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为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新时期,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深化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同步;需加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需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想与本职学习的一致;需加强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的互补。同时,要凸显青年学生的隐形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并用。
关键词 新时期 爱国主义教育 路径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态度,它包含着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祖国同胞的强烈认同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强调指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书写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爱国主义始终都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懈弘扬和爱国主义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无形纽带。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方面强调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忽视其自我教育,方法单一,视域狭窄,实效性差。尤其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网络时代的冲击,一些青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溺其中,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凸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显得十分紧要和迫切。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新时期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使人们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新的认识,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依据。
一、要深化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坚持传统与时代的同步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增强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深刻地认知,理解祖国灿烂文明和现代文化生活的脉络发展,才能萌发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和认同之情。所以,要使青年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引导青年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内蕴,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比如,泰国就很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每个大学生不论学什么专业都必修泰国民族文化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互联网信息高度传播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具有公共的性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和依赖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适应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青年生的共同意识,使他们学会理性看待不同地域文化的个性和差异与对不同价值追求和取向,并使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学会吸纳、整合各种文化的优秀因子,以相互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冷静、宽容地爱国。
二、要加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并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统一就体现为热爱祖国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为此,要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激励他们将爱国热情转化为自已的实际行动。一方面,要以通俗的方式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使学生懂得这个凝结着人类历史发展精华的科学体系,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论指南。
另一方面,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景点、文化历史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参观、学习,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进而,使这些实践活动能赋予他们紧迫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自觉从自身实际出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最后,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已切实遇到的问题,努力成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要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与自我文化知识学习相协调,坚持理想与本职学习的一致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青年学生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基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提升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更要使他们把感性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假使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激情澎湃的理论说教,单纯的知识学习,缺少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教育的支撑与参与,那它就不可能有恒久的意志力和明确的前进方向。
由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要教育引导每一个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善于思索,勇于承担。第二,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础上,积极培养一批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青年分子和先进力量。
这样,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精神所特有的教育和凝聚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强化理想信念,促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理想、信念和行动上实现完整的统一。唯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与网络时代冲击与影响的当今社会,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深入、全面,才能够既有理想信念作支撑,又有维系理理想信念的文化知识作为现实立足点。
四、要加强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与他人教育相互进,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的互补 自我教育是对爱国主义主体内部潜能的利用和发挥,是教育产生效用的内在根据。强调自我教育,是对主体及主体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的强化和调整。首先,要积极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努力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水平,切实把自我教育融于到他们的日常言行之中,使他们能主动接受“他物”,即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及时地调整自已言行方式和规范,实现自我的“主体化”与“客体化”的和谐、统一,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达到自己的道德目的,获得最好的道德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主体的自觉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学习,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在这种学习欲望的促使下,使青年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与能力。
最后,在前者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的自我协调意识,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的统一。因为人不是作为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人的行为、思想、意识等不自觉地对自我产生着影响。所以,自我要在与他人交往中留心学习他人所长,补已所短,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努力做到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相互发展与提高。
五、要凸显青年学生的隐形爱国主义教育,并借鉴国外经验,坚持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并用
当下,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家地区间相互依赖不断加强,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必须扩宽理论与实践视野,更加重视借鉴和学习国外隐形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隐形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学生不自觉地生发一种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因此,一方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知识的学习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如果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对一种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剖析与透视,那这种知识将不自觉地会在我们头脑中强化与提升。比如,新加坡在小学课程中设“好公民课”,课程标准就包括社会和国家的方面,中学“新公民学”课程重点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日本亦如此,地理课则要求学生加深对国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对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等。
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把国家意识这一政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之化为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念,使学生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感情上的结合,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从而,在意识和行动上都做到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再者,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综合化。不仅要在学校内部通过各学科,课内、课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联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教育方式的融合、交错和渗透,使青年学生在不同的方法教育和影响下,真正提高自我爱国主义的意识和觉悟。
