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国画创作中的渗透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必须要对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本文首先分析了国画创作中情感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几种情感在国画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国画 情感渗透 国画创作 临摹
  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国画画面上丰富的内容,也是传情达意的方法之一。在《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代替紫薇进宫认父,宫外的紫薇甚是着急,小燕子又不会写信,但是聪明的小燕子在宣纸上画画,紫薇“见画如话”,两个人进行了没有文字的沟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燕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紫薇对于画上的内容进行联想,从而知道了小燕子的思想活动。与此同理,绘画作品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画能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给不懂中文的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外文化互动增多,在国画中渗透情感,有助于外国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一、情感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是国画创作的源泉,每一幅作品中都蕴含着作者真切的情感,创作者通过笔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着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作品对情感的描绘与诠释来深刻展现内心情感的波涛汹涌与奇妙变化。每一幅优秀的作品中都蕴藏着真挚的情感,可以是对朋友、亲人的,抑或是对社会、祖国的,乃至对社会现象的赞扬或抨击。通过这些我们能够细细地品味出作创作者对周遭以及生活境遇的态度。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发源,是中华历史文化场合中最绚烂的一笔。艺术创作的形式丰富多彩,通过构思、构图、取舍、笔墨等方法来塑造形象,与此同时,融入创作者丰富的情感,赋予作品以生命,这样塑造出的作品就有了灵性,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当我们站在一幅作品前欣赏时,所看到的并不是呆板的生活,而是一种借物抒情的美的向往和体验。因此,情感在国画的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只有将真实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好作品,都能读懂作者的心情,用绘画去传递情感。
  二、情感在国画创作中的渗透方法
  1.将哲学思想运用到国画创作当中
  书画艺术可以呈现具体的人物和风景,也可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观念,泼墨作品的抽象可见一斑,读者见仁见智各有所悟。《周易》是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国画创作中,能够提高国画的文化内涵。道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对人民思想意识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也是将情感注入到國画创作中的切入点。佛学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信徒最多的宗教,佛家的画像和经典故事也是传递情感的良好素材。
  纵观历代的中国画作品,中国画在表现手法等方面,其中蕴含了很多我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以及一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严格的观察以及认知客观事物,将自身置于画中。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很多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艺术家在观察、认识和表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会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紧紧地相互联系起来,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在情感的表现手段是多样的。不同的表达手段能够凸显出艺术家们在创作时的不同情感的表露。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就代表着不同的表达手段。在国画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融入,有利于把握住国画的精髓,不至于我们失去方向。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下,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感受,每一幅国画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动。
  2.临摹与主题创作并重
  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必经之路,临摹的优点是有益于绘画者深入了解中国画的魅力,同时能够提高绘画者的技能。然而,国画创作需要作者运用绘画的方法表达出新意。创新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国画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也不例外。国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只有将生活中的情感倾注在国画当中,才能够提升绘画作品的价值。主题创作是在国画中渗透情感的最佳方式。首先,主题创作缩小了国画绘画内容的范围,不同的绘画目标就是不同的意象,作者面对不同的意象就会有不同的联想。联想丰富了,在绘画中融入的感情也就变化了。在这种国画作品中,读者就可以从画面上读出画家的思想和情感。
