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是顺应2008年以来出现的世界文明转型大势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作为引领21世纪人类迈向未来的新时代文明,是展望2030未来世界文明发展大趋势的制高点。从时代至高点展望,对未来人粪文明走向有重大影响的四大世界性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2008年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元年,二是未来10年将是工业文明危机全面爆发时期;三是“三 龙头技术”革命是将人粪带入新时代的革命;四是中国将成为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引领者。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时代 工业文明危机 “三 龙头技术” 革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发表开幕式演讲时引用的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名言。这是对处在文明大转型时代的当今世界最好的描述。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就像春天到来一样,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发生了。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后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主导世界的新时代,但对于当时的哥伦布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他远航所到的是一个新大陆,临死仍然认为是亚洲。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后的是一个新时代。目前更多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简单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环境保护。其实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不是一个单纯治理环境的战略,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变革的新文明模式创新战略,是一个关乎中国与世界文明发展命运的战略决策。
由此决定了,生态文明是我们展望世界未来的至高点。对未来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展望,是站在生态文明时代给予的高度看,还是继续滞留在工业文明看,会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长期以来,世界文明高地在西方,展望未来的制高点也在西方。但如果我们从生态文明时代看未来,那么这个时空至高点,则不在西方,而在东方。不可否认,刚刚开始走向衰微的工业文明,仍保持着其强大势能。但纵观世界文明演化规律,可以发现,在文明大转化时期,决定未来的不是今天成为主流、占据中心的那些东西和区域,恰恰在非主流、中心边缘地区发生的那些事。当代中国高举生态文明大旗,虽然尚未成为世界主流,但却代表着新时代的趋势。
从生态文明给予的时代高度,站在东方看2030的世界时,我们发现,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走向具有重大影响的四大世界性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2008年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元年
历史演化表明,人类文明的转型都是以危机倒逼为动力。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是人类文明进入大转型时期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危机。我们之所以把2008年定为人类文明迈向新文明的元年,是因为在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在人们不经意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在危机的倒逼下,发生新能源革命,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主流媒体和理论界,对影响未来世界因素的关注点,均集中在机器人和互联网上,认为这是改变未来世界图景的重要科技,并且认为由此引领的革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可否认这两项技术对未来世界确实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种力量,这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从时代高度看,新能源革命不仅是化解工业文明时代能源环境危机的革命,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世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革命。新能源革命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机器人和互联网所不能的。从系统整合思维看,新能源革命是将人類带入新时代的龙头科技,机器人和互联网则属于附属因素。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喂养人类文明不同的能源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就像不同物种吃不同食物,而不同食物养育了不同的物种一样。可以说,不同能源包含着决定不同人类文明形态的基因。
喂养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和劳动力。围绕对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古代社会三种知识和技术:一是满足适时下种与收获的关于农时的古代天文学;二是满足优化种子、利用地力的农学技术;三是满足耕种土地需要的工具制造技术。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多子多福成为古代社会生育文化与理念。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围绕天地人三大资源的利用,也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与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
瓦特发明蒸汽机之所以成为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因为蒸汽机使喂养工业文明的能源发生革命性变化。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从煤炭到石油、到各种矿石资源开发,成为工业革命时代科技革命的中心,同时也是工业文明时代战争与政治的中心。农业文明时代的战争是围绕争夺土地资源,那么工业文明时代的战争则是围绕争夺石油。围绕对化合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形成了工业文明时代所特有的知识、科技与生产体系,这就是围绕认识矿物质结构与成分而形成的三大基础理论:物理学、化学与数学。围绕加工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也形成了工业经济的三大基础产业:即原材料加工业、重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与不可再生化合物世界的关系,在现代科技体系中,表现为人与微观世界的原子关系。以现代数理化理论对化合物资源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造体系,所以,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表现为人与可控制的微观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人力远大于自然力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人为自然立法,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与农业文明时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恰恰相反。不同时代的这种自然观与不同时代能源形态密切相关。
从文明演化史的逻辑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新能源革命,不仅仅是能源形态的革命,其中包含了导致整个文明系统和文明模式变革的因素。从工业文明时代的原子世界到生态文明的太阳能时代,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可再生的新能源革命,不仅是从根本上化解工业文明时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涉及科技范式、经济形态、思维方式、文化形态等一系列变革的革命。生态文明在2030年将会成为世界潮流的判断,是基于新能源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新革命而作出的。 一是新能源革命。根据目前新能源发展情况,可以充满希望地看到,2030年的新能源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新能源将会成为支配世界的主导能源,人类文明将会从原子时代迈向太阳能时代。
二是科技范式革命。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学与知识体系是围绕如何解构与认识、控制非生命系统中的微观世界而形成的。由于太阳能、植物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具有生命特性的,具有流动性、宏观性、不可控性的存在,所以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需要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科技范式。这个全新科技范式,是基于系统、动态思维,集生态学、生命学、信息学、智能学为一体的协同科技创新方式。
三是经济方式革命。新能源革命将会带动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本(资本)经济”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本经济转换。近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形态决定的工业化经济是一个庞大的以物力替代人力的经济体系。现代科技从原子世界释放出的、被人控制并不断被生产出的庞大的化合物产品构成了现代工业经济生产的重要内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经济是一种“物本经济”。生态文明时代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不能像原子世界化合物资源一样,用人造的物质力量来控制太阳能。远离人类并代表巨大自然力的太阳能资源,不可强取,只可智用。在地球上,实现对太阳能资源最经济、最科学利用的是植物。模仿植物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与生产,这将是2030年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太阳能资源、自然资本为依托对象的生态经济,与此相匹配,最需要的不是大量人造物质生产,而是人类智慧的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经济属于人本经济。
四是自然观与哲学观革命。化解工业文明时代危机,需要一种天人和谐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的兴起,不仅仅是化解能源环境危机的必然,而且也是新能源开发所必需的。中国古代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源于农业经济对天时地利的依赖。生态文明时代重新回归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样是人类再度进入太阳能时代的必然。不过,这种回归,是在当代人类已经经过工业文明,认识与驾驭自然的力量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的螺旋式回归。
2008年金融危机,是西方工业文明进入老年期、走向衰微的开始。2008年爆发新能源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以金融资本增值失灵为标志的金融危机,所暴露的不仅仅是现代金融体制的问题,还标志着西方主导的工业时代开始走向衰微。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工业经济进入金融资本发展阶段的危机。用通俗的语言讲,是西方工业文明进入老年期的危机。近代以来工业经济沿着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形态、从技术资本到知识资本,再到金融资本形态的演化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就是工业经济从兴盛走向衰微的过程。商业资本形态,是工业经济成长的少年期;产业资本是青年时期,是资本快速增值、经济总量扩张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技术资本、知识资本是经济成长的中年期。这个时期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低速转型、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阶段。金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老年期。在金融资本阶段的经济发展,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虽然他拥有终身积累的大量财富,但创造财富的能力却开始衰退。
无论是马克思的论述,还是列宁在其经典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的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判断金融资本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走向终结的预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的百年中迟迟没有应验,但并不是说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研究的基本理论有误,而是马克思和列宁所讲的金融资本垄断的经济发展阶段一直没有到来。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阶段才真正到来。
