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名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走出来的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位新一代正军职将军。
他于1966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是大型系统工程的管理专家。曾任原国防科工委计划局总工程师、局长,计划部副部长,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多个大型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
从1999年开始,他专项从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是我国第一次至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现在担任我国探月工程顾问。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大屯路将军家里访问了他。
“父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谢名苞于194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兴国县的新中国开国将军便有54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闻名的红色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4年红军长征时,全县有3万青壮年参加了长征队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到家乡的只不过300人。
谢名苞将军说:“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尖锐。我的父辈同大多数家乡人一样,投入了革命,作出了牺牲。”
谢名苞的父亲共有兄弟3人,除老三因年纪小外,老大和老二均随红军长征了。老二谢毓漳在长征途中负伤后牺牲。老大谢良是塘石村参加长征的100多人中惟一的幸存者,也是兴国县54位开国将军之一。
谢将军说:“我从懂事开始,便常听大人们讲红军革命斗争故事,喜欢听他们唱兴国山歌。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很苦,吃红薯米饭,喝南瓜汤,但很充实。父辈的革命事迹和高尚精神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谢名苞的亲生父亲是老三。1949年全国解放后,大伯谢良便把名苞接到自己身边,把他抚育成人。他也把大伯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
谢良曾任平原省(现为河南省)军区副政委、第二高级步校政委、中央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1991年在北京去世。
谢名苞在兴国长冈乡老家上过半年小学后,随谢良在新乡、石家庄、宣化和北京等地上小学和中学。由于受家乡和家庭的革命传统的熏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在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时,以学校惟一的北京市中学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在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从哈军工毕业后,40年来一直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全身心投入,为载人航天工程贡献力量
谢名苞将军是1999年1月4日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他面对的是我国航天史上40年来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跨世纪工程。这个巨型系统工程当时正处于最艰难的转折时期。谢将军领导的这一专项办公室承担工程总体的技术工作,负责对下属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及回收等7大系统的组织和技术协调;协调着直接承担任务的110个研究院、所及工厂、基地的同步运行,以及分布在全国的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的3000多个单位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工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载人航天是个大事,要下决心搞,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都对这一能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和长国家、民族志气的工程寄予厚望。
“神舟”5号飞船发射升空
谈到这些,记者看到谢将军脸上深沉、凝重的表情。他说:“我明白,这个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没有退路。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常常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
谢名苞将军特别强调说:“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起,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白天黑夜想的就是要做好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件事。”
我国第一次发射宇航飞船是1999年11月25日。在此之前的7月至8月,必须把火箭、飞船等装备运进发射场。这些装备是用火车以一级专列的最高规格经3天2夜运进场地的。
谢将军说:“我们申请的是二级专列,公安部审查时,提为一级专列。一级专列主要是指对重要物资、重要装备而言,其保护保卫规格特别高,非常严格;但对乘坐人员来说,并没有客运列车那么好。在7月至8月的大伏天里,火车车厢里也没有空调设备,没有舒服的卧舖。”
7月中旬,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专列经过武威、张掖等地的时候,气温高达45摄氏度以上。谢名苞将军和有关系统的总指挥们、总工程师们也随装备坐在列车上。尽管酷暑难当,但无论白天或夜晚,除了很少的休息时间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双想”。所谓“双想”,就是各级工程师出题,“回想”以前的技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今后借鉴;“设想”下一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的话,怎么解决,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非常认真。3天2夜的高温列车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位正军职将军乘坐这样的列车随设备进发射场,这在以往是少有的。而谢名苞将军却在一个月内连续乘坐了两次。他说:“这把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距离拉近了。我经常能听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技术人员真切的感受和对技术问题、组织问题的意见。这是我觉得‘踏实’的所在。”
谢将军说:“我们的集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紧张而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工作是非常有序而又是高效率的。几万人参加的这一工作的精确度,是按天计算的。这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以往是没有碰到过的。”他说,发射载人飞船,我们做的是“万人一杆枪”的工作,要求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要“万人方队一个步”,“万人乐队一个音”。第一艘载人飞船(即“神舟”5号)的准备和飞行任务就是这样进行的。
