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入侵后将美拉尼西亚传统的土著社会产权关系用欧洲人的领土及权利产权的观念、殖民地制度形成了今天的美拉尼西亚土地共同体制度。独立运动后,随着土地纷争的不断加剧,美拉尼西亚深陷土地共同体主义的危机之中。
关键词:美拉尼西亚;土地共同体主义;斐济;危机改革
一、美拉尼西亚传统的土地所有制与殖民主义
19世纪的人类进化论学家认为,美拉尼西亚是一种处于人类文明史前的私人所有权不发达的野蛮阶段的社会,即以传统的土地制度及亲族关系构成的‘原始社会’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拉尼西亚原始的土地制度,使其变成了亲族集团或区域集团共同所有土地的单一性体系。也就是说,早年欧洲人在误以为美拉尼西亚是一个没有所有权概念的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土地所有制带到这里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土地共同体所有制。由此可知,土地共同体主义并不是美拉尼西亚不变的传统,而是将土著社会产权关系用捏造的传统理论框架偷换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根据欧洲人的领土及权利产权的观念,用殖民地制度、行政体制、殖民地统治论作为美拉尼西亚的传统。其基本原理是:第一,土地只归原著民所有;第二,土地只是亲族集团或其他传统的社会团体共同所有;第三,除国家地租外,禁止个人进行土地自由交易。
二、美拉尼西亚的土地制度及传统政治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的政治口号是“美拉尼西亚方式”,即根据土地共同体理念要实行原著民民族主义,其特点是土地和传统即时政治化。美拉尼西亚历史及传统经过理想化修饰后,利用其来获取权力的方式被称为传统主义。
在斐济,土地只是属于taukei,而vulagi则不可以拥有土地。Vulagi为了得到土地,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变成Taukei。对Vulagi来说,变成Taukei只能通过婚姻、仪礼、同盟关系被Taukei接纳,二者之间实质上就是原著民之间在土地制度上的集团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殖民统治扩大后欧洲人和印度-斐济人之间的关系。学者认为,斐济给英国割地是因为酋长dagomvau用传统的方式拥立英国女王,以便给vulagi留下酋长权威的传统印象以便保存自身的土地②。
殖民历史前,部族之间战争不断、集团变动频繁,谁也不会是永远的taukei或永远的vulagi,殖民历史使taukei和vulagi身份永久固定下来。英国女王和殖民地总督受到斐济taukei的承认被拥立为大酋长。相反,印度-斐济人则成了永远没有土地的vulagi。由此,taukei和vulagi的关系就变成了种族殖民主义。就这样,英国殖民者导致斐济社会和经济出现了双重矛盾③。
为了在斐济实现间接统治,英国自1880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斐济的土地制度和所有权,真正展开正式研究的是英国传教士及人类学者Fison。他认为,斐济正处于野蛮时期,可以根据亲族集团所有制将土地所有权固定下来,并成功地将此形成一套理论。受到该理论的影响,第一代总督Gordon命令殖民政府的原著民土地委员会将‘全部斐济土地为共同所有,绝对禁止私人交易’作为殖民地传统④。
这种思想受到斐济大酋长和殖民行政家的极大支持并被最终制度化。Ratu Sukuna就是将斐济的传统主义发展到新殖民政治的代表政治家。他研究创造了原著民土地信托厅(Native Land Trust Board)机构,强化了斐济的传统主义政治。开发原著民土地信托厅的目的是,在原著民土地上进行租赁和开发,除这样的国家机构外,所有的共同所有地不可以租赁。殖民政府以此剥夺了原著民的土地控制权,保障了土地信托厅的土地租赁收入。在分配土地开发租赁的收入上,国家占25%,大酋长占5%,宗族酋长占10%,Madanggalli首长占15%,Madanggalli的其他成员占45%。由此出现了经济利益按以酋长为中心的正统等级结构分配的传统主义。
根据这样的土地共同体主义,RatuMara、Ravuka等斐济最高政治人物倡导了斐济民族主义及taukei运动。斐济taukei运动正式展开,是由Bavandra领导的印度-斐济人联立政党获得1987年总选的胜利使斐济原著民开始有了危机意识引发的的。由于Ravuka领导的斐济民族主义者提倡守护vulagi的土地主权,而斐济原著民族主义者主张,印度-斐济人只是vulagi,斐济人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和酋长制的继承者。因此,主张继续实行传统酋长制的taukei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斐济农村原著民的绝对欢迎和大力支持,并导致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深化⑤。
三、土地纷争事例和共同体主义危机
从被殖民时期至独立后,美拉尼西亚不断发生原著民集团之间的土地纷争事件,土地问题已经成为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斐济是殖民者在南太平洋岛国实行间接统治最成功的国家。殖民政府在这里施行的原著民土地登入和设立原著民土地信托厅机构等政策直接影响了美拉尼西亚其他国家的土地政策。以斐济的Suvavou村庄为例:
Suvavou村莊的土地纷争是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地之间的矛盾引起的。Suvavou村庄名字的原义是新尘世间,原著民极力要证明自己就是现在斐济的行政首都Suva最早的传统土地所有者taukei。原著民根据殖民政府的历史记录和土地登记记录证明他们是属于这里的土地所属集团的成员。Suvavou村酋长Tui Suva利用1987年Rabuka临时政府发动的斐济民族主义及taukei运动的机会,向临时政府提出了要求返还原著民土地的呈文。
