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教学中,利用非言语行为可以帮助学生保持一种主动、愉悦和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课堂和谐气氛的形成,进而创造出更价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教学的特点,通过表情、服饰、动作等非言语行为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非言语行为;课堂效果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很多因素影响着教师教学效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二是教师的语言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音、词汇等言语要素向学生传递信息,但在任何信息的传递过程和人际交流时,还会出现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的衣着、表情、板书、行为动作等。这些要素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共同构成了一堂完整的教学课。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1.课堂语言教学的协调与辅助。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往往是伴随着语言行为同时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对语言表达信息的重要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活泼性较高,教师除了利用语言在传递信息外,还要通过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高课堂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学生在识别一个物体时,如果用语言描述,一般需要5秒钟,用眼睛观察则需要1秒钟。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是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的7倍。因此小学生更容易通过眼睛来捕获非言语行为的信息。语言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不但要组合运用,还要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如果互相脱节,就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
  2.教师真实想法的表现。同语言行为相比,非言语行为更准确的显示了教师的真实内心世界。非言语行为是人的潜意识里态度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处于人的情感层面。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表现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状态,教师通过动作、表情等,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小学课堂上更好的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
  3.教师的表演艺术。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对课堂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具备准确和丰富的知识外,还要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多种才能。因此小学课堂的教师教学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在表演一门艺术,教师的表情态度、姿势动作、衣着打扮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关注度。
  二、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1.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潜能的发挥有着巨大的影响,非言语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绪。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等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引导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振奋、一丝不苟、目光和善、动作自如,能大大增强所讲知识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教师授课类似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表演过程中不断要说唱的好,更要用得体自如的动作和表情才会吸引观众。教师在讲台上也要如此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还可以降低小学生的疲劳感和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小学生的忍耐力和注意力都明显的低于中学生和成年人,教师如果仅仅采用单调的语言来授课,课堂内容可能会比较单调和平淡,学生也会感到无趣,进而产生疲劳感,大脑思维也会迟钝或停止。而教师若是采用多种非言语行为,可以刺激小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性,促进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课堂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其对象是间接的,是经过他人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其表现形式往往是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例子来佐证。但是这种佐证对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于理解。为了更好的讲授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方法,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得到一个具体、现实的形象,特别是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考。如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等不同的姿势造型,可以传递人的内心想法,揭示人的某些微妙情感。这些非言语行为可以有效的解决语言的不足。
  同时小学生特别重视自身是否被关注,这就需要老师的不断的获取学生的信息,从学生身上获得各种不同的反馈信息,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行为等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获得学生反馈信息的最有效的途径即是观察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等行为。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各种面部表情,老师可以据此进行判断。例如学生听课时,如果面露难色、摇头等现象,教师应反思授课的难度是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在记笔记时脸上出现了无可奈何的表情,教师应考虑讲课是否太快;如果学生在听课时,经常面带微笑而又不时点头,说明学生对授课内容很感兴趣;针对以上内容,老师应该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3.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具有示范作用。小学生处于积极学习和模仿别人的年龄段,表现为喜欢模仿可塑性强,经常难以判断是非;而求知欲望又比较强烈。特别是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很多小学生将老师视作他们重要模仿对象。一般来说,他们会尊敬崇拜老师,更愿意听老师的话,以老师为模范。同时在课堂上,小学生来聆听教师讲课内容的同时,还会注意观察老师的衣着、形象、言行举止,并且常常会无意识的模仿。因此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光和蔼、表情亲切的老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谈举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非言语行为的应用
  非言语行为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行:
  1.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距离是非言语行为中未被重视的一个,距离是反映了人际关系密切程度。 师生间距离潜在地表现着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程度和感情性质。一般来说,人际靠近会使对方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与学生的距离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空间距离来达到某些课堂效果目的。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到座位的通道上去“巡视”,学生就会有所注意。如果教师为了营造正式上课,需要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课,可以站在较远的讲台,认真时配以严肃认真的表情,学生就会体验出这是严肃的课堂,从而做好认真上课的准备和反应。
  2.教师的体态类行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会运用面部眼神、表情、点头、手势和其它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语言同时使用,在小学课堂上,师生在交流、理解时尤其在传递信息和情绪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教师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都是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教师既可用手势、点头代替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令,也可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既有说明和表露功能,又具有调节功能。
  3.运用客观教学手段。非言语行为中的客观教学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图表、板书、直观教具等客观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进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较难的计算,适当的板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易读性,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减轻学生的语言障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来传递信息,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教材内容形象化,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鹏生.课堂教学中防御性非言语行为的运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2 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
  4 李伯、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刘伏书.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J].小孕数学教育,2008.7、8
  6 于冬、康静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2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23日,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教育改革的大潮正汹涌而来。根据当下形势,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历和经验,提出给语文教材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创设一个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
教师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就是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互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求得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近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修订后的学校教育法,本次修订内容为允许将能够在平板电脑等设备上使用的电子教科书作为正式教科书。  电子教科书不仅具有和纸质教科书相同的内容,还可以在电脑和平板上阅读,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及播放动画等。由于电子教科书可以直接与电子黑板连接,这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对于英语和理科等科目来说,电子教科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