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利学生自主成长的校园文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良好空间,可以大大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归属和交往的需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传承联大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空间的校园文化宗旨。下面,我从营造有利学生自主成长的校园文化方面,谈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巧设物质文化
  师大附小的德育目标是:“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即:养成良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夯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内容贴近学生。
  每栋楼都设一面笑脸墙,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快乐健康成长。针对小学生6至12岁的差异,设定了分层目标。一至二年级重点培养6个好习惯:(1)养成守规则的好习惯:坐姿端正、站姿、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追逐打闹);(2)养成讲文明卫生的好习惯;(3)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4)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如:书香之家活动:爸爸爱读书、妈妈爱读书、我也爱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写字习惯;(5)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如:每天跳绳、跑步、做操的习惯;(6)养成快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三、四年级在低段6个好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仁爱感恩、团结合作、珍惜时间三个好习惯。五、六年级在前面9个好习惯的基础上增加坚毅持久、立志自强两个习惯。
  2.形式活泼生动。
  所有宣传栏都有两个民族娃娃带领大家学习良好习惯。低段的表现形式多是图配画、卡通、儿歌,让低年级孩子容易理解、记住;中段则用漫画、连环画等。高年级则用古诗词、名人名言、杰出校友、小博士、配诗等,形式更加丰富。
  3.通过解说渗透人心。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识,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师大附小为学校教学楼、宣传栏等精心设计了解说词和富有童趣的指示牌:“靠右走、慢慢行”“千万不要让我白白流走”“我的美白需要你的关怀” 和校歌、校训一起营造了优美的环境文化。
  二、制度文化形成常态
  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它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要求孩子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文化人格倾向。
  师大附小结合年龄特点,制定习惯培养目标,分层达标。低段念儿歌如:成绩好、有诀窍,上课听讲很重要……中段讲故事如:中国保尔张海迪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高段树榜样:联大的校友、同学中的明星、小博士、国旗护旗手……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如何把制度变为学生认同的价值”,是我校研究的课题。在制定目标时,我们总是发动和引导孩子们一起商量,一起制定,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七彩童心画廊由美术教研室月月更换,快报栏有科技周、运动会、雏鹰小队的精彩活动展示。
  《春雨》校报每月一期已办了十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合唱队周周有活动,今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比赛中获全国金奖;借助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文明小使者活动周周开展。
  三、活动丰富多样
  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特色和风格的窗口,具有凝聚、塑造、规范、导向等作用,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大课间”操舞、“小博士”评选、“现代书香之家”“班级文化建设”“雏鹰假日小队”“经典诵读”“文明小使者”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室内与室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云南师大附小“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其中,以弘扬民族文化,育人、育心、育体相结合,异彩纷呈的“大课间”展示型活動;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现代书香之家”专题型活动;以注重文化熏陶、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励志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型活动;以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探究、求异求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小博士”评审探究型活动,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我校的各项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融德、智、体、美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乐于探究、求知的氛围。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所有对大千世界报以好奇并勇于探索的同学,创设挖掘创新潜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既体验研究的艰辛,也品尝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快乐,更带动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能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其他文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包括《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在《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两首古诗都是前两句
期刊
第一个5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茫然  1999年7月,我刚参加工作,校长推荐我阅读《云南教育》,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类的杂志。每一次翻开,我总会翻开封面,津津有味地了解各学校的特色;总会情不自禁地被龙德芳老师的“卷首语”吸引;总会不由自主地翻开“教学设计”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会如痴如醉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可是自己在乡村工作,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6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判断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充分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期刊
第一个5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茫然  1999年7月,我刚参加工作,校长推荐我阅读《云南教育》,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类的杂志。每一次翻开,我总会翻开封面,津津有味地了解各学校的特色;总会情不自禁地被龙德芳老师的“卷首语”吸引;总会不由自主地翻开“教学设计”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会如痴如醉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可是自己在乡村工作,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
期刊
教材简析:  《黄山奇石》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对一年级语文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课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全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
期刊
“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录的许多文本材料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因此,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挖掘教材内容,找准生命教育渗透点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
期刊
《山雨》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我反复阅读理解,考虑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编者选编的意图;第二个问题是教师教的意图;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学的意图。  一、编者编的意图  编者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课文,看看导读部分便可明白。目的是教育学生,训练学生,要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无疑,这一部分是很特
期刊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略读课文,主要说的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一种文体。由于文章语言浅显易懂,编者因此列为阅读课文,旨在让教师在课堂上放手引导学生自学,自读。文中人物有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但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专题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如
期刊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和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我当教研员十余年,虽然积累了一些听课评课的经验,但听了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对听课评课有了新的认识。  陈大伟教授主张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方式重建教研文化
期刊
今年秋季开学,学校来了一位城市学校的交流教师,马上要评聘高级职称,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在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所以特意申请来农村学校支教一年。  刚一开学他便引来许多老师新奇和注视的目光,外显的优点一下子被众人发掘了出来。“瞧,人家站在那里多么文质彬彬”,“到底还是城里的水土养人,都要评高级了看上去还是那么年轻”。当然,学校每个新“过门”的老师无一例外都会被大家新奇和赞许的目光审视一番。  我校数学科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