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利用党校工作优势,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广泛参与社会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党校优势作用 新社会阶层 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为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优势和作用,党校就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引导专业服务业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代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新时期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变迁,社会组织结构和阶层结构也同时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差异性和价值趋向多样性等发展趋势。
1.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增加了社会管理事务
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变化的特点社会结构是指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结合方式,社会结构受生产方式制约,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改革使我国从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这种变化有加速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并不断深入发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社会声望在全社会重新分配,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阶层。
2.新社会阶层多样化的需求亟待提高
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人们最大的需求是吃、穿、住的解决。当生存需求得到基本解决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发展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阶层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所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在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同时,其它之间的需求差异越来越明显。
3.新社会阶层的心里问题不可忽视
新生活阶层对改革认同有分歧。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里面,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的迁移,城市、社区的融入不够,产生了社会焦虑;面对现实产生心理失衡。
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创新社会管理是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社会命题,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全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应更关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知识密集、专业优势突出的优势,贡献智慧、奉献力量。
1.社会管理理念滞后
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却对社会管理研究不够;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如:某些地方追求经济发展,热衷于对企业家的保护,但对工人农民则不管不问;
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不善于运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适应新形势下
2.社会管理方式不科学
社会管理的许多领域公民参与度不高。习惯于行政的管理手段,官控压罚,导致公民参与热情不高,渠道不畅;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信访,不堪重负;网络舆论,汹涌澎湃。
3.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对民间组织、社会性组织、草根民间组织、非盈利组织等这些组织的出现,一方面思想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服务明文管理的办法不多。现在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鼓励引导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4.社会管理对象没有社会归属感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变革里面带来的人的身份、隶属关系的变化,也就带来了管理主体的变化。习惯上,传统的单位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当中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管理的社会责任;社区也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缺乏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度不高;而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成为“漂泊的社会人”;单位办“社会”有所回潮
三、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党校的优势作用
党校就是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渠道。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给党校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复杂化使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民阶级的不断分化使工农联盟的巩固面临新问题,社会管理的对象和范围要更加广泛,社会管理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只有正视农民阶级的急剧分化,巩固统一战线中工农联盟的政治基础,团结新阶层,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1.以人为本,凝聚力量,创新新社会阶层社会管理的理念
党校立足实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以人为本,把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以弱势群体为本。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状态,主要取决于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状态的改善和权益保护状态的改善。要满足人的需要、需求,保障人的权益,维护人的尊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民生加民主才能得民心。
2.打破传统,畅通渠道,创新新社会阶层社会管理模式
党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学员结合社会实践撰写的调研成果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党校根据调研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及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权威决策层的最新动向,能够较好地发挥了党校咨政服务作用
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从源头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协调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创新新社会阶层的社会管理方式
党校学员有别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学生,他们大都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大,职务行业跨度大,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对于促进教学、教学相长十分重要。党校在培训过程中荟萃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人才密集,智力优势明显,能够为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党校工作时间和环境相对宽松,在查实情、摸实况、听实话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看问题相对客观,能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真言、出实招。
[关键词]:党校优势作用 新社会阶层 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为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优势和作用,党校就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引导专业服务业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代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新时期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变迁,社会组织结构和阶层结构也同时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差异性和价值趋向多样性等发展趋势。
1.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增加了社会管理事务
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变化的特点社会结构是指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结合方式,社会结构受生产方式制约,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改革使我国从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这种变化有加速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并不断深入发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社会声望在全社会重新分配,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阶层。
2.新社会阶层多样化的需求亟待提高
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人们最大的需求是吃、穿、住的解决。当生存需求得到基本解决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发展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阶层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所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在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同时,其它之间的需求差异越来越明显。
3.新社会阶层的心里问题不可忽视
新生活阶层对改革认同有分歧。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里面,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的迁移,城市、社区的融入不够,产生了社会焦虑;面对现实产生心理失衡。
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创新社会管理是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社会命题,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全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应更关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知识密集、专业优势突出的优势,贡献智慧、奉献力量。
1.社会管理理念滞后
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却对社会管理研究不够;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如:某些地方追求经济发展,热衷于对企业家的保护,但对工人农民则不管不问;
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不善于运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适应新形势下
2.社会管理方式不科学
社会管理的许多领域公民参与度不高。习惯于行政的管理手段,官控压罚,导致公民参与热情不高,渠道不畅;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信访,不堪重负;网络舆论,汹涌澎湃。
3.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对民间组织、社会性组织、草根民间组织、非盈利组织等这些组织的出现,一方面思想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服务明文管理的办法不多。现在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鼓励引导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4.社会管理对象没有社会归属感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变革里面带来的人的身份、隶属关系的变化,也就带来了管理主体的变化。习惯上,传统的单位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当中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管理的社会责任;社区也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缺乏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度不高;而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成为“漂泊的社会人”;单位办“社会”有所回潮
三、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党校的优势作用
党校就是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渠道。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给党校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复杂化使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民阶级的不断分化使工农联盟的巩固面临新问题,社会管理的对象和范围要更加广泛,社会管理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只有正视农民阶级的急剧分化,巩固统一战线中工农联盟的政治基础,团结新阶层,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1.以人为本,凝聚力量,创新新社会阶层社会管理的理念
党校立足实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以人为本,把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以弱势群体为本。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状态,主要取决于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状态的改善和权益保护状态的改善。要满足人的需要、需求,保障人的权益,维护人的尊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民生加民主才能得民心。
2.打破传统,畅通渠道,创新新社会阶层社会管理模式
党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学员结合社会实践撰写的调研成果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党校根据调研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及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权威决策层的最新动向,能够较好地发挥了党校咨政服务作用
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从源头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协调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创新新社会阶层的社会管理方式
党校学员有别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学生,他们大都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大,职务行业跨度大,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对于促进教学、教学相长十分重要。党校在培训过程中荟萃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人才密集,智力优势明显,能够为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党校工作时间和环境相对宽松,在查实情、摸实况、听实话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看问题相对客观,能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真言、出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