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前6组21篇课文,有10篇是精读课文,11篇是略读课文,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中,首次出现略读课文多于精读课文的现象,这说明略读课文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然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据笔者调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等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功能被精读课文所取代,削弱了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由于略读课文既没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也没有词语、句子、段落积累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把略读课文视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根本谈不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种倾向使得略读课文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从叶老的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1 精读“主体”的“补充”
  “补充”什么呢?简言之,补充精读课文“主体”的不足。如:人教版六(下)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然而,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地区、民族独具特色,衣食住行各不相同。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反映的是“节日风俗”,我们知道除了北京的节日风俗,还有其他地区的节日风俗;除了“节日风俗”,还有其他的民风民俗。故除了《北京的春节》外,教材中还编写了略读课文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反映维吾尔人豪气、豁达、乐观的《和田的维吾尔》。这样,在文化、民居、人物等方面进行补充,尽可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华民风民俗”。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 精读“准备”的“应用”
  “应用”主要指应用精读中学得的阅读方法和获取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人教版六(下)第二单元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在阅读知识与能力方面,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作为全文结构,其写作特点是表达顺序清楚明白。二是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其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三是文章有较多的场景描写,有较强的画面感,其写作特点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以上三个写作特点应在精读课文中习得,在后面三篇略读课文中加以应用,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习作表达”为例进行探讨:一是依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导语第二自然段指出:“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它提示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明确了读写训练点。由此,我们在单元导语中可以看出,本单元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是依据精读课文。为了达到单元导语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依据课文的特点及课后思考题,可将教学目标定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及详写、略写的好处。”由此,后面三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可定为:“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是,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各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列表如下:
  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依据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略读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就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的性质而言,精读课文侧重于“学会”,略读课文侧重于“会学”。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在以上思想的引导下,略读课文大体上可作如下设计:
  
  1 “提示”引路,简化课堂结构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了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如《和田的维吾尔》前的连接语:“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以上连接语中,“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在主题内容上进行过渡,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饶有兴趣的风俗呢?接着提示:“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在文章的内容方面再次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概括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交流”什么,怎么“交流”,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可以交流读后的体会,也可以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这样情感上铺垫,能力上迁移,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连接语,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既能事半功倍,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抓住关键,精读课文重点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如《藏戏》一文,一是要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结构安排的:先是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继承和发展。二是可抓住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教学。其一,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如:“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急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课文中的这段话,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让学生重点理解这段话,对感悟后面藏戏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可以作为重点句子加以处理。其二,体现表达形式的重点句子。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除了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表达,特别是略读课文,此项任务显得更为重要。表达的顺序、表达的方法、语言的风格等等都可以作为重点句子来教学。如:文中“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本句话看似平平常常,但在全文布局谋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结藏戏的三大特点,接着用“还是”转折,介绍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教学时,在理解内容与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提高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3 课外拓展,增大课堂容量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叶圣陶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外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加开放,这在教材编写的体系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藏戏》一文,课前的连接语:“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都非常有名。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文重点讲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关注其他的剧种,如:浙江的越剧创始人是谁,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外阅读材料。另外,也可以从表达的角度选择有关的文章,如:在表达顺序上,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在表达方法上,运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等等,都是扩展阅读的首选材料。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要将师生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从一课书引向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其他文献
《画家和牧童》(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1课)中有三个“不相同”:  1,“知识不相同”。牧童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孩,似乎年幼无知,而戴嵩是个大人,而且是人们“纷纷夸赞”的大画家。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知识上有很大的差别。  2,“职业不相同”。牧童的任务就是放牛,因此很清楚“两牛相斗的时候”“尾巴夹在后腿中间”的动作,并且知道这是因为它“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这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而大画家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作者及审稿专家,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与期刊信息化水平,完善网络采编系统功能,经过前期的调整与试运行,《体育教学》编辑部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开通由中国知网开发的国际化、规范化的网络采编系统——“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本刊采编系统网址:http://tyjx.cbpt.cnki.net,作者第一次投稿前,請先登录作者投稿系统进行用户注册,待注册成功后再进行投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经验;论坛  2020年12月24日至28日,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指导,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论坛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第三期全员体育育人项目培训班”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  本次论坛以“解读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推广体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为主题,来自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
关键词:阳光体育;引领;棠张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2-0014-01  铜山区棠张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浪溪河畔,是徐州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浸透心灵。建设了和谐高效充满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了阳光体育的
关键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开学  2020年4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形势,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疫情形势的变化发展和教育领域的防控工作联系越来越紧、影响越来越大,教育系统要更加精准研判、准确把握,
本刊记者:王老师,我通过微信号对您的工作室主旨有所了解,能否介绍一下该主旨的背景和思考?  王德刚:我们工作室的教育主旨是:探索课堂教学奥妙,谋求教育科研品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该信念主旨的拟定是以我及工作室成员的成长阅历、工作体悟和发展愿景为基础,以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法实践、教育科研和创新发展为主体的。该主旨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已确立,并写进了工作室的台账资料和微信号页面,在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
数学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数学文化传播与学习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少年来,数学教育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数学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的课堂里一直处于难学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一线体育教学教研40余年的实践经验,对当今主流的“学、练、赛、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升华,从实践中总结出“课标、课程、课堂的理念认知与理解贯通的一体化”“教材、教案、教法择撰一体化”“气质、气动、气场磁力一体化”“准备、基本、结束三段式教学一体化”等实操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理念,为广大一线同仁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并以一个老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创新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教学理念]   这是一堂典型的情感感悟课。课文是一篇情节叙事看似比较简单的课,但非常感人,且很紧张。每一个情节,仔细品味,都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几乎处处精妙,值得慢慢咀嚼。在教学中,不仅应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显性情感因素,而且要发掘隐性情感因素。让学生体味到文本蕴涵的深义,感受到贯穿全文的母爱。因此,必须有一条线将这些富含情感因素的点串起来。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自然、社会、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在教学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排斥甚至厌恶数学学习,原因在于这类学生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易发生困难和错误,这种困难积少成多,导致思维受到了限制,造成数学学习水平下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数学语言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