  在国画主题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作者的情感渗透在作品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给国画创作人员足够的自由度。既然要求将情感渗透到国画创作当中,作者自然是有感而发。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创作者在创作意象选择上一定有不同的偏爱。给了国画创作人员足够的自由度之后,对国画作品的品评也要随之改变。这样可以用包容的视角对现代国画作品进行赏析,避免了按照传统书画鉴赏标准对现代国画创作的制约。第二,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书画艺术。国画能够很好的将中国的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在国画主题创作中,可以给定一定的中国风元素范围,从而激发绘画人的思维,让各个创作人员在细节上表现出特有的情怀。例如,在“叶落归根”主题下,神州大地上树木种类繁多,不同地域的作者绘画的树木肯定不同,这就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三,国际化视野下,中国文化都与国外艺术有交融,还有很多外国人深深地迷上了中国画。这就使得国画的发展出现了转折,一方面我们要保留传统国画精粹,另一方面要允许国画的升级改版。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的思想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给客观事物赋予新的情感。所以要允许国画的大胆创新。
  3.国画创作与古典音乐有机结合
  古筝和笛子等是中国的传统乐器,琴棋书画是古代才子佳人的看家本领。将国画创作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能够让画面与韵律交相辉映。
  国画创作与古典音乐有机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聆听古典音乐,二是为知名的古典音乐配画。音乐是人类的灵魂,音乐和美术在艺术的追求上是相同的,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是想通的。例如,在“蝶恋花”相关内容的创作中,可以一边创作一边听音乐名著《梁祝》。通过联想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赋予两只蝴蝶爱情的使命。这两只蝴蝶在绘画设计时,就不再是各自有各自的花纹,而是让两只蝴蝶穿上情侣衫。在梁祝这个爱情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凄美,但是爱情故事却显得格外艳丽。这时候就可以将画面上的花草风景画的格外绚丽,可以用花朵的美丽来反衬故事的凄凉。此外,花朵是蝴蝶生活的环境,花朵是蝴蝶的城堡和宫殿,繁华似锦就相当于是为变成了蝴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安排了一个美好生活,让他们的爱情在花丛中重生。再如,《渔舟唱晚》是著名的古筝演奏作品。“渔舟唱晚”除了让人联想到傍晚渔船上飘出动人的琴音之外,还会让读者联想到《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就丰富了作画的因素,让画面更加饱满。给《渔舟唱晚》配画,就能够让读者赏画的同时,联想到同名音乐和古诗文,从而让这两种艺术中蕴含的情感投射在国画作品之上。这种创作手法的关键是恰到好处的用画笔来呈现出音乐和古诗文中的主要意象。   4.国画创作与中国武术有机结合
  在中国书画文化中,常有“笔走龙蛇”这样的说法。这就是说明,在书画创作过程中作者用笔挥毫泼墨的过程就如同龙蛇在草地穿梭。我国古代的“五禽术”就是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动作来进行锻炼,最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我国的传统太极拳,动作舒缓,以柔克刚,是力量于温和的完美结合。这些都是国画创作中的用笔方法参考,不同的笔法表现出情感。遒劲有力笔法下突显作者的刚强与坚毅,温婉细腻笔法下突出作者的温柔恬静。
  国画创作与中国武术有机结合的方式有两个,一是在国画创作過程中欣赏中国武术表演,二是为中国武术的训练口诀配画。例如,在以“中庸”这个抽象主题的创作中,国画作者可以与太极拳表演同时进行。要求在打完一套拳的时间内完成一幅国画作品,这就能够让作者将对武术的热爱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最终达成了情感渗透于国画作品当中的目的。再如,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每套武术都有富有诗意的口诀。为了表达对武术的喜爱之情,可以为这些口诀作画。一方面可以让武术学习者对武术的具体动作有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国画当中,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比如说,对“白鹤亮翅”这句武术口诀,在国画创作中要将具体的武术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在人物背后的景物中绘画白鹤振翅的图画。这就能够让读者对比真的白鹤展翅时的形态和武术表演者“白鹤亮翅”的姿态,从中感受中国古代仿生学的精细。
  结语
  国画创作中的情感渗透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情感总是寓于某些艺术形式当中,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结合其他中国风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倾注作者的情感。哲学思想、古典音乐和中华武术都是凝聚了中国艺术创作者情感的作品,国画创作中聆听中国风的音乐、观赏太极拳,能够寻找到创作灵感。因此,国画创作人员要在掌握了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哲学素养和音乐以及体育鉴赏能力,又便于能灵活的将自己的情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熙寰. 论中国人物瓷画的现代意识[J]. 陶瓷研究. 2015(01) :P152-153;
  〔2〕邬蓉,陈瑶. 小议吉祥符号对青花花鸟纹饰的影响[J]. 陶瓷研究. 2015(01) :P79-81;