Suvavou村庄是行政首都Suva市附近典型的斐济人的村庄,附近还有三个种族村庄,分别是Vatuwaqa、Nauluvatu、Nayavumata。Suva王同此三个种族的首长协议后,决定将除1987年Wilkinson领导原著民土地委员会决定的私有地外,政府占有的原本属于他们的所有土地归还他们。首先,他们通过政府文件记录、斐济博物馆收集的Suva市土地交易记录说明自己的土地是如何被殖民政府占据的,由此找到了殖民政府的土地交易错误和不积极修改的事实。 1921年5月的土地调查记录的原著民的移居历史:
“根据种族集团之间的统合,Suvavou村原著民最早住在Nauluvatu,由于Nayavumata种族不断受到敌人的攻击,便要求Suvavou村民搬到Narairaiwaqa。其后又发生频繁的Lomanivana的攻击,搬到Suva跟Vatuwaqa种族一起住了。在这里又受到Rewa的频繁攻击,于是又逃忙到Lami。在这里继续受到敌人的攻击,便请求Navunibau酋长的保护,跟Navunibau种族形成了婚姻关系共同逃忙。Navunibau请求Naitasiri酋长为其安排住处以便战争发生时可以在此避难。但是战争发生后,那里的房屋都被大火烧毁,他们跟Naitasiri酋长分手后又迁回原故乡Suva。尽管政府将首都搬到Suva后曾要求我们离开Suva搬到Levuka,但我们的祖先拒绝了政府的要求并最终被准许。”⑥
综上所述,Suvavou原著民虽然历经持续不断的战争、迁移、分裂,先后迁移了10余个村庄,但最终还是回到了Suva。历史证明,Suvavou村原著民的先祖才是真正住在Suva村的集团。
1874年斐济为英国的殖民地时,Gordon总督设置了土地纷争委员会后,下令调查所有的土地纷争事件和土地交易内容,其中包括波利尼西亚公司对Suva土地的转让事件。除了外国人交易土地、原著民占有及利用的土地外,殖民政府宣布其余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20万英亩中2万7千英亩所属于国有地,其余都归原著民所有,已经被欧洲殖民者私有化的土地变为私有土地,英国殖民政府替波利尼西亞公司向美国支付9千英币⑦。
Suvavou酋长Suva王认为,当时的斐济就像一个被欧洲欺骗的孩子,土地被Dagomvau和美国合谋非法转让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受taukei运动及Ravuka原著民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斐济政府不断返还已经到期的国有土地,政府也在考虑将部分Suvavou土地返还⑧,但会出现新的问题。Suvavou内部各种族集团之间,为争取得到这样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土地而纷争不断。同时,由于权利和利益分配会伴随酋长的继承问题发生变化,Suvavou内Suva王的酋长继承合法性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四、结论
目前,美拉尼西亚的所有国家、地方政府及个农村都陷于土地共同体主义的深刻危机之中,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纷争以及原著民的土地返还运动导致土地制度的崩溃。
部分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土地私有化不可避免的。共同体性土地所有制度导致开发者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严重阻碍美拉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废止土地共同所有制度,确立私有权后根据市场原则进行土地私有化。
与此相反,美拉尼西亚当地学者及政治人士认为,土地共同体能与资本性经济共同生存及发展。不进行土地私有化同样可以引进外资,美拉尼西亚传统的土地共同体不是发展的障碍,而是可能继续发展的平台。土地共同体主义既可以保护原著民自身的土地防止遭到欧洲人的剥夺,又能维持传统的集团性体制。
笔者认为,尽管共同体性质的土地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历史上大多数选则个人主义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很多的问题。然而,对不足主义、共同体性质的传统主义政治及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美拉尼西亚应该辩证地对待。(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Carrier, James G. ed., 1992, History and Tradition in Melanesian Anthropology, Berkel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Sillitoe, Paul,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Melane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3]Kupper, Adam, 1998, The Invention of Primitive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4]Bodley, John H., 1990, Victims of Progress, 3rd en., California: Mayfield Publishing.
