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已有超过50%的上班族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多于90分钟。在上下班路上长时间地来回奔波似乎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回头看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小白领们,“在路上”的他们是苦不堪言呢,还是有着一份看风景的心情……
上班路上
上班路犹如肠梗阻
文/沙然
闹钟七点响,条件反射般弹起来。光脚跳下床,在冰凉的地板上蜻蜓点水,冲进浴室打开龙头哗哗啦啦洗澡。水温40度,据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人也清醒得快一点。
我的习惯是,在没有装扮好之前,绝对不能走出家门。因为你不知道今天将遇上什么人,万一,与曾经背弃你的男子狭路相逢,非得让他惊艳得乌珠弹落,把肠子悔青了不可。
有超过一半的上海女子如我所想,所以也就有超过一半的女子在暗中较劲——不论同事或是毫不相干的路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出门就开始了,九点之前的上班路上,当头对面,倘遇上妆容精致搭配协调的女子,彼此都在心里给对方打个分。女人是女人的天敌。
我做过最远的一家公司位于虹口。地铁5号线倒1号线再倒3号线,有时竟会糊涂到,下了车却忘了再怎么转乘,须默想好一会儿。路上费时一个半钟,好在总在地下转悠,且大部分时间都有位子坐。于是,我核计着,一寸光阴一寸金,该怎么利用呢?
最要紧的是补觉。我前生大概是只猫头鹰,状态最好的时候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一日之计在于夕,深夜更是我的黄金时段:看书过目不忘,写字文思泉涌,就连唱歌也能罕见地飚出花腔女高音来。众人皆醉我独醒,怎舍得拂袖睡去。所以早起于我而言实在是人生第一吃苦事,没奈何,谁叫我是“职业女性”呢?缺的觉只好在车上补。地铁开得平稳,觉也睡得塌实。路长,不用担心坐过站,倘真过了,再到对面坐回来就是了。于是安然闭上眼睛。
香梦沉酣,忽然脖颈里冰凉一片。我正纳闷呢,怎么早起还万里晴空,一些些就雨雪霏霏呢?伸手一摸,粘稠腥湿,不知为何物。这下是彻底惊醒了,侧身一看,一个睡得比史湘云还死的20多岁的小伙子正斜靠在我身上,一嘴的哈喇子飞流直下三千尺,落到我的颈窝里,形成一个瀑布潭。大叫着跳起来,那厮终于活过来,见状一脸羞红,连声道歉,拿出餐巾纸要给我擦。
从此再不敢在车上睡觉。开始想新辙。
第二招是听歌。带了MP3,一上车就开始听。起先是京剧,难免跟着打节拍,听到逸兴遄飞处,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几次被身旁的乘客侧目,说我“扰民”。于是换成了轻摇滚——不敢放《雪地里撒点野》这样劲爆的曲子,只是幸福大街、二手玫瑰、零点的歌。有一次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我说你是一个流氓,你白白长了一张中产阶级的脸庞,你白白长了一双硕大无比的乳房。你左边的乳房那么忧伤嗷嗷,其实它让我感到伤感……”左边恰巧坐了一位母亲,捂着儿子的耳朵忿忿地逃掉了。貌似还“呸”了一声,这让我很受伤。
最后只好看书了。地铁里看的书和马桶上看的书应该同属一类。但说实话,在马桶上看要畅快得多。盖因为地铁里,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犹如肠梗阻。哎呀呀,上班的路上,无论做什么都不那么淋漓倜傥。
地铁里的对话
文/吴剑
