的严监生》呈现了一位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说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因为家里点着两茎灯草,恐浪费了灯油,都不能f。}{声说话了还支楞两根手指不肯咽气,直到家人猜出他的心思挑去一茎灯草才断气。严监生是在中国文学有名的四大守财奴形象之一,引导学生选读其余三本书,体会钱钟书《围城》中的李梅亭、徐复祚,《一文钱》中的卢至,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的不同守财表现,再举办一场交流会,让学生学习在写作中对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三)节选拓展
因篇幅的限制,不能将名著的伞部内容呈现在课本中,课本中呈现的仅是节选或片段。从片段进行整本名著也是以内容为网点的拓展。《百万英镑》在课本中呈现的只是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手持一张百万英镑,却分文不花就解决了自己的衣着问题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读原著,探究亨利·亚当斯是如何用这张百万英镑解决自己的“食”“住”,体味马克·吐温这位大师如何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义幽默地揭露出 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丰义思想。
三、以体裁为圆点的拓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体裁,如散文。只告诉学生散文“借物喻人”的特点,不如引领学生去读同体裁的文章,从中找出共同点,领悟其特点。袁鹰的《门杨》借爸爸与子女谈的对话,赞扬了如门杨一样的新疆建设者不怕困难、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课后引入杨朔的《荔枝蜜》和茅盾的《门杨礼赞》。通过阅读,学生能体会到题目是“荔枝蜜”,内容却写“我”曾被蜜蜂螫过,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描写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品结尾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歌颂如蜜蜂一样的劳动者这一思想显现。同样,《门杨礼赞》前面用了大量笔墨大写白杨树,到最后却直白地赞美如门杨一样的北方农民——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作者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卜-进的精神。学生通过阅渎同体裁的文章,体味到了言在物而意在人的借物喻人的特点。
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看法,如何以书本为依据拓展阅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仍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