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祭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yo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东那条河叫什么?村里人不想那么多,只以“河”相称。
  河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个名字,不一定。汪曾祺在《一辈古人·靳德斋》中有一段描述:“天王寺在臭河边。‘臭河边’是地名,自北市口至越塘一带属于‘后街’的地方都叫臭河边。有一条河,却不叫‘臭河’,我到现在还没有考察出来应该叫什么河,这一带的居民则简单地称之曰‘河’。”可谓与我们不谋而合。
  后来,我知道“河”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名字——郜河,心里觉得有些生分。所以,知道她另有名字,我們也不叫,还只管她叫“河”:河里发水了,河里柳树发芽了,到河里拾柴火。需要说具体方向或者位置时就说:北河哩、东河哩、南河脚(或有人认为应当是南河角)。绝不会说“郜河里发水了,咱到郜河摸虾米去”。
  “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懒得操这个心。当年觉得北河是她的头,东河是她的腰,南河是她的脚。“河”的北头叫大北河,那是小时候的“北溟”。南头叫南河脚,是小时候的“天涯海角”。长大后听人说“河”的上游叫颍水,颍水的发源地之一箕山就在西北二三十公里处,天气晴好时就能看到。颍水南岸有个村子叫颖南。颍水北岸有个古村叫许由。先贤许由曾在颍水洗耳,至今仍有洗耳溪。有关“唐尧访贤”“拒受尧禅”“颍水洗耳”“巢父问答”等传说,在河里流淌了几千年。《史记》还言之凿凿地记载:“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融入了许由的耳垢,沾过了巢父的牛口,经过了史家的印证,“河”被装扮得像一条神圣的河。可我觉得,“河”无非是我们春天打草捋杨叶、夏天玩水捉沙鸡、秋天点火焖山药、冬天冰下逮小鱼的地方。
  “河”不大,“河”不深,平常的夏天,深处可没膝,浅处没脚踝。若发了大水,河面可达百十米宽,水深可没人。冬天,河面只有几米宽,结了冰,过河很方便。“河”没有岸,没有堤,河道与河岸没有边界,浑然一片,河水大了,河滩就是河道,河水小了,河道即是河滩。“河”两侧(我不说两岸,因为没有岸)是白花花的河滩,很宽,很平坦。河滩里都是杨树、柳树。河滩有的地方算湿地吧,长着茂盛的水草,除了马耳朵草、臭蒿子、野小蒜、野小葱,其他的一律叫不上名字,统称为水草。
  人们喜欢把河流比作母亲,但这些母亲都是象征性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河”真的是母亲,因为据说村里的孩子都是从“河”里捡回来的。我曾经郑重其事地问过爹:“我是从哪里来的?”爹也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一天早晨,我在河里割草,听到一个小孩儿在柳树勃(音)子里呱呱哭,走近一看,一个小小儿,我就捡起来放粪筐里背回来了,养大了就是你。”接着爹又很神秘地告诉我:“咱村的大人孩子,都是从河里捡回来的。”所以嘛,村东那条河,真正是我们的母亲。
  我可能是“河”的不肖子孙,她生我养我,但我对她,“爱”字却难出口。