坐地铁上班,已成了许多上海人生活中的必需。地铁准时、快捷,唯一的缺点是:高峰时不堪拥挤。那份拥挤,令我不禁联想起了十几年前上学挤公交车的场景——上面的人下不来,下面的人吊着车门不放,于是骂声四起,怨声载道。当时形容早晨的挤车,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对面的乘客打个饱嗝,你就能清楚地知道他早上吃的是肉包子还是素包子。
今时今日,毕竟时代变迁,地铁的挤和公交车的挤还是有区别的。骂声少了,人们讲文明了;眼前的新鲜事物多了,有玩MP4的、人手一份拿着“地铁风”的、有用蓝牙叽里呱啦大声讲话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地铁里耳边所听见的城市语言,它的发音不再是上海话一种,而是南腔北调大汇聚,有时候,听着那些压根弄不懂意思的四川话、河南话甚至法语,仿佛置身的不是上海。
那一天早晨,就在如此拥挤的车厢里,正在揣摩着上海地铁和当年的上海公交之异同时,一个穿着还算干净的乞丐蹒跚而来,一边挤,一边伸手向四周的乘客索钱。地铁上的老乘客都知道,这些地铁乞丐就像地铁站里的寄居虫,虽然管理部门严禁乞讨行为,但是他们总有办法钻空子。
每天几乎都能碰到这些乞丐的乘客已经对此熟视无睹,所以,面对这个清晨的乞讨者,大家都以冷漠视之。正在乞丐颗粒无收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爸爸,你就给这讨饭的一元钱吧……放眼望去,坐在长条凳上发着国语声音的是个穿着小学校服的男孩,那个乞丐此时正站在男孩的前面。“不给,那么挤的车厢还来凑热闹,给他干什么,年纪也不大!”孩子爸爸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响,惹得其他乘客们都尽力在拥挤的地铁里调整着自己的姿势,以便能看清这对父子。
“我看他刚才一分钱都要不到,那么可怜,你就给他一元钱吧。”小男孩也放大了声音。此时,我注意了下那个乞丐,他显然也为这一幕所动,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变化,但眼神里仍有期待。“不给!如果大家都给他钱,那他就天天来这里‘上班’了,日子太好过了!大家都应该不给他,地铁里也是这么规定的,让他到地铁外去讨饭。”父亲摆出了说教的口吻,小男孩明显不服,“那外面那么冷,他在外面讨饭会冻坏的,地铁里有空调啊!再说了,如果谁都不给他钱,那他坐地铁的钱也拿不回来了,那也要几块钱呢。”这明显就是孩子的思维了,果然,父亲给他当头棒喝:“他们会买票?他们都是翻栏杆进来的……”
看那孩子,胖嘟嘟的脸庞低了下来,显然他被这句话弄得有点懵住了,因为没想到这一点,所以根本无力再“回击”他的父亲。就在孩子陷入窘境时,那个乞丐忽然开口了,“我是买票的,地铁里现在管得很严了!”简简单单说完,他扭头便走,地铁里虽然很拥挤,但是他走得倒是很顺畅……
这也许是每天都在地铁里发生的故事、对话,但自打那天清晨,在我的上班途中亲眼所见这一幕后,我很怕回想它——总觉得心里面隐隐被此敲痛了。至于痛在哪里,我说不清楚……
一路感性
文/艾米
每天早上最烦心的事不是赖床不是醒不来,而是今天要穿什么衣服。这一件事情,基本会把我整个清晨的脑细胞耗费掉。
刷牙洗脸完毕后,开始对镜试衣。心情又无端地down,衣服不够美丽不够多,想我何时才能像同事Iris那样,人又高挑衣服又多外加有疼她的男友。
出门时阳光很大,晒得我发晕,咒骂自己忘记打伞——如果我的每一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万里无云,都可以心情亮堂堂,那该多好。昨天是情人节,我一个人过,独自坐在影院第一排的最中间位置,嚼着吉百利为自己庆祝节日。电影放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上颚已经完全被巧克力味道融化掉,内心则像被熨斗烫过一般风平浪静。
而现在,想到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在今天完成,我又开始忿忿,踢走了脚边的小石子,开始啃我随身带的苹果——吃对于我来说,永远有着极深的诱惑力。我喜欢用咀嚼来化解内心的失衡,好在我始终都很苗条,不必费心费力吃了再减。
