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追求目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对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效果 分析研究
  现代社会是讲究效率、追求实效的社会,教育教学提倡对学生实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少不了对教学效率的追求。如何在有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正在思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关
  理论是行动的指导,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当前正处于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推进的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还是坚持以教师讲解、学生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能适应现代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特点,也不可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自己不会制作CAI课件,不会操作几何画板,也就很难发挥这些新兴教学手段的长处,达到直观教学、促进理解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有关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定位,了解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学习对教学方法的建议,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较为简单,很多教师掉以轻心,不注重对教材的研读,这样的作法欠佳,备教材不仅需要了解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了解小学数学教材体系的编排顺序,本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才能游刃有余地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点。例如,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建立在前面的《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基础之上,并为后面的正方形面积计算和立方体的认识打下基础。备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在整体上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要根据这样的差异来备教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氛围有关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不论是物理环境还是心理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环境特别是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注意营造积极、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知识生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在宽松、安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的内在学习潜能,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假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过于刻板严格,计算出现失误、画图出现偏差都会引起教师的斥责,学生往往会不敢有所作为,不敢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也容易对取得学习成功失去信心。
  四、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有关
  现代教育观念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我建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讲究实效的自主学习,则能够让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年龄小,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自我督促、自我激励的能力不足,教师要教给他们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深入思考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算法原理,引导学生将乘数分解成一位数和整十数,将所称的数相加,再通过研讨来概括两位数相乘的步骤和方法,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为多位数除法、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练习的设计有关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大量的课堂练习,用以巩固和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练习设计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提倡精练少练,设计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形式多样、思路开放的习题,尽可能避免枯燥、单调、重复的练习。例如在《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接近生活实际的习题: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要设计成圆形而不是正方形、三角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完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测量课桌、教室、操场的长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长度单位的学习在生活中的用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
  六、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关
  有人说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够,则可以思考自己在教学氛围、学生兴趣激发上面的不足;如发现学生做练习的兴致不够,则思考练习的难度是否适宜、形式是否丰富,并加以修正与提高。
  七、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
  [2]王秀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
  [3]田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
其他文献
【摘 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知识掌握的基础,建构数学课堂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创设情境,"兴趣"激发求知动机;二、建构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三、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交流。  【关键词】建构课堂 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平等交流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感受外在信息,解读当前信息的意义
【摘 要】本文笔者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对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是为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字】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情境 积极性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探索,进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
按照省审计厅计划安排,我于2017年4月23日至28日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河南省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草长莺飞的四月,有幸和厅领导及市局局长、处室负责人一起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呢?除了认真进行道德思想教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应用题是数学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猜想等活动合理的解决应用问题,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到真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是《新课标标准》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进行小学应用题解决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
【摘 要】: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 课堂 有效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创设的情境
【摘 要】当前,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已深入到小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新课改的思想作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教师指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