在西方发生的历次危机,一般5年左右,就会走出危机周期。但这次危机已经9年过去,尚未出现走出危机的迹象。与此同时,面对2008年之后,发生新能源革命、互联网 的新经济革命,整个西方世界表现出反应缓慢的情况。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代表新时代的这两项革命,在中国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2008年以来的中国,在应对新能源革命、互联网革命中,表现出创新的活力,走在世界前列。在西方世界一端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为恢复自身经济,走向保守发展路线;而中国却坚定提出要走生态文明之路,要为世界环境做贡献。一端是刚开完的由60多个国家交通、能源和电信领域的200多位政府部长参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呈现出“共建民心之桥,共促繁荣发展”之大势;另一端是刚结束的七国G7峰会,各方分歧严重,在气候协定、自由贸易等重要议题上都因没有达成有效共识,而草草收场。这诸多迹象都表明,曾经充满创新活力的西方文明,开始迈向保守的老年期,而这个拐点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未来10年将是工业文明危机全面爆发时期
危机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类文明演化的成本和动力。2008年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元年,可这个观点确实很难被社会接受,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还不是工业文明走向终结而全面爆发的危机,将来自2030前后可能发生工业文明危机的全面爆发。
从中国的24个节气理论看,2008年只是代表新一年开始的立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并不是春天的真正到来。立春之后,还要经历多次乍暖还寒的反复才能进入阳春三月。所以,整个世界真正感受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还需要经历一个新旧两种文明激烈碰撞的过程。由此需要我们接受与面对挑战的是,未来10年将是工业文明危机全面爆发的时期。
环境气候危机。未来10年将是全球环境危机继续加剧的时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披露:2012年,人类消耗了相当于地球生物承载力1.6倍的自然资源和服务。即使这样,仍然不是危机的最高限。目前除了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达到峰值外,数倍于发达国家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还没有达到峰值。根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到2030年之前,人类的生态足迹还会继续增加,这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科学家对过去4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减少的时间段,对应的是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1980~1982年和2008~2009年間发生的世界经济衰退。这说明目前国际环境技术与政策对人类生态足迹减少的作用是很小的。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相比工业革命前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如不加控制,世界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干旱、洪涝灾害、两极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严峻的生态问题。 生命世界危机。环境是已经被国际社会认识的危机,其实比环境危机更严重,更加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生命世界的危机。我们一定清楚,工业化对地球负债,地球自身不会毁灭,人是无法胜天的,自然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而自然对自己的保护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人的惩罚。在此,我们不得不警告人类,在2030地球污染达到峰值之前,我们为工业文明付出另一个巨大的代价就是人类自身的生命。2016年5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全球1/4的死亡人数与环境污染有关,空气污染致全球每年700万人死亡。在2012年,大约1260万人由于环境原因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关于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12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整体下降了58%。其中,陆地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38%。淡水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81%,海洋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36%。按现有趋势,数学模型推测,到2020年,整个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将会达到67%。
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命带来危机,不仅仅是生理健康的危机,还有精神层面的。伴随工业化实现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神类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GDP的增长,精神类疾病也在逐步增长。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柳叶刀》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接近6%左右,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超过7亿。按照这个趋势,在2030年之前,化解工业文明危机的生态文明尚不能成为主导力量之前,世界将会继续承受不断恶化的生命健康危机的危害。
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周期一直存在的危机。但是在工业文明谢幕的2030年之前,将可能有一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农业文明时代的危机是天灾人祸带来的短缺危机,工业文明时代的危机则是生产过剩危机。前面已经阐述过,2008年过剩危机是属于西方工业化经济开始进入老年期的危机。然而在西方世界之外的中国、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的工业化经济却显示出方兴未艾的态势。这是否意味着,支撑工业文明的经济在全球还具有很大的生命力?确实就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的经济生理年龄还年轻,但并不意味着工业经济仍然充满活力。如果说近代以来形成的世界工业经济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构成这个大树根的就是西方经济,而西方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则是这棵大树的树冠和分支。既然2008年金融危机是西方经济进入老年期的危机,那么一棵根部出现问题的大树,其树冠的枝叶也不可能继续繁茂。引领世界200多年的工业经济体系面临整体性崩溃的危机。
未来10年后,原先只发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过剩,有可能蔓延成为全球性的资本过剩。目前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国,已经陷入流动过剩的困境中。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的印度和越南等国,估计再经过十多年时间,也会进入资本快速膨胀的阶段。2016年《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150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性人口大国,未来十年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缺乏新兴产业对过剩资本的吸收,西方经济仍处在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中,再叠加未来10年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陷入的资本过剩困境,这种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将是200年工业文明发展以来,覆盖世界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
特别是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金融工具创新的时代,互联网与原来的金融工具相融合,具有更加强大的资本放大杠杆作用,其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这种金融危机将是资本主义走向最后阶段的总危机,是资本统治全球200多年的谢幕危机,伴随着工业经济成长起来的控制着全球经济的恐龙式跨国资本,也将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终结而消亡。
大危机必然导致大变革。地球生命史上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同时也是五次新生物的大创新。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大灭绝之后,地球的生命创新并没有停止。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比恐龙更加有智慧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成为地球的新生命。2030年前后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将会成为倒逼世界经济进入生态经濟的新时代的重大动力。代表生态文明时代大量新经济的萌芽,只有在这次大危机之后为其扫除成长障碍,才能像阳春三月一样,进入新时代的春天。
2030年前后爆发的工业文明最后谢幕的危机,是世界性的环境危机、生命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联系、相互触发而连成一片的危机。只有如此大危机,才促使世界觉醒,从文明自觉高度,认识并接受生态文明新时代。
将人类带人新时代的“三 龙头技术”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代人类面临着工业文明危机总爆发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春天已经开始。支撑新时代成长的一系列新思维、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虽然现在仍不是代表世界文明的主流,但确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中,对人类文明未来图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三 龙头技术”的革命。
决定人类文明模式的“三 龙头技术”:能源技术、通讯技术与交通技术。纵观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能源技术、通讯技术、交通技术是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三大关键性技术。因为这三项技术决定着人类在特定条件下,以什么方式获得喂养人类的能量、信息、物质等三大广义物质的关键性技术。甚至也是判断一个新时代是否到来的重要标志。 近代起始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伴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升级转型而进行。从18到19世纪,以英国为主导并引领世界发展的工业革命,就是以蒸汽机、有线电话和火车这三大关键性技术开启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直接使用自然能源、人工传递信息、利用畜力交通的发展状态。将世界带入一个从未有的新文明时代。
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并引领世界的工业革命,是以升级的内燃机、电动机、现代通讯技术、汽车飞机等技术改变20世纪发展图景。
按照上述规律,伴随着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文明模式转变,喂养文明模式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到目前为止,决定生态文明时代图景的三大龙头技术已经浮出水面,这就是新能源、互联网,以及高铁与智能汽车。
2030年新能源将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新能源 互联网 高铁与智能汽车中,作为龙头中的龙头技术是新能源。就像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引爆工业革命一样,新能源技术能否实现重大突破是生态文明时代最具革命性的大事件。2008年以来,虽然新能源革命已经开启,但并不等于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标志,是新能源使用成本必须接近或等于传统能源成本。在新能源系列中,太阳能发电是未来世界发展最具革命性的能源。从目前中国太阳能发电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未来5年新能源革命将会首先在中国全面爆发。未来10年,也就是2030前后,新能源将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强大引擎。
最近几年,在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在下降。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85元/度。如果按照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在未来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降到0.5元/度至0.35元/度左右。这个价格是与核电、火力发电基本持平的价格。这意味着具有清洁、可再生优势的太阳能能源将会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使世界迈入太阳能的时代。走在世界新能源前列的协鑫集团已制定了以综合创新降低多晶硅、长晶、组件、系统及运维成本的全产业链平价上网路线图。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在2020年前实现光伏发电基本不需国家财政补贴。
