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巧妙的细节描写,讽刺风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富有深义的题目成为该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20世纪的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燃烧的火焰象征了穷苦百姓们想要冲破寒冷、无情世界的呐喊。
  [关键词]故事背景 细节描写 人物塑造 宗教之美 题目构思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91-02
  欧·亨利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通过精巧的构思、幽默的语言、独特的风格,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思的故事: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流浪汉苏比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寒冬,千方百计地想犯法,希望可以去布莱克维尔监狱过冬。但事与愿违,警察对苏比的犯法行为置之不理。最后当苏比被教堂内悦耳的赞美诗所吸引,想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监狱,这让读者们在惊讶的同时唏嘘不已。欧·亨利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写作手法,来展现当时美国社会阶层的极端不平等,中下层百姓无奈贫苦的生活。
  一、故事背景的精心选择
  《警察与赞美诗》在故事发生时间的设定上既没有选择温暖宜人的春季、热情似火的夏季,也没有选择素雅娴静的秋季,相反却选择了萧条刺骨的冬季。这看似普通的季节,其实蕴含了作者欧·亨利精心的构想。一方面冬季通常给人带来寒冷、绝望、冷漠之感,这正映射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下层百姓的无情与摧残;另一方面冬季也是对中下层人民内心世界形象的表达,表达了他们对物欲横流、不公平社会的绝望以及对贫苦生活的无助。他们的心就像冰冷的冬季,得不到一丝温暖。同时冬季的设定也为下文中主人公苏比看似荒唐地想要犯罪坐牢,以便温暖过冬提供了缘由。
  除了在故事时间的精心设计以外,欧·亨利对于故事发生地点上的选择也颇为用心。欧·亨利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繁华大都市——纽约作为故事的大背景,为的就是将其与大都市中最底层的小人物苏比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当时美国奢华外表下满目疮痍的现实。
  二、巧妙的细节描写
  故事的开篇写道“当夜晚雁群引吭高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①(P13)欧·亨利通过“雁成群”“伴侣成对”与苏比的形单影只进行细节对比,突出苏比的孤独以及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定位与归宿的迷茫。
  对于苏比在麦迪逊广场度过寒冬来临之际最后一晚的场景,欧·亨利写到:“用三张星期日的厚报纸,衬在衣服里,遮着脚踝和膝盖”①(P13)。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着实让我们心酸不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这些需要按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人的需求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就是对生存的需要。然而在美国纽约这样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下,穷苦百姓却要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宿问题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无疑极大地讽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现象——为了追求虚荣而忽视中下层人民的疾苦。
  接下来在本小说的重头戏——苏比六次故意犯罪中,欧·亨利十分注重对小说人物衣着的描写。在苏比试图进入豪华餐厅之前,苏比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这一细节的描写映射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观念——衣着代表社会地位。尽管苏比的上衣还算得体,但还是被领班侍者一眼识破。领班侍者发现了苏比破旧的裤子和皮鞋,并将其残忍地推到了门外。随后在构想另一次犯罪中,苏比发现了衣着简朴淡雅的年轻女子,但是故意搭讪之后,却让苏比大为震惊,原来端庄只是一个皮囊,轻佻才是其本质;同样的遭遇,苏比遇到了一位带着绸伞衣冠楚楚的男子,却不料这也是华丽的假象,他也不过是个顺手牵羊的假绅士罢了。在苏比故意犯罪过程中,这些看似平常的衣着描写,其实蕴藏了欧·亨利独特的用意。欧·亨利想借对衣着的细节描写以及人们对衣着外貌的重视程度,讽刺当时美国社会所充斥的拜金主义观念。在这样的拜金主义观念影响下,人们以貌取人,将衣着视为身份地位的直接代表。而社会中的每一个阶级则只是被看做不同价格的衣服而已。这种只重皮囊而忽视内心的现象必然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
  在六次故意犯罪过程中,苏比与警察之间的较量,也是该篇小说的一大亮点。欧·亨利将其描写得既生动又细腻。苏比每一次故意的犯罪,都被警察认为是正常之举或者无视而过。欧亨利在小说中写到,“警察心里根本没把苏比当做嫌疑犯。砸橱窗的人总是拔腿就跑,不会傻站在那儿跟法律的走卒打交道的。”①(P15)警察自以为是的辨别逻辑来评定犯罪行为,这样愚蠢的做法实在是可笑之极。他们懒得去调查案情,也不愿意仔细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中下层人民食不果腹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他们不会理解苏比故意犯罪的原因,也就无法满足苏比希望通过犯罪可以在狱中温暖过冬的愿望。与对苏比的不管不问相比,警察对上层阶级的淑女绅士们却格外地殷切与关心。“警察赶过去搀扶一个穿晚礼服的高身材的金发女郎,陪她穿过街道,以免一辆还在两个街口以外的车子碰上她。”①(P15)这段文字极其讽刺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警察的本质——尽责地维护上层阶级所谓的“公平”,而对中下层人民,他们更像是将穷苦百姓带进地狱的差役。
