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一说到“吃”,那就是吃饭、吃菜、吃水果、吃零食等等,都是让食物进入口中。
可是上海人讲到“吃”(念成与“切”相近的音),除了吃食物,还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含义。在上海把抽烟和喝咖啡、喝茶叫做“吃香烟”和“吃咖啡”、“吃茶”,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还是要通过嘴巴,用“吃”字也未见有不妥。
而上海人口中的另外一些“吃”字短語,则是从所“吃”的食品,引申出其他的含意。
如生米饭太不好吃,如果某人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就会说他 “吃生米饭”。
失业了,只能吃米缸底剩米(老本),上海人说“吃老米饭”。
旧时学徒没有工资只给饭吃,下饭的只有萝卜干,所以上海称过苦日子为“吃萝卜干饭”。
“吃软饭”则是指傍富婆靠女人生活的男人,就象话剧“日出”里的胡四。
如果单一一个“吃”,在上海话中有喜欢、佩服的含意,“吃煞”是喜欢得要命。年轻人谈恋爱,有人会问“你吃他(她)什么?”,他说:“我吃她漂亮温柔。”“吃她家里条件好。”她说:“吃他忠厚老实。”甚至有的还说:“一看到她的脸,我就吃煞她了。”意思是她这么漂亮,无论如何也要追到她。
在上世纪九○年代以前,住房不是商品,不能买卖,不过民间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可以换房。有人要换房找朋友商量,朋友会问:“你吃它什么?”也就是问那个房子有什么好处吸引你,回答多种多样:“吃它地段好。”“吃它有独立的卫生间。”“吃它朝阳,冬暖夏凉”等等。
但是,如果是两个“吃”叠字,意思则完全不一样,这是“欺负”的意思。小朋友之间吵架会经常听到:“侬为啥老是吃吃我?”“侬今朝吃吃我,明朝我叫某某来吃吃侬!”
顾雪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她在上海关于“吃”的记忆。那是他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将一位女同学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当念到“我们都觉得老杨老师好‘吃吃’,所以他上课时大家都‘吃吃’他。”教室里哄堂大笑。
老师趁此机会就给大家讲了口语与作文的区别,说她这句话上海人能理解,可是离开了上海,人们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要写成书面语,让大家都能懂:“我们觉得老杨老师好欺负,他上课时我们就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说老师好“吃吃”,但下边的几个“吃”,相信孩子们就不喜欢了——“吃牌头”、“吃毛栗子”、“吃生活”、“吃家生”,这四个“吃”主要是表示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犯错后的处理方式。
“吃牌头”就是挨批评,动口不动手。
“吃毛栗子”就是把手指弯起,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部位磕你的额头。
“吃生活”通常就是打手心、打屁股,可以用手打,也会用板条等器具。
“吃家生”那就是用硬物打,因为“家生”在上海话里是工具的意思。学生上学,家长会说:“到学校乖一点,要是不听老师话,当心回来吃生活!”