  没有“河”,春天,我不用?着篮子,到河里爬到高高的杨树、柳树上捋杨叶、柳叶(这是我们春天的“主菜”)。因为我有恐高症,在树上吓得腿直打颤。我大娘,一个六十多岁的小脚老太太,老用网子把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网成一个干瘪的纂子,走路时腰弯得很深,颤巍巍的。她可能具有强大的生存基因,一生艰苦备尝,战乱中颠沛流离,受冻挨饿,20多岁开始守寡,爱女夭折,都打不倒她。她从来没吃过一个药片。她曾说过:“想得一次病,好好歇几天。看到人家在药锅里咕嘟咕嘟熬药,家里摆着大瓶小瓶的药片,我就眼气。”大娘年轻时,虽不能飞檐走壁,上树爬墙却是高手。六十多岁,每年捋杨叶、柳叶,她都会大展身手。若和她在一棵树上,就倒了大霉,她会在高高的树梢上故意晃动树枝吓唬我。每当这时,别说捋杨叶,小命都觉得保不住了。看着我搂住树枝哇哇大叫,她咯咯笑,还骂我是没出息的贼羔子,害得我常常空手而归。还有,捋杨叶时,经常和河对岸村里一帮小子展开遭遇战。他们是我村小孩子们的仇敌,而且是“世仇”。若人少与他们遭遇,明智之举走为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爬到远远的树上,扯开嗓子,隔空问候他们村所有的姑娘媳妇。若人多势众或旗鼓相当,可以与他们展开弹弓大战,石子、坷垃一齐上。我的臂力小,石子砸不到他们,却有一次躲闪不急,他们的一个石子砸在我的脚面上,肿了好久。因为结仇,我们从不敢到他们村看电影,他们也不敢到我们村看电影。双方都会欺生、寻仇,借机群殴对方,那是最快乐的事。直到今天,到了那个村子,潜意识还提醒我:不能暴露我是哪个村子的人。
  没有“河”,我就不会为寻找喔鸾(一种鸟的土名)而逃学,被老师评为坏典型。“河”里最多的是沙鸡,灰白的身体,黑灰的翅膀,会飞,但不喜欢飞,如果不是被追急了,它只贴着湿漉漉的沙滩小碎步跑,很快,看不到它的脚动,像是踩着小滑轮,欻——一大截,停一停,看一看,欻——又一大截。它叫声不好听,我一点也不喜欢它。如果不是恶作剧,才懒得去追赶它。沙鸡、沙鸡,我认为应当是“傻鸡”。因为听说它不会孵蛋,随意把蛋下在沙滩里,让太阳和沙滩为它孵化,其中许多蛋都被蛇吃掉了。不是傻是什么。黑老鸨(一种鸟的土名),一麻黑的,只有背上有一片白毛,鬼鬼祟祟,缩头缩脑,常常出没在南河脚的苇子地里。密密麻麻的苇子地,里边泥泞不堪,除了端午节,要到苇子地里采粽子叶,谁耐烦去那鬼地方。黑老鸨,又讨厌,正眼也不愿意看它。白蓝串(一种鸟的土名),比麻雀还小一圈,喜欢在高高的杨、柳树的枝缝里蹿上蹿下,人一靠近它,它尖叫着轻快地像波浪一样一起一伏地蹿上蓝天,一下就变成一个小黑点儿。它目标小,蹦跳又快,用弹弓打,休想。最神秘的是传说中的喔鸾,据说它长着灰黄的羽毛,装饰着小黑点儿,最让人着迷的是它长着凤头。说它神秘,是因为它筑巢在湿地中密密麻麻的柳树丛中,而且筑巢的条件很苛刻,非得是四个指头粗细的树枝围成的狭小的空间才行。它都是拣没人的时候飞回巢,但不直接进巢,而是远远落下来,警惕地巡视着,看有没有人监视,确认安全后才慢慢走进巢。所以人们很难发现它。我每年都想见识一下这种神秘高贵的鸟,但从来没有见过。就连臭小这样的掏鸟高手也没有得手,这事他亲自向我承认过。据说,人们对喔鸾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村里只有大老黑是逮喔鸾的高手,只要他愿意,总能找到喔鸾的窝。大老黑,个子不高,人们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真面目,因为他从来不洗脸,人称“黑锅底”,又称“大老黑”。他爹娘都是瞎子,靠算卦为生,死的时候给他的临终遗言是千万别算卦,都是糊弄人的。大老黑一生没有别的特长,打鸟逮兔子是一招鲜。秋天,大雁南飞,常常在“河”里过夜。大雁算是大型鸟,人们说一只大雁的肉和一头半大猪差不多,所以人们都想逮一只大雁。但大雁警惕性很高,晚上会轮流站岗,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扑棱扑棱飞起来,所以没有人能得手。一个傍晚,我亲眼见大老黑坐在一辆牛车上,土枪隐藏在车厢里,他佯装成赶车人,慢慢接近大雁过夜的地方。大雁放松了警惕,他一枪下去,居然打死了3只大雁。大老黑是个绝户,看谁也不顺眼,动不动耍活宝,大人们都躲他远远的。对小孩子,大老黑不拿土坷垃怼就是好事了,想和他学逮喔鸾,没门儿。   没有“河”,夏天,我也不会因为在河里摸鱼虾,裤衩让水冲走,光着屁股,难为情不敢进村,饿了多半天,待天黑下来才踅回家。还有我那一双纳底子新鞋,穿着去河滩里割草,忘了脱下来,脚下嗞嗞地往外滋水,鞋底没几天就沤烂了,娘为此狠狠骂了我。那一年,村里在南河脚养了几十只鸭子,让闫洛雨在河里放鸭子。