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3日晚7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503学术报告厅。
会场里座无虚席。讲台上,一个年过半百、衣着朴素的教师正在进行一场题为“追求教书育人的新境界”的学术报告。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开心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随后,演讲者和师生们的互动对话,更是把会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这时,一位青年女教师站了起来,她激动地说:“同学们,今天晚上,王老师高智慧、高视野、高学识、高境界的演讲,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和工作,都將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王老师带给我们的深刻的人生见解、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独到的教学艺术!”
这位演讲者,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涟源市第七中学特级教师王寿山——一个娄底市教育界带有传奇色彩的追梦者。
身残志坚,逆境中打造精彩人生
王老师的一生十分坎坷。他幼时因患病左腿留下终身残疾;上小学时,父亲因病去世;高中刚读一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在贫病交加中丢下他带着无限的牵挂走了。少年时期的王寿山十分自卑、自闭、懦弱。
王寿山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从小学到高中,许多的老师们给了他真挚的关爱和温暖,特别是一位叫肖馥梅的班主任老师用自己的真挚的师爱和高明的教育艺术改变了他的心理和个性,使他从自卑自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自信地、乐观地面对生活。
王寿山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巨大力量。
高中毕业之后,他担任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这时,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想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他要像他的老师一样,用真挚的师爱去滋润、陶冶、完善学生,使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发展和美好的前程。
正是怀着这样的教育梦想,王寿山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开始了艰难的追梦历程。
他是涟源市70年代末教育战线最早涌现出来的有全县性影响的自学积极分子。1983年4月,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由民办教师破格转为公办教师后,边工作边参加湘潭师院的函授学习,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仍坚持终身学习。他是单职工,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女儿上高中、大学,支出不少,家庭经济状况困窘,他一家至今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成、没做任何装修的小房子里,但在学习进修上他却舍得花大钱。他自费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专业报刊,购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建起了一个有数千册藏书的家庭小书房。他的一切业余时间都扑在读书和写作上。直到如今的55岁高龄,他每年写下的读书笔记和教育日记都在50万字以上!
王老师将教育工作当作实现他人生价值的平台。他担任过一年多的校长,但他觉得不如担任班主任来得快乐,于是他坚决辞掉了这个职务。他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20岁时就在《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他有多个机会去政府部门和税务部门工作,但他却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7年。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极其出色的工作成绩、崇高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德风范赢得了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省市教育、教研部门专家的高度赞赏,家长、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由衷爱戴。他从一个实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一个被誉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的国家特级教师,今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老师用自己残疾的双腿,走出了坚实的人生道路,是身处逆境的人们可借鉴的一个榜样,也为一切健壮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
爱心育人,新理念雕塑灿烂“明星”
王老师深挚地热爱着班级教育工作,他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35年。
他是一个以自己崇高的师爱育人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爱,真挚、深沉、无私,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每一棵幼苗的成长。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了蒋海滨、柳位郇等好几位单亲、特困学生的学习。他细心地关爱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安全。学生的衣服被雨打湿了,他总是亲手把它烤干;学生得病了,他总要亲自把他们送到医院;他听说中考前吃鸡蛋水果有利于发挥水平,他就把一袋又一袋鸡蛋水果用塑料袋装着送到家在乡下的邱模同学手里。他甚至备有专门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放在办公室里,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有一个叫李娜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肇事司机却趁李娜昏迷之时将她丢在医院后逃跑了。李娜的父母从锅厂下岗后在外面自谋职业,医院一时无法找到家长,一个电话打到了王老师的家里。王老师抓起家里仅有的500多元生活费就和妻子一起往医院赶。看到孤零零地伏在桌子上的李娜浑身是伤,仍处于高度昏迷的状态,王老师不禁潸然泪下,赶紧交费,央求医生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李娜在病床上昏迷了一个多星期,王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去医院探望。每当李娜清醒过来,她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想不到老师是这样爱我,我……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曾给老师添了好多好多的麻烦……可是,老师还是这样爱我,爱我……”守望在一旁的医生和家长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他是一个在实践中切实地履行着公平教育理念的班主任。他认为,“差生”是一个荒谬的概念,任何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秉着这样的理念,他在所任班级中创造性地施行了近二十年的“明星制”教育。一个班级在他任教一段时间之后,往往“星汉灿烂”,满室生辉。一大批“潜能生”像屈晴星、梁聪、谭莹、梁宇辉、彭昕怡、聂倩雨等等,在他精心教育之下,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成为班级中闪闪发光的“明星”。这些转化过来的学生,对王老师的情感往往更加真挚动人。一个耗费了王老师不少心血、名叫梁宇辉的“潜能生”毕业后在写给王老师的一封长信里说:“……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给我以细心真挚的关爱;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让我坐班上最好的座位;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在我失去信心的时候给我以热情的鼓励……那些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跟着我的老师学习,是他们这辈子最值得享受、最值得珍惜、最值得留恋的人生历程!”类似的学生来信,王老师珍藏着上百件。在他心中,这些信件既是师生之间宝贵的情感交流,更是对他日后工作的一种强有力的鞭策。
