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从古至今都存在,每个人也都曾有过疼痛的经历,亲身感受过这种难受感,随着医疗的进步,对疼痛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科研家们发现某些麻醉药品也具有止痛的作用,这就为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因此也促进了对麻醉药品与疼痛治疗的深入研究。
一.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明确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适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人们普遍的经历和感受,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病症。首先,疼痛是一种原始感受,具有保护机体避免伤害的作用,即痛觉可作为对于机体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其次,由于疼痛与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因此,疼痛能及时反映疾病,也能协助诊断疾病,成为疾病的报警信号。第三,疼痛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伴随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所以不同的个体,对疼痛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述,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就会产生治疗上的个体差异。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的症状,他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解除疼痛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工作,也是病人的迫切需求。总而言之,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常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通俗来讲就是指人们感觉或意识发生变化的一种状态。
二、麻醉的定义
麻醉是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整部或部分暂时失去疼痛的感觉,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单位处理措施。现代麻醉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症医学及疼痛诊疗的综合性学科。
疼痛是明确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适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人们普遍的经历和感受,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病症。首先,疼痛是一种原始感受,具有保护机体避免伤害的作用,即痛觉可作为对于机体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其次,由于疼痛与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因此,疼痛能及时反映疾病,也能协助诊断疾病,成为疾病的报警信号。第三,疼痛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伴随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所以不同的个体,对疼痛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述,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就会产生治疗上的个体差异。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的症状,他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解除疼痛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工作,也是病人的迫切需求。总而言之,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常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三、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
(一)麻醉的方式
1、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用于局部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神经末梢,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多用于眼、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或检查。常用药物为0.5%~0.1%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局麻药,阻滞神经末梢而起到麻醉作用,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常用药物为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区域阻滞。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支配手术区神经纤维的方法称为区域阻滞。用药同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及神经丛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丛、节的周围,阻滞相应区域的神经冲动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2、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及肛门会阴部手术,常用的麻醉药有丁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硬脊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与腰麻不同,硬脊膜外阻滞通常采用连续给药法,根据病情、手术范围和时间分次给药。应证最常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常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
3、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将挥发性液体或气体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静脉麻醉。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二)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的机制
阿片受体体内至少存在8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存在4种亚型:μ、κ、δ、σ。吗啡类药物对不同型的阿片受体,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不完全相同。阿片类药物可以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多巴胺及P物质等神经递质减少。阿片类作用于受体后,引起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而产生镇痛等各种效应、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外源性阿片类也可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三)几种常见的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
1、在静脉麻醉过程中,用到的药大体分为四类:镇静药(丙泊酚、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镇痛药(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地佐辛)、肌松药(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庫铵)、辅助用药(长托宁、地塞米松等)。
2、异丙芬用于人工流产后的镇痛,异丙酚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扩张的作用。
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患者术后的镇痛,目前国内胸外科手术后镇痛多选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常用吗啡或芬太尼镇痛效果较满意,但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局麻药联合阿片类物行PCEA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镇痛方式,且镇痛完善,可有效抑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罗哌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性而广泛用于分娩镇痛及骨科术后镇痛,目前也逐步推广到腹部和胸部手术后镇痛。
4、吸入麻醉目前普遍使用七氟烷,兼有镇静镇痛和一定的肌松作用。
麻醉药物与疼痛治疗越来越有关联,麻醉药物能够很好的控制疼痛,不仅仅利用于手术的进行,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为患者减轻疼痛来提高治疗效果,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麻醉药物由于疼痛的辅助抑或直接治疗,麻醉药物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其强大作用。
一.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明确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适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人们普遍的经历和感受,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病症。首先,疼痛是一种原始感受,具有保护机体避免伤害的作用,即痛觉可作为对于机体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其次,由于疼痛与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因此,疼痛能及时反映疾病,也能协助诊断疾病,成为疾病的报警信号。第三,疼痛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伴随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所以不同的个体,对疼痛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述,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就会产生治疗上的个体差异。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的症状,他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解除疼痛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工作,也是病人的迫切需求。总而言之,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常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通俗来讲就是指人们感觉或意识发生变化的一种状态。
二、麻醉的定义
麻醉是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整部或部分暂时失去疼痛的感觉,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单位处理措施。现代麻醉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症医学及疼痛诊疗的综合性学科。
疼痛是明确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适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人们普遍的经历和感受,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病症。首先,疼痛是一种原始感受,具有保护机体避免伤害的作用,即痛觉可作为对于机体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其次,由于疼痛与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因此,疼痛能及时反映疾病,也能协助诊断疾病,成为疾病的报警信号。第三,疼痛不仅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伴随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所以不同的个体,对疼痛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述,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就会产生治疗上的个体差异。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的症状,他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解除疼痛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工作,也是病人的迫切需求。总而言之,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常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三、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
(一)麻醉的方式
1、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用于局部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神经末梢,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多用于眼、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或检查。常用药物为0.5%~0.1%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局麻药,阻滞神经末梢而起到麻醉作用,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常用药物为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区域阻滞。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支配手术区神经纤维的方法称为区域阻滞。用药同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及神经丛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丛、节的周围,阻滞相应区域的神经冲动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2、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及肛门会阴部手术,常用的麻醉药有丁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硬脊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与腰麻不同,硬脊膜外阻滞通常采用连续给药法,根据病情、手术范围和时间分次给药。应证最常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常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
3、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将挥发性液体或气体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静脉麻醉。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二)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的机制
阿片受体体内至少存在8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存在4种亚型:μ、κ、δ、σ。吗啡类药物对不同型的阿片受体,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不完全相同。阿片类药物可以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多巴胺及P物质等神经递质减少。阿片类作用于受体后,引起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而产生镇痛等各种效应、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外源性阿片类也可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三)几种常见的麻醉药品用于疼痛治疗
1、在静脉麻醉过程中,用到的药大体分为四类:镇静药(丙泊酚、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镇痛药(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地佐辛)、肌松药(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庫铵)、辅助用药(长托宁、地塞米松等)。
2、异丙芬用于人工流产后的镇痛,异丙酚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扩张的作用。
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患者术后的镇痛,目前国内胸外科手术后镇痛多选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常用吗啡或芬太尼镇痛效果较满意,但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局麻药联合阿片类物行PCEA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镇痛方式,且镇痛完善,可有效抑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罗哌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性而广泛用于分娩镇痛及骨科术后镇痛,目前也逐步推广到腹部和胸部手术后镇痛。
4、吸入麻醉目前普遍使用七氟烷,兼有镇静镇痛和一定的肌松作用。
麻醉药物与疼痛治疗越来越有关联,麻醉药物能够很好的控制疼痛,不仅仅利用于手术的进行,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为患者减轻疼痛来提高治疗效果,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麻醉药物由于疼痛的辅助抑或直接治疗,麻醉药物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其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