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新闻工作的调查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新风尚、新人物为主要对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情况后据以传播新闻。毛泽东同志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记者,调查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一、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我认识这个道理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开始做记者时,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在采访前,主观上先定个框框,下边找个例子,而后凑成稿子。后来,我把这样一个写稿过程编成顺口溜,就叫做:坐在屋里想点子,跑到下边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现在看来,从广义上讲,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调查研究。但是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又不完全是一回事。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要从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它的目的是搞好新闻报道。记者进行调查研究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访。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采访工作中的体现。我们采访的基本对象、服务的基本对象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迈开双脚,走到下面,多接近群众、多接近生活、多接近实际,就会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就会摸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真实情况,就会呼吸到大好形势的新鲜空气,就会捕捉到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模范人物的事迹。记者只有深入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当好千百万听众的耳目,活灵活现地把新闻事实报道出来。曾经,我和另一位同志到原店镇采访,通过广泛接触群众,了解到原店村农民蔡延文创办社会敬老院,收养没人赡养老人的事儿,就写出了《蔡延文创办社会养老院》的消息,在《三门峡日报》上发表了。后来,我们又多次到原店村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到蔡延文创办社会敬老院是要扭转社会上不敬老、不养老不良风气的初衷后,又写出了对农节目《不信东风唤不回》,在省里荣获一等奖。事实说明: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我们说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调查研究的功夫有深浅,写出的稿件质量就有高低,调查研究“多下一层楼”,写出稿件质量就能“更上一层楼”。
二、调查研是增强新闻指导性的关键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增强新闻指导性的关键。新闻记者采写的新闻不仅要报道新近变化着的事实,而且通过事实报道要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这就包含了记者的某种意见,其目的在于影响舆论,统一舆论。
我在新闻工作中常常感到报道缺乏指导性,或指导性不强,一些报道盲目性很大,乱放炮,放隔山炮,“炮弹”打不到点子上,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原因就在于我们心中无数,放“矢”的时候,还不知道“的”在哪里,主要原因是缺乏调查研究,对实际工作中究竟有哪些问题,群众思想中究竟有什么想法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真。这也正是我们的宣传常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指导性不强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在于我们下决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个时期都要调查一下,人民群众拥护什么、赞扬什么、高兴什么、答应什么,把它作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够及时了解基层的情况,听到群众的呼声,及时掌握群众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不同反映,发现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新鲜经验,摸清新闻报道的“的”,使我们的报道真正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到看得准、打得响。同时,又可以通过记者这一特殊职业,及时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及时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当好“耳目、口舌、桥梁、参谋”。新闻记者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更好地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写出更多更好的富有生命力的好稿子。
三、调查研究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保证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保证。新闻真实性就是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而新闻真实性包含的内容很多,具体的新闻事实要有五要素,不能缺这少那,含糊不清。但是,光有新闻事实真实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从整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这样做就要把“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恰当地结合起来,才算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象小孩玩的万花筒一样,常常是一转一个样,本质的东西常常为一些表象乃至假象所掩盖。另外,现在人的思想比较复杂,就是记者现场采访也不一定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有疑虚,不敢说心里话;有的投你所好,言过其实;有的爱表扬不爱批评,爱报喜不报忧,故意夸大事实;也有个别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因此,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上当受骗。我们说,在现实中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一点是真实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却背离了真实性。可是,近年来,调查研究好传统、好作风渐渐地遗忘了,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新闻工作队伍不同程度出现了只跑“衙门”,不到基层的浮漂作风,采访听汇报,写稿抄简报成了家常便饭。由于采访作风不深入,不时地出现了一些报道失实的事儿,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形象和权威性。因此,我们的新闻记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进行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四、调查研究是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陆游的两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看“汝果欲学稿,功夫在稿外”,这个“稿外”的功夫就是调查研究。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成功与否,调查研究功夫越深,稿件的质量自然就越高,成长为名记者、优秀记者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记者更有利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新闻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理解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从而改造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所大学校里,记者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东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调查掌握了形势发展的趋势,了解到工作的进展,摸清了群众思想动向,从而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增强了新闻敏感,提高了采访能力,深化了报道主题,提高了稿件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情况、新矛盾、新事物层出不穷,记者不接触它、不熟悉它,就不能很好地宣传它。只有经常把调查研究作为自身的必修课,从调查研究实践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才有可能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千百万群众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写出有血有肉,既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又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来,也才能多写稿、写好稿。
