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成功的结尾能起到概括总结、衔接新旧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结尾的悬念法、归纳总结法,鉴赏法、竞赛法和情感法等七种方法和结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浅谈了初中英语课堂结尾的艺术。
关键词:悬念;归纳总结;竞赛;鉴赏;课堂结尾
英语教学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那么要想给一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 巧用悬念法,激起终课前的涟漪
悬念法,就是在教学结尾处 巧设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疑窦顿生,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巧用悬念法,能激起终课前的涟漪。学生对老师问题的种种猜测和判断会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节课内容的期待心理,犹如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来个“课尽而思未尽”这有利于英语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兴趣的养成。如我在教学初中牛津教材9A Unit 6 Detective Stories 中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呈现了一个电脑程序设计员之死的图片,对学生说: This is a young computer programmer’s body. What happened to him? Do you know why he was murdered and who was the murderer?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 you must preview the following story。 在教授完阅读材料结束时,课文还是没有给学生解开悬念,在本课结束时我又对学生说I think there are more excellent detectives like Conan. Please discuss these problems after class. 下课后见学生们还在三三两两激烈地各抒其见辩解,有同学熬不住放学前到我办公室询问,我还是持欲知问题答案,且听下回分解的态度。 这样就促使学生去思考,去阅读本单元的其他故事,第二天上课听到他们冥思苦相的推理,和许多同学急于想知道谜底而超前预习终获答案的效果,一阵窃喜洋溢在心头 。
二、 使用“建塔完顶”式的归纳总结,为教学添上“点睛之笔”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及时回忆,要比晚间学生处理完作业,回忆的效率要提高3至4倍。英语教学是语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教师在下课前给出几分钟时间的归纳小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总结形式可以依照内容由教师总结或采取学生合作等方法。良好的归纳总结犹如“建塔完顶”既能使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又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和语言的感觉能力, 起到“点睛之笔”之效。
如:我在进行“过去完成时态”教学结束时,为了巩固复习“过去的过去”使用“had+Vpp””特地请学生看了挂在墙壁上的时钟而设计了这样一组句型让学生尝试归纳
A:Could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
B: It’s 10:15.
A: What had you done in this English class before 10:15?
B:
学生采取四人小组的合作方式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回忆了一堂课的知识点,在操练中牢固掌握了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三、采用愉悦鉴赏法,激起学英语的兴趣
每堂课临近结尾,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注意指向分散,学生心理疲劳加大,抗拒态度增强时,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呈抵抗态度,课堂上也会出现“骚动不安”相反在教学采取幽默风趣方式的结尾则可以使学生或在笑声中,或在歌声中消除疲劳,从愉悦中悟出英语语言的美妙从而在兴奋中走出课堂,因而更具感染性,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9A Unit2 colour Welcome to Unit 这一课结束时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有关“colour”的儿童Flash歌曲,枯燥的颜色内容马上趣味化了,这样无须多少精力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唤起,学生在哼唱“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tand up…”的歌曲中,教材知识就已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英语兴趣会对以后的教学再起波澜,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果。
四、使用竞赛激励法,促成学生主体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学生天性活泼,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喜受表扬,鉴于此特点,我常在下课前将教学内容以个人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进行组织,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热烈的竞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五、使用迁移法,增强学习效果
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在Hobo 与Eddie对话结束时,可要求学生以人称进行对话的口头复述,同时也可将此布置为笔头作业的小作文。在Reading结束时,合理利用练习册中的习题,从练习中体现知识的正迁移,或者把阅读课文改成学生喜欢的对话或叫学生利用知识进行复述,在Main Task 结束时让学生模仿写一篇相关作文,这些课堂结尾的举措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提高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六、运用辐射延伸法,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
如我在阅读教学结束时,常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的一点(课题、主要内容、中心词等)、延及其余,抓纲显目,既在知识面上放射开来,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能力发展方向上扩展开来,通过这样的结尾,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当然英语课教学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内,有些内容讲完之后可通过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办英语板报,举行英语小记者等活动,使课堂成为联系学生课内外生活的纽带。 七、利用激发情感式,亮起教学情感的魅力。
用充满热情而又具有鼓舞性激励的语言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实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悟情,这种良好效果可以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而从心底里爱上英语这一门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如我在进行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 第一课时的结束设计了一个 Share your problems together 的活动. 请学生以无记名的形式在纸上写下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然后把他们的烦恼装在一个盒子里,下课前抽取了3名同学的烦恼,进行当众解答,其余的则在以后的教学中围绕这一单元主题逐次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心结,通过这个与学生分享情感的活动,学生的心扉敞开了,师生的换位意识亦更浓了,这为以后的教学就奠定了良好基础。教无定法,贵在巧用,要真正实现 ,课虽终而意未尽之效,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自然过渡,适可而止
“没有结尾的结尾平乏无力,可是没完没了的结尾则令人生畏”,教师应对每一节课精心策划,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要通盘考虑,在课堂结尾时要突出精髓、把握重难点、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干净利落地结束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避免因时间仓促而草草收场,或进行拖堂式的“画蛇添足”,这两者都会降低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的败笔。
二、灵活收尾,夯实基础
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活生生的课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收尾”,但也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具体落实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及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学英语状况参差不齐,为次我们结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事实,给一些特殊生洒上特别的关怀,同时还要求我们要注意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要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个性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结尾是学科内容与教师教学艺术和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处理恰当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为课堂添彩。
参考文献:
