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2012年“微”字成功当选为中国年度汉字,这预示着我们已悄然进入“微时代”。随之应运而生的“微课”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微写作”也在网络中迅速蔓延开来。就让这种短频快的方式为课堂注入活水,让“微写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出亮丽的风景。
“微写作”即微小的写作、微型的写作。“微写作”规模小、用时短、针对性强、操作灵活。在习作篇幅上,或三言两语,或一段两段;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叙事、抒情,也可以是描写、议论;在文体形式上,可以是小说、散文,也可以是诗歌、剧本。这种写作在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多种形式随时进行。写作时间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写作形式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改写、可以是缩写、可以是扩写,也可以针对某个细节加以精雕细琢;还可以针对文本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微写作”真可谓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不教课文教语文”是最近语文教学提出的较为响亮的口号,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本为例,关注表达,引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方法。“不动笔是不读书”,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文体的特点,选取“微写作”的契机,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汇总充分利用文本引领学生进行“微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微写作”之欣赏精美片段,引领仿写
写作离不开模仿,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他强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总能找到模仿的“抓手”。对于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让学生仿写是习得写作方法的最好的“微写作”素材。例如,学习了《荷花》一课,让学生以荷花为例写景物。学生模仿《荷花》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冬天,水仙花从花盆里探出头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真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翩翩起舞的水仙花了。在阅读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训练点,举不胜举。
二、“微写作”之延伸课文思想内容,引领改写
针对课文内容或形式的不同特点,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再做合情合理的推想与改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每册教材都会竞选几首古诗词,教学中,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依据原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用自己的语言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的刻画,将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改写例子还有很多,像《新型玻璃》《鲸》这样的文章可以改写成第一人称叙述的形式;《秋天的怀念》这一类的文章可以改写成剧本等等。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和复习,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微写作”之挖掘文本结尾悬念,引领续写
在课文的结尾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遐想驰骋的天地,也为学生课堂“微写作”提供了一方难得的宝地。教学中,让学生放飞思绪续编故事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二年级到五六年级都不乏这样文本。如二年级学完《坐井观天》,引领学生想象,续写小青蛙离开净地来到地面上,它会看到怎样的天空?它会说些什么?四年级学习《木偶奇遇记》,老师创设情景:自从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后,想象小木偶的命运会如何?请你续写小木偶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学完课文之后,引领学生想象:那14个孩子的父亲一定会比我们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他们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又如《穷人》一课的“微写作”设计: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经常进行续写练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微写作”之善用文本的留空点,引领补写
“空白”是指作者留给读者的联想和再创作的空间。小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学中,抓住“空白”处巧妙设计“微写作”训练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去研读课文,填补空白。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本段历史的疏远,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难度,因此,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相关背景资料的补白是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基础。孩子们通过阅读课外书、查阅网络,对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英法等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文的学习,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慨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在教完《落花生》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本文的中心思想,给学生出这样的个题“此刻,当你看到那熟悉不过的落花生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通过这一拓展补白的训练,不但巩固了课文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印象。在文本的“空白”出填补情节,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课文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五、“微写作”之借助文本主题,引领写感悟
教材中许多文章涉及人性美等一系列主题,学生学习生活中会有很多切身体会和感受。学习了《七颗钻石》《她是我的朋友》等文章中关于“爱”的感悟。有学生这样写:爱是默默的关注,萍水相逢,却能在别人发生意外时,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这就是人美高尚的行为吧!这让我想到无私奉献的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次“微写作”,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国人?学生写道:这位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中,拒绝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可见他对国旗的热爱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我看到了他是一位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外国老板对他的尊重。他是一个很有尊严的年轻人。
总之,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思绪飞扬中运用“微写作”写下自己的篇章,品尝成功的喜悦,“微写作”才能成为课堂上一道永恒的亮丽的风景。
“微写作”即微小的写作、微型的写作。“微写作”规模小、用时短、针对性强、操作灵活。在习作篇幅上,或三言两语,或一段两段;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叙事、抒情,也可以是描写、议论;在文体形式上,可以是小说、散文,也可以是诗歌、剧本。这种写作在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多种形式随时进行。写作时间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写作形式可以是仿写、可以是改写、可以是缩写、可以是扩写,也可以针对某个细节加以精雕细琢;还可以针对文本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微写作”真可谓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不教课文教语文”是最近语文教学提出的较为响亮的口号,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本为例,关注表达,引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方法。“不动笔是不读书”,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文体的特点,选取“微写作”的契机,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汇总充分利用文本引领学生进行“微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微写作”之欣赏精美片段,引领仿写
写作离不开模仿,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他强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总能找到模仿的“抓手”。对于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让学生仿写是习得写作方法的最好的“微写作”素材。例如,学习了《荷花》一课,让学生以荷花为例写景物。学生模仿《荷花》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冬天,水仙花从花盆里探出头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真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翩翩起舞的水仙花了。在阅读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训练点,举不胜举。
二、“微写作”之延伸课文思想内容,引领改写
针对课文内容或形式的不同特点,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再做合情合理的推想与改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每册教材都会竞选几首古诗词,教学中,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依据原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用自己的语言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的刻画,将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改写例子还有很多,像《新型玻璃》《鲸》这样的文章可以改写成第一人称叙述的形式;《秋天的怀念》这一类的文章可以改写成剧本等等。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和复习,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微写作”之挖掘文本结尾悬念,引领续写
在课文的结尾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遐想驰骋的天地,也为学生课堂“微写作”提供了一方难得的宝地。教学中,让学生放飞思绪续编故事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二年级到五六年级都不乏这样文本。如二年级学完《坐井观天》,引领学生想象,续写小青蛙离开净地来到地面上,它会看到怎样的天空?它会说些什么?四年级学习《木偶奇遇记》,老师创设情景:自从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后,想象小木偶的命运会如何?请你续写小木偶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学完课文之后,引领学生想象:那14个孩子的父亲一定会比我们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他们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又如《穷人》一课的“微写作”设计: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经常进行续写练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微写作”之善用文本的留空点,引领补写
“空白”是指作者留给读者的联想和再创作的空间。小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学中,抓住“空白”处巧妙设计“微写作”训练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去研读课文,填补空白。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本段历史的疏远,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难度,因此,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相关背景资料的补白是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基础。孩子们通过阅读课外书、查阅网络,对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英法等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文的学习,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慨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在教完《落花生》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本文的中心思想,给学生出这样的个题“此刻,当你看到那熟悉不过的落花生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通过这一拓展补白的训练,不但巩固了课文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本文的印象。在文本的“空白”出填补情节,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课文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五、“微写作”之借助文本主题,引领写感悟
教材中许多文章涉及人性美等一系列主题,学生学习生活中会有很多切身体会和感受。学习了《七颗钻石》《她是我的朋友》等文章中关于“爱”的感悟。有学生这样写:爱是默默的关注,萍水相逢,却能在别人发生意外时,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这就是人美高尚的行为吧!这让我想到无私奉献的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次“微写作”,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国人?学生写道:这位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中,拒绝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可见他对国旗的热爱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我看到了他是一位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外国老板对他的尊重。他是一个很有尊严的年轻人。
总之,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思绪飞扬中运用“微写作”写下自己的篇章,品尝成功的喜悦,“微写作”才能成为课堂上一道永恒的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