闫洛雨,这名字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难怪让他到河里放鸭子。这个瘦瘦的老头儿,个子高高,驼着背,稀稀拉拉的山羊胡子,戴一顶破草帽,拿着一人高的一根破竹竿,跟在一群呱呱乱叫、屁股摇摇晃晃的鸭子后面。这种场面,你会不合适地想到“孤舟蓑笠翁”这句诗。闫洛雨眼神儿不好,经常把鸭子下在河滩上的蛋丢掉,而村里养鸭子不是为了吃烤鸭,是为了卖鸭蛋,丢了鸭蛋就是丢了村里的钱。闫洛雨有一次让我帮他捡鸭蛋,让我背着盛鸭蛋的粪筐,还反复问我:“你背的是什么?”我毫不戒备地反复回答:“鸭蛋。”每次回答完他都哈哈一乐:“好小子。”多少年后,才知道他是在变着法骂我:鸭蛋,压蛋也。还有,那一年放暑假,我从县城回家,河里发了水,我怕河水锈蚀了燕山牌自行车,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过河,到了河中央,河水齐腰深,沙子在脚下打着旋涡,我打了几个趔趄,差点儿就把我冲倒了。冲倒了,命没有了不要紧,车子被水泡了还了得。这事今天想起来还后怕。
  没有“河”,就没有树,秋天,秋风就没有落叶可扫。我不用一大早被爹娘从被窝里抻出来,逼着去河滩的背旮旯里搂树叶。那时,“河”里的风很野、很贼,我的手都被冻裂了。更让人气恼的是,平时文文静静的邻居家大姐姐,手头真快,把我发现的一大片厚厚的树叶抢去了大部分。还有一次,我们偷了生产队里的山药,在河滩里挖了一个坑,在里边烧了好多树枝树叶,把山药放进去,埋好沙子焖山药。香喷喷的山药刚刚挖出来,正要大快朵颐,生产队长扛着铁锨找来了,训斥一顿不算,还让我们排好队形,轮流背诵毛主席语录,最后将我们押解到学校交老师处置。那是我唯一一次被老师请上讲台做检查。
  没有“河”,冬天,我就不用跟著爹,冒着寒风,去南河脚看河小屋子去睡觉。那个小屋子又矮又小,没有窗户却四处漏风,牛犊子大风吼吼叫,从门缝里把雪花卷进来。小屋盘着土炕,土炕有两个火洞,到了那里,先把树枝抱进来,点着 火洞。 火洞是个技术活。烧树枝少了炕不热,冻得缩成一团,叫做“当团长”。烧多了炕太热,炕席都糊了,有时把被子都能烧着,叫做“吃火烧”。除了树枝量合适外,关键要让树枝慢慢“熰”,否则,前半夜火大,搞不好得“吃火烧”,后半夜火尽了,就得“当团长”。我们算得上“熰”火洞的高手,但一个冬天下来,“火烧”虽然不常吃,“团长”还真没少当。当完“团长”不算完,一大早,爹就把我吼起来,趁着早晨最冷时分,带上一根两三米长,拇指粗细的柳条棍,我们叫做“剪条”,到冻得梆硬的河滩里,双手持住剪条,深深弯下腰,让剪条尽量与地面平行,然后用力猛地左右摆动剪条,欻——欻——河滩上的毛毛草,就会被剪断,用耙子一搂,装进筐里回家积肥或者烧柴。这活儿就得趁冷干,太阳出来一照,毛毛草就发绵,剪条就剪不断了。那年,手上冻了长长的、张着大嘴的裂口,娘用火把一小块猪油烧化了,趁猪油在火苗上嗞嗞叫的时候,将猪油滴在手的裂缝里,嗞的一声。那个疼,钻心啊!
  那时候,我常想,没有“河”该多好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河”逐渐干涸。杨树、柳树渐渐都旱死了,人们连根都刨走了。沙滩上毛毛草也不长了。讨厌的沙鸡不见了。神秘的喔鸾没有了藏身之处。乌鸦再不来啄我们的山药了。南河脚那片泥泞的苇子地后来改种玉米了,丑陋的黑老鸨不知道滚哪里去了。“河”,这个阻隔我村与外界联通的天然屏障,终于去除了,过河再不用脱鞋了。原来每次过河脱鞋脱袜,特别是深秋,冷水浞脚不说,鞋袜都穿不上。现在,桥?我们不需要!
  河里没水了,人们开始改造河滩。村里把沙滩承包给农户,有的种上了花生,有的种上了黄豆。经过多年的改造,河滩早已不是原来的河滩,都成了庄稼地。近年,经济发展了,人们给“河”砌上了漂亮的石堤,修了平展展的堤顶公路,叫做观光公路。“河”上修建了大桥,叫做惠民大桥。只是,河里一滴水也没有。人们在河堤中间的河道里开了荒,夏季收麦子,秋季收玉米,也有不错的收成。看到这些,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沧海桑田。
  “河”有水,没有堤,没有桥。“河”在村东。“河”没水了,有了堤,有了桥,有了观光公路。“河”在哪里?