传统的发电技术属于传统成熟性技术,其价格下降空间已经饱和。而光伏发电属于新型技术,即使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与传统电价持平上网后,其价格仍然有极大的下降空间。我们可以更乐观预计,未来光伏发电价格将会继续下降,成为比传统发电价格更低的新能源。
除此之外,制约光伏发电有效使用的另一个瓶颈技术是蓄电池技术。被科学界称为“烯王”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石墨烯手机充电需5秒,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充电10分钟,行驶1000公里,电池循环寿命更是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2016年7月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技术一旦突破,具有颠覆性低成本的绿色新能源汽车将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走向世界前列的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2017年6月26日从北京开往上海的G123次“复兴号”列车的试验速度可达400公里。高铁作为对飞机具有一定替代性的陆地交通,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
“互联网 ”所触发的分享经济,给现代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由此引发的积极社会影响,在此无需赘述。
“三 龙头技术”,对未来世界文明图景的颠覆性改变。一是“三 龙头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的能源与环境危机难题。可以预见,未来廉价的太阳能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因使用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减排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为890亿平方米,以东、南、西墙面积的15%、屋顶面积的10%计,按照10%的转化率和太阳能平均每年1300个发电小时计算,装机规模相当于368个葛洲坝或45个三峡,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年排放总量的20%左右。
此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消费的“互联网 ”的分享经济,将会大幅度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借助分享经济,消费者可以将自己闲置的房子、汽车、耐用消费品甚至是多余的时间拿出来参与社会资源的再配置,获得收入。
统计表明,一辆小轿车每天平均的闲置时间是23小時。如果把它们拿出来放到分享经济的循环中,有人估算,一辆用于分享经济的汽车,将会减少8到9辆汽车的销售。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赖瑞·伯恩斯说:每有一辆车加入分享平台,工厂就可以少生产15辆车。
二是“移动新能源 ”将使自由移动生活、绿色生活成为可能。现代人类拥有移动互联网、快速移动的交通,但受传统能源不可移动性的束缚,人们的生活空间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分布式、移动式新能源将会打破这种限制。传统能源决定了只有城市才能享受现代电气生活。而新能源时代生活,将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是可生活的地方。分享使移动新能源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会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或者在旅游中生活、在工作中旅游成为可能。特别是正在开发创新的薄膜光伏技术具有的可移动性,将会覆盖所有生活产品的领域,将会把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新能源 ”的时代。柔性薄膜可以运用到屋顶、墙壁、汽车、帐篷、背包、手机,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甚至是衣服上。可以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薄膜产品。这种低碳、绿色、自然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新需求将成为推动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三 龙头技术”,使未来世界更公平,将使人类摆脱资本束缚进入文明共享的人本社会。太阳能不仅是宇宙给予人类的免费能源,也是最公平的能源。太阳能所具有的这种公平、普惠、廉价特性,为生态文明时代迈向人类理想的公平、普惠的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文明时代,石油、煤炭能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其在使用与开发上的高成本、高门槛等特性,使得石油、煤炭能源成为垄断公司控制的资源。现代工业经济最大的跨国公司大都是控制能源、石油、化工、矿产等资源的公司。比如传统能源的发电厂,有很高的资本与行业准入门槛。而现代光伏发电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参与的产业。公平分布式能源,再与互联网 带动的分享经济相结合,人类所追求的共享、公平的经济将会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中得到充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将使人类摆脱资本束缚进入文明共享的人本社会成为可能,这才真正是生态社会主义时代。 四是“三 龙头技术”将会破解城市乡村两元对立困境,使田园式小规模城镇成为主流。如果说传统能源喜欢大城市,分布式、移动新能源则恰恰更喜欢小城镇和乡村。移动新能源技术将会使乡村生活更美好,也会给新能源农业带来革命性变革。“互联网 ”、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正在崛起的“互联网 ”对接了市场供求,使远离市场的乡村获得了新的优势。长期以来无法转化的乡村生态土特产品、手工艺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青睐的生態、文化消费品。2016年在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从2013年的39万个,增加到2015的90万个,农产品销售达696亿元。如薄膜光伏大棚技术,不仅可以使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红光和红外光能透过薄膜光伏电池进入大棚,又能产生额外的发电。移动新能源 互联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破解传统能源技术无法破解的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困境。所以乡村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这将成为21世纪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命运、新机遇。这是我们对中国乡村未来发展进行战略判断必须占据的新制高点。目前,社会上不看好乡村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从工业文明的逻辑来看乡村。
“三 龙头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资源在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高度流动性。在三大技术推动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国城镇化将是一条人口均衡分布,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多元共生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目前各地规划的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大城市圈发展思路,属于基于传统技术思维的城镇化。今后中国的城镇化,应跳出单极思维定势,充分考虑发挥现代三大技术作用,调整完善中国城镇化思路与战略,探索顺应双向流动,城、镇、村多元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中国将成为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中国崛起是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事件。2008年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大转型的元年,还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而且还使人类文明发展中心实现了东移,这就是中国的崛起,开始担当引领世界迈向新时代的重大使命。
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生态格局。2008年之前的世界,是美国一国独大所控制的单极化格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突起,从根本上打破了美国所控制的世界政治经济单极化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开始从单极化向多极化格局转变。导致这个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在世界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生态位,只是一个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地位而已,但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则变成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极。可以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大事件。
中国崛起之所以会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大事件,是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开启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崛起的使命:将不再是继续追赶西方工业化,而是要担当起推进与引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角色。时代之所以选择了中国,是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动力最大的国家,2008年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多重矛盾的汇集中心,同时也是创新动力最大的中心。中国古人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当今中国是世界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种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些文明力量交汇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创新中心的动力所在。
在世界应对环境危机进程中,中国是最积极的国家,但同时也是遭受环境危机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是两倍于西方人口的现代化。是在地球对人类生态足迹的承载力已经超出地球承载能力60%的大背景下推进的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决定了地球环境承载力没有为中国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道路留下更多的空间,中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新生态文明之路。
中国作为世界巨体量文明大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文明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工业文明诸多弊端的承受者。中国一方面是西方工业文明诸多弊端的集中爆发中心,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快速成长的中心。今天的中国不仅受益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好处,也承受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弊端。今天中国出现的环境危机,空气、水、食物安全危机、大城市病、物质主义盛行等都是中国引入西方工业化的成本和代价。这些危机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搞改革开放,而是表明如果继续沿着西方工业化的老路走下去,我们从工业化中得到的收益势将远远小于所付出的巨大成本与代价。
当今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于西方遏制战略、工业化成本升高、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面临着两条文明道路的重大选择。如果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发展道路,这将面临着三大障碍:一是西方的遏制战略。历史教训证明高能量级的对抗式竞争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竞争。20世纪80年之前,美国与苏联之间就是这种竞争。二是中国作为两倍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工业化,如果要达到西方的工业化的水平,科学估算需要消耗两个地球的能源来支撑。在西方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消耗了地球能源60%的时代背景下,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无法容纳两倍于西方人口的中国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道路。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西方工业文明病,在西方工业化思维下无解。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以产生该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解”。
