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傣族舞蹈大多婀娜多姿,节奏缓慢,但也有轻快明朗的舞蹈,这些都是不同的文化所导致,这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同样孕育了繁多的舞蹈种类。除了比较熟悉的孔雀舞这样的表演性舞蹈,还包括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蹈等形式多樣的舞蹈种类。所以傣族的文化对傣族舞蹈有很深刻的影响,本文就要从文化方面来分析傣族舞蹈的构成以及具体一些体态的影响。
关键词 傣族 民族文化 特征 影响
一、傣族文化的构成
(一)宗教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
(二)民俗文化
1.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
2.节庆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杆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织布的地方。
4.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服饰也对傣族舞蹈的一些代表性动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5.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装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压热带风情。
二、文化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一)动率
1.柔美的膝部起伏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而膝部柔韧的起伏,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
2.小腿的灵活运用
傣族舞蹈中表现小孔雀的舞蹈,膝部常用快速的小颤、以及没有起伏的的矮步,小腿显得非常轻盈灵活,主力腿常用蹲地小跳使舞蹈非常活泼。手上动作变化轻盈而灵敏,三道弯道造型小巧玲珑。常用连续的小耸肩使这种舞蹈轻快、活泼、热情。鼓点快速而轻巧。以上说的所有特征,都是与傣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体态
1.三道弯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基本体态,因为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圣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形态,所以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和舞蹈风格。傣族人民以“三道弯”的躯体造型,配合带有寓意的手形和各种跳跃、转动的舞步,塑造孔雀“竹林漫舞”、“泉边嬉水”、“雨林追逐”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自然景象。
2.一边顺
傣族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篾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高高抬起,手脚同时向下用力扇风,身体由右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 ,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作为舞姿造型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现象。
3.通过曲线塑造造型感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张志萍.傣族舞蹈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傣族 民族文化 特征 影响
一、傣族文化的构成
(一)宗教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
(二)民俗文化
1.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
2.节庆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杆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织布的地方。
4.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服饰也对傣族舞蹈的一些代表性动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5.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装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压热带风情。
二、文化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一)动率
1.柔美的膝部起伏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而膝部柔韧的起伏,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
2.小腿的灵活运用
傣族舞蹈中表现小孔雀的舞蹈,膝部常用快速的小颤、以及没有起伏的的矮步,小腿显得非常轻盈灵活,主力腿常用蹲地小跳使舞蹈非常活泼。手上动作变化轻盈而灵敏,三道弯道造型小巧玲珑。常用连续的小耸肩使这种舞蹈轻快、活泼、热情。鼓点快速而轻巧。以上说的所有特征,都是与傣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体态
1.三道弯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基本体态,因为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圣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形态,所以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和舞蹈风格。傣族人民以“三道弯”的躯体造型,配合带有寓意的手形和各种跳跃、转动的舞步,塑造孔雀“竹林漫舞”、“泉边嬉水”、“雨林追逐”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自然景象。
2.一边顺
傣族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篾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高高抬起,手脚同时向下用力扇风,身体由右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 ,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作为舞姿造型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现象。
3.通过曲线塑造造型感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张志萍.傣族舞蹈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