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内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教学理念,但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负面效果。应当说,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它毕竟是“辅助”而已,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 CAI 教学模式
政治教师要走出这些误区,必须冷静思考三个现实问题,得到科学的答案。
一、课件越丰富、容量越大越好吗?
如果不顾教学实际情况,只重形式地在课件上一味花哨,只会取得负面效果。
比如,一次某教师的公开课,单从视觉角度说,她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确实做得挺漂亮,可一堂课下来听课老师的反应却不是很好——原因是学生表现得心不在焉,对教师的提问有时充耳不闻,课堂纪律亦有些乱糟糟,这直接影响教师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原来这位老师的演示文稿每一页上都有一些动态的图案:一匹脱缰狂奔的白马,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一朵反复绽放凋谢的花……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图片与当堂课的内容毫无关系。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意为帮助、协助,应当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但如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辅助”岂非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如果根本不顾课件质量,只一味往上堆砌文字,那么往往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比如,我曾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进行过即兴调查,问题大体是“你认为课堂里老师们的课件质量如何”?得到的反馈是“大同小异”、“没特色”,甚至有的学生还举例某位老师“上课所用的课件里几乎通篇都是文字,看得头晕”,学生还进一步推论,得出“估计老师字写得差,不愿写板书”的结论;还有某位老师的课件“色彩对比混乱,难看或看不清”,“每次一看到他要用课件上课就十分头疼”……如此过犹不及的课件,真正不要也罢。
政治教师在开发、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把握“科学性原则”。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选择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中的真实材料,避免人为编造的材料。二是典型的、鲜活的、时效的材料。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一、二年前的,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比如我国GDP每年不同,税率等数据当然更要最新的。
二、每堂课都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形式上课吗?
首先,一个演示文稿课件的开发制作必须科学,这必然会花去任课教师相当大一部分的时间,即便是类似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样较为简便的课件,也要做得科学做得好,有现实新鲜的材料,而又不单单是堆砌文字照搬书本,制作一个起码要几个小时,那么对于教学任务较繁重、工作较繁琐的任课教师来说,显然是太重的负担。
其次,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更要关注的是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使用价值,思想政治课课件尤其这样。
三、公开课一定要用到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吗?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时效性是较强的,理论性是较深的,但都来源于现实,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据,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比如有一次校内公开课,按计划我教学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我发现教材的篇幅较长,但所举的事例却显得有些陈旧,这样的课怎么应用多媒体呢?如果让学生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自主探索学习,那么效果是否远比光靠计算机辅助及教师单方面“灌输”来得好呢?我尝试采取课堂辩论的方式上这一课,辩题就是课本上的一个提示材料“为什么小悦悦会离我们而去”。
那堂课至今是仍然印象深刻。虽然没有用到多媒体,但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特别是在自由辩论的阶段,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辩得不亦乐乎。通过辩论,学生大多能够认可“人生价值的尺度不能只以物质、金钱作为衡量标准”,但仍有保留意见的学生。他们认为,经济是一切事物的基础;金钱确实至上。信息化时代,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这种观点实属正常,我认为,能够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才是成功教育的开始,因为真实的心声暴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节课并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我没有运用多媒体,但是反响很不错,听课老师反映“是一堂成功的政治课”。
现实中,由于听课评课的诸多指标中就有“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辅助教学”一项,那么为了在公开课评比上获得较好的分数,就必然会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这确实不能怪老师,就像高考一样,残酷的选拔制度的设立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试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笔者希望高中政治公开课的评课标准中不舍弃“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辅助教学”这项,使课形更丰富,效果更显著。
运用多媒体前,一定要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能盲从,不能认为运用多媒体就是高科技,就是现代化的教学,就生搬硬套运用多媒体,本无必要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非用不可,结果一定是哗众取宠。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应当科学可行,以求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 CAI 教学模式
政治教师要走出这些误区,必须冷静思考三个现实问题,得到科学的答案。
一、课件越丰富、容量越大越好吗?
如果不顾教学实际情况,只重形式地在课件上一味花哨,只会取得负面效果。
比如,一次某教师的公开课,单从视觉角度说,她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确实做得挺漂亮,可一堂课下来听课老师的反应却不是很好——原因是学生表现得心不在焉,对教师的提问有时充耳不闻,课堂纪律亦有些乱糟糟,这直接影响教师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原来这位老师的演示文稿每一页上都有一些动态的图案:一匹脱缰狂奔的白马,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一朵反复绽放凋谢的花……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图片与当堂课的内容毫无关系。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意为帮助、协助,应当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但如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辅助”岂非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如果根本不顾课件质量,只一味往上堆砌文字,那么往往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比如,我曾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进行过即兴调查,问题大体是“你认为课堂里老师们的课件质量如何”?得到的反馈是“大同小异”、“没特色”,甚至有的学生还举例某位老师“上课所用的课件里几乎通篇都是文字,看得头晕”,学生还进一步推论,得出“估计老师字写得差,不愿写板书”的结论;还有某位老师的课件“色彩对比混乱,难看或看不清”,“每次一看到他要用课件上课就十分头疼”……如此过犹不及的课件,真正不要也罢。
政治教师在开发、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把握“科学性原则”。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选择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中的真实材料,避免人为编造的材料。二是典型的、鲜活的、时效的材料。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一、二年前的,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比如我国GDP每年不同,税率等数据当然更要最新的。
二、每堂课都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形式上课吗?
首先,一个演示文稿课件的开发制作必须科学,这必然会花去任课教师相当大一部分的时间,即便是类似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样较为简便的课件,也要做得科学做得好,有现实新鲜的材料,而又不单单是堆砌文字照搬书本,制作一个起码要几个小时,那么对于教学任务较繁重、工作较繁琐的任课教师来说,显然是太重的负担。
其次,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更要关注的是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使用价值,思想政治课课件尤其这样。
三、公开课一定要用到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吗?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时效性是较强的,理论性是较深的,但都来源于现实,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据,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比如有一次校内公开课,按计划我教学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我发现教材的篇幅较长,但所举的事例却显得有些陈旧,这样的课怎么应用多媒体呢?如果让学生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自主探索学习,那么效果是否远比光靠计算机辅助及教师单方面“灌输”来得好呢?我尝试采取课堂辩论的方式上这一课,辩题就是课本上的一个提示材料“为什么小悦悦会离我们而去”。
那堂课至今是仍然印象深刻。虽然没有用到多媒体,但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特别是在自由辩论的阶段,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辩得不亦乐乎。通过辩论,学生大多能够认可“人生价值的尺度不能只以物质、金钱作为衡量标准”,但仍有保留意见的学生。他们认为,经济是一切事物的基础;金钱确实至上。信息化时代,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这种观点实属正常,我认为,能够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才是成功教育的开始,因为真实的心声暴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节课并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我没有运用多媒体,但是反响很不错,听课老师反映“是一堂成功的政治课”。
现实中,由于听课评课的诸多指标中就有“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辅助教学”一项,那么为了在公开课评比上获得较好的分数,就必然会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这确实不能怪老师,就像高考一样,残酷的选拔制度的设立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试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笔者希望高中政治公开课的评课标准中不舍弃“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辅助教学”这项,使课形更丰富,效果更显著。
运用多媒体前,一定要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能盲从,不能认为运用多媒体就是高科技,就是现代化的教学,就生搬硬套运用多媒体,本无必要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非用不可,结果一定是哗众取宠。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应当科学可行,以求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