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我们一再进行课程改革,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始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核心素养的卓越型人才。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主观与客观问题,使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低效化。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究。笔者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对于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创新,努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笔者发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主观与客观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而在笔者看来,产生的问题如果不能查找出原因,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会一直呈现出低效化。就当前而言,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存在呢?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此进行分析。
一、 问题分析
(一) 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有全部时间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客观的讲,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大。其实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认为还需要紧紧拉着学生的手,才能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一切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辨意识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模式,课堂上完全是教师占据全部时间,学生被动听取知识,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习效果差,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二) 教师缺乏教学能力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极为明显,不仅仅在思维的广度上、深度上,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在课堂应变能力上,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也都需要展现教师智慧。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都能掌握教学艺术。受到自身能力和性格的限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往往差强人意,特别是新上任的教师,由于自身对业务的不熟悉,造成讲课风格生硬、照本宣科,然而教材里不会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更多是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和拓展。且部分学生本身对理科的兴趣不大,再加上教师上课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习兴趣骤减,注意力不集中,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及好处。
(三) 无法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存在学困生问题,数学学科中的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差距明显,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面向的应该是学生全体,我们应该具备促使学生同步发展的能力。但事实上,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懂得因材施教,学生之间还会存在学习差异,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的进度,但部分学生仍然觉得有难度,一些教师只关注学习优异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高度重视,忽视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 解决策略
(一) 关注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将数学习题当作一种思维游戏,认为只有是高端化的难题,才具有挑战性,才有数学教学价值。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还是学习者,他们需要具备基础能力、掌握基础知识。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指明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一元一次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式、几何图形的判定定理,对不同题型具有认知能力,对于知识学习的水平确定为探究性理解。明确了伴随学习过程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提高、数学思维的构建、学习态度的转变等的具体表现。学生需要切实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并得出新的收获与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教师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各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有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不足,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与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主客颠倒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应当学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如在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答案体会,锻炼了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三) 关注分层教学
前面笔者已经说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会产生明显的分层现象,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会有极大的差距,这种学习氛围必然会给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學时,要加大力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即学生都不是成绩分班,一般都是直接就读,并且学校也没有根据成绩分班的制度,所以,这样便导致班内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学习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必定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很强,且不违背学校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32):14.
[2]季晓翼.问题与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大众,2014(10):23,88.
作者简介:
任虹玲,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县回龙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究。笔者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对于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创新,努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笔者发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主观与客观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而在笔者看来,产生的问题如果不能查找出原因,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会一直呈现出低效化。就当前而言,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存在呢?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此进行分析。
一、 问题分析
(一) 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有全部时间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客观的讲,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大。其实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认为还需要紧紧拉着学生的手,才能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一切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辨意识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模式,课堂上完全是教师占据全部时间,学生被动听取知识,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习效果差,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二) 教师缺乏教学能力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极为明显,不仅仅在思维的广度上、深度上,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在课堂应变能力上,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也都需要展现教师智慧。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都能掌握教学艺术。受到自身能力和性格的限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往往差强人意,特别是新上任的教师,由于自身对业务的不熟悉,造成讲课风格生硬、照本宣科,然而教材里不会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更多是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和拓展。且部分学生本身对理科的兴趣不大,再加上教师上课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习兴趣骤减,注意力不集中,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及好处。
(三) 无法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存在学困生问题,数学学科中的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差距明显,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面向的应该是学生全体,我们应该具备促使学生同步发展的能力。但事实上,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懂得因材施教,学生之间还会存在学习差异,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的进度,但部分学生仍然觉得有难度,一些教师只关注学习优异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高度重视,忽视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 解决策略
(一) 关注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将数学习题当作一种思维游戏,认为只有是高端化的难题,才具有挑战性,才有数学教学价值。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还是学习者,他们需要具备基础能力、掌握基础知识。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指明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一元一次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式、几何图形的判定定理,对不同题型具有认知能力,对于知识学习的水平确定为探究性理解。明确了伴随学习过程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提高、数学思维的构建、学习态度的转变等的具体表现。学生需要切实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并得出新的收获与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教师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各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有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不足,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与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主客颠倒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应当学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如在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答案体会,锻炼了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三) 关注分层教学
前面笔者已经说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会产生明显的分层现象,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会有极大的差距,这种学习氛围必然会给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學时,要加大力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即学生都不是成绩分班,一般都是直接就读,并且学校也没有根据成绩分班的制度,所以,这样便导致班内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学习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必定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很强,且不违背学校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32):14.
[2]季晓翼.问题与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大众,2014(10):23,88.
作者简介:
任虹玲,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县回龙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