[5]Foster, Robert J., 1995, “Introduction: The Work of Nation Making,” in Robert Foster ed., Nation Making: Emergent Identities In Postcolonial Melanesia, Ann Arbor: The Univ. of Michigan Press.
注解
①Kupper, Adam, 1998, The Invention of Primitive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②Rutz, Henry J., 1995, “Occupying the Headwaters of Tradition: Rhetorical Strategies of Nation Making in Fiji,” in Robert Foster ed., Nation Making: Emergent Identities in Postcolonial Melanesia, Ann Arbor: The Univ. of Michigan Press.
③Kaplan, Martha, 1993, “Imaging a Nation: Race, Politics and Crisis in Post-Colonial Fij,i” in Victoria S. Lockwood, Thomas G. Harding and Ben J. Wallace eds.m Contemporacy Pacific Societies, London: Prentice Hall.; Ali, Ahmed, 1980, Plantation to Politics: Studies on Fiji Indians, Suva: Univ. of the South Pacific.; Lal, Brij V. ed., 1986, Politics in Fiji: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History, Sydney: Allen and Unwin.
④France, Peter, 1969, The Charter of the Land: Custom and Colonization in Fiji,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Ward, R. Gerald, 1995, “Land, Law and Custom: Diverging Realities in Fiji,” in Gerald Ward and E. Kingdon eds., Land, Custom and Practice in the South Pacif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⑤Kelly, John D., 1998, “Aspiring to Minority and Other Tactics Against Violence” in Dru C. Gladney ed., Making Majoriti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 Press.
⑥Arutangai, Selwyn, 1987, “Vanuatu: Overcoming the Colonial Legacy,” in Ron Crocombe ed., Land Tenure in the Pacific, Suva: Univ. of the South Pacific.
⑦Matahau, Anare, 1991, “Suva State Land: Land of My Fathers,” unpublished, Suva, Fiji.
⑧Kumar Jaljeet Jeetendra, 201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strali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Melanesia and Fiji islands”: Korea Univ.
关键词:美拉尼西亚;土地共同体主义;斐济;危机改革
一、美拉尼西亚传统的土地所有制与殖民主义
19世纪的人类进化论学家认为,美拉尼西亚是一种处于人类文明史前的私人所有权不发达的野蛮阶段的社会,即以传统的土地制度及亲族关系构成的‘原始社会’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拉尼西亚原始的土地制度,使其变成了亲族集团或区域集团共同所有土地的单一性体系。也就是说,早年欧洲人在误以为美拉尼西亚是一个没有所有权概念的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土地所有制带到这里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土地共同体所有制。由此可知,土地共同体主义并不是美拉尼西亚不变的传统,而是将土著社会产权关系用捏造的传统理论框架偷换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根据欧洲人的领土及权利产权的观念,用殖民地制度、行政体制、殖民地统治论作为美拉尼西亚的传统。其基本原理是:第一,土地只归原著民所有;第二,土地只是亲族集团或其他传统的社会团体共同所有;第三,除国家地租外,禁止个人进行土地自由交易。
二、美拉尼西亚的土地制度及传统政治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的政治口号是“美拉尼西亚方式”,即根据土地共同体理念要实行原著民民族主义,其特点是土地和传统即时政治化。美拉尼西亚历史及传统经过理想化修饰后,利用其来获取权力的方式被称为传统主义。
在斐济,土地只是属于taukei,而vulagi则不可以拥有土地。Vulagi为了得到土地,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变成Taukei。对Vulagi来说,变成Taukei只能通过婚姻、仪礼、同盟关系被Taukei接纳,二者之间实质上就是原著民之间在土地制度上的集团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殖民统治扩大后欧洲人和印度-斐济人之间的关系。学者认为,斐济给英国割地是因为酋长dagomvau用传统的方式拥立英国女王,以便给vulagi留下酋长权威的传统印象以便保存自身的土地②。
