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如何才能有高效益?也许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复习课教学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教者心中有“对象”,教得有方;学生心中有“目标”,学得有法。师生交流通畅,何愁没有高效益?
一、关注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必需以此为基础实施教学活动。“一言堂”、“独角戏”的做法显然“目中无人”,或者说教者的“对象”意识不强。同样的内容,低年级宜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即先让学生了解某个问题的全过程,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设问、作业、练习等对各个知识点(注意点)进行再强化。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可以先化整为零,再指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特别是通过精编的作业与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关注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即所谓“以学定教”,所有教学活动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的。倘若进行“网络复制”,对别人的教学设计进行“生吞活剥”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别人身上再好的服装你穿了也未必合身。
关注学生,要以人为本,激发其潜能。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举止,不少老师认为这是班主任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事实上“育人”更有利于“教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孩子不是没有潜能,更多的时候是被不良的行为举止所掩盖,是在浪费时光中被消磨。善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能使学生激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学效果自然不比一般。
因此,关注学生就是要花功夫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书”,花气力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二、关注学情
在一定的时间里,必需完成相关的复习内容,这是教学的基本职能。但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与学习的热情。教者倘若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没有一股爱生之情,仅仅是为“传道、授业”而去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漠不关心,甚至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满意,有什么要求,对你所教的学科是否有兴趣等问题一无所知,也从不主动关心这类问题,请问这样的复习怎能高效?
关注学情就是要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动态,明确学生的需求。课堂上不仅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且要时刻关注所有学生,要在鼓励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例如,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倘若几个星期下来,有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他怎么可能对你所教的学科有多大的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效益!在学生作业上,倘若能多与学生进行面批交流,课后辅导时多进行当面的语言沟通,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对象和谐默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关注学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真心实意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难度的调整、教学节奏的改变、相关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变化等等,通过调整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
三、关注学法
教与学的方法虽然都重要,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也就是说判断教学方法的好坏是以能否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为依据的,因此,一个好教师实为一个好“助学”、一个好“向导”。
关注学法必需关注课堂。要运用和选择能激发和支持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学习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的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和支持学生的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当然,学生的学也必需在教师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有条不紊地展开。可见进行有效的备课或教学设计,其出发点是学生的学,归宿便是目标的达成。有人提倡“师生主动、有效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这个“四动有效”教学模式,突出“方法”,强调“有效”笔者非常赞同。
一、关注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必需以此为基础实施教学活动。“一言堂”、“独角戏”的做法显然“目中无人”,或者说教者的“对象”意识不强。同样的内容,低年级宜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即先让学生了解某个问题的全过程,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设问、作业、练习等对各个知识点(注意点)进行再强化。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可以先化整为零,再指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特别是通过精编的作业与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关注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即所谓“以学定教”,所有教学活动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的。倘若进行“网络复制”,对别人的教学设计进行“生吞活剥”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别人身上再好的服装你穿了也未必合身。
关注学生,要以人为本,激发其潜能。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举止,不少老师认为这是班主任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事实上“育人”更有利于“教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孩子不是没有潜能,更多的时候是被不良的行为举止所掩盖,是在浪费时光中被消磨。善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能使学生激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学效果自然不比一般。
因此,关注学生就是要花功夫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书”,花气力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二、关注学情
在一定的时间里,必需完成相关的复习内容,这是教学的基本职能。但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与学习的热情。教者倘若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没有一股爱生之情,仅仅是为“传道、授业”而去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漠不关心,甚至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满意,有什么要求,对你所教的学科是否有兴趣等问题一无所知,也从不主动关心这类问题,请问这样的复习怎能高效?
关注学情就是要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动态,明确学生的需求。课堂上不仅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且要时刻关注所有学生,要在鼓励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例如,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倘若几个星期下来,有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他怎么可能对你所教的学科有多大的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效益!在学生作业上,倘若能多与学生进行面批交流,课后辅导时多进行当面的语言沟通,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对象和谐默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关注学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真心实意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难度的调整、教学节奏的改变、相关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变化等等,通过调整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
三、关注学法
教与学的方法虽然都重要,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也就是说判断教学方法的好坏是以能否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为依据的,因此,一个好教师实为一个好“助学”、一个好“向导”。
关注学法必需关注课堂。要运用和选择能激发和支持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学习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的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和支持学生的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当然,学生的学也必需在教师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有条不紊地展开。可见进行有效的备课或教学设计,其出发点是学生的学,归宿便是目标的达成。有人提倡“师生主动、有效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这个“四动有效”教学模式,突出“方法”,强调“有效”笔者非常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