总之,在中国追赶西方工业化的今天,如果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之路,必将是一条高成本、且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艰难道路。
相反,如果中国沿着十八大所提出的生态文明道路向前走,则可以走出一条低成本、最能发挥中国禀赋优势的发展道路。首先,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向不同于西方的低能耗、低污染,且能够为世界环境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生态文明之路,不仅可以获得世界道义的支持,也会避开与西方的同构文明的竞争,真正实现中国承诺的和平崛起,与世界实现双赢的发展。其次,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基于东方智慧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解决思路,是一条利他利己的环境治理之路,是一条与世界和平共生的文明之路。最后,生态文明所需要的诸多因素与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时代形成禀赋优势高度契合。 中国具备占据“三 龙头技术”科技革命制高点的新优势。“三 龙头技术”,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制高点。谁首先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会成为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引领者。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代中国就已经站在这个制高点上。
在新能源革命领域,从2010年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量占据全球47.8%的市场份额,已取代日本成为第一。从2013年开始,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1.3GW,成为世界第一。在光伏技术上,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阵营的重要成员,而且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中国还具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光伏发电的市场优势,根据测算中国未来还有5.5万亿度的电力市场增量空间。
作为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领域,中国目前申请专利超过2200项,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2016年7月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石墨烯产业一旦形成突破之后,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墨烯产业总值可达到1000亿左右。
在“互联网 领域”,中国也处在领先水平。中国发展“互联网 ”分享经济,具有西方发达国家不具备的三大优势:一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所具有的协同整合平台优势。跨界整合的互联网技术,其覆盖空间越大、多样化越强,越能发挥协同整合的平台优势。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文化、经济等高度多样化的中国,恰恰符合互联网经济所需要的大空间整合协同要求。正是由于这个优势,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为首的互联网平台技术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上。二是互联网经济的市场优势。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3亿户,手机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0%,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上,中国更是处在绝对领先的地位。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而同时期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只有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三是文化优势。中国传统儒家利他伦理、系统思维恰恰是最契合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文化与思维。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2.2万公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领先世界技术发展水平的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意味着世界将进入中国高铁时代。
中国急需以文明的自觉和自信,重新思考未来的中国战略。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是顺应世界文明大势提出的关乎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崛起的这个世界性大事件的解读存在着两种逻辑框架。
第一种逻辑框架是基于工业文明时代大背景下的逻辑。按照这个逻辑,从西方世界视角看中国崛起,形成的观点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崛起的中国是对西方主导的文明世界的巨大威胁,是对世界现有秩序的挑战;在经济上,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可能使工业化带来世界性的能源环境危机更加严重。总之,从西方世界视角中看,中国崛起不仅不会使世界变得更好,还会让世界变得更糟糕,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按照工业文明思维逻辑框架,从中国自身对中国崛起的解读,自然会陷入赶超战略思维的定势中。这也是目前国内的主流思维。既然世界文明体系仍属于西方主导的世界,那么中国崛起要真正站稳脚跟,要有安全感,就要超过美国,成为能够与美国对峙抗衡的国家。按照这个思路,中国崛起之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短期内,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这也是目前中国主流理论界一直在讨论的战略。按照这个逻辑,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功能仅仅是服务工业文明解决环境问题而已。按照这个逻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是完成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追赶。在这个逻辑中,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未能纳入到中国崛起的理论体系中。
第二种逻辑框架,是基于生态文明时代大背景下的逻辑。从中国自身看,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崛起后的战略目标定位不是继续追赶西方的工业化文明,而是另辟蹊径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道路。按照这个目标定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文明国家,而是为世界开辟一条能够避免工业文明弊端的新文明道路。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崛起给世界文明、包括对西方文明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使世界文明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不是属于第一种逻辑,而是属于第二种逻辑。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文明转型大势而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事件。这是我们认识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制高点,也是正确解读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逻辑前提,更是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立足之基。
是站在生态文明时代高度看中国与世界,还是滞留在工业文明世界看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两个不同的未来世界与中国。从時代高度看未来世界与中国将会形成以下几个趋势判断:
基本研判一:中国主导的生态文明模式,将会成为被世界接受的主导文明。生态文明走向世界的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十七大提出两型生态文明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这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战略导入时期。特别是十八之后,生态文明上升为基本国策。在世界范围内首先高举起生态文明的大旗,这标志着,生态文明战略已经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从十九大之后的10年,到2030之前,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导航期。在这个时期,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将会上升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国战略,使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导航标。在这个时期,使中国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从追赶西方工业化到走自己文明道路的自主原创战略的转型。按照这个逻辑,进入到2030年之后,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将会进入第三个战略时期。中国的生态文明模式将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如果说2008年是世界走向生态文明的元年,那么从2008年到2030年则将是生态文明从萌发到成长的时期,2030后生态文明将从中国走向世界。2030年也将是西方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的终结,是世界全面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 基本研判二:中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是由人类文明中心有规律转移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支配我们的是单极化的线性思维。这种思维总认为强大者会一直强大下去。正是在这种思维作用下,我们对15世纪之后为什么雄踞世界的中国没有首先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恰恰是比中国落后的西欧成为新文明的开后者,感到困惑,由此成立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李约瑟之谜”。同样,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样思维的作用下,对于2030后的世界是否将是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信心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中心,就像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形成四季循环,导致每个地区没有永恒的春天和冬天一样,地球上也没有永恒鼎盛的文明。处在地球东西两端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他们之间恰恰就是一种阴阳交替太极的关系。在15世纪以前,人类文明的太阳在东方上空,所以古代社会是人类文明东方化的时代。15世纪之后,当人类文明的太阳从东方上空运行到西方时,从此开始了世界文明西方化的时代。在同样规律的作用下,从21世纪开始,人类文明的太阳又开始向东运行,所以21世纪是东方文明再度复兴的时代。
基本研判三: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制高点上,需要以文明的自觉与自信推进生态文明模式的创新。党的十八大将十七大提出的“两型社会生态文明”上升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十八届五中全会再度将“五个文明”内化为“五个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首次在世界范围内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大事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东方智慧探索走不同西方文明之路的文明自信与担当。
高舉生态文明大旗所体现的文明自觉与自信,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和政策落地的载体。在十九大召开之际,需要以文明自觉与自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再突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再提升。
以文明自觉的时代要求,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时代文明。起始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时代的使命已经完成,主导人类未来的新文明之路必将是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文明自信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之路,是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之后,中华民族最终迈向自主引领的文明创新之路。