殖民历史前,部族之间战争不断、集团变动频繁,谁也不会是永远的taukei或永远的vulagi,殖民历史使taukei和vulagi身份永久固定下来。英国女王和殖民地总督受到斐济taukei的承认被拥立为大酋长。相反,印度-斐济人则成了永远没有土地的vulagi。由此,taukei和vulagi的关系就变成了种族殖民主义。就这样,英国殖民者导致斐济社会和经济出现了双重矛盾③。
为了在斐济实现间接统治,英国自1880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斐济的土地制度和所有权,真正展开正式研究的是英国传教士及人类学者Fison。他认为,斐济正处于野蛮时期,可以根据亲族集团所有制将土地所有权固定下来,并成功地将此形成一套理论。受到该理论的影响,第一代总督Gordon命令殖民政府的原著民土地委员会将‘全部斐济土地为共同所有,绝对禁止私人交易’作为殖民地传统④。
这种思想受到斐济大酋长和殖民行政家的极大支持并被最终制度化。Ratu Sukuna就是将斐济的传统主义发展到新殖民政治的代表政治家。他研究创造了原著民土地信托厅(Native Land Trust Board)机构,强化了斐济的传统主义政治。开发原著民土地信托厅的目的是,在原著民土地上进行租赁和开发,除这样的国家机构外,所有的共同所有地不可以租赁。殖民政府以此剥夺了原著民的土地控制权,保障了土地信托厅的土地租赁收入。在分配土地开发租赁的收入上,国家占25%,大酋长占5%,宗族酋长占10%,Madanggalli首长占15%,Madanggalli的其他成员占45%。由此出现了经济利益按以酋长为中心的正统等级结构分配的传统主义。
根据这样的土地共同体主义,RatuMara、Ravuka等斐济最高政治人物倡导了斐济民族主义及taukei运动。斐济taukei运动正式展开,是由Bavandra领导的印度-斐济人联立政党获得1987年总选的胜利使斐济原著民开始有了危机意识引发的的。由于Ravuka领导的斐济民族主义者提倡守护vulagi的土地主权,而斐济原著民族主义者主张,印度-斐济人只是vulagi,斐济人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和酋长制的继承者。因此,主张继续实行传统酋长制的taukei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斐济农村原著民的绝对欢迎和大力支持,并导致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深化⑤。
三、土地纷争事例和共同体主义危机
从被殖民时期至独立后,美拉尼西亚不断发生原著民集团之间的土地纷争事件,土地问题已经成为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斐济是殖民者在南太平洋岛国实行间接统治最成功的国家。殖民政府在这里施行的原著民土地登入和设立原著民土地信托厅机构等政策直接影响了美拉尼西亚其他国家的土地政策。以斐济的Suvavou村庄为例:
Suvavou村莊的土地纷争是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地之间的矛盾引起的。Suvavou村庄名字的原义是新尘世间,原著民极力要证明自己就是现在斐济的行政首都Suva最早的传统土地所有者taukei。原著民根据殖民政府的历史记录和土地登记记录证明他们是属于这里的土地所属集团的成员。Suvavou村酋长Tui Suva利用1987年Rabuka临时政府发动的斐济民族主义及taukei运动的机会,向临时政府提出了要求返还原著民土地的呈文。
Suvavou村庄是行政首都Suva市附近典型的斐济人的村庄,附近还有三个种族村庄,分别是Vatuwaqa、Nauluvatu、Nayavumata。Suva王同此三个种族的首长协议后,决定将除1987年Wilkinson领导原著民土地委员会决定的私有地外,政府占有的原本属于他们的所有土地归还他们。首先,他们通过政府文件记录、斐济博物馆收集的Suva市土地交易记录说明自己的土地是如何被殖民政府占据的,由此找到了殖民政府的土地交易错误和不积极修改的事实。 1921年5月的土地调查记录的原著民的移居历史:
“根据种族集团之间的统合,Suvavou村原著民最早住在Nauluvatu,由于Nayavumata种族不断受到敌人的攻击,便要求Suvavou村民搬到Narairaiwaqa。其后又发生频繁的Lomanivana的攻击,搬到Suva跟Vatuwaqa种族一起住了。在这里又受到Rewa的频繁攻击,于是又逃忙到Lami。在这里继续受到敌人的攻击,便请求Navunibau酋长的保护,跟Navunibau种族形成了婚姻关系共同逃忙。Navunibau请求Naitasiri酋长为其安排住处以便战争发生时可以在此避难。但是战争发生后,那里的房屋都被大火烧毁,他们跟Naitasiri酋长分手后又迁回原故乡Suva。尽管政府将首都搬到Suva后曾要求我们离开Suva搬到Levuka,但我们的祖先拒绝了政府的要求并最终被准许。”⑥
综上所述,Suvavou原著民虽然历经持续不断的战争、迁移、分裂,先后迁移了10余个村庄,但最终还是回到了Suva。历史证明,Suvavou村原著民的先祖才是真正住在Suva村的集团。
1874年斐济为英国的殖民地时,Gordon总督设置了土地纷争委员会后,下令调查所有的土地纷争事件和土地交易内容,其中包括波利尼西亚公司对Suva土地的转让事件。除了外国人交易土地、原著民占有及利用的土地外,殖民政府宣布其余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20万英亩中2万7千英亩所属于国有地,其余都归原著民所有,已经被欧洲殖民者私有化的土地变为私有土地,英国殖民政府替波利尼西亞公司向美国支付9千英币⑦。
Suvavou酋长Suva王认为,当时的斐济就像一个被欧洲欺骗的孩子,土地被Dagomvau和美国合谋非法转让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受taukei运动及Ravuka原著民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斐济政府不断返还已经到期的国有土地,政府也在考虑将部分Suvavou土地返还⑧,但会出现新的问题。Suvavou内部各种族集团之间,为争取得到这样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土地而纷争不断。同时,由于权利和利益分配会伴随酋长的继承问题发生变化,Suvavou内Suva王的酋长继承合法性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四、结论
目前,美拉尼西亚的所有国家、地方政府及个农村都陷于土地共同体主义的深刻危机之中,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纷争以及原著民的土地返还运动导致土地制度的崩溃。