2003年1月5日下午7时,我国发射的第4艘无人飞船成功回收。他们连半天休息都没有安排,次日(即6日)上午9时,谢名苞将军立即召开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的总指挥、总工程师们开会,分析研究“神舟”5号,即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计划和飞行任务的安排。大家从我们的队伍情况、技术工作、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可于2003年10月中旬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是,大总体和各系统按这一要求分解自己的工作,安排进度计划、协同关系、做出网络图,精确到天,并迅速全部部署到位。谢将军说:“8月中下旬检查工作时,我们看到,不但航天员的准备、火箭飞船研制,就是发射场、飞船着陆场和航天员的陆上、海上救援工作,都是惊人精确地按大总体要求进行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按时发射成功。第二天的回收,只和预定时间差了几分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5次圆满成功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内媒体大量详细报道,人民群众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兴高采烈。国外舆论一片震惊,各国政要和科技界人士纷纷来电祝贺。人们认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1年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是我国航天史、科技史乃至现代化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重大里程碑。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掌握高新技术,组织进行高难度工程,创造出人间奇迹。中央领导同志十分满意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工作的这支队伍。江泽民同志称赞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并把这归结为“载人航天精神”。这对谢名苞将军和他的同事们是莫大的鼓舞。
谢将军对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撰写了《论中国载人航天今后十年的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项管理》等论文。
不忘家乡父老乡亲
2004年,年届62岁的谢名苞将军退居二线以后,仍然担任我国探月工程的顾问,继续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谢将军一直怀念江西的红色故土,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曾把载人飞船的模型和第一次被“神舟”号试验飞船搭载进入太空的第118号金箔送给兴国县。金箔十分珍贵,谢将军仅有两枚。一枚送给兴国县,另一枚自己珍藏。记者在他珍藏的金箔上看到:上面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神舟”二字和火箭发射架、飞船、测控船的图样。
2004年,他带领弟弟妹妹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兴国县,参观了县烈士陵园和县革命博物馆、将军园,聆听了兴国县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英雄事迹介绍,瞻仰了54位开国将军的塑像。
谢将军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国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修建的京九铁路特地拐了个弯,绕经兴国县,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很大机遇。现在,兴国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我带弟妹们回老家看看,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变化,使他们能继承革命传统,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他于1966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是大型系统工程的管理专家。曾任原国防科工委计划局总工程师、局长,计划部副部长,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多个大型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
从1999年开始,他专项从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是我国第一次至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现在担任我国探月工程顾问。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大屯路将军家里访问了他。
“父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谢名苞于194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兴国县的新中国开国将军便有54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闻名的红色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4年红军长征时,全县有3万青壮年参加了长征队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到家乡的只不过300人。
谢名苞将军说:“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尖锐。我的父辈同大多数家乡人一样,投入了革命,作出了牺牲。”
谢名苞的父亲共有兄弟3人,除老三因年纪小外,老大和老二均随红军长征了。老二谢毓漳在长征途中负伤后牺牲。老大谢良是塘石村参加长征的100多人中惟一的幸存者,也是兴国县54位开国将军之一。
谢将军说:“我从懂事开始,便常听大人们讲红军革命斗争故事,喜欢听他们唱兴国山歌。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很苦,吃红薯米饭,喝南瓜汤,但很充实。父辈的革命事迹和高尚精神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谢名苞的亲生父亲是老三。1949年全国解放后,大伯谢良便把名苞接到自己身边,把他抚育成人。他也把大伯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
谢良曾任平原省(现为河南省)军区副政委、第二高级步校政委、中央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1991年在北京去世。
谢名苞在兴国长冈乡老家上过半年小学后,随谢良在新乡、石家庄、宣化和北京等地上小学和中学。由于受家乡和家庭的革命传统的熏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在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时,以学校惟一的北京市中学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在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从哈军工毕业后,40年来一直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全身心投入,为载人航天工程贡献力量
谢名苞将军是1999年1月4日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他面对的是我国航天史上40年来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跨世纪工程。这个巨型系统工程当时正处于最艰难的转折时期。谢将军领导的这一专项办公室承担工程总体的技术工作,负责对下属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及回收等7大系统的组织和技术协调;协调着直接承担任务的110个研究院、所及工厂、基地的同步运行,以及分布在全国的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的3000多个单位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工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载人航天是个大事,要下决心搞,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都对这一能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和长国家、民族志气的工程寄予厚望。
