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分析
2005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仍保持较快增长。但与上年较高增速相比,社会物流总规模增长呈现减缓趋势,物流费用(成本)增长速度也有所减慢,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物流供求偏紧的状况虽仍然存在,但也有所缓解。同时,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第一,社会物流总额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明显减缓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进出口贸易增长23.2%,推动了社会物流需求的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自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01年以来,连续4年加速增长,到2004年增幅达到29.9%的峰值。今年以来,增速开始减缓,到今年上半年增速降至25.4%,恰好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期增长速度相同。与去年同期比,今年上半年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放慢了6.7个百分点。从物流运行的角度看,国民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
第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有所减慢,与GDP的比率有所回落
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按现价计算,下同)。这一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5个百分点。也比GDP增长幅度(按现价计算)14.7%低1.2个百分点。
由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增幅低于GDP的增幅,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也略有回落,由去年上半年的21.5%,回落至今年上半年的21.3%。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分析,今年上半年,运输费用为7992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约7.2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6%,比去年同期这一比重缩小了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上半年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物流运输业务增幅均出现明显回落,分别回落6.0、8.2和6.3个百分点。物流运输业务增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物流运输的供需紧张的矛盾,缓解了我国铁路、水运等运力不足的瓶颈制约现象。
今年上半年,保管费用为4379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0.5%,比去年同期这一比重扩大了0.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1998亿元,同比增长13%,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3.9%,这一比重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1个百分点。
第三,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继续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其中:流通加工费用722亿元,同比增长25.8%;配送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27.3%;包装费用138亿元,同比增长2日.5%。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方式在快速发展。
第四,物流增加值增长较快 物流服务业效益提高
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20.9%。
第五,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物流基础条件继续改善
今年上半年,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3447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平均投资增长水平。
从投资构成看,交通运输业投资.达到2858亿元,占物流用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3%,同比增长24.5%,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也是近6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这对于继续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9亿元,同比增长34.4%;贸易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6亿元,同比增长39.8%;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业等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亿元,同比增长47.9%;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5亿元,同比下降18.8%。
下半年我国物流走势预测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经济是物流发展的需求基础。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下半年,我国的物流业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总的增幅不会超过去年。预计,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在2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可望超过10%,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比重将继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达到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投资增长水平。下半年,我国物流经济运行中,有这样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有较大改善
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于9月份在青岛召开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明确下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政策措施。早在会前,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措施,积极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相信在会后,各地区、各部门将会掀起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高潮,物流运作的体制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第二,国外物流企业扩张的步伐将加快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5年底,我国的物流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在此之前,许多物流业跨国巨头,如美国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荷兰天地(TNT)等都在调整、推进进军中国的发展战略。预计,他们在投资方式上,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的形式或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服务对象上,将不再局限于国外企业,会逐步向本土企业渗透;在投资地域上,将会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逐步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
第三,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有这样几个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构建经营性资产,成为许多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资产实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取得客户与市场。二是外资收购内资、民营收购国有,有的以重组的方式进入,有的以重组的方式退出,更多的重组购并案,将会增多。三是物流质量和效率将更加受到关注,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将推动物流现代化进程。如区港联动、仓单质押、物流地产、多式联运等方式已经崭露头角,供应链管理、RFID等新技术已进入国内。竞争将会促进企业经营服务创新,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提升我国物流服务的综合能力。
第四,区域物流合作将有实质性推动
今年6月初,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签署协议,建立长三角物流信息一体化的常设机构,为加快区域性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解决方案;6月,长春、大连、哈尔滨、沈阳等4个城市在第二届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东北物流大通道;7月,9省区在成都签署《泛珠三角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达成“三点共识”和“六个方面的合作”意向;9月,“2005城市流通京津国际论坛”提出京津两市以流通产业的合作为先导,进一步加强合作。种种迹象表明,区域物流合作将会务实推进。
(编辑/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