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调动和充分发展学生先天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的能动性,促进素质结构完善和提高的教育,它着眼于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和谐的和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新一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凭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落实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语文学科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要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最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另一方面社会信息化使大量内容复杂多变的信息立体化、多元化地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找准切入点,加速小学生道德内化过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了周总理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了解总理的事迹,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上课时边放哀乐边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范读、朗读及齐读时,我均以配哀乐的方式来渲染课堂气氛,犹如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学生眼前看到的不再是文字,而是挂着黑纱、佩着白花的总理的灵车及人们悲痛地看着灵车送别总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我满怀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二、培养学生多读、多练、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进行“多读、多练、读写结合”这一实验课题时,就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通过“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巩固;通过“写”加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发展了学生的先天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能动性。如:我在讲《落花生》时,先理清本课的写作线索,然后在设计中体现出单元的作用——这个是关键。通过快速读,学生知道了本课写了些什么,通过大声读找出重点词,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速度来读,领悟文章的意思。通过体会,发展了学生的内在品质。通过课堂上的小练笔《松树》,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同时又调动和发展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能动性。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提出了三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面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而这“两全一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如:在教学《第一场雪》时,我选了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精读,弄清该段的大意。然后指导学生以《雨》为题,仿照该段的写作方法、顺序和结构等写片段或短文。在写《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雾》、《霜》的片段描写。在精读的基础上,再指导仿写,减缓了写作的难度。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用心理解时,做到准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构建自读课的最优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1、以学生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地听老师讲转变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规律的知识,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口读懂文章,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边读边思的自学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主要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自学经验,使其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有根有据地想问题,从而避免乱猜,随声附和等思维的盲目性、随意性。
2、以学生读书为主。自读课必须以读书为主。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前一次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后一次就可能理解了或理解得更进了一步。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学生的理解、体会会层层加深。因此,在自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好读书的形式和步骤,明确每一次读课文的要求,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和思考,逐步地、有层次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读书的能力。
3、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到“会”的过程。因此,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训练,形成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在自读课教学的开始,教师要启发学生回忆,总结读书的方法步骤,使同学具体地感知自读的方法。在弄清自读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充分的时间自学。
随着小学教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甚至受益终身,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优化课堂模式。
无论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应将主动权全面地、完整地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心理影响,变得不愿意展示自己,在别人面前会顾及太多的事情,也就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这点从平时上课发言的情况就能看出来。所以,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大胆发言时勇敢的表现是愿意展示自己的表现,是自己和大家进行交流的表现,是弄懂各种知识的表现。我在课堂上从不因为学生回答错误而打击他们,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是经常鼓励他们,并且在课堂上尽量抽出时间互相交流、表演课本剧等等。这样下来,我们班的学生都愿意在公开的场合或者有这样机会的时候充分地展示自己,并且还能和谐地与同学合作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总之,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本人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做到不断地总结、积累探究语文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多读、多练、读写结合,使学生举一反三,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文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一、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语文学科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要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最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另一方面社会信息化使大量内容复杂多变的信息立体化、多元化地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找准切入点,加速小学生道德内化过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了周总理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了解总理的事迹,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上课时边放哀乐边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范读、朗读及齐读时,我均以配哀乐的方式来渲染课堂气氛,犹如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学生眼前看到的不再是文字,而是挂着黑纱、佩着白花的总理的灵车及人们悲痛地看着灵车送别总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我满怀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二、培养学生多读、多练、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进行“多读、多练、读写结合”这一实验课题时,就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通过“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巩固;通过“写”加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发展了学生的先天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能动性。如:我在讲《落花生》时,先理清本课的写作线索,然后在设计中体现出单元的作用——这个是关键。通过快速读,学生知道了本课写了些什么,通过大声读找出重点词,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速度来读,领悟文章的意思。通过体会,发展了学生的内在品质。通过课堂上的小练笔《松树》,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同时又调动和发展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能动性。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提出了三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面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而这“两全一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如:在教学《第一场雪》时,我选了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精读,弄清该段的大意。然后指导学生以《雨》为题,仿照该段的写作方法、顺序和结构等写片段或短文。在写《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雾》、《霜》的片段描写。在精读的基础上,再指导仿写,减缓了写作的难度。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用心理解时,做到准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构建自读课的最优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1、以学生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地听老师讲转变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规律的知识,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口读懂文章,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边读边思的自学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主要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自学经验,使其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有根有据地想问题,从而避免乱猜,随声附和等思维的盲目性、随意性。
2、以学生读书为主。自读课必须以读书为主。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前一次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后一次就可能理解了或理解得更进了一步。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学生的理解、体会会层层加深。因此,在自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好读书的形式和步骤,明确每一次读课文的要求,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和思考,逐步地、有层次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读书的能力。
3、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到“会”的过程。因此,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训练,形成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在自读课教学的开始,教师要启发学生回忆,总结读书的方法步骤,使同学具体地感知自读的方法。在弄清自读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充分的时间自学。
随着小学教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甚至受益终身,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优化课堂模式。
无论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应将主动权全面地、完整地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心理影响,变得不愿意展示自己,在别人面前会顾及太多的事情,也就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这点从平时上课发言的情况就能看出来。所以,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大胆发言时勇敢的表现是愿意展示自己的表现,是自己和大家进行交流的表现,是弄懂各种知识的表现。我在课堂上从不因为学生回答错误而打击他们,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是经常鼓励他们,并且在课堂上尽量抽出时间互相交流、表演课本剧等等。这样下来,我们班的学生都愿意在公开的场合或者有这样机会的时候充分地展示自己,并且还能和谐地与同学合作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总之,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本人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做到不断地总结、积累探究语文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多读、多练、读写结合,使学生举一反三,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文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