基于文明自信与自觉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战略定位,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与命运的大事件,也是关系世界文明发展走向的大事件!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时代 工业文明危机 “三 龙头技术” 革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发表开幕式演讲时引用的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名言。这是对处在文明大转型时代的当今世界最好的描述。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就像春天到来一样,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发生了。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后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主导世界的新时代,但对于当时的哥伦布而言,他并没有意识到他远航所到的是一个新大陆,临死仍然认为是亚洲。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后的是一个新时代。目前更多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简单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环境保护。其实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不是一个单纯治理环境的战略,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变革的新文明模式创新战略,是一个关乎中国与世界文明发展命运的战略决策。
由此决定了,生态文明是我们展望世界未来的至高点。对未来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展望,是站在生态文明时代给予的高度看,还是继续滞留在工业文明看,会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长期以来,世界文明高地在西方,展望未来的制高点也在西方。但如果我们从生态文明时代看未来,那么这个时空至高点,则不在西方,而在东方。不可否认,刚刚开始走向衰微的工业文明,仍保持着其强大势能。但纵观世界文明演化规律,可以发现,在文明大转化时期,决定未来的不是今天成为主流、占据中心的那些东西和区域,恰恰在非主流、中心边缘地区发生的那些事。当代中国高举生态文明大旗,虽然尚未成为世界主流,但却代表着新时代的趋势。
从生态文明给予的时代高度,站在东方看2030的世界时,我们发现,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走向具有重大影响的四大世界性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2008年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元年
历史演化表明,人类文明的转型都是以危机倒逼为动力。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是人类文明进入大转型时期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危机。我们之所以把2008年定为人类文明迈向新文明的元年,是因为在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在人们不经意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在危机的倒逼下,发生新能源革命,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主流媒体和理论界,对影响未来世界因素的关注点,均集中在机器人和互联网上,认为这是改变未来世界图景的重要科技,并且认为由此引领的革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可否认这两项技术对未来世界确实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种力量,这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从时代高度看,新能源革命不仅是化解工业文明时代能源环境危机的革命,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世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革命。新能源革命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机器人和互联网所不能的。从系统整合思维看,新能源革命是将人類带入新时代的龙头科技,机器人和互联网则属于附属因素。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喂养人类文明不同的能源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就像不同物种吃不同食物,而不同食物养育了不同的物种一样。可以说,不同能源包含着决定不同人类文明形态的基因。
喂养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和劳动力。围绕对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古代社会三种知识和技术:一是满足适时下种与收获的关于农时的古代天文学;二是满足优化种子、利用地力的农学技术;三是满足耕种土地需要的工具制造技术。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多子多福成为古代社会生育文化与理念。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围绕天地人三大资源的利用,也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与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
瓦特发明蒸汽机之所以成为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因为蒸汽机使喂养工业文明的能源发生革命性变化。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从煤炭到石油、到各种矿石资源开发,成为工业革命时代科技革命的中心,同时也是工业文明时代战争与政治的中心。农业文明时代的战争是围绕争夺土地资源,那么工业文明时代的战争则是围绕争夺石油。围绕对化合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形成了工业文明时代所特有的知识、科技与生产体系,这就是围绕认识矿物质结构与成分而形成的三大基础理论:物理学、化学与数学。围绕加工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也形成了工业经济的三大基础产业:即原材料加工业、重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与不可再生化合物世界的关系,在现代科技体系中,表现为人与微观世界的原子关系。以现代数理化理论对化合物资源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造体系,所以,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表现为人与可控制的微观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人力远大于自然力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人为自然立法,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与农业文明时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恰恰相反。不同时代的这种自然观与不同时代能源形态密切相关。
从文明演化史的逻辑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新能源革命,不仅仅是能源形态的革命,其中包含了导致整个文明系统和文明模式变革的因素。从工业文明时代的原子世界到生态文明的太阳能时代,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可再生的新能源革命,不仅是从根本上化解工业文明时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涉及科技范式、经济形态、思维方式、文化形态等一系列变革的革命。生态文明在2030年将会成为世界潮流的判断,是基于新能源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新革命而作出的。 一是新能源革命。根据目前新能源发展情况,可以充满希望地看到,2030年的新能源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新能源将会成为支配世界的主导能源,人类文明将会从原子时代迈向太阳能时代。
二是科技范式革命。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学与知识体系是围绕如何解构与认识、控制非生命系统中的微观世界而形成的。由于太阳能、植物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具有生命特性的,具有流动性、宏观性、不可控性的存在,所以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需要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科技范式。这个全新科技范式,是基于系统、动态思维,集生态学、生命学、信息学、智能学为一体的协同科技创新方式。
三是经济方式革命。新能源革命将会带动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本(资本)经济”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本经济转换。近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形态决定的工业化经济是一个庞大的以物力替代人力的经济体系。现代科技从原子世界释放出的、被人控制并不断被生产出的庞大的化合物产品构成了现代工业经济生产的重要内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经济是一种“物本经济”。生态文明时代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不能像原子世界化合物资源一样,用人造的物质力量来控制太阳能。远离人类并代表巨大自然力的太阳能资源,不可强取,只可智用。在地球上,实现对太阳能资源最经济、最科学利用的是植物。模仿植物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与生产,这将是2030年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太阳能资源、自然资本为依托对象的生态经济,与此相匹配,最需要的不是大量人造物质生产,而是人类智慧的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经济属于人本经济。
四是自然观与哲学观革命。化解工业文明时代危机,需要一种天人和谐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的兴起,不仅仅是化解能源环境危机的必然,而且也是新能源开发所必需的。中国古代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源于农业经济对天时地利的依赖。生态文明时代重新回归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样是人类再度进入太阳能时代的必然。不过,这种回归,是在当代人类已经经过工业文明,认识与驾驭自然的力量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的螺旋式回归。
2008年金融危机,是西方工业文明进入老年期、走向衰微的开始。2008年爆发新能源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以金融资本增值失灵为标志的金融危机,所暴露的不仅仅是现代金融体制的问题,还标志着西方主导的工业时代开始走向衰微。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工业经济进入金融资本发展阶段的危机。用通俗的语言讲,是西方工业文明进入老年期的危机。近代以来工业经济沿着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形态、从技术资本到知识资本,再到金融资本形态的演化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就是工业经济从兴盛走向衰微的过程。商业资本形态,是工业经济成长的少年期;产业资本是青年时期,是资本快速增值、经济总量扩张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技术资本、知识资本是经济成长的中年期。这个时期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低速转型、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阶段。金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老年期。在金融资本阶段的经济发展,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虽然他拥有终身积累的大量财富,但创造财富的能力却开始衰退。
无论是马克思的论述,还是列宁在其经典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的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判断金融资本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走向终结的预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的百年中迟迟没有应验,但并不是说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研究的基本理论有误,而是马克思和列宁所讲的金融资本垄断的经济发展阶段一直没有到来。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阶段才真正到来。
