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个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为青少年学生开阔视野、研究性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等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创新性“主体”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但也应看到,网络同样带给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影响。
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玩游戏的占62%,聊天的占54.5%;另据调查显示,曾访问过色情网站的占46%,有4.9%的人承认经常去看;19%的中学生已经有过或正在进行网恋,21.6%的学生有准备网恋的想法;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回答上网是为了“搜索信息”或“下载软件”。
很多学生将青春与时间大量倾泄在了网络上,而他们们所获得的是身体素质的下降、道德的滑坡和人格的逐渐毁灭。频繁地接触互联网,频繁地进行非正当学习行为,频繁地接触暴力、凶杀、色情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内向、急躁、冲动而又孤僻的性格。由于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得他们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迷恋和依赖思想,对现实社会逐渐冷淡和疏远。
现在,有好多学生非常崇拜黑客和病毒的编写者,有的甚至利用从网上下载的黑客工具去入侵别人的电脑来模仿他们;在学校的教学中,有时也会看到学生之间利用网络互相进行攻击。这一切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吗?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网络公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一环。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其将道德观念上升为道德信念,从而支配其外在的行为。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需要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培养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除依据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外,还应从学生的情感、品性、修养等方面进行拓展教育。其方法也很多,如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班级建设、自我管理等,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许多学生把自己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攻击、谩骂当作一种本事,为此也受到同学的“佩服”。这种羞耻心的缺乏,让我们感到悲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孩子的羞耻感,这是每位老师需要掌握的一根魔杖。”羞耻心的道德价值如此之大,但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学生在网络上对别人攻击,我们往往是批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换个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一种羞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影响他自己的形象,相信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危害,自然也不会再这样做了。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一些缺乏道德的行为进行模仿,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特点所限,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由学生的情绪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对自己行为的合理性缺乏认识,导致他们的需要(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经常处于又协调又矛盾的状态,时而因家长、教师、社会的否定而难以实现,成为学生产生偏激情绪的主要根源。所以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培养他们在自己的观念与教师、家长、社会的认同相矛盾的时候,约束自己的行为。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外界的教育,如同治病一样,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只有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着不足。我们在教育学生不该做什么的同时,应当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应在交流方法、方式上加以研究,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如可用以理育情,向学生讲清道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教育的理念;可以以情育情,学生的情感具有易感染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需要渗透的道德教育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以行育情,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激励学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是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人的情感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通过自身的行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除了上述几点我,学校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往往为多数学校所忽视。培养一支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自律意识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等必要的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并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和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
网络为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提供了方便,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延伸的重要工具。在教给学生令人心动的网络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因为我们不希望网络成为学生走向毁灭的温床,使学生走向犯罪。
收稿日期:2011-07-03
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玩游戏的占62%,聊天的占54.5%;另据调查显示,曾访问过色情网站的占46%,有4.9%的人承认经常去看;19%的中学生已经有过或正在进行网恋,21.6%的学生有准备网恋的想法;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回答上网是为了“搜索信息”或“下载软件”。
很多学生将青春与时间大量倾泄在了网络上,而他们们所获得的是身体素质的下降、道德的滑坡和人格的逐渐毁灭。频繁地接触互联网,频繁地进行非正当学习行为,频繁地接触暴力、凶杀、色情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内向、急躁、冲动而又孤僻的性格。由于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得他们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迷恋和依赖思想,对现实社会逐渐冷淡和疏远。
现在,有好多学生非常崇拜黑客和病毒的编写者,有的甚至利用从网上下载的黑客工具去入侵别人的电脑来模仿他们;在学校的教学中,有时也会看到学生之间利用网络互相进行攻击。这一切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吗?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网络公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一环。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其将道德观念上升为道德信念,从而支配其外在的行为。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需要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培养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除依据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外,还应从学生的情感、品性、修养等方面进行拓展教育。其方法也很多,如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班级建设、自我管理等,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许多学生把自己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攻击、谩骂当作一种本事,为此也受到同学的“佩服”。这种羞耻心的缺乏,让我们感到悲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孩子的羞耻感,这是每位老师需要掌握的一根魔杖。”羞耻心的道德价值如此之大,但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学生在网络上对别人攻击,我们往往是批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换个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一种羞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影响他自己的形象,相信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危害,自然也不会再这样做了。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一些缺乏道德的行为进行模仿,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特点所限,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由学生的情绪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对自己行为的合理性缺乏认识,导致他们的需要(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经常处于又协调又矛盾的状态,时而因家长、教师、社会的否定而难以实现,成为学生产生偏激情绪的主要根源。所以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培养他们在自己的观念与教师、家长、社会的认同相矛盾的时候,约束自己的行为。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外界的教育,如同治病一样,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只有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着不足。我们在教育学生不该做什么的同时,应当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应在交流方法、方式上加以研究,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如可用以理育情,向学生讲清道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教育的理念;可以以情育情,学生的情感具有易感染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需要渗透的道德教育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以行育情,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激励学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是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人的情感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通过自身的行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除了上述几点我,学校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往往为多数学校所忽视。培养一支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自律意识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等必要的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并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和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
网络为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提供了方便,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延伸的重要工具。在教给学生令人心动的网络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因为我们不希望网络成为学生走向毁灭的温床,使学生走向犯罪。
收稿日期:201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