“神舟”5号飞船发射升空
谈到这些,记者看到谢将军脸上深沉、凝重的表情。他说:“我明白,这个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没有退路。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常常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
谢名苞将军特别强调说:“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起,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白天黑夜想的就是要做好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件事。”
我国第一次发射宇航飞船是1999年11月25日。在此之前的7月至8月,必须把火箭、飞船等装备运进发射场。这些装备是用火车以一级专列的最高规格经3天2夜运进场地的。
谢将军说:“我们申请的是二级专列,公安部审查时,提为一级专列。一级专列主要是指对重要物资、重要装备而言,其保护保卫规格特别高,非常严格;但对乘坐人员来说,并没有客运列车那么好。在7月至8月的大伏天里,火车车厢里也没有空调设备,没有舒服的卧舖。”
7月中旬,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专列经过武威、张掖等地的时候,气温高达45摄氏度以上。谢名苞将军和有关系统的总指挥们、总工程师们也随装备坐在列车上。尽管酷暑难当,但无论白天或夜晚,除了很少的休息时间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双想”。所谓“双想”,就是各级工程师出题,“回想”以前的技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今后借鉴;“设想”下一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的话,怎么解决,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非常认真。3天2夜的高温列车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位正军职将军乘坐这样的列车随设备进发射场,这在以往是少有的。而谢名苞将军却在一个月内连续乘坐了两次。他说:“这把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距离拉近了。我经常能听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技术人员真切的感受和对技术问题、组织问题的意见。这是我觉得‘踏实’的所在。”
谢将军说:“我们的集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紧张而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工作是非常有序而又是高效率的。几万人参加的这一工作的精确度,是按天计算的。这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以往是没有碰到过的。”他说,发射载人飞船,我们做的是“万人一杆枪”的工作,要求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要“万人方队一个步”,“万人乐队一个音”。第一艘载人飞船(即“神舟”5号)的准备和飞行任务就是这样进行的。
2003年1月5日下午7时,我国发射的第4艘无人飞船成功回收。他们连半天休息都没有安排,次日(即6日)上午9时,谢名苞将军立即召开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的总指挥、总工程师们开会,分析研究“神舟”5号,即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计划和飞行任务的安排。大家从我们的队伍情况、技术工作、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可于2003年10月中旬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是,大总体和各系统按这一要求分解自己的工作,安排进度计划、协同关系、做出网络图,精确到天,并迅速全部部署到位。谢将军说:“8月中下旬检查工作时,我们看到,不但航天员的准备、火箭飞船研制,就是发射场、飞船着陆场和航天员的陆上、海上救援工作,都是惊人精确地按大总体要求进行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按时发射成功。第二天的回收,只和预定时间差了几分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5次圆满成功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内媒体大量详细报道,人民群众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兴高采烈。国外舆论一片震惊,各国政要和科技界人士纷纷来电祝贺。人们认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1年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是我国航天史、科技史乃至现代化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重大里程碑。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掌握高新技术,组织进行高难度工程,创造出人间奇迹。中央领导同志十分满意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工作的这支队伍。江泽民同志称赞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并把这归结为“载人航天精神”。这对谢名苞将军和他的同事们是莫大的鼓舞。
谢将军对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撰写了《论中国载人航天今后十年的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项管理》等论文。
不忘家乡父老乡亲
2004年,年届62岁的谢名苞将军退居二线以后,仍然担任我国探月工程的顾问,继续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谢将军一直怀念江西的红色故土,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曾把载人飞船的模型和第一次被“神舟”号试验飞船搭载进入太空的第118号金箔送给兴国县。金箔十分珍贵,谢将军仅有两枚。一枚送给兴国县,另一枚自己珍藏。记者在他珍藏的金箔上看到:上面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神舟”二字和火箭发射架、飞船、测控船的图样。
2004年,他带领弟弟妹妹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兴国县,参观了县烈士陵园和县革命博物馆、将军园,聆听了兴国县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英雄事迹介绍,瞻仰了54位开国将军的塑像。
谢将军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国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修建的京九铁路特地拐了个弯,绕经兴国县,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很大机遇。现在,兴国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我带弟妹们回老家看看,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变化,使他们能继承革命传统,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