在西方发生的历次危机,一般5年左右,就会走出危机周期。但这次危机已经9年过去,尚未出现走出危机的迹象。与此同时,面对2008年之后,发生新能源革命、互联网 的新经济革命,整个西方世界表现出反应缓慢的情况。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代表新时代的这两项革命,在中国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2008年以来的中国,在应对新能源革命、互联网革命中,表现出创新的活力,走在世界前列。在西方世界一端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为恢复自身经济,走向保守发展路线;而中国却坚定提出要走生态文明之路,要为世界环境做贡献。一端是刚开完的由60多个国家交通、能源和电信领域的200多位政府部长参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呈现出“共建民心之桥,共促繁荣发展”之大势;另一端是刚结束的七国G7峰会,各方分歧严重,在气候协定、自由贸易等重要议题上都因没有达成有效共识,而草草收场。这诸多迹象都表明,曾经充满创新活力的西方文明,开始迈向保守的老年期,而这个拐点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未来10年将是工业文明危机全面爆发时期
危机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类文明演化的成本和动力。2008年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元年,可这个观点确实很难被社会接受,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还不是工业文明走向终结而全面爆发的危机,将来自2030前后可能发生工业文明危机的全面爆发。
从中国的24个节气理论看,2008年只是代表新一年开始的立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并不是春天的真正到来。立春之后,还要经历多次乍暖还寒的反复才能进入阳春三月。所以,整个世界真正感受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还需要经历一个新旧两种文明激烈碰撞的过程。由此需要我们接受与面对挑战的是,未来10年将是工业文明危机全面爆发的时期。
环境气候危机。未来10年将是全球环境危机继续加剧的时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披露:2012年,人类消耗了相当于地球生物承载力1.6倍的自然资源和服务。即使这样,仍然不是危机的最高限。目前除了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达到峰值外,数倍于发达国家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还没有达到峰值。根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到2030年之前,人类的生态足迹还会继续增加,这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科学家对过去4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减少的时间段,对应的是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1980~1982年和2008~2009年間发生的世界经济衰退。这说明目前国际环境技术与政策对人类生态足迹减少的作用是很小的。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相比工业革命前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如不加控制,世界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干旱、洪涝灾害、两极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严峻的生态问题。 生命世界危机。环境是已经被国际社会认识的危机,其实比环境危机更严重,更加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生命世界的危机。我们一定清楚,工业化对地球负债,地球自身不会毁灭,人是无法胜天的,自然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而自然对自己的保护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人的惩罚。在此,我们不得不警告人类,在2030地球污染达到峰值之前,我们为工业文明付出另一个巨大的代价就是人类自身的生命。2016年5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全球1/4的死亡人数与环境污染有关,空气污染致全球每年700万人死亡。在2012年,大约1260万人由于环境原因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关于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12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整体下降了58%。其中,陆地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38%。淡水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81%,海洋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下降36%。按现有趋势,数学模型推测,到2020年,整个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将会达到67%。
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命带来危机,不仅仅是生理健康的危机,还有精神层面的。伴随工业化实现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神类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GDP的增长,精神类疾病也在逐步增长。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柳叶刀》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接近6%左右,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超过7亿。按照这个趋势,在2030年之前,化解工业文明危机的生态文明尚不能成为主导力量之前,世界将会继续承受不断恶化的生命健康危机的危害。
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周期一直存在的危机。但是在工业文明谢幕的2030年之前,将可能有一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农业文明时代的危机是天灾人祸带来的短缺危机,工业文明时代的危机则是生产过剩危机。前面已经阐述过,2008年过剩危机是属于西方工业化经济开始进入老年期的危机。然而在西方世界之外的中国、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的工业化经济却显示出方兴未艾的态势。这是否意味着,支撑工业文明的经济在全球还具有很大的生命力?确实就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的经济生理年龄还年轻,但并不意味着工业经济仍然充满活力。如果说近代以来形成的世界工业经济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构成这个大树根的就是西方经济,而西方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则是这棵大树的树冠和分支。既然2008年金融危机是西方经济进入老年期的危机,那么一棵根部出现问题的大树,其树冠的枝叶也不可能继续繁茂。引领世界200多年的工业经济体系面临整体性崩溃的危机。
未来10年后,原先只发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过剩,有可能蔓延成为全球性的资本过剩。目前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国,已经陷入流动过剩的困境中。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的印度和越南等国,估计再经过十多年时间,也会进入资本快速膨胀的阶段。2016年《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150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性人口大国,未来十年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缺乏新兴产业对过剩资本的吸收,西方经济仍处在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中,再叠加未来10年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陷入的资本过剩困境,这种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将是200年工业文明发展以来,覆盖世界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
特别是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金融工具创新的时代,互联网与原来的金融工具相融合,具有更加强大的资本放大杠杆作用,其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这种金融危机将是资本主义走向最后阶段的总危机,是资本统治全球200多年的谢幕危机,伴随着工业经济成长起来的控制着全球经济的恐龙式跨国资本,也将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终结而消亡。
大危机必然导致大变革。地球生命史上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同时也是五次新生物的大创新。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大灭绝之后,地球的生命创新并没有停止。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比恐龙更加有智慧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成为地球的新生命。2030年前后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将会成为倒逼世界经济进入生态经濟的新时代的重大动力。代表生态文明时代大量新经济的萌芽,只有在这次大危机之后为其扫除成长障碍,才能像阳春三月一样,进入新时代的春天。
2030年前后爆发的工业文明最后谢幕的危机,是世界性的环境危机、生命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联系、相互触发而连成一片的危机。只有如此大危机,才促使世界觉醒,从文明自觉高度,认识并接受生态文明新时代。
将人类带人新时代的“三 龙头技术”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代人类面临着工业文明危机总爆发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春天已经开始。支撑新时代成长的一系列新思维、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虽然现在仍不是代表世界文明的主流,但确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中,对人类文明未来图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三 龙头技术”的革命。
决定人类文明模式的“三 龙头技术”:能源技术、通讯技术与交通技术。纵观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能源技术、通讯技术、交通技术是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三大关键性技术。因为这三项技术决定着人类在特定条件下,以什么方式获得喂养人类的能量、信息、物质等三大广义物质的关键性技术。甚至也是判断一个新时代是否到来的重要标志。 近代起始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伴随着这三大技术的升级转型而进行。从18到19世纪,以英国为主导并引领世界发展的工业革命,就是以蒸汽机、有线电话和火车这三大关键性技术开启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直接使用自然能源、人工传递信息、利用畜力交通的发展状态。将世界带入一个从未有的新文明时代。
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并引领世界的工业革命,是以升级的内燃机、电动机、现代通讯技术、汽车飞机等技术改变20世纪发展图景。
按照上述规律,伴随着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文明模式转变,喂养文明模式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到目前为止,决定生态文明时代图景的三大龙头技术已经浮出水面,这就是新能源、互联网,以及高铁与智能汽车。
2030年新能源将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新能源 互联网 高铁与智能汽车中,作为龙头中的龙头技术是新能源。就像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引爆工业革命一样,新能源技术能否实现重大突破是生态文明时代最具革命性的大事件。2008年以来,虽然新能源革命已经开启,但并不等于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标志,是新能源使用成本必须接近或等于传统能源成本。在新能源系列中,太阳能发电是未来世界发展最具革命性的能源。从目前中国太阳能发电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未来5年新能源革命将会首先在中国全面爆发。未来10年,也就是2030前后,新能源将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强大引擎。
最近几年,在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在下降。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85元/度。如果按照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在未来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降到0.5元/度至0.35元/度左右。这个价格是与核电、火力发电基本持平的价格。这意味着具有清洁、可再生优势的太阳能能源将会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使世界迈入太阳能的时代。走在世界新能源前列的协鑫集团已制定了以综合创新降低多晶硅、长晶、组件、系统及运维成本的全产业链平价上网路线图。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在2020年前实现光伏发电基本不需国家财政补贴。