一、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我认识这个道理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开始做记者时,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在采访前,主观上先定个框框,下边找个例子,而后凑成稿子。后来,我把这样一个写稿过程编成顺口溜,就叫做:坐在屋里想点子,跑到下边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现在看来,从广义上讲,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调查研究。但是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又不完全是一回事。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要从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它的目的是搞好新闻报道。记者进行调查研究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访。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采访工作中的体现。我们采访的基本对象、服务的基本对象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迈开双脚,走到下面,多接近群众、多接近生活、多接近实际,就会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就会摸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真实情况,就会呼吸到大好形势的新鲜空气,就会捕捉到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模范人物的事迹。记者只有深入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当好千百万听众的耳目,活灵活现地把新闻事实报道出来。曾经,我和另一位同志到原店镇采访,通过广泛接触群众,了解到原店村农民蔡延文创办社会敬老院,收养没人赡养老人的事儿,就写出了《蔡延文创办社会养老院》的消息,在《三门峡日报》上发表了。后来,我们又多次到原店村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到蔡延文创办社会敬老院是要扭转社会上不敬老、不养老不良风气的初衷后,又写出了对农节目《不信东风唤不回》,在省里荣获一等奖。事实说明: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我们说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调查研究的功夫有深浅,写出的稿件质量就有高低,调查研究“多下一层楼”,写出稿件质量就能“更上一层楼”。
二、调查研是增强新闻指导性的关键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增强新闻指导性的关键。新闻记者采写的新闻不仅要报道新近变化着的事实,而且通过事实报道要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这就包含了记者的某种意见,其目的在于影响舆论,统一舆论。
我在新闻工作中常常感到报道缺乏指导性,或指导性不强,一些报道盲目性很大,乱放炮,放隔山炮,“炮弹”打不到点子上,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原因就在于我们心中无数,放“矢”的时候,还不知道“的”在哪里,主要原因是缺乏调查研究,对实际工作中究竟有哪些问题,群众思想中究竟有什么想法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真。这也正是我们的宣传常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指导性不强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在于我们下决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个时期都要调查一下,人民群众拥护什么、赞扬什么、高兴什么、答应什么,把它作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够及时了解基层的情况,听到群众的呼声,及时掌握群众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不同反映,发现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新鲜经验,摸清新闻报道的“的”,使我们的报道真正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到看得准、打得响。同时,又可以通过记者这一特殊职业,及时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及时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当好“耳目、口舌、桥梁、参谋”。新闻记者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更好地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写出更多更好的富有生命力的好稿子。
三、调查研究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保证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保证。新闻真实性就是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而新闻真实性包含的内容很多,具体的新闻事实要有五要素,不能缺这少那,含糊不清。但是,光有新闻事实真实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从整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这样做就要把“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恰当地结合起来,才算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象小孩玩的万花筒一样,常常是一转一个样,本质的东西常常为一些表象乃至假象所掩盖。另外,现在人的思想比较复杂,就是记者现场采访也不一定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有疑虚,不敢说心里话;有的投你所好,言过其实;有的爱表扬不爱批评,爱报喜不报忧,故意夸大事实;也有个别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因此,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上当受骗。我们说,在现实中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一点是真实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却背离了真实性。可是,近年来,调查研究好传统、好作风渐渐地遗忘了,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新闻工作队伍不同程度出现了只跑“衙门”,不到基层的浮漂作风,采访听汇报,写稿抄简报成了家常便饭。由于采访作风不深入,不时地出现了一些报道失实的事儿,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形象和权威性。因此,我们的新闻记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进行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四、调查研究是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就在于调查研究是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途径。陆游的两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看“汝果欲学稿,功夫在稿外”,这个“稿外”的功夫就是调查研究。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成功与否,调查研究功夫越深,稿件的质量自然就越高,成长为名记者、优秀记者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记者更有利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新闻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理解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从而改造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所大学校里,记者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东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调查掌握了形势发展的趋势,了解到工作的进展,摸清了群众思想动向,从而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增强了新闻敏感,提高了采访能力,深化了报道主题,提高了稿件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情况、新矛盾、新事物层出不穷,记者不接触它、不熟悉它,就不能很好地宣传它。只有经常把调查研究作为自身的必修课,从调查研究实践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才有可能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千百万群众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写出有血有肉,既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又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来,也才能多写稿、写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