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用人制度的改革,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课题。本文将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加以分析,以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奋斗领域,突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就业形势
  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当代大学生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就业观受到影响。当然,要想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光大学生转变旧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之路。
  1大学生就业观受到影响
  1.1注重经济价值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毕业喜欢职业是:到国外、到沿海、到最赚钱的地方去。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1.2运用社会关系就业
  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杀大权”的人便成为重要关口。一些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这无疑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1.3以适合自身发展为中心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作为就业的主要考虑,不愿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
  不健康的就业观,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2就业观原因分析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不仅家庭、学生都缺乏思想准备,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方面也缺乏经验。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家庭中的“独子”,在比较优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通过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可是毕业就面临失业。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为了儿女上大学,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
  3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1认清就业严峻的形势
  虽然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可是,不是大学生挑岗位,而是岗位在挑有能力的适合的应聘者,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就业的道路上,就難免碰壁。但如果大学生们能认清形势,认清自我,理性就业,适时再择业,眼前可能会别有一番天地。
  3.2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旧观念就业观念束缚中摆脱出来。懂得“白领诚可贵,蓝领价更高,为了能就业,两者皆可挑”。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智慧赚钱都是受到社会尊重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不可能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幸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走出这块小天地,何止七十二行,七千二百行都不止啊!所以,大学生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3.3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
  大学毕业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就业,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学好专业的同时,熟练地掌握一两项技能,文凭只是个“敲门砖”、“介绍信”,能不能胜任工作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读了大学,按说对就业有期待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就此端起了架子,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认为非大城市不去,非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不去,这就大错特错了。
  3.4要权衡自己的职业能力
  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刚走上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一旦真正做起事来,难免心浮气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对自身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如何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应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的财富,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大力的帮助下,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在就业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地增强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英.“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J].经营与管理,2012(04).
  [2]陈秀梅,陈克胜.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的调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3]张锋.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引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如今的社会热点中关于青年大学生就业方面缺失法律意识问题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对就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很少,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碰到了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后忍气吞声。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就业诚信意识缺失,守法意识观念淡薄,虚假应聘和毁约现象大量存在。想要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需要从社会、高校、个人多方面完善。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缺失;原因;措施  
本文通过运用女性主义,阶级分析法来对比分析《名利场》中蓓基和《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蓓基和于连两个人物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处于19世纪早期,都是作为才华横溢的家庭教
摘 要: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生活出现新表象,思想出现新状态,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要以“新姿态”做好思想引导,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向平等坦诚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表象;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