传统的发电技术属于传统成熟性技术,其价格下降空间已经饱和。而光伏发电属于新型技术,即使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与传统电价持平上网后,其价格仍然有极大的下降空间。我们可以更乐观预计,未来光伏发电价格将会继续下降,成为比传统发电价格更低的新能源。
除此之外,制约光伏发电有效使用的另一个瓶颈技术是蓄电池技术。被科学界称为“烯王”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石墨烯手机充电需5秒,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充电10分钟,行驶1000公里,电池循环寿命更是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2016年7月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技术一旦突破,具有颠覆性低成本的绿色新能源汽车将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走向世界前列的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2017年6月26日从北京开往上海的G123次“复兴号”列车的试验速度可达400公里。高铁作为对飞机具有一定替代性的陆地交通,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
“互联网 ”所触发的分享经济,给现代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由此引发的积极社会影响,在此无需赘述。
“三 龙头技术”,对未来世界文明图景的颠覆性改变。一是“三 龙头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的能源与环境危机难题。可以预见,未来廉价的太阳能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因使用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减排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为890亿平方米,以东、南、西墙面积的15%、屋顶面积的10%计,按照10%的转化率和太阳能平均每年1300个发电小时计算,装机规模相当于368个葛洲坝或45个三峡,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年排放总量的20%左右。
此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消费的“互联网 ”的分享经济,将会大幅度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借助分享经济,消费者可以将自己闲置的房子、汽车、耐用消费品甚至是多余的时间拿出来参与社会资源的再配置,获得收入。
统计表明,一辆小轿车每天平均的闲置时间是23小時。如果把它们拿出来放到分享经济的循环中,有人估算,一辆用于分享经济的汽车,将会减少8到9辆汽车的销售。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赖瑞·伯恩斯说:每有一辆车加入分享平台,工厂就可以少生产15辆车。
二是“移动新能源 ”将使自由移动生活、绿色生活成为可能。现代人类拥有移动互联网、快速移动的交通,但受传统能源不可移动性的束缚,人们的生活空间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分布式、移动式新能源将会打破这种限制。传统能源决定了只有城市才能享受现代电气生活。而新能源时代生活,将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是可生活的地方。分享使移动新能源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会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或者在旅游中生活、在工作中旅游成为可能。特别是正在开发创新的薄膜光伏技术具有的可移动性,将会覆盖所有生活产品的领域,将会把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新能源 ”的时代。柔性薄膜可以运用到屋顶、墙壁、汽车、帐篷、背包、手机,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甚至是衣服上。可以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薄膜产品。这种低碳、绿色、自然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新需求将成为推动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三 龙头技术”,使未来世界更公平,将使人类摆脱资本束缚进入文明共享的人本社会。太阳能不仅是宇宙给予人类的免费能源,也是最公平的能源。太阳能所具有的这种公平、普惠、廉价特性,为生态文明时代迈向人类理想的公平、普惠的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文明时代,石油、煤炭能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其在使用与开发上的高成本、高门槛等特性,使得石油、煤炭能源成为垄断公司控制的资源。现代工业经济最大的跨国公司大都是控制能源、石油、化工、矿产等资源的公司。比如传统能源的发电厂,有很高的资本与行业准入门槛。而现代光伏发电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参与的产业。公平分布式能源,再与互联网 带动的分享经济相结合,人类所追求的共享、公平的经济将会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中得到充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将使人类摆脱资本束缚进入文明共享的人本社会成为可能,这才真正是生态社会主义时代。 四是“三 龙头技术”将会破解城市乡村两元对立困境,使田园式小规模城镇成为主流。如果说传统能源喜欢大城市,分布式、移动新能源则恰恰更喜欢小城镇和乡村。移动新能源技术将会使乡村生活更美好,也会给新能源农业带来革命性变革。“互联网 ”、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正在崛起的“互联网 ”对接了市场供求,使远离市场的乡村获得了新的优势。长期以来无法转化的乡村生态土特产品、手工艺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青睐的生態、文化消费品。2016年在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从2013年的39万个,增加到2015的90万个,农产品销售达696亿元。如薄膜光伏大棚技术,不仅可以使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红光和红外光能透过薄膜光伏电池进入大棚,又能产生额外的发电。移动新能源 互联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破解传统能源技术无法破解的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困境。所以乡村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这将成为21世纪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命运、新机遇。这是我们对中国乡村未来发展进行战略判断必须占据的新制高点。目前,社会上不看好乡村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从工业文明的逻辑来看乡村。
“三 龙头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资源在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高度流动性。在三大技术推动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国城镇化将是一条人口均衡分布,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多元共生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目前各地规划的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大城市圈发展思路,属于基于传统技术思维的城镇化。今后中国的城镇化,应跳出单极思维定势,充分考虑发挥现代三大技术作用,调整完善中国城镇化思路与战略,探索顺应双向流动,城、镇、村多元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中国将成为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中国崛起是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事件。2008年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大转型的元年,还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而且还使人类文明发展中心实现了东移,这就是中国的崛起,开始担当引领世界迈向新时代的重大使命。
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生态格局。2008年之前的世界,是美国一国独大所控制的单极化格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突起,从根本上打破了美国所控制的世界政治经济单极化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开始从单极化向多极化格局转变。导致这个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在世界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生态位,只是一个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地位而已,但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则变成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极。可以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大事件。
中国崛起之所以会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大事件,是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开启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崛起的使命:将不再是继续追赶西方工业化,而是要担当起推进与引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角色。时代之所以选择了中国,是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动力最大的国家,2008年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多重矛盾的汇集中心,同时也是创新动力最大的中心。中国古人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当今中国是世界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种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些文明力量交汇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创新中心的动力所在。
在世界应对环境危机进程中,中国是最积极的国家,但同时也是遭受环境危机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是两倍于西方人口的现代化。是在地球对人类生态足迹的承载力已经超出地球承载能力60%的大背景下推进的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决定了地球环境承载力没有为中国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道路留下更多的空间,中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新生态文明之路。
中国作为世界巨体量文明大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文明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工业文明诸多弊端的承受者。中国一方面是西方工业文明诸多弊端的集中爆发中心,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快速成长的中心。今天的中国不仅受益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好处,也承受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弊端。今天中国出现的环境危机,空气、水、食物安全危机、大城市病、物质主义盛行等都是中国引入西方工业化的成本和代价。这些危机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搞改革开放,而是表明如果继续沿着西方工业化的老路走下去,我们从工业化中得到的收益势将远远小于所付出的巨大成本与代价。
当今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于西方遏制战略、工业化成本升高、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面临着两条文明道路的重大选择。如果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发展道路,这将面临着三大障碍:一是西方的遏制战略。历史教训证明高能量级的对抗式竞争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竞争。20世纪80年之前,美国与苏联之间就是这种竞争。二是中国作为两倍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工业化,如果要达到西方的工业化的水平,科学估算需要消耗两个地球的能源来支撑。在西方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消耗了地球能源60%的时代背景下,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无法容纳两倍于西方人口的中国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道路。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西方工业文明病,在西方工业化思维下无解。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以产生该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解”。
