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训练中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对改善当前的社会安全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在工程训练中,将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融入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科研创新三大平台,结合各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强化学生安全素质,大力提高学生工程道德修养。
  关键词:工程训练;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素养
  当代中国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安全焦虑中,建筑、机械、化工、食品等工程领域都安全问题频出,民众对安全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安全方面素质与修养,包含对安全规范的严格执行,发现、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以人为本的安全道德理念等。缺乏安全文化素养就会导致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人为制造安全隐患,不能发现或者不能稳妥解决安全问题,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在工程行为中违规违法,罔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来自高校的工科学生,工程训练是他们接触工程文化的第一站,也是养成其工程安全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
  一、工程训练中安全文化素养培养的缺失
  目前国内高校的工程训练大致都可分为如下几个平台:基础训练平台、综合训练平台、研发创新平台。
  基础训练平台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基础训练平台阶段,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要求很高,有大量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学生遵守。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让学生的安全之弦时刻紧绷,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安全制度执行力。
  到了综合训练平台和研发创新平台后,安全方面的要求和基础训练平台一样,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目标往往还是保证工程训练安全,保障教学顺利开展。这对于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工程安全的要求贯穿整个过程。工程师不但要遵守各种安全规定,还要能够发现和解决隐藏在表象后面的各种安全问题,更要能够以人为本,坚守法律底线,坚持社会道德准则,将工程安全理念渗透到整个工程行为中。
  二、在工程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
  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工程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要贯穿始终。从基础训练平台、综合训练平台到科研创新平台,随着工程训练的深入,安全教育的层次和目标也要相应提高,教学方法也需要作相应的改变。
  1、基础训练平台
  基础训练阶段,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要求以遵守各类规章制度为主,力争养成学生的安全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评估现有安全措施的可行性,发现不足的地方。教学方法可采用安全文化教育法、以身作则示范法、监督教育法、自行监督法等。
  安全文化教育法:在工程训练基地里,利用图像、文字、多媒体、专题活动、实战演习等方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时刻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如在墙壁上张贴安全宣传挂图,在显眼位置喷涂有关安全的格言警句,在休息场所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安全资料片,邀请消防、医生等专业人士做疏散、抢险、急救方面的讲座,举办消防灭火实战演习等形式,大力传播安全文化,使安全规程、安全常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变成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自觉自主行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安全文化、归属安全文化。
  以身作则示范法:在工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安全规定,对安全方面的问题坚持“零容忍”原则,发现一个立即整改一个,以求树立安全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安全观念。
  监督教育法:在工程训练中,不是每个学生都会遵章守纪。工程训练的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保持安全制度的严肃性。
  自行监督法:在工程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每个训练分组指定一名责任心比较强的同学,作为学生安全监督员,协助教师进行安全监督工作。学生安全监督员不但要熟悉安全规章制度,还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发现训练中的安全薄弱环节时向教师汇报,并做记录,课后与同学讨论改进方法,得出结论后写成实习报告的安全部分,交予教师评价。
  2、综合训练平台
  综合训练阶段,对安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更好地执行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训练安全了。学生接触的设备种类不断增加,接触时间相应变长,对设备结构和原理的了解也相对深入。这个阶段的安全教育方法,除了基础阶段的方法之外,可以增加互动教学法,实例分析法等。
  互动教学法:因为在基础训练期间,学生已基本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初步养成了注重训练安全的习惯,所以教师在本阶段的工程训练中,不再完全充当一个规章制度的化身,而是一个和蔼的引导者,一个平等的交流者。教师可以就训练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与学生交换意见,对学生的合理意见给予肯定并采纳之,对不成熟的意见共同分析利弊得失,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分析法:工程训练中接触的设备虽然多种多样,但几乎每个设备都有相应的安全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安全设计是要解决什么安全问题,该设计保障安全的原理又是什么,有没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这些讨论,能够逐步触摸到安全设计的大门,对安全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下一步的创新训练中工程产品的安全设计打下基础。
  3、科研创新训练平台
  科研创新训练阶段,是将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提升为安全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在科研创新训练中,学生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等环节都会有一定的接触,而每个环节对工程技术人员都有严厉的安全要求。学生在此阶段进行科研、创新时,必须对工程道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对安全隐患的后果有深刻的认识,对创新产品的安全性有充分的测试和不断完善的耐心。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工程道德教育法、产品安全挑刺法、安全事故例证法、后果假想法、情感教育法等教学方法。   工程道德教育法:在科研创新训练期间,教师必须向学生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任何导致不安全的工程行为都是对国家和民众的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在社会不良风气的面前,必须保持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格尊严、技术尊严和职业骄傲,绝不向金钱与恶俗低头,绝不与工程腐败同流合污。让学生明白,只有秉持良心,坚持工程道德的才能打造传世的经典产品,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产品安全挑刺法:学生在科研创新训练期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给同类工程产品的安全性挑刺的任务。针对挑刺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将相关安全理念应用到创新产品中。
  事故例证法:教师将各类工程事故按照事故原因归类,对应学生创新设计的同类安全隐患,可简单直观、触目惊心地警醒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程生涯中牢记教训,不在出现同样的错误。
  后果假想法:有些工程行为的不安全之处是不明显的。教师发现问题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审视产品,假想安全隐患爆发的后果,同样能警醒学生。
  情感教育法:通过分析惨烈的工程事故,让学生深刻感受事故的惨痛教训,极度痛心受害者及亲属的遭遇,激发学生以工程安全为己任,坚持工程道德,打造让人放心的工程产品。
  三、结语
  有着良好安全文化素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是传世工程、经典产品产生的必要土壤,是一个社会安全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在高等教育的工程训练过程中,分层次多方法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对当前社会安全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强锐. 强化意识、转变观念,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途径[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04) .