学生之外,以下这些“吃”字则有吃亏,自认倒霉的意思。
“吃瘪”是被人家批评得无话可说或斗不过人家,“碰到了一只雌老虎,凶得要命,我只好吃瘪。”
“吃进”是认输、认帐。
“吃酸”是很难对付,不易解决,“今天老板交代的任务老吃酸的”。
“吃药”是上当受骗。
“吃空心汤团”是给你一个虚假的承诺而不能实现,让你空欢喜一场。
“吃轧头”、“吃夹档”说的是受人气,前者是受一方面来的气,而后者则是两头受气。如婆媳关系不好,作为儿子和丈夫两重身分的男人就常常“吃夹档”。
还有一些“吃”字的用法更是让非上海人摸不着头脑了。
“吃豆腐”是轻薄妇女的意思。很久以前听到一个故事,说公共汽车上很挤,突然有一位上海女士骂旁边的东北人:“你为什么吃我豆腐?”这个人就大声辩解:“我今天没有吃过豆腐。”闹得车厢里的人哈哈大笑,他还在不断地说:“我真的没有吃豆腐,我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豆腐呢!”不知道这个人是真的不懂还是装样。
“吃红灯”指开车时碰到红色信号灯,有时候到路口汽车排队很长,绿灯红灯换了三次才通过,就会发牢骚:“真倒霉,吃了三只红灯。”注意哦,这个意思可不是冲红灯违章。
“吃功夫”指做某个活很费时间。如上世纪六、七○年代不少人家请木匠来家做家具,若要师傅把家具的脚做成老虎脚爪的样子,师傅一定会说:“这事老吃功夫的。”然后当然是要加工钱。还有以前做衣服考究的要做滚边,要绣花也是很吃功夫的事。
“老吃老做”讲的是为人不善,通常指某人做坏事已经很熟练了。例如一个惯窃常进出派出所,就会说这个人是老吃老做了。
“侬要再不识相,就请侬吃辣货酱。”这是上海人经常用到的调侃话,这里“吃辣货酱”就是让你吃苦头的意思。
如说这个人在单位里很“吃嘎”,就是说他在单位里很吃香、很吃得开,得到了重用。不过,“吃香”、“吃得开”、“吃不开”这些话在上海以外也已经普遍使用了。
“吃螺蛳”一词就有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含义。本来螺蛳是一种水生带壳的软体动物,炒螺蛳味道鲜美,到上海古镇游玩,这是一道必点的佳肴。
可是“吃螺蛳”又是越剧行话,指演员在台上念台词时,打格愣,不顺畅。后来也在朗诵,特别是播音时,在不该停顿处停了念破句或打格愣也称“吃螺蛳”。
以前播音中是否吃螺蛳还是衡量播音质量的一个技术指标,据说播音一万字中不能吃三次螺蛳,还听说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吃螺蛳还要扣奖金。
总而言之,到上海一听到“吃”,你可千万不要马上想到吃小笼包、吃生煎馒头等上海美食,也许是另外的含义呢!
可是上海人讲到“吃”(念成与“切”相近的音),除了吃食物,还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含义。在上海把抽烟和喝咖啡、喝茶叫做“吃香烟”和“吃咖啡”、“吃茶”,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还是要通过嘴巴,用“吃”字也未见有不妥。
而上海人口中的另外一些“吃”字短語,则是从所“吃”的食品,引申出其他的含意。
如生米饭太不好吃,如果某人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就会说他 “吃生米饭”。
失业了,只能吃米缸底剩米(老本),上海人说“吃老米饭”。
旧时学徒没有工资只给饭吃,下饭的只有萝卜干,所以上海称过苦日子为“吃萝卜干饭”。
“吃软饭”则是指傍富婆靠女人生活的男人,就象话剧“日出”里的胡四。
如果单一一个“吃”,在上海话中有喜欢、佩服的含意,“吃煞”是喜欢得要命。年轻人谈恋爱,有人会问“你吃他(她)什么?”,他说:“我吃她漂亮温柔。”“吃她家里条件好。”她说:“吃他忠厚老实。”甚至有的还说:“一看到她的脸,我就吃煞她了。”意思是她这么漂亮,无论如何也要追到她。
在上世纪九○年代以前,住房不是商品,不能买卖,不过民间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可以换房。有人要换房找朋友商量,朋友会问:“你吃它什么?”也就是问那个房子有什么好处吸引你,回答多种多样:“吃它地段好。”“吃它有独立的卫生间。”“吃它朝阳,冬暖夏凉”等等。
但是,如果是两个“吃”叠字,意思则完全不一样,这是“欺负”的意思。小朋友之间吵架会经常听到:“侬为啥老是吃吃我?”“侬今朝吃吃我,明朝我叫某某来吃吃侬!”