总之,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民族发展和强大的灵魂和根柢,它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所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种形势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积极加强对他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他们学会自我学习、主动思考,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的力量和智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万俊人. 爱国主义是首要的公民美德.道德与文明[J].200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项目:90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0SA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卢英,女,(1964-),四川西昌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时期 爱国主义教育 路径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态度,它包含着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祖国同胞的强烈认同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强调指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书写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爱国主义始终都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懈弘扬和爱国主义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无形纽带。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方面强调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忽视其自我教育,方法单一,视域狭窄,实效性差。尤其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网络时代的冲击,一些青年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溺其中,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凸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显得十分紧要和迫切。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新时期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使人们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新的认识,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依据。
一、要深化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坚持传统与时代的同步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增强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深刻地认知,理解祖国灿烂文明和现代文化生活的脉络发展,才能萌发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和认同之情。所以,要使青年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引导青年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内蕴,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比如,泰国就很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每个大学生不论学什么专业都必修泰国民族文化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互联网信息高度传播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具有公共的性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和依赖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适应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青年生的共同意识,使他们学会理性看待不同地域文化的个性和差异与对不同价值追求和取向,并使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学会吸纳、整合各种文化的优秀因子,以相互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冷静、宽容地爱国。
二、要加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并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统一就体现为热爱祖国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为此,要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激励他们将爱国热情转化为自已的实际行动。一方面,要以通俗的方式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使学生懂得这个凝结着人类历史发展精华的科学体系,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论指南。
另一方面,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景点、文化历史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参观、学习,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进而,使这些实践活动能赋予他们紧迫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自觉从自身实际出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最后,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已切实遇到的问题,努力成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要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与自我文化知识学习相协调,坚持理想与本职学习的一致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青年学生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基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提升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更要使他们把感性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假使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激情澎湃的理论说教,单纯的知识学习,缺少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教育的支撑与参与,那它就不可能有恒久的意志力和明确的前进方向。
由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要教育引导每一个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善于思索,勇于承担。第二,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础上,积极培养一批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青年分子和先进力量。
这样,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精神所特有的教育和凝聚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强化理想信念,促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理想、信念和行动上实现完整的统一。唯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与网络时代冲击与影响的当今社会,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深入、全面,才能够既有理想信念作支撑,又有维系理理想信念的文化知识作为现实立足点。
四、要加强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与他人教育相互进,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的互补 自我教育是对爱国主义主体内部潜能的利用和发挥,是教育产生效用的内在根据。强调自我教育,是对主体及主体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的强化和调整。首先,要积极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努力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水平,切实把自我教育融于到他们的日常言行之中,使他们能主动接受“他物”,即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及时地调整自已言行方式和规范,实现自我的“主体化”与“客体化”的和谐、统一,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达到自己的道德目的,获得最好的道德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主体的自觉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学习,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在这种学习欲望的促使下,使青年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与能力。
最后,在前者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的自我协调意识,坚持自我教育与他人的统一。因为人不是作为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人的行为、思想、意识等不自觉地对自我产生着影响。所以,自我要在与他人交往中留心学习他人所长,补已所短,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努力做到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相互发展与提高。
五、要凸显青年学生的隐形爱国主义教育,并借鉴国外经验,坚持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并用
当下,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家地区间相互依赖不断加强,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必须扩宽理论与实践视野,更加重视借鉴和学习国外隐形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隐形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学生不自觉地生发一种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因此,一方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知识的学习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如果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对一种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剖析与透视,那这种知识将不自觉地会在我们头脑中强化与提升。比如,新加坡在小学课程中设“好公民课”,课程标准就包括社会和国家的方面,中学“新公民学”课程重点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日本亦如此,地理课则要求学生加深对国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对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等。
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把国家意识这一政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之化为学生的日常生活观念,使学生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感情上的结合,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从而,在意识和行动上都做到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再者,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综合化。不仅要在学校内部通过各学科,课内、课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联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教育方式的融合、交错和渗透,使青年学生在不同的方法教育和影响下,真正提高自我爱国主义的意识和觉悟。
总之,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民族发展和强大的灵魂和根柢,它是民族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命脉所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种形势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积极加强对他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他们学会自我学习、主动思考,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的力量和智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万俊人. 爱国主义是首要的公民美德.道德与文明[J].200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项目:90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0SA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卢英,女,(1964-),四川西昌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