  [2]金业权,毛剑,刘刚,涂江红.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安全意识培养方法研究[J]. 石油教育, 2011,(02) .
  [3]陆琨. 浅论以人为本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 企业与文化, 2009,(03) .
  [4]王秀勤. 大学生创造力课程研究(D). 河海大学, 2006
  [5]韦庆辛. 关于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5,(03) .
  [6]李成学,钟世荣,孙山. 略论高校安全文化的构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7]莫海军,蓝民华,曾仪. 基于创新作品制作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J]. 装备制造技术, 2009,(08) .
  [8]邹卫放. 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02) .
  [9]王晓红,朱晓明. 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06) .
  [10]张惠进. 要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03) .
  [11]蔡文辉,于佟佟. 工程训练中心多层次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3) .
  [12]惠记庄,刘海明,邹亚科.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03) .
  [13]惠记庄,曹杰,纪真.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实验区的探索和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03) .
  [14]叶树铃, 毛锡锋. 工程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2)
  [15]常义斌. 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试验与思考[J]. 公安月刊, 2000,(01) .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文化交流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出国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出国热的升温使得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子试图通过考试的方式实现“出国梦”。而试题中涉及文化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其重视文化内涵的凸显,更说明了文化内容在考题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通过从跨文化视角对对外汉语考试和托福考试这两种试题中的文化考题进行分析,阐明解析考试这种文化门槛,并阐
期刊
摘要:现代美国俚语作为美国英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在美国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进程,美国俚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透过俚语这种语言形式,我们能更好得理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俚语;文化;特点;发展  一、俚语的概念与含义  俚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通常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并富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内在涵义( connotation) ,常常在非正式或活泼、友好的场
期刊
摘要: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全面地认识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要正确处理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学习;教学  提倡过程性评价,是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要正确处理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20世纪70
期刊
摘要:从语言习得迁移理论入手,探讨我国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的必要性。强调儿童英语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客观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努力克服负迁移,充分运用学习者所掌握的汉语知识促成语言学习的正迁移。  关键词:二语习得;迁移理论;儿童英语教学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肩负着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文化内涵既隶属于校园文化,又彰显着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确立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价值准则、培育高校资助工作的个性特色文化、健全高校资助工作文化建设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校资助文化建设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资助文化;建设  在中国人的文化观中,
期刊
摘要:培养高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是现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对于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当注重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项目化教学理论,从硬件配备、资源开发及校企互动等方面着手研究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网络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指导;英语学习;网络平台; 建设  一、引言  21世纪英语教学研究的主流,特别是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所强调
期刊
摘要: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被诉诸实践、坚持与创新的世纪,是各国共产党寻求如何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关系的世纪。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受了人类实践的反复检验,显示了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在文化体制改革实践中,必须认真吸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摘要:口吃不仅会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的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探析了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并从为儿童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针对不同儿童的个别特点,进行语言矫正训练;进行深呼吸训练;让儿童在说话之前先唱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口吃;学前儿童;教育对策  口吃,俗称“结巴”、“结巴嘴”、“结巴子”、“嗑巴”等,医学上称为“语阻”,是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以传统元素在现代文化中的运用与发展前景为契机,探索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前景。加强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基本文化知识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契机,把握时代重点,突出提升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艺术特色,优化文化和风俗建设,不断提升基本知识和内容。文化的进步有着当下的产物就是现代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对有着促进和文化提升的作用,文章通过“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
期刊
摘要:内蒙古师范大学日语系有蒙授日语和汉授日语两种教学模式。蒙语授课班的学生全部由蒙古族组成,汉语授课班全部由汉族学生组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研究针对汉族和蒙古族学生日语教学的不同教授方法。由于汉族和蒙古族学生受各自本民族语言迁移现象的影响,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优劣势,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眼光来探求其中的异同,以求更好的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汉族;蒙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