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尝试和探究:
一、练好基本功,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个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学电脑的孩子在电脑上乱玩一气,也许能玩出个皮毛,但如果没有专业教师教,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电脑高手。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操作)方法。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是高手。将来能否成为高手,一看是否具有继承前人知识能力的基础,二看能否在这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基础是创新的前提,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创新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我们不能一提创新就忽视基础、否定基础,甚至企图取消基础,认为创新就是异想天开,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尤其在当今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知识教育始终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打好有利于创新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基础就是计算,计算既能培养学生的认真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计算。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关键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探究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先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商品的标价情况,再在家里找出元角分的钱币,在教学中,每个小组先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让学生先用生活常识来了解数学,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引导和系统的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提高不了,当然无创新可言。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权威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引导,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发表观点和看法。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想问题、怕提问题的勇气;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2、创设情境,留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质疑,但在授课过程中,却按照自己的思路,预先给学生的思维定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这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没有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大胆下放主动权,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形式等,尽可能多地真正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悟、自主提问、讨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组织加工好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层次,并且创设适合学习、讨论的环境。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时,就深入挖掘教材,领会其实质,之后在生活中找实例,再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加工,使所教内容更生活化,这样就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当然,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是提高利用率,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快速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更加精彩。“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创新教育新的生命,让学生用他们的智慧营造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创新风景线。
一、练好基本功,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个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学电脑的孩子在电脑上乱玩一气,也许能玩出个皮毛,但如果没有专业教师教,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电脑高手。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操作)方法。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是高手。将来能否成为高手,一看是否具有继承前人知识能力的基础,二看能否在这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基础是创新的前提,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创新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我们不能一提创新就忽视基础、否定基础,甚至企图取消基础,认为创新就是异想天开,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尤其在当今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知识教育始终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打好有利于创新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基础就是计算,计算既能培养学生的认真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计算。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关键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探究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先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商品的标价情况,再在家里找出元角分的钱币,在教学中,每个小组先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让学生先用生活常识来了解数学,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引导和系统的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提高不了,当然无创新可言。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权威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引导,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发表观点和看法。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想问题、怕提问题的勇气;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2、创设情境,留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质疑,但在授课过程中,却按照自己的思路,预先给学生的思维定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这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没有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大胆下放主动权,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形式等,尽可能多地真正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悟、自主提问、讨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组织加工好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层次,并且创设适合学习、讨论的环境。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时,就深入挖掘教材,领会其实质,之后在生活中找实例,再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加工,使所教内容更生活化,这样就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当然,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是提高利用率,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总之,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快速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更加精彩。“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创新教育新的生命,让学生用他们的智慧营造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创新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