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刘晓曼《翻转课堂,翻出了孩子乐于阅读的兴趣》一文,不免让我想起她初涉翻转课堂的往事。
那时,她教低年级语文,借了四年级的班级学翻转课堂。第一次尝试就是寓言《一路花香》的第一课时。传统语文上这类公开课,一般挑第二课时。因为,第一课时难以出彩。
微课程教学法不信这个邪。我要求晓曼挑战“第一课时”。她从课前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脉络。课堂上,默写生词、朗读对话、续写对话、展示评价,用活了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以“思”引领“听、说、读、写”学语文的新范式,反响相当好。这证明翻转课堂不仅适合于第二课时,也适合于第一课时。
现在,晓曼翻转课堂实验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她开始了第二次挑战。这次挑战是她自己要求的,其意义在于:填补低年级翻转课堂空白。
《蚂蚁和蝈蝈》是童话故事。经过周密的研究,晓曼巧妙地把家长拉进了学习伙伴圈。她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抓住关键,搭建“脚手架”,使每个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本课的生字以表示动作的字为主。晓曼利用微视频,巧妙地把这类生字的特征勾勒出来。然后让孩子给“扛、拎、拉、推、抱”注音,“再选两个动作,做给爸爸妈妈看”,用自己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动词,还让家长给评价:注音正确得一颗星,动作准确得一颗星……
于是,孩子们从把握表示动作的字的特征出发,读准字音,意会动作,“演”给家长看,得到好评价,这非常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家长也乐于为子女加“星”。这些好评价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充满向往。
要问为什么学生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体验到学习成就感,那是因为,晓曼已经把“脚手架”给搭建好了,学生不会不愿做,做了不可能不达标。教师“主导”的功夫,几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课堂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晓曼设计了为生字注音、朗读给同伴听、写字、找字……像是接受检测,像是评价,像是学习,像是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好了基础。
最精华的是协作创作和展示活动。这一课时教学的难点是会用“有的……有的……个个……”说一句完整的话。晓曼干脆让学生帮助蚂蚁想搬粮食的办法,这样,既化解了难点,又发展了思维,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们诧异:老师用什么魔法,让孩子追着家长放视频?单从课前、课堂设计的每个步骤来看,似乎都没有必要“迷”到这个地步。
但是,把课前、课堂联系起来可以发现,晓曼工于心计地“主导”,一个个“脚手架”帮着学生“攀登”,一次次成功的“攀登”唤起孩子浓厚的兴趣,用活了系统设计妙法。原来,“魔法”来自于“主导”的智慧。
那时,她教低年级语文,借了四年级的班级学翻转课堂。第一次尝试就是寓言《一路花香》的第一课时。传统语文上这类公开课,一般挑第二课时。因为,第一课时难以出彩。
微课程教学法不信这个邪。我要求晓曼挑战“第一课时”。她从课前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脉络。课堂上,默写生词、朗读对话、续写对话、展示评价,用活了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以“思”引领“听、说、读、写”学语文的新范式,反响相当好。这证明翻转课堂不仅适合于第二课时,也适合于第一课时。
现在,晓曼翻转课堂实验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她开始了第二次挑战。这次挑战是她自己要求的,其意义在于:填补低年级翻转课堂空白。
《蚂蚁和蝈蝈》是童话故事。经过周密的研究,晓曼巧妙地把家长拉进了学习伙伴圈。她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抓住关键,搭建“脚手架”,使每个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本课的生字以表示动作的字为主。晓曼利用微视频,巧妙地把这类生字的特征勾勒出来。然后让孩子给“扛、拎、拉、推、抱”注音,“再选两个动作,做给爸爸妈妈看”,用自己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动词,还让家长给评价:注音正确得一颗星,动作准确得一颗星……
于是,孩子们从把握表示动作的字的特征出发,读准字音,意会动作,“演”给家长看,得到好评价,这非常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家长也乐于为子女加“星”。这些好评价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充满向往。
要问为什么学生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体验到学习成就感,那是因为,晓曼已经把“脚手架”给搭建好了,学生不会不愿做,做了不可能不达标。教师“主导”的功夫,几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课堂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晓曼设计了为生字注音、朗读给同伴听、写字、找字……像是接受检测,像是评价,像是学习,像是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好了基础。
最精华的是协作创作和展示活动。这一课时教学的难点是会用“有的……有的……个个……”说一句完整的话。晓曼干脆让学生帮助蚂蚁想搬粮食的办法,这样,既化解了难点,又发展了思维,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们诧异:老师用什么魔法,让孩子追着家长放视频?单从课前、课堂设计的每个步骤来看,似乎都没有必要“迷”到这个地步。
但是,把课前、课堂联系起来可以发现,晓曼工于心计地“主导”,一个个“脚手架”帮着学生“攀登”,一次次成功的“攀登”唤起孩子浓厚的兴趣,用活了系统设计妙法。原来,“魔法”来自于“主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