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赏析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bsb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对真理的探寻一定是超脱、客观的,认知到的哲理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建立起合理的连接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认知到一种哲理。
  关键词:超脱 客观
  宋代诗人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廖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题西林壁》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首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奇峻雄伟的图景。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座高耸的山峰,移步换景,庐山的崇山峻岭形态令人目眩神迷;第二句紧接首句,进一步概括出庐山的美景,不仅是横看侧看形状各异,就是远近高低也是气象万千。诗人心底自然升起一个难解的疑团,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怎样?反复思忖,终于恍然大悟:只因为自己身陷在这奇妙无穷的大山里!于是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因为视线受到了环境的局限,所以无法看清它的全貌,认识它原来的面目。
  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因此,认识任何事物,不该更加超脱与客观一些吗?
  苏轼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苏轼对真理的探寻一定是超脱、客观的,觉知到的哲理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建立起合理的连接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觉知到一种哲理。我通过对《题西林壁》这首小诗的意境理解及写作过程的了解对此略作讨论。
  《题西林壁》这首诗在意境上可以理解为: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座高耸的山峰,移步换景,庐山的崇山峻岭形态令人目眩神迷;不仅是横看侧看形状各异,就是远近高低也是气象万千。雄伟壮丽、变幻莫测的庐山就象一幅绝美的画一样,但是庐山的真面目我认识起来有些困难,是因为我第一次来观赏这里的景色,因为视线受到了环境的局限,所以无法看清它的全貌,认识它原来的面目。我还留连在这雄伟壮丽的景色里,难以建立起适当的连接。从意境的形成来看,可以理解为是苏轼在人生精神上的一次更新。苏轼目光第一次触及庐山,对庐山的见识也在移步换景的观赏中逐渐得到更新,形成新的见识。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写作过程跟据《东坡志林.游庐山》记载: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做一绝云:[芒嵠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候。]既自晒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悤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测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作者在记述里,对景物之美的评价是胜绝不可胜谈,是说庐山的景物非常美,不可以立即发声来评议庐山的美景。
  这是因为也许作者以前的经验里没有超过庐山美景的事物可以和庐山连接,从现在来说庐山的景色是作者观游过的最美的景物,是作者最新的一次观游,作者还没有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庐山的美景。那么,作者在游览结束的时候,怎样来形容庐山呢?怎样在诗里留下一个哲理呢?作者在游览结束的时候,在庐山北麓的西林寺看见了庐山的全景,也许以前在画中也看见过庐山的全景,作者用两句犹如观赏水墨山景画一样的诗句来形容庐山,然后作者觉知庐山不是一幅画。从写作过程来看,作者当时刚刚观游完庐山,感到庐山是真的,庐山里的僧俗都认识作者,庐山的景色山谷奇秀,应接不暇,最好的景观,莫如漱玉亭、三峡桥。这样看来,庐山是活的,景物多,惊喜多,描述多,庐山的真面目不好理解,庐山真的不是那么好描述的。作者已不知用什么文字来和庐山建立连接。作者仔细地想想,觉得自己还和庐山有些纠缠,对庐山还在留恋,还在思考,所以,作者想了一下观游的过程,觉知出另一个哲理,自己和某物的连接太多,和某物连接的别的人事物也连接的太多,自己的心态常常随着某物的变化或者随着和某物有着连接的别的事物的举动而变化,对某物的了解就和对别的事物的了解混淆了,最终,用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文字和这个哲理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说出了这个哲理,造就了一句千古名句。
  苏轼的生活阅历丰富,认识的事物很多,认知能力很强,发散思维能力很强。极具灵心慧眼的宋代诗人,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题西林壁》就是作者追求新意,寄于妙理的一首好诗。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杜琴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将STEM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获得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融合STEM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设计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STEM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一、融合STEM理念的“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更要了解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预设,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还应该独立探索教学新方法,有效地调整教学全过程,创建有效地教学场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
期刊
摘要:本文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从教师方面来入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自身培养创新意识的概念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做主要的引导者,给小学生创设创新意识的培养氛围。同时,小学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主体,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培养措施,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能将行动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一个课堂的核心主体,学生则围绕着教师所讲的知识以及教师下达的命令进行学习,其实这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扮演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体验式教学正是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而出现的,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在各种情景中体验知识的存在,理解知识的内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触发共鸣;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生存世界,这是一个大的框架,包括所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数学课堂教学状况,最关键性的是这些反映数学课堂教学要素的联系。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背景,进一步认知其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在学校开展一定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有利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提升。目前,
期刊
摘要:数学在幼儿的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为其在将来更好、更顺利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但是幼儿时期的数学知识指导,需要我们教师尊重幼儿的成长特点、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就此,本文主要从启发式问题、趣味性游戏、生活化情境三方面入手,简要探析高质量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知识比较抽象、内容比较严谨的学科,其理论
期刊
摘要:人类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爱,爱是人类表达方式中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无论在生活中、家庭中、都少不了爱的身影。在教育中,爱更是承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更是教育的精髓和生命。  关键字:有爱的教育、耐心、关心、尊重、理解、包容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每天走进校园,看到一张张像花儿一样的笑脸,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好像这些花儿长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每一朵都开得灿烂。我热爱我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在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利用好微课,可以不仅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得到进一步体现。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微课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应用。  关键词:微课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应用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微课
期刊
摘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自己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传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多年以后,我如愿以偿地站在了讲台上,辛勤耕耘,培花育果,倾囊相授二十余载,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虽历经坎坷,酸甜苦辣,却也无怨无悔。  一、成长之路  刚开始教书的时候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受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可想而知,新课改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与现状;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新教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