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现实意义,但解题能力的提高却不在题目里,而应该跳出题海,用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本文首先探讨了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一是创新运用教法和教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二是立足课堂,辐射课外,开拓课外阅读领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阅读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 解题能力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存在三种现象:一是选择题上,学生总是重复犯低级错误,造成无谓的失分,教师虽多次强调,但总有学生再三犯错。二是选择题材料字数与对学生造成的解题难度成正比。字数越多,材料越长,学生越容易失分。三是主观题答案往往写得洋洋洒洒、密密麻麻,仿佛有写不完的话,却不得要领,没有章法,结果只能得分寥寥。
治病要治根,那么上述问题的病根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注意力差,审题能力差,表达能力差,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差等。笔者认为,学生的相关能力缺陷是事实,却是轻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造成的。
事实上,由于始终存在的应试教育思维,把给学生大量做题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学生在题海中迷失,没有自我选择阅读材料料的时间和机会,也失去阅读兴趣,导致阅读能力普遍下降。阅读能力恰恰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基本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所谓“会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包括三方面能力:1.撷取信息: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中,找到所需信息。2.解读信息:阅读后,能否正确解读信息的意义。3.思考和判断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联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观点。由此可见,当前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不到位等问题,阅读能力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出发,提出如下几个着力点。
一、创新运用教法和教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1.创新运用教法。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授课一般都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的说明,只求将书本道理讲清、讲透,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没有兴趣,教学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阅读环节,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一改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书本,了解书本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将书本知识主动地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在大强度的阅读中,使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创新运用教材。政治教材的文字是比较理性的,纯以事实讲述和阐明道理为目的。而且既然是教材,尤其是政治教材,内容没有故事性,很难吸引人。我们要看到,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存在的,知识点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材的表达逻辑与教学的表达逻辑可以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思维强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那一框有密切联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是梳理正确树立消费观的原因。在教学中如果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充分阅读和研究这些内容,得出结论,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更宏观地认识书本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在考试中如果遇到“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类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回答起来就游刃有余。
二、立足课堂,辐射课外,开拓课外阅读领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政治课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很容易,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有意识联系当前的热点时事,只要讲得好,有吸引力,激发学生了解探究的热情,他们自然就会在课后主动寻找资料阅读。
2.三分钟演讲。可以在每堂课上让一位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又与政治课相关联的话题做三分钟演讲。凡是演讲必有话题,学生就要在课前阅读,收集资料,演讲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有序表达。从教学实践看,学生搜集的话题更易在同学中引起共鸣,而且学生在对某一话题进行解读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到书本上的知识原理。结果,三分钟演讲基本上就成了学生自己找材料给自己编一道材料分析题,当堂完成,无形中就将能力的培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两种办法就可以解决的。思想政治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笔者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抓一点,不及其他。能力的提高往往要多管齐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依然只是立足于对已有几类题型的见招拆招,寻找解题的三步走、四步走的程式化方法是不够的,只满足于对各类题目的大量练习是不科学的。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入手,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希望本文能为教师和学生摆脱题海,寻找到一条合理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道路作出贡献。
关键词: 阅读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 解题能力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存在三种现象:一是选择题上,学生总是重复犯低级错误,造成无谓的失分,教师虽多次强调,但总有学生再三犯错。二是选择题材料字数与对学生造成的解题难度成正比。字数越多,材料越长,学生越容易失分。三是主观题答案往往写得洋洋洒洒、密密麻麻,仿佛有写不完的话,却不得要领,没有章法,结果只能得分寥寥。
治病要治根,那么上述问题的病根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注意力差,审题能力差,表达能力差,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差等。笔者认为,学生的相关能力缺陷是事实,却是轻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造成的。
事实上,由于始终存在的应试教育思维,把给学生大量做题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学生在题海中迷失,没有自我选择阅读材料料的时间和机会,也失去阅读兴趣,导致阅读能力普遍下降。阅读能力恰恰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基本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所谓“会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包括三方面能力:1.撷取信息: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中,找到所需信息。2.解读信息:阅读后,能否正确解读信息的意义。3.思考和判断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联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观点。由此可见,当前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不到位等问题,阅读能力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出发,提出如下几个着力点。
一、创新运用教法和教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1.创新运用教法。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授课一般都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的说明,只求将书本道理讲清、讲透,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没有兴趣,教学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阅读环节,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一改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书本,了解书本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将书本知识主动地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在大强度的阅读中,使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创新运用教材。政治教材的文字是比较理性的,纯以事实讲述和阐明道理为目的。而且既然是教材,尤其是政治教材,内容没有故事性,很难吸引人。我们要看到,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存在的,知识点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材的表达逻辑与教学的表达逻辑可以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思维强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那一框有密切联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是梳理正确树立消费观的原因。在教学中如果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充分阅读和研究这些内容,得出结论,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更宏观地认识书本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在考试中如果遇到“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类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回答起来就游刃有余。
二、立足课堂,辐射课外,开拓课外阅读领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政治课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很容易,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有意识联系当前的热点时事,只要讲得好,有吸引力,激发学生了解探究的热情,他们自然就会在课后主动寻找资料阅读。
2.三分钟演讲。可以在每堂课上让一位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又与政治课相关联的话题做三分钟演讲。凡是演讲必有话题,学生就要在课前阅读,收集资料,演讲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有序表达。从教学实践看,学生搜集的话题更易在同学中引起共鸣,而且学生在对某一话题进行解读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到书本上的知识原理。结果,三分钟演讲基本上就成了学生自己找材料给自己编一道材料分析题,当堂完成,无形中就将能力的培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两种办法就可以解决的。思想政治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笔者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抓一点,不及其他。能力的提高往往要多管齐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依然只是立足于对已有几类题型的见招拆招,寻找解题的三步走、四步走的程式化方法是不够的,只满足于对各类题目的大量练习是不科学的。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入手,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希望本文能为教师和学生摆脱题海,寻找到一条合理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道路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