  〔3〕黄琦,姜媛苑. 色彩元素在当代水墨画中的应用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P16-17。
  作者简介:郭泰奔(1991--),男,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专业国画。
其他文献
中国人爱龙,龙是中国人人崇信的神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正是神州大地龙舞得起劲的季节。  根据所处地方的不同,所舞之龙的设计制作均有其特点,  可谓大江南北齐舞龙,龙舞处处却不同。  下文就专门撷取一南一北的两种龙舞,  让读者领略一下这个龙的国度上,对龙的火热崇敬和对喜庆吉祥的渴望。  香火缭绕的“香火龙”  首先来到南方,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九连山地区,有着客家人喜闻乐见,香火缭绕的“
期刊
人们一说到“吃”,那就是吃饭、吃菜、吃水果、吃零食等等,都是让食物进入口中。  可是上海人讲到“吃”(念成与“切”相近的音),除了吃食物,还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含义。在上海把抽烟和喝咖啡、喝茶叫做“吃香烟”和“吃咖啡”、“吃茶”,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还是要通过嘴巴,用“吃”字也未见有不妥。  而上海人口中的另外一些“吃”字短語,则是从所“吃”的食品,引申出其他的含意。  如生米饭太不好吃,如果某人发
期刊
兰西县,位于松花江支流呼兰河西岸、松嫩平原中南部。这里土质肥沃,人杰地灵,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瑰宝兰西挂钱就诞生在这里。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努力,兰西挂钱不断推陈出新,一直传承至今。2007年3月,兰西挂钱更被列入第一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传说兰西挂钱诞生于清朝末年,最早起源是因为大户人家过年时为显示自家富贵,常把大钱串起来挂在家里;而贫穷之家拿不出真钱,便利用剪纸剪成大钱也挂出来。后来
期刊
时间刚踏入2017年,广东著名的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神州民俗》杂志创刊人及第一任总编辑、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文化馆副研究员刘志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刘志文是中国民俗学界与广东民俗学界的著名专家之一,创建并领导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二十多年,是广东省民俗学界卓越的领军人,为广东省乃至中国民俗学事业
期刊
2017年春节刚过,年味正浓,一年一度的广府庙会又闪亮登场。这个持续七天的民俗文化盛宴,已经走到第七个年头,继续发挥着南国花城“年味担当”的职责,更将经典与科技、艺术与创意融合在一起。根据统计,今年的庙会共开展70多个项目、举办130多场文艺演出,吸引游客超过600万人次。现在的广府庙会已经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品牌。  按明制,城隍庙分都、府、州、县四级,都城隍庙是级别最高的。广州都城隍庙
期刊
位于广州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供奉着南海水神洪圣广利大王。南海神庙是中国曾经的东南西北四座神庙中仅存下来的一座。而这座神庙,有一个别名“波罗庙”,并引出了一个“波罗鸡”的民俗故事。  传说古代波罗国船队经此地,贡使达奚司空上岸参拜,并种下了两棵波罗树以作纪念。达奚司空因种树、观景,误了时辰,没登上返程的船队,他每日立于土墩眺望,后来化为石人。村民便把他
期刊
关于鸡,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的时候,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一为鸡日,鸡为第一日所造,表面看是动物,实际上却是某一特定空间方位——东方的象征。先民们以东方日出,白昼取代黑夜的自然现象为蓝本,光明从东方开始,而雄鸡司晨,驱除了黑暗阴影,顺应了夜消昼长,自然成为人们心中光明的象征。  鸡除了是光明的象征,还从鸡中衍生出了凤凰。《山海经》记载:“鸡凤同源”,人肖鸡画凤,创造出神羽
期刊
中国是最早与茶结缘的国度,茶文化源远流长。我国饮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5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秦时,已有被称作“荼”的茶出现,人们取之生嚼鲜叶,烹煮梗叶。那时的饮茶多为解渴药饮,尚无专用茶具,只是使用一般饮食器皿装盛。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器物宽把带流黑陶盖杯(镇江博物馆藏),与双耳陶壶等都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饮水器与盛水器,也用于饮茶,分布在钱塘江下游与太湖地区,
期刊
斗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娱乐之一,在《战国策》中即有“斗鸡走狗”的词语。《列子》中也有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还引出一个成语“呆若木鸡”,唐玄宗李隆基更任命一名叫贾昌的孩子专门训练斗鸡,对其十分宠爱,天下号为“神鸡童”,民间都传唱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贾昌培养的是什么鸡品种,现在已经无考,但斗鸡这种民间娱乐就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国内的斗鸡,主
期刊
蓝印花布 底蕴深厚  在南通市内,有一个蓝印花布博物馆,这里可谓蓝印花布的一本百科全书。一进门就看到了两台木制织布机,屋子里、墙壁间,就连走廊上,都挂满了一排排蓝印花布及服饰成品,有花布、门帘、桌布、包袱布,也有被面、床单、枕巾、小儿肚兜,还有围裙、头巾、外衣等,动静结合的表演展示着古今蓝印花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述说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看着那静谧的蓝,纯净的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