  (左志国,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见于《当代人》《散文百家》等报刊。著有散文集《逝去的甜甜根——早年印象》,并入选河北省农家书屋采购书目。)
  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原先北京城里有五个定期庙会集市。内城仨:隆福寺,逢一、二、九、十;护国寺,逢七、八;白塔寺,逢五、六。外城俩:土地庙,逢三;花儿市,逢四。按旧历每天都有庙会,每天都能赶集。摊贩生意,占卜算卦,把式卖艺,这些人都随着转。  北京有多处土地庙,这座庙地位最高,最出名,是“都土地庙”。庙会时交易的面儿很大。广安门内大街从广义街(王子坟)往东,到下斜街南口东,小二里地便道摆满摊子。进下斜街往北到长椿寺门前
期刊
提出一种BP网络的鲁棒算法,该算法克服了BP网络收敛速度慢,不具有抗强干扰的缺点,并用于动态系统辩识,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A robust BP network algorithm is propose
秸秆泥坯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生态、节能、减震型村镇住宅结构新型式。它是课题组研究的密肋壁板结构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继承了原有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又具有生土材料因地
晨始,秋雨绵绵。细细的雨丝盘织下来,弯弯绕绕,一圈一圈,山是米白的一片。在湘江源野狗岭,我一个人坐在大巴车里,有些萎靡。山涧流淌声混合了雨声,浸透了内心。返城的路上,我昏昏欲睡——南方的山岭,我熟悉,山道缠绕,灌木遍野,秋花零落。车到了蓝山县城,又往东,开阔的盆地圆扇一般徐徐打开。稀寥的毛毛雨,给秋野涂了一层露珠白。东二十里,车往岭上蜗行,我有些错愕:岭叠岭,坳转坳,圆形的山梁堆着山梁,像一堆出笼
期刊
雨停了,太阳在澄净的蓝天中隐遁了行迹。雾气从山峦的豁口之处涌起,一团又一团,轻盈得如鸟的翅膀,在乡村的上空飘来荡去。它们时而飞下云端,像一条白练缠在山腰;时而又浮在低空,像花瓣挂在树梢,将村庄幻化成一个人间仙境。一树树的翠绿,每一片叶上,都滴着亮闪闪的水珠,像哪个孩子忘记收回去的明亮眼神。白墙黛瓦的村庄在绿树的掩映下,隐约露出线与面的轮廓,寂静而又生动。  这里是重石李家。像中国大多数的乡村一样,
期刊
砖砌体结构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结构形式,历史源远流长,而空斗墙是其结构形式之一,自明代以来已大量用来建造民房。目前在我国广大村镇地区仍存在大量的空斗墙房屋,但我们对空斗
那些山水  都说少年心事多。  大概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对山水有些感慨,有那么一点少年忧郁。我查看自己当年的一些照片,忧郁的神情几乎贯穿了整个青少年时代,眉头锁着,哪怕就是微笑都像塑料花一样虚假。这显然是一条分界线。在之前,在田野、学校、村庄里奔跑与嬉戏,像个疯孩子似的,从来不去仔细看山看水。按照现在的说法,不走心。这得原谅我们这些江南乡村的孩子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看到了山,看到了溪流,我们的
期刊
感谢过年  春节是村庄最热闹的时节,外出谋食的人们赶回来了。村前、路上,到处是晃动的人,大声互喊着发财,洗邋遢贴春联,有人打爆竹,有人放烟花,小孩子钻来跳去,冷不丁扔出一个砸地炮,砰,大人装着吓到了,他们笑得很开心。街上更是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要去采买年货。夜晚也不冷清,至少,老屋新房有灯光溢出来,站在高处,会以为乡村大地,是星星落下人间盛开成花朵。  父亲说,要是天天过年,那才好。母亲说,想得美
期刊
1  九十年代,我师大毕业后,在市里一个刚成立的初级中学做班主任。  学校靠近码头,学生以船员子女为主。那时手机没有普及,家访是跟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若有学生辍学,会连累学校和班级考核成绩。遇到厌学或借故想辍学的学生,学校会要求班主任反复家访。  有个姓钟的女孩,口音很好听。我们方言里阳平少去声多,语速快,语气重,她说话轻声轻气,标准的普通话。但她平时总是邋邋遢遢的,梳着两条毛毛
期刊
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理念的转变,高强度钢材逐渐在大跨及高层结构得到应用。相对于普通低合金高强钢,国产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GJ钢)以其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