  三、鲜活饱满的人物刻画
  在小说开篇中,欧·亨利刻画的苏比随性,甘心堕落,为了温暖过冬甘愿坐牢。然而在后文中,苏比的形象有了巨大的反转。苏比虽然饥寒交迫,漂泊无依,但是他一直拒绝接受由市政府、救济机关等组织提供的救济。苏比认为那些所谓的慈善机构实施的救济行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他们光鲜的身份与地位,而从未发自内心地尊重过穷苦阶级的百姓。慈善机构号称给贫困无依的百姓们提供床位和食物,但是却在慈善的面具下,怀疑、厌弃穷苦人民——押他们去洗澡,交代个人的来历与隐私。这些无疑都是对下层阶级百姓从人格上的不尊重与质疑。对于这样不尊重的施舍,苏比是不接受的。苏比宁可放弃人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生存需求,无吃无住,也不愿舍弃自己的人格尊严,为了虚伪的施舍而屈服。这让我们对主人公苏比肃然起敬。虽然苏比为了温暖过冬而选择故意犯罪坐牢,看似荒唐可笑,但是面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这也是下层百姓的无奈之举。以苏比为代表的下层百姓尽管屈于贫苦的生活,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我人格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在六次故意犯罪过程中,当苏比发现带着虚伪面具的端庄女士和绅士时,苏比表现了无比的气愤与蔑视,这说明苏比在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渴望。欧·亨利通过对丰满鲜活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展示了以苏比为代表的20世纪初美国下层百姓心酸无奈的生活。   四、宗教之美的展现
  欧·亨利在描写苏比在古老的教堂前驻足停留时,语言风格是与之前的讽刺调侃截然不同的。欧·亨利采用了庄严肃穆的笔调,洋溢着浓郁的赞美之情。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欧·亨利心灵深处对宗教之美的赞扬,还可以感受到西方社会的文化信仰。在西方历史中,自基督教出现以来,即成了宗教的代名词。基督教思想也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撑。人们将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柱。恩格斯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六次故意犯罪失败后,苏比的心里是无比无奈和沮丧的。正当此时,悦耳的赞美诗传到耳畔,拨动了苏比的心弦,让苏比在静谧的月色中得到了心灵的安慰,激起了苏比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段描写展示了宗教对西方社会人们巨大的改造作用。苏比拒绝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伪善的救济活动,认为毫无尊重与信任可言的施舍只是对受伤心灵的又一次撕扯。然而面对感恩节时一位教会女士所送的黑领结,苏比却能够愉快接受并一直珍存。这表明在苏比看来,只有上帝和信仰才是善意温暖的;穷苦的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真诚的慰藉。
  五、对题目的精心构思
  “警察与赞美诗”作为这篇短篇小说的题目,寓意深远。“警察”象征着20世纪初伪善、无情、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而“赞美诗”则象征着令人向往的平等、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短篇小说中以苏比为代表的美国贫苦百姓则是在这两个极端夹缝中残喘生存的攀登者。他们渴望摆脱水深火热的悬崖,去挣扎登上幸福之山。但是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打压,寒冬无情地摧残,让他们无力抗争,跌入深渊。
  20世纪初,美国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都市生活繁华非凡,摩天大楼矗立;然而贫民窟也相伴而生,贫苦人民饥寒交迫。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贫富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吐温说道:“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为了避免耻辱,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侵蚀着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底线。针对这样混乱的社会现状,欧·亨利创作了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想以苏比作为典型的人物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20世纪初美国贫民阶层的苦难生活;用调侃幽默的笔调,给读者带来微笑中的苦涩。正如欧·亨利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细腻犀利的描写、巧妙的构思、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典型性情节,形成了冬天里的一束火把,点燃了刺骨的冬季,麻木无情的美国社会;烧毁了上层阶级虚伪的面具,给绝望的下层百姓送来了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参考文献】
  [1]欧·亨利(著),王永年(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胡铁生.人的本质与其所处的社会——欧·亨利与莫泊桑的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J].学术交流,2004(02).