王老师是一个极具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班主任。每天放学以后,他都要花一两个小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然后,他就用教育日记的形式工工整整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些日记,有的是教育叙事,有的是经验总结,有的是教育感悟……因为他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总结,因此他每天都在调整,每天都在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新课程理念。在他的班上,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十分和谐。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适合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育效果很好。因此,他任教的班级,总是与众不同,充满着积极的进取精神、深厚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他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其发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近10年来从他的班上走出去的清华、北大博士生、研究生李敏娜、李颖娜、梁冰玉以及中国科学院博士生、研究生谭珺、梁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无不真切地感受到王老师的教育和人格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王老师多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教学科研,创造性地突破作文瓶颈
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是极富特色的。他专业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任何一个不爱语文学习的学生,只要听了他一二堂课,都会被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因而他的教学效果特别突出。
作文教学,长期困扰着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可以说,它是阻滞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影响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但写作能力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强烈的使命感促使王老师下定决心来啃这块“硬骨头”。从1992年开始,他一头扎进了作文教学研究之中。他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七八年的教学研究,他没有拿过学校一分钱补助,也没有要求过学校计算一节课的超课时工作量。一切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全都是从他自己那1000多元月工资中支取。他为教育教学科研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办班级文学社,自己编辑刊物,组织辩论赛,开展校际联谊……十多年里,他牺牲了一切业余爱好,从没有好好地休息过。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成功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开放有序的、高效便捷的作文训练体系确立起来了。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在王老师任教的班上迎刃而解。他的学生一般都能在15—3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500—1500字的有一定质量的文章。写作真正成为了他的学生们的一种心灵的释放,情感的宣泄,个性的张扬,风采的展示。
近几年来,他教的5个班的学生中,有320多人次在国内60多种报刊书籍中发表作品,或在地、省和国家教育部关工委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荣获大奖。其中获国家教育部关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工作部、全国中语会等单位颁发的国家级奖励就达22人次!在2008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我的奥运’祝福北京奥运征文作品大赛”中,全省大、中、小学共评出46个获奖者,其中一等奖4人,他辅导的学生获得了一等奖,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中南大学的学生,安化县的一位高中学生排名第四),另有两同学获二、三等奖。2009年由国家教育部关工委等单位组织的“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中,他的学生欧阳吉钟获全国特等奖,而特等奖是按参赛者的十万分之一的比例评出来的。王老师50多次荣获国家教育部关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省地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或“伯乐奖”。
2005年8月,“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影响广泛,研究成果产生巨大效益
王老师的作文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去年底,他先后应邀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娄底一小等市内外的数十所大、中、小学讲学、上课,或接待前来听课的高初中教师共87堂,听课的省地领导、专家、中小学教师达86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改革。他还被娄底市教育局聘为“‘推行课改,送教下乡’示范课主讲教师”,多次应邀为地、市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娄底市教育局解放以来第一次为一个课题研究成果发出“红头文件”,要求全市六县区“像推广杂交水稻一样”在中小学全面推广他的作文教研成果。
2004年6月,湖南教育报刊社,派出了以总编辑胡宏文领衔的记者组,对王老师进行了为期4天的广泛、深入的采访。当年9月,《湖南教育》以“教师节典型”(全省每年推出一名)的形式在头版头条发表15000字的长篇通讯《追求教书育人的新境界——记涟源市蓝田中学王寿山老师》,全面、生动地报导了王老师“以激情和智慧演绎教育精彩,以奋斗与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事迹”,并配发“本刊评论员”文章《教育新阶段呼喚教师新境界》,号召全省教师向王老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专业成长和人生态度上”,“创造出教书育人的新境界”。在省内外的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此后,《湖南工人报》《今日女报》《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等省市级新闻媒体先后10多次发表通讯,报道他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作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内4个专业刊物选他作封面人物,或在“名师风采”栏目中将他向全国读者推介。
2007年底,凝聚着他二十年心血的24万字的专著《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入选“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用书”。在全国数万名特级教师中,获得了这一殊荣的,目前仅有40多人。他还有50多篇论文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南教育》等国内近30种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和省地级奖励。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适应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并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王寿山老师出色的育人业绩和极富创新性的教研成果,其重大价值也正在于此。
会场里座无虚席。讲台上,一个年过半百、衣着朴素的教师正在进行一场题为“追求教书育人的新境界”的学术报告。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开心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随后,演讲者和师生们的互动对话,更是把会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这时,一位青年女教师站了起来,她激动地说:“同学们,今天晚上,王老师高智慧、高视野、高学识、高境界的演讲,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和工作,都將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王老师带给我们的深刻的人生见解、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独到的教学艺术!”