顾雪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她在上海关于“吃”的记忆。那是他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将一位女同学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当念到“我们都觉得老杨老师好‘吃吃’,所以他上课时大家都‘吃吃’他。”教室里哄堂大笑。
老师趁此机会就给大家讲了口语与作文的区别,说她这句话上海人能理解,可是离开了上海,人们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要写成书面语,让大家都能懂:“我们觉得老杨老师好欺负,他上课时我们就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说老师好“吃吃”,但下边的几个“吃”,相信孩子们就不喜欢了——“吃牌头”、“吃毛栗子”、“吃生活”、“吃家生”,这四个“吃”主要是表示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犯错后的处理方式。
“吃牌头”就是挨批评,动口不动手。
“吃毛栗子”就是把手指弯起,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部位磕你的额头。
“吃生活”通常就是打手心、打屁股,可以用手打,也会用板条等器具。
“吃家生”那就是用硬物打,因为“家生”在上海话里是工具的意思。学生上学,家长会说:“到学校乖一点,要是不听老师话,当心回来吃生活!”
学生之外,以下这些“吃”字则有吃亏,自认倒霉的意思。
“吃瘪”是被人家批评得无话可说或斗不过人家,“碰到了一只雌老虎,凶得要命,我只好吃瘪。”
“吃进”是认输、认帐。
“吃酸”是很难对付,不易解决,“今天老板交代的任务老吃酸的”。
“吃药”是上当受骗。
“吃空心汤团”是给你一个虚假的承诺而不能实现,让你空欢喜一场。
“吃轧头”、“吃夹档”说的是受人气,前者是受一方面来的气,而后者则是两头受气。如婆媳关系不好,作为儿子和丈夫两重身分的男人就常常“吃夹档”。
还有一些“吃”字的用法更是让非上海人摸不着头脑了。
“吃豆腐”是轻薄妇女的意思。很久以前听到一个故事,说公共汽车上很挤,突然有一位上海女士骂旁边的东北人:“你为什么吃我豆腐?”这个人就大声辩解:“我今天没有吃过豆腐。”闹得车厢里的人哈哈大笑,他还在不断地说:“我真的没有吃豆腐,我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豆腐呢!”不知道这个人是真的不懂还是装样。
“吃红灯”指开车时碰到红色信号灯,有时候到路口汽车排队很长,绿灯红灯换了三次才通过,就会发牢骚:“真倒霉,吃了三只红灯。”注意哦,这个意思可不是冲红灯违章。
“吃功夫”指做某个活很费时间。如上世纪六、七○年代不少人家请木匠来家做家具,若要师傅把家具的脚做成老虎脚爪的样子,师傅一定会说:“这事老吃功夫的。”然后当然是要加工钱。还有以前做衣服考究的要做滚边,要绣花也是很吃功夫的事。
“老吃老做”讲的是为人不善,通常指某人做坏事已经很熟练了。例如一个惯窃常进出派出所,就会说这个人是老吃老做了。
“侬要再不识相,就请侬吃辣货酱。”这是上海人经常用到的调侃话,这里“吃辣货酱”就是让你吃苦头的意思。
如说这个人在单位里很“吃嘎”,就是说他在单位里很吃香、很吃得开,得到了重用。不过,“吃香”、“吃得开”、“吃不开”这些话在上海以外也已经普遍使用了。
“吃螺蛳”一词就有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含义。本来螺蛳是一种水生带壳的软体动物,炒螺蛳味道鲜美,到上海古镇游玩,这是一道必点的佳肴。
可是“吃螺蛳”又是越剧行话,指演员在台上念台词时,打格愣,不顺畅。后来也在朗诵,特别是播音时,在不该停顿处停了念破句或打格愣也称“吃螺蛳”。
以前播音中是否吃螺蛳还是衡量播音质量的一个技术指标,据说播音一万字中不能吃三次螺蛳,还听说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吃螺蛳还要扣奖金。
总而言之,到上海一听到“吃”,你可千万不要马上想到吃小笼包、吃生煎馒头等上海美食,也许是另外的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