总之,在中国追赶西方工业化的今天,如果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之路,必将是一条高成本、且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艰难道路。
相反,如果中国沿着十八大所提出的生态文明道路向前走,则可以走出一条低成本、最能发挥中国禀赋优势的发展道路。首先,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向不同于西方的低能耗、低污染,且能够为世界环境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生态文明之路,不仅可以获得世界道义的支持,也会避开与西方的同构文明的竞争,真正实现中国承诺的和平崛起,与世界实现双赢的发展。其次,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基于东方智慧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解决思路,是一条利他利己的环境治理之路,是一条与世界和平共生的文明之路。最后,生态文明所需要的诸多因素与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时代形成禀赋优势高度契合。 中国具备占据“三 龙头技术”科技革命制高点的新优势。“三 龙头技术”,是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制高点。谁首先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会成为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引领者。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代中国就已经站在这个制高点上。
在新能源革命领域,从2010年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量占据全球47.8%的市场份额,已取代日本成为第一。从2013年开始,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1.3GW,成为世界第一。在光伏技术上,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阵营的重要成员,而且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中国还具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光伏发电的市场优势,根据测算中国未来还有5.5万亿度的电力市场增量空间。
作为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领域,中国目前申请专利超过2200项,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2016年7月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石墨烯产业一旦形成突破之后,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墨烯产业总值可达到1000亿左右。
在“互联网 领域”,中国也处在领先水平。中国发展“互联网 ”分享经济,具有西方发达国家不具备的三大优势:一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所具有的协同整合平台优势。跨界整合的互联网技术,其覆盖空间越大、多样化越强,越能发挥协同整合的平台优势。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文化、经济等高度多样化的中国,恰恰符合互联网经济所需要的大空间整合协同要求。正是由于这个优势,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为首的互联网平台技术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上。二是互联网经济的市场优势。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3亿户,手机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0%,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上,中国更是处在绝对领先的地位。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而同时期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只有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三是文化优势。中国传统儒家利他伦理、系统思维恰恰是最契合分享经济所需要的文化与思维。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2.2万公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领先世界技术发展水平的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意味着世界将进入中国高铁时代。
中国急需以文明的自觉和自信,重新思考未来的中国战略。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是顺应世界文明大势提出的关乎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崛起的这个世界性大事件的解读存在着两种逻辑框架。
第一种逻辑框架是基于工业文明时代大背景下的逻辑。按照这个逻辑,从西方世界视角看中国崛起,形成的观点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崛起的中国是对西方主导的文明世界的巨大威胁,是对世界现有秩序的挑战;在经济上,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可能使工业化带来世界性的能源环境危机更加严重。总之,从西方世界视角中看,中国崛起不仅不会使世界变得更好,还会让世界变得更糟糕,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按照工业文明思维逻辑框架,从中国自身对中国崛起的解读,自然会陷入赶超战略思维的定势中。这也是目前国内的主流思维。既然世界文明体系仍属于西方主导的世界,那么中国崛起要真正站稳脚跟,要有安全感,就要超过美国,成为能够与美国对峙抗衡的国家。按照这个思路,中国崛起之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短期内,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这也是目前中国主流理论界一直在讨论的战略。按照这个逻辑,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功能仅仅是服务工业文明解决环境问题而已。按照这个逻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是完成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追赶。在这个逻辑中,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未能纳入到中国崛起的理论体系中。
第二种逻辑框架,是基于生态文明时代大背景下的逻辑。从中国自身看,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崛起后的战略目标定位不是继续追赶西方的工业化文明,而是另辟蹊径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道路。按照这个目标定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文明国家,而是为世界开辟一条能够避免工业文明弊端的新文明道路。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崛起给世界文明、包括对西方文明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使世界文明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不是属于第一种逻辑,而是属于第二种逻辑。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文明转型大势而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事件。这是我们认识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制高点,也是正确解读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逻辑前提,更是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立足之基。
是站在生态文明时代高度看中国与世界,还是滞留在工业文明世界看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两个不同的未来世界与中国。从時代高度看未来世界与中国将会形成以下几个趋势判断:
基本研判一:中国主导的生态文明模式,将会成为被世界接受的主导文明。生态文明走向世界的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十七大提出两型生态文明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这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战略导入时期。特别是十八之后,生态文明上升为基本国策。在世界范围内首先高举起生态文明的大旗,这标志着,生态文明战略已经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从十九大之后的10年,到2030之前,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导航期。在这个时期,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将会上升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国战略,使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导航标。在这个时期,使中国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从追赶西方工业化到走自己文明道路的自主原创战略的转型。按照这个逻辑,进入到2030年之后,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将会进入第三个战略时期。中国的生态文明模式将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如果说2008年是世界走向生态文明的元年,那么从2008年到2030年则将是生态文明从萌发到成长的时期,2030后生态文明将从中国走向世界。2030年也将是西方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的终结,是世界全面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 基本研判二:中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是由人类文明中心有规律转移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支配我们的是单极化的线性思维。这种思维总认为强大者会一直强大下去。正是在这种思维作用下,我们对15世纪之后为什么雄踞世界的中国没有首先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恰恰是比中国落后的西欧成为新文明的开后者,感到困惑,由此成立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李约瑟之谜”。同样,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样思维的作用下,对于2030后的世界是否将是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信心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中心,就像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形成四季循环,导致每个地区没有永恒的春天和冬天一样,地球上也没有永恒鼎盛的文明。处在地球东西两端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他们之间恰恰就是一种阴阳交替太极的关系。在15世纪以前,人类文明的太阳在东方上空,所以古代社会是人类文明东方化的时代。15世纪之后,当人类文明的太阳从东方上空运行到西方时,从此开始了世界文明西方化的时代。在同样规律的作用下,从21世纪开始,人类文明的太阳又开始向东运行,所以21世纪是东方文明再度复兴的时代。
基本研判三: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迈向生态文明的制高点上,需要以文明的自觉与自信推进生态文明模式的创新。党的十八大将十七大提出的“两型社会生态文明”上升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十八届五中全会再度将“五个文明”内化为“五个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首次在世界范围内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大事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东方智慧探索走不同西方文明之路的文明自信与担当。
高舉生态文明大旗所体现的文明自觉与自信,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和政策落地的载体。在十九大召开之际,需要以文明自觉与自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再突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再提升。
以文明自觉的时代要求,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时代文明。起始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时代的使命已经完成,主导人类未来的新文明之路必将是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文明自信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之路,是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之后,中华民族最终迈向自主引领的文明创新之路。
基于文明自信与自觉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战略定位,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与命运的大事件,也是关系世界文明发展走向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