[1] 《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
[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悬念;归纳总结;竞赛;鉴赏;课堂结尾
英语教学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那么要想给一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 巧用悬念法,激起终课前的涟漪
悬念法,就是在教学结尾处 巧设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疑窦顿生,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巧用悬念法,能激起终课前的涟漪。学生对老师问题的种种猜测和判断会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节课内容的期待心理,犹如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来个“课尽而思未尽”这有利于英语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兴趣的养成。如我在教学初中牛津教材9A Unit 6 Detective Stories 中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呈现了一个电脑程序设计员之死的图片,对学生说: This is a young computer programmer’s body. What happened to him? Do you know why he was murdered and who was the murderer?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 you must preview the following story。 在教授完阅读材料结束时,课文还是没有给学生解开悬念,在本课结束时我又对学生说I think there are more excellent detectives like Conan. Please discuss these problems after class. 下课后见学生们还在三三两两激烈地各抒其见辩解,有同学熬不住放学前到我办公室询问,我还是持欲知问题答案,且听下回分解的态度。 这样就促使学生去思考,去阅读本单元的其他故事,第二天上课听到他们冥思苦相的推理,和许多同学急于想知道谜底而超前预习终获答案的效果,一阵窃喜洋溢在心头 。
二、 使用“建塔完顶”式的归纳总结,为教学添上“点睛之笔”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及时回忆,要比晚间学生处理完作业,回忆的效率要提高3至4倍。英语教学是语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教师在下课前给出几分钟时间的归纳小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总结形式可以依照内容由教师总结或采取学生合作等方法。良好的归纳总结犹如“建塔完顶”既能使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又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和语言的感觉能力, 起到“点睛之笔”之效。
如:我在进行“过去完成时态”教学结束时,为了巩固复习“过去的过去”使用“had+Vpp””特地请学生看了挂在墙壁上的时钟而设计了这样一组句型让学生尝试归纳
A:Could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
B: It’s 10:15.
A: What had you done in this English class before 10:15?
B:
学生采取四人小组的合作方式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回忆了一堂课的知识点,在操练中牢固掌握了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三、采用愉悦鉴赏法,激起学英语的兴趣
每堂课临近结尾,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注意指向分散,学生心理疲劳加大,抗拒态度增强时,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呈抵抗态度,课堂上也会出现“骚动不安”相反在教学采取幽默风趣方式的结尾则可以使学生或在笑声中,或在歌声中消除疲劳,从愉悦中悟出英语语言的美妙从而在兴奋中走出课堂,因而更具感染性,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9A Unit2 colour Welcome to Unit 这一课结束时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有关“colour”的儿童Flash歌曲,枯燥的颜色内容马上趣味化了,这样无须多少精力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唤起,学生在哼唱“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tand up…”的歌曲中,教材知识就已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英语兴趣会对以后的教学再起波澜,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果。
四、使用竞赛激励法,促成学生主体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学生天性活泼,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喜受表扬,鉴于此特点,我常在下课前将教学内容以个人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进行组织,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热烈的竞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五、使用迁移法,增强学习效果
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在Hobo 与Eddie对话结束时,可要求学生以人称进行对话的口头复述,同时也可将此布置为笔头作业的小作文。在Reading结束时,合理利用练习册中的习题,从练习中体现知识的正迁移,或者把阅读课文改成学生喜欢的对话或叫学生利用知识进行复述,在Main Task 结束时让学生模仿写一篇相关作文,这些课堂结尾的举措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提高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六、运用辐射延伸法,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
如我在阅读教学结束时,常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的一点(课题、主要内容、中心词等)、延及其余,抓纲显目,既在知识面上放射开来,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能力发展方向上扩展开来,通过这样的结尾,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当然英语课教学也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内,有些内容讲完之后可通过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办英语板报,举行英语小记者等活动,使课堂成为联系学生课内外生活的纽带。 七、利用激发情感式,亮起教学情感的魅力。
用充满热情而又具有鼓舞性激励的语言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实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悟情,这种良好效果可以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而从心底里爱上英语这一门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如我在进行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 第一课时的结束设计了一个 Share your problems together 的活动. 请学生以无记名的形式在纸上写下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然后把他们的烦恼装在一个盒子里,下课前抽取了3名同学的烦恼,进行当众解答,其余的则在以后的教学中围绕这一单元主题逐次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心结,通过这个与学生分享情感的活动,学生的心扉敞开了,师生的换位意识亦更浓了,这为以后的教学就奠定了良好基础。教无定法,贵在巧用,要真正实现 ,课虽终而意未尽之效,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自然过渡,适可而止
“没有结尾的结尾平乏无力,可是没完没了的结尾则令人生畏”,教师应对每一节课精心策划,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要通盘考虑,在课堂结尾时要突出精髓、把握重难点、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干净利落地结束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避免因时间仓促而草草收场,或进行拖堂式的“画蛇添足”,这两者都会降低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的败笔。
二、灵活收尾,夯实基础
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是活生生的课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收尾”,但也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具体落实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及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学英语状况参差不齐,为次我们结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事实,给一些特殊生洒上特别的关怀,同时还要求我们要注意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要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个性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结尾是学科内容与教师教学艺术和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处理恰当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为课堂添彩。
参考文献:
[1] 《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
[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