部分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土地私有化不可避免的。共同体性土地所有制度导致开发者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严重阻碍美拉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废止土地共同所有制度,确立私有权后根据市场原则进行土地私有化。
与此相反,美拉尼西亚当地学者及政治人士认为,土地共同体能与资本性经济共同生存及发展。不进行土地私有化同样可以引进外资,美拉尼西亚传统的土地共同体不是发展的障碍,而是可能继续发展的平台。土地共同体主义既可以保护原著民自身的土地防止遭到欧洲人的剥夺,又能维持传统的集团性体制。
笔者认为,尽管共同体性质的土地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历史上大多数选则个人主义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很多的问题。然而,对不足主义、共同体性质的传统主义政治及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美拉尼西亚应该辩证地对待。(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Carrier, James G. ed., 1992, History and Tradition in Melanesian Anthropology, Berkel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Sillitoe, Paul,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Melane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3]Kupper, Adam, 1998, The Invention of Primitive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4]Bodley, John H., 1990, Victims of Progress, 3rd en., California: Mayfield Publishing.
[5]Foster, Robert J., 1995, “Introduction: The Work of Nation Making,” in Robert Foster ed., Nation Making: Emergent Identities In Postcolonial Melanesia, Ann Arbor: The Univ. of Michigan Press.
注解
①Kupper, Adam, 1998, The Invention of Primitive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②Rutz, Henry J., 1995, “Occupying the Headwaters of Tradition: Rhetorical Strategies of Nation Making in Fiji,” in Robert Foster ed., Nation Making: Emergent Identities in Postcolonial Melanesia, Ann Arbor: The Univ. of Michigan Press.
③Kaplan, Martha, 1993, “Imaging a Nation: Race, Politics and Crisis in Post-Colonial Fij,i” in Victoria S. Lockwood, Thomas G. Harding and Ben J. Wallace eds.m Contemporacy Pacific Societies, London: Prentice Hall.; Ali, Ahmed, 1980, Plantation to Politics: Studies on Fiji Indians, Suva: Univ. of the South Pacific.; Lal, Brij V. ed., 1986, Politics in Fiji: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History, Sydney: Allen and Unwin.
④France, Peter, 1969, The Charter of the Land: Custom and Colonization in Fiji,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Ward, R. Gerald, 1995, “Land, Law and Custom: Diverging Realities in Fiji,” in Gerald Ward and E. Kingdon eds., Land, Custom and Practice in the South Pacif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⑤Kelly, John D., 1998, “Aspiring to Minority and Other Tactics Against Violence” in Dru C. Gladney ed., Making Majoriti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 Press.
⑥Arutangai, Selwyn, 1987, “Vanuatu: Overcoming the Colonial Legacy,” in Ron Crocombe ed., Land Tenure in the Pacific, Suva: Univ. of the South Pacific.
⑦Matahau, Anare, 1991, “Suva State Land: Land of My Fathers,” unpublished, Suva, Fiji.
⑧Kumar Jaljeet Jeetendra, 201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strali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Melanesia and Fiji islands”: Korea 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