这位演讲者,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涟源市第七中学特级教师王寿山——一个娄底市教育界带有传奇色彩的追梦者。
身残志坚,逆境中打造精彩人生
王老师的一生十分坎坷。他幼时因患病左腿留下终身残疾;上小学时,父亲因病去世;高中刚读一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在贫病交加中丢下他带着无限的牵挂走了。少年时期的王寿山十分自卑、自闭、懦弱。
王寿山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从小学到高中,许多的老师们给了他真挚的关爱和温暖,特别是一位叫肖馥梅的班主任老师用自己的真挚的师爱和高明的教育艺术改变了他的心理和个性,使他从自卑自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自信地、乐观地面对生活。
王寿山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巨大力量。
高中毕业之后,他担任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这时,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想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他要像他的老师一样,用真挚的师爱去滋润、陶冶、完善学生,使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发展和美好的前程。
正是怀着这样的教育梦想,王寿山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开始了艰难的追梦历程。
他是涟源市70年代末教育战线最早涌现出来的有全县性影响的自学积极分子。1983年4月,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由民办教师破格转为公办教师后,边工作边参加湘潭师院的函授学习,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仍坚持终身学习。他是单职工,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女儿上高中、大学,支出不少,家庭经济状况困窘,他一家至今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成、没做任何装修的小房子里,但在学习进修上他却舍得花大钱。他自费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专业报刊,购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建起了一个有数千册藏书的家庭小书房。他的一切业余时间都扑在读书和写作上。直到如今的55岁高龄,他每年写下的读书笔记和教育日记都在50万字以上!
王老师将教育工作当作实现他人生价值的平台。他担任过一年多的校长,但他觉得不如担任班主任来得快乐,于是他坚决辞掉了这个职务。他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20岁时就在《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他有多个机会去政府部门和税务部门工作,但他却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7年。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极其出色的工作成绩、崇高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德风范赢得了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省市教育、教研部门专家的高度赞赏,家长、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由衷爱戴。他从一个实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一个被誉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的国家特级教师,今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老师用自己残疾的双腿,走出了坚实的人生道路,是身处逆境的人们可借鉴的一个榜样,也为一切健壮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
爱心育人,新理念雕塑灿烂“明星”
王老师深挚地热爱着班级教育工作,他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35年。
他是一个以自己崇高的师爱育人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爱,真挚、深沉、无私,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每一棵幼苗的成长。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了蒋海滨、柳位郇等好几位单亲、特困学生的学习。他细心地关爱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安全。学生的衣服被雨打湿了,他总是亲手把它烤干;学生得病了,他总要亲自把他们送到医院;他听说中考前吃鸡蛋水果有利于发挥水平,他就把一袋又一袋鸡蛋水果用塑料袋装着送到家在乡下的邱模同学手里。他甚至备有专门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放在办公室里,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有一个叫李娜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肇事司机却趁李娜昏迷之时将她丢在医院后逃跑了。李娜的父母从锅厂下岗后在外面自谋职业,医院一时无法找到家长,一个电话打到了王老师的家里。王老师抓起家里仅有的500多元生活费就和妻子一起往医院赶。看到孤零零地伏在桌子上的李娜浑身是伤,仍处于高度昏迷的状态,王老师不禁潸然泪下,赶紧交费,央求医生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李娜在病床上昏迷了一个多星期,王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去医院探望。每当李娜清醒过来,她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想不到老师是这样爱我,我……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曾给老师添了好多好多的麻烦……可是,老师还是这样爱我,爱我……”守望在一旁的医生和家长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他是一个在实践中切实地履行着公平教育理念的班主任。他认为,“差生”是一个荒谬的概念,任何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秉着这样的理念,他在所任班级中创造性地施行了近二十年的“明星制”教育。一个班级在他任教一段时间之后,往往“星汉灿烂”,满室生辉。一大批“潜能生”像屈晴星、梁聪、谭莹、梁宇辉、彭昕怡、聂倩雨等等,在他精心教育之下,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成为班级中闪闪发光的“明星”。这些转化过来的学生,对王老师的情感往往更加真挚动人。一个耗费了王老师不少心血、名叫梁宇辉的“潜能生”毕业后在写给王老师的一封长信里说:“……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给我以细心真挚的关爱;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让我坐班上最好的座位;我永远的记得,您总是在我失去信心的时候给我以热情的鼓励……那些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跟着我的老师学习,是他们这辈子最值得享受、最值得珍惜、最值得留恋的人生历程!”类似的学生来信,王老师珍藏着上百件。在他心中,这些信件既是师生之间宝贵的情感交流,更是对他日后工作的一种强有力的鞭策。
