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合作探究 探究意识 结合生活 探究乐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强调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探究性学习问题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知识有其相关的不同背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一些实例,设置有关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会感受到知识
比如:有的教师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直接采用口述,说:“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车轮吧,想一想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能不能把车轮改成方的或三角形的呢?由于问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想象车轮改成方的会是什么情况,不利于学生思考。这时的教学就需要借助我们的电教媒体,利用电脑帮助解决,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课前教师可以先做好三个小车,并且能够运动,把这三个小车的车轮分别做成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通过多媒体演示三辆小车运动的情形,学生马上会发现做成圆形的,小车运动比较平稳,而车轮做成方形的、三角形的,小车上下抖动。学生马上会说车轮做成圆形的车子比较平稳。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车子运动比较平稳呢?学生由于知识原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引入:“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相信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激发起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自觉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交流
新课程提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这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小组内合作的沟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再以主动学习为前提,例如: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
三、利用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课堂或作业中,学生思考得不到有效实施的时候,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原型,使它和我们的习题相吻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激活了。因此作业设计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记忆。
例如:教完“分数的再认识”后,我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剪绳子,你想把它剪成相等的几段就几段,剪完之后你看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试着多剪几次,看看要解决这类问题与什么有关。第二天没有我的任何提示,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能说出与什么有关。再如:教完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的作业是:算算自家房子的使用面积是多少,然后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验证一下自己算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吻合。这个作业的设计既让学生知道算出面积必备的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激发探究需求,享受探究乐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学会创新、探究。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三角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结果,根据原图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推导结果交流: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让学生有充分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便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创设学习、生活、活动、开放的情景,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彩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0年05期
[2]章宝华.基于有效教学下小学数学教学构建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年18期
[3]陳永兴.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04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 探究意识 结合生活 探究乐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强调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探究性学习问题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知识有其相关的不同背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一些实例,设置有关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会感受到知识
比如:有的教师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直接采用口述,说:“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车轮吧,想一想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能不能把车轮改成方的或三角形的呢?由于问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想象车轮改成方的会是什么情况,不利于学生思考。这时的教学就需要借助我们的电教媒体,利用电脑帮助解决,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课前教师可以先做好三个小车,并且能够运动,把这三个小车的车轮分别做成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通过多媒体演示三辆小车运动的情形,学生马上会发现做成圆形的,小车运动比较平稳,而车轮做成方形的、三角形的,小车上下抖动。学生马上会说车轮做成圆形的车子比较平稳。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车子运动比较平稳呢?学生由于知识原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引入:“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相信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激发起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自觉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交流
新课程提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这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小组内合作的沟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再以主动学习为前提,例如: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
三、利用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课堂或作业中,学生思考得不到有效实施的时候,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原型,使它和我们的习题相吻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激活了。因此作业设计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记忆。
例如:教完“分数的再认识”后,我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剪绳子,你想把它剪成相等的几段就几段,剪完之后你看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试着多剪几次,看看要解决这类问题与什么有关。第二天没有我的任何提示,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能说出与什么有关。再如:教完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的作业是:算算自家房子的使用面积是多少,然后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验证一下自己算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吻合。这个作业的设计既让学生知道算出面积必备的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激发探究需求,享受探究乐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学会创新、探究。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三角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结果,根据原图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推导结果交流: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让学生有充分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便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创设学习、生活、活动、开放的情景,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激发合作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彩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0年05期
[2]章宝华.基于有效教学下小学数学教学构建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年18期
[3]陳永兴.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