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问题与现状
1、师资队伍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工作也是一样,能不能做好,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从事中共党史教育的工作的人的素质。教育者是教学体系中的主导要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教育教学队伍,是实现高校党史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对于高校党史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相应的对应学科专业,引进什么样的教师?是历史专业的?还是中国共产党研究专业的?二是伴随着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额的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逐年增长的学生的需求。三是现有教学和研究人员中,相当多的人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基本训练,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2、党史教育教材。教材是对教学统一要求的载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一向把教材建设看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目前党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文件学习不够,领会不深不透,未能把文件精神与编写目的、选定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二是目前的中共党史教材不免有一些内容交叉之处。对于这种教材交叉问题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历史细节上的重复或者是对其他知识点的遗漏,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课程改革,倡导减轻学生负担,笼统说减轻负担并不准确,要减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
3、教学手段与方式。教育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方法具有单向灌输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虽然现今对党史教育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构思,无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体系,还是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理论体系,都是很有益处的探索。但高校研究者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拓宽教学手段与方式。一是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经验;二是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三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提高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加强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厚崇高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支柱。就当今中国而言,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指培养人们形成爱国情感、信仰,并促进其进行爱国行动的教育。但是,时代在变化,爱国思想、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爱国不一定就要喊口号、在表达爱国情感上更趋于理性,这是新一代大学生们在表达爱国情怀方面的显著特征。
2、有助于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近些年来,领导干部、党员违法犯罪人数增多,贪污受贿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这都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关。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于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 学史使人明智,我们在重温党的历史的过程中,去感触我们党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坚定我们每一个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3、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充分告诫每一名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在学习中,要牢记“两个务必”,即使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的影响。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90年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艰苦奋斗体现了一种重在奋斗、贵在进取、乐意奉献的精神境界。重在奋斗表现在不怕艰难、不畏险阻、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贵在进取,表现在奋发向上,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乐于奉献,表现在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务实精神。
统筹兼顾——高校加强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的水准,决定于教师。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务委员刘延东也讲过:“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且内化为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指南。
1、统筹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理论灌输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加强中共党史教育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根本路径。要发挥理论灌输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好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针对大学生的疑惑,用科学理论进行透彻有力,实事求是的阐述,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曾指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这种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要检查理论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真理,仅仅从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党史教育不仅仅是通过理论灌输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根本上巩固中共党史教育的成果。
2、统筹教材发展与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习近平副主席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一日的讲话。这段讲话涵义深刻、意义重大。因此,加强中共党史基础课程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内容,使中共党史教材能够帮助当代的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深刻领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创造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且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3、统筹党史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历史的发展事实表明,人类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重大飞跃,都昭示了人的选择范围和选择能力的扩大与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生活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创新的过程。信息网络化不仅开辟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同时也开辟了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新空间。网络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其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网络文化的功能优于其他信息文化,它给中共党史教育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必须占领网络党史教育新阵地。
4、统筹实际效果与评价机制。在高校建立健全长效评估考核机制,在考核形式上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与重点指标相结合、过程监督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与导向作用相结合。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评估工作过程科学化、规范化,使开展高校党史教育先进性建设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新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建设,既要有创新精神,强调其对原有制度体系的突破性,发展性一面;也要充分研究与之相关的制度,充分考虑到制度生存空间,强调其和谐性与建设性的一步。根据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费斯勒教授和圣露易斯大学克斯坦森教授建构起的著名“教授专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为激励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指定阶梯式的发展目标,用具有一定阶梯性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从而促进不同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绚丽的彩章,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记录,是我们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使当代的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师资队伍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工作也是一样,能不能做好,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从事中共党史教育的工作的人的素质。教育者是教学体系中的主导要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教育教学队伍,是实现高校党史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对于高校党史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相应的对应学科专业,引进什么样的教师?是历史专业的?还是中国共产党研究专业的?二是伴随着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额的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逐年增长的学生的需求。三是现有教学和研究人员中,相当多的人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基本训练,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2、党史教育教材。教材是对教学统一要求的载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一向把教材建设看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目前党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文件学习不够,领会不深不透,未能把文件精神与编写目的、选定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二是目前的中共党史教材不免有一些内容交叉之处。对于这种教材交叉问题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历史细节上的重复或者是对其他知识点的遗漏,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课程改革,倡导减轻学生负担,笼统说减轻负担并不准确,要减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
3、教学手段与方式。教育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方法具有单向灌输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虽然现今对党史教育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构思,无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体系,还是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理论体系,都是很有益处的探索。但高校研究者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拓宽教学手段与方式。一是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经验;二是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三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提高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加强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厚崇高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支柱。就当今中国而言,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指培养人们形成爱国情感、信仰,并促进其进行爱国行动的教育。但是,时代在变化,爱国思想、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爱国不一定就要喊口号、在表达爱国情感上更趋于理性,这是新一代大学生们在表达爱国情怀方面的显著特征。
2、有助于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近些年来,领导干部、党员违法犯罪人数增多,贪污受贿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这都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关。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于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 学史使人明智,我们在重温党的历史的过程中,去感触我们党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坚定我们每一个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3、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充分告诫每一名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在学习中,要牢记“两个务必”,即使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的影响。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90年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艰苦奋斗体现了一种重在奋斗、贵在进取、乐意奉献的精神境界。重在奋斗表现在不怕艰难、不畏险阻、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贵在进取,表现在奋发向上,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乐于奉献,表现在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务实精神。
统筹兼顾——高校加强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的水准,决定于教师。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务委员刘延东也讲过:“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且内化为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指南。
1、统筹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理论灌输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加强中共党史教育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根本路径。要发挥理论灌输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好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针对大学生的疑惑,用科学理论进行透彻有力,实事求是的阐述,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曾指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这种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要检查理论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真理,仅仅从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党史教育不仅仅是通过理论灌输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根本上巩固中共党史教育的成果。
2、统筹教材发展与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习近平副主席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一日的讲话。这段讲话涵义深刻、意义重大。因此,加强中共党史基础课程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内容,使中共党史教材能够帮助当代的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深刻领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创造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且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3、统筹党史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历史的发展事实表明,人类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重大飞跃,都昭示了人的选择范围和选择能力的扩大与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生活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创新的过程。信息网络化不仅开辟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同时也开辟了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新空间。网络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其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网络文化的功能优于其他信息文化,它给中共党史教育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必须占领网络党史教育新阵地。
4、统筹实际效果与评价机制。在高校建立健全长效评估考核机制,在考核形式上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与重点指标相结合、过程监督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与导向作用相结合。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评估工作过程科学化、规范化,使开展高校党史教育先进性建设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新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建设,既要有创新精神,强调其对原有制度体系的突破性,发展性一面;也要充分研究与之相关的制度,充分考虑到制度生存空间,强调其和谐性与建设性的一步。根据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费斯勒教授和圣露易斯大学克斯坦森教授建构起的著名“教授专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为激励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指定阶梯式的发展目标,用具有一定阶梯性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从而促进不同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绚丽的彩章,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记录,是我们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使当代的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