  [3]陈研,张清东.《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研究[J].电影文学,2010(23).
  [4]焦春艳.浅谈《警察与赞美诗》的宗教美学思想及人文主义关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注释:
  ①欧·亨利(著),王永年(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发展水平已成为各学校教师关注的热点。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教学方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乐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达到开发智力,培养素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朋友  [中图
摘要:本文从家庭、友情、爱情、价值观缺失的角度对主人公西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身份认同感寻找的角度探索西奥进行自我实现的过程,发现家庭、友情、爱情、价值观认同感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对自身的不认可;而找回自我,自我救赎能够实现认同感的找回。  关键词:身份认同 《金翅雀》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20-02  《金翅雀》是唐娜耗时十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的乐园,然而有时与危机相伴,尤其是近年来,触目惊心的幼儿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幼儿受到伤害,家长对幼儿园失去信任,社会上对幼儿园舆论不断,幼儿园的信誉受到质疑……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查找安全隐患的原因、消除安全隐患的方法两方面来改变这一现状,重拾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信任。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隐患 安全意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英语教材中课文是教学的依据,除了具有语言功能以外,还承载着话题和写作结构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和合理整合教材的写作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写作素材、篇章结构的构建、文体的范例以及表达技巧,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教材 整合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203-01  在当前
[摘要]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的入学适应问题、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的问题、择业与创业等心理困惑问题等。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从本校学情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
[摘要]利用科学专业的手机程度依赖量表(MPAI)和孤独感测量量表(UCLA),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强迫性和冲突性与孤独感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手机依赖社交增益和强迫性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 孤独感 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
[摘要]诚信这一重要的道德概念,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诚信教育关乎未来国民的综合素养和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要从社会层面突破,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也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层面转变教育途径、管理评价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信用管理体系 失信惩戒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16
[摘要]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巨大的转型之中,在这其中的新闻媒体当然也不能独善其身。电视媒体要做的不是在这种转型中全身而退,而是主动参与,在改革和转型的大潮中奋力成长。目前在我国社会中随着公民意识的成长,公众会把电视媒介看做是实现公民权利、参与社会建构的利器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电视媒体自身在适应和融入这种变化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参与到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生工作中去。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
摘要:本文针对内蒙古华电乌达热电机组大修过程中#1发电机穿转子提出了实施方案,描述了施工的背景情况,对各岗位人员职责情况、穿转子的技术要求、穿转子工序以及控制措施做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穿转子 起吊 工序  中图分类号:TM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47-01  一、施工概况  内蒙古华电乌达热电有限公司#1发电机组由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生产制造的150M
[摘要]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发现,相比中国学生,来华留学生是一个心理问题更为频发的群体。本文从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的真实典型案例出发,分析留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的若干建议,以期建立系统、完善、科学的来华留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