王老师是一个极具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班主任。每天放学以后,他都要花一两个小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然后,他就用教育日记的形式工工整整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些日记,有的是教育叙事,有的是经验总结,有的是教育感悟……因为他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总结,因此他每天都在调整,每天都在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新课程理念。在他的班上,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十分和谐。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适合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育效果很好。因此,他任教的班级,总是与众不同,充满着积极的进取精神、深厚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他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其发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近10年来从他的班上走出去的清华、北大博士生、研究生李敏娜、李颖娜、梁冰玉以及中国科学院博士生、研究生谭珺、梁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无不真切地感受到王老师的教育和人格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王老师多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教学科研,创造性地突破作文瓶颈
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是极富特色的。他专业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任何一个不爱语文学习的学生,只要听了他一二堂课,都会被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因而他的教学效果特别突出。
作文教学,长期困扰着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可以说,它是阻滞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影响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但写作能力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强烈的使命感促使王老师下定决心来啃这块“硬骨头”。从1992年开始,他一头扎进了作文教学研究之中。他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七八年的教学研究,他没有拿过学校一分钱补助,也没有要求过学校计算一节课的超课时工作量。一切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全都是从他自己那1000多元月工资中支取。他为教育教学科研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办班级文学社,自己编辑刊物,组织辩论赛,开展校际联谊……十多年里,他牺牲了一切业余爱好,从没有好好地休息过。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成功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开放有序的、高效便捷的作文训练体系确立起来了。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在王老师任教的班上迎刃而解。他的学生一般都能在15—3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500—1500字的有一定质量的文章。写作真正成为了他的学生们的一种心灵的释放,情感的宣泄,个性的张扬,风采的展示。
近几年来,他教的5个班的学生中,有320多人次在国内60多种报刊书籍中发表作品,或在地、省和国家教育部关工委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荣获大奖。其中获国家教育部关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工作部、全国中语会等单位颁发的国家级奖励就达22人次!在2008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我的奥运’祝福北京奥运征文作品大赛”中,全省大、中、小学共评出46个获奖者,其中一等奖4人,他辅导的学生获得了一等奖,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中南大学的学生,安化县的一位高中学生排名第四),另有两同学获二、三等奖。2009年由国家教育部关工委等单位组织的“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中,他的学生欧阳吉钟获全国特等奖,而特等奖是按参赛者的十万分之一的比例评出来的。王老师50多次荣获国家教育部关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省地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或“伯乐奖”。
2005年8月,“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影响广泛,研究成果产生巨大效益
王老师的作文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去年底,他先后应邀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娄底一小等市内外的数十所大、中、小学讲学、上课,或接待前来听课的高初中教师共87堂,听课的省地领导、专家、中小学教师达86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改革。他还被娄底市教育局聘为“‘推行课改,送教下乡’示范课主讲教师”,多次应邀为地、市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娄底市教育局解放以来第一次为一个课题研究成果发出“红头文件”,要求全市六县区“像推广杂交水稻一样”在中小学全面推广他的作文教研成果。
2004年6月,湖南教育报刊社,派出了以总编辑胡宏文领衔的记者组,对王老师进行了为期4天的广泛、深入的采访。当年9月,《湖南教育》以“教师节典型”(全省每年推出一名)的形式在头版头条发表15000字的长篇通讯《追求教书育人的新境界——记涟源市蓝田中学王寿山老师》,全面、生动地报导了王老师“以激情和智慧演绎教育精彩,以奋斗与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事迹”,并配发“本刊评论员”文章《教育新阶段呼喚教师新境界》,号召全省教师向王老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专业成长和人生态度上”,“创造出教书育人的新境界”。在省内外的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此后,《湖南工人报》《今日女报》《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等省市级新闻媒体先后10多次发表通讯,报道他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作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内4个专业刊物选他作封面人物,或在“名师风采”栏目中将他向全国读者推介。
2007年底,凝聚着他二十年心血的24万字的专著《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入选“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用书”。在全国数万名特级教师中,获得了这一殊荣的,目前仅有40多人。他还有50多篇论文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南教育》等国内近30种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和省地级奖励。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适应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并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王寿山老师出色的育人业绩和极富创新性的教研成果,其重大价值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