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音乐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学习歌曲,而且学习歌曲也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上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教师唱,学生跟唱”的基础上,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重视了对学生唱歌的技巧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歌曲本身艺术形式及包含情感的感悟,不能使他们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完整的艺术形象。最后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得很卖力,学生学得也很辛苦,却营造了一种相当枯燥的学习氛围。音乐教学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枯燥的教学形式,不但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就连教师也会觉得厌烦。教师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教师教会学生一首歌曲后,学生因为对其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不了解,唱出来的效果就会“干巴巴的”,没有丝毫情感,这样就会距离教师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只能“垂头丧气”了。
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抛弃”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多加入一些情感教育,用音乐本身的“美”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中强调音乐陶冶作用,争取让学生在反复的歌曲欣赏中,体会到歌曲表达的情感含义,并被歌曲包含的情感所熏陶,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和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和感受音乐的动力。
一、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音乐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绪的陶冶,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此,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离不开音乐的成功教学。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情感的魅力和伟大,从而热爱音乐,喜欢学习音乐知识”。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在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将自己太多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希望能够更加直接地进入欣赏者的情感世界,与欣赏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又最容易打动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心理活动更加活跃,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审美感受的源泉,更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在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住音乐本身包含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性的原则”进行教学,适时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促进学生进入情感审美的境地,拥有高涨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听完整的歌曲,完整地感受所有的情感变化,消除学生由于纯粹的学习唱歌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用“情”来打动学生,产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音乐艺术的世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在课堂的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的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情感,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欣赏这首完整曲子,并且让学生重复聆听了几遍。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出作者对大海的那种情感,并且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情怀。教学结果也正如我所愿,学生在听到那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时就进入了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一下子就提起了学习音乐、学唱这首歌曲的兴趣,把课堂的教学氛围瞬间推到了高潮,学习效果也随之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在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想象时,并不能任由学生去漫无目的地乱想,要让学生的想象建立在音乐知识和因素之间,通过音乐带来的感觉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进行合理的和有针对性的引导,确保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产生适宜的情感。
二、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高效率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彻底改善音乐教学的现状,需要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处理和解决。那么问题的根源位于何处呢?经过苦思冥想,我认为根源就是我们的思想,其中包含着教师教学的思想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一般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总是认为音乐知识是传授给那些音乐天赋好、音乐基础好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这些学生才能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师这种习惯于选拔“尖子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习惯看教学结果,而不是注重教学的过程,导致了那些音乐天赋缺乏,基础又差的学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是“止步不前”。首先,教师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多少优秀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也不只是要传授给学生歌唱的技能和技巧,而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借助音乐教学活动来制造学生与音乐艺术知识的亲近,渐渐的喜爱上音乐。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称职”的音乐听众,而不仅仅是专门的音乐艺术人才。因此,教师要本着“重在参与”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鼓励学生踊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告诉学生无论自身的音乐天赋多么差,只要参与、用心体会和学习,一样能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总之,成功的音乐教学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完成,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 赵建荣)
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抛弃”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多加入一些情感教育,用音乐本身的“美”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中强调音乐陶冶作用,争取让学生在反复的歌曲欣赏中,体会到歌曲表达的情感含义,并被歌曲包含的情感所熏陶,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和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和感受音乐的动力。
一、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音乐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绪的陶冶,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此,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离不开音乐的成功教学。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情感的魅力和伟大,从而热爱音乐,喜欢学习音乐知识”。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在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将自己太多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希望能够更加直接地进入欣赏者的情感世界,与欣赏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又最容易打动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心理活动更加活跃,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审美感受的源泉,更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在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住音乐本身包含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性的原则”进行教学,适时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促进学生进入情感审美的境地,拥有高涨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听完整的歌曲,完整地感受所有的情感变化,消除学生由于纯粹的学习唱歌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用“情”来打动学生,产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音乐艺术的世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在课堂的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的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情感,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欣赏这首完整曲子,并且让学生重复聆听了几遍。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出作者对大海的那种情感,并且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情怀。教学结果也正如我所愿,学生在听到那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时就进入了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一下子就提起了学习音乐、学唱这首歌曲的兴趣,把课堂的教学氛围瞬间推到了高潮,学习效果也随之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在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想象时,并不能任由学生去漫无目的地乱想,要让学生的想象建立在音乐知识和因素之间,通过音乐带来的感觉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进行合理的和有针对性的引导,确保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产生适宜的情感。
二、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高效率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彻底改善音乐教学的现状,需要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处理和解决。那么问题的根源位于何处呢?经过苦思冥想,我认为根源就是我们的思想,其中包含着教师教学的思想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一般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总是认为音乐知识是传授给那些音乐天赋好、音乐基础好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这些学生才能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师这种习惯于选拔“尖子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习惯看教学结果,而不是注重教学的过程,导致了那些音乐天赋缺乏,基础又差的学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是“止步不前”。首先,教师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多少优秀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也不只是要传授给学生歌唱的技能和技巧,而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借助音乐教学活动来制造学生与音乐艺术知识的亲近,渐渐的喜爱上音乐。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称职”的音乐听众,而不仅仅是专门的音乐艺术人才。因此,教师要本着“重在参与”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鼓励学生踊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告诉学生无论自身的音乐天赋多么差,只要参与、用心体会和学习,一样能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总之,成功的音乐教学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完成,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