同事羡慕我每天步行15分钟便能到公司的逍遥,他们得辗转两三部车经历淮海路的拥堵才能安然停靠,而我则笃悠悠转眼便到。其实他们不知道,早晨9点淮海路的商店因为缺少人烟,也会带有萧条和不景气的意味;他们也不知道,我真想哪天也有每天早晨在911公交车上一路睡着睡着就到淮海路的经历;他们还不知道,委屈的时候我会想,我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好几天早晨都不想再去那个高跟鞋满厅的office了。
当我准备啃第四口苹果的时候,突然被淮海路路边新开柜台上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吸引住了视线。它们被制作成了各种水果的模样,晶莹闪亮,可爱至极。有的是鲜嫩的荔枝,有的是切了一半的苹果,有的是开了口的糖炒栗子,还有以芝麻充当瓜仔的火红色西瓜……这些糖葫芦的长相简直让我遗忘了它们的真实身份,自顾自在脑中闪回出艾静的歌词:“糖葫芦好看竹签儿串,象征幸福和团圆。”我向营业员要了那串苹果状的糖葫芦,由右手擎着,继续走。
品着甜美的糖葫芦,我的内心突然释然——今天早晨其实这样美好,二月天却吹着六月般的和风。所以面对如此厚爱我们的老天,实在没有必要对自己不好,没有必要充满幽怨。所以,即便现在突然天气大变,狂风刮起,我也会照旧拿着可爱的棒棒糖,边走边唱艾静的歌,在早晨9点的太阳光下,引来路人回首频频。
下班路上
公车上期待艳遇
文/奇奇
母亲给我起名汽水。公司的女生们最喜欢开我的玩笑:汽水汽水,下班请我们喝汽水!她们其实都很可爱,可是无一能进入我的视线。
而今天,这个穿着别致白风衣的女生,竟轻易在我的印象里打上了深刻的标记。当她转过头来,眯着眼睛看车牌的时候,我不禁笑了笑,然后,默默在心里许了个愿。
没想到,那辆明红色的911开过来的时候,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她坐在了我的前面。
我看见几个女同事坐在这辆911的第一排,她们没有发现我。这样也好,因为我的视线只盯着前排的她。她上班也在我们这幢楼吗?她在哪儿下?她有好朋友吗?我一无所知但是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她扭头看窗外的风景,却始终没有将头扭过90度来,不,甚至连75度也扭不到。窗外,是冷凝的冬日,我将会从这个终点站坐到那个终点站。好漫长的旅行。
这时,我看见最前排的那个同事站起身来,朝着我的方向叫着,汽水汽水,明天下班一起去烧烤店吗?我就猜到,她们一旦看见我一定会叫住我,大呼我的名字。她一定听到了,汽水这个名字,在她看来,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好玩。她好像有一点心理变化,只是最后,她的神态还是原先看上去的那样,像冬天里的冰激凌。不去了,我要回家睡觉,我缓缓地回答她们。
她拿起一本书来看,无意中我瞥到了书名,是本卫斯里的科幻小说。我略皱眉,那样的女孩子,看童话书也许更好些。在她翻过书的第五页时,她起身,我知道她定是到站了,在她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奇怪的熟黏在我们身边涌动。同时,我悠悠地叹口气,望望窗外萧瑟的风景,开始希望奇迹。
明天下班,我还会在这辆911上看到她吗?在这座钢筋森林铸造的城市里,会发生属于我的奇迹吗?
下班路,路漫漫
文/杜瓦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城市白领遭遇的普遍困惑——下了班,你去哪里?
回家吗?吃完了饭就做“沙发土豆”,活生生地压抑在现实空间里。别就此骂我不孝,和父母长辈真的没有太多话好说,也懒得听他们的絮叨;
出去玩?一天两天还行,但除非你是派对动物,否则,总有厌烦、虚空的时候;
安排饭局?尚未婚配的好朋友、老同学都能来凑数,但是上班的地方你东我西,下班高峰时,地铁太挤,叫差头等老半天,好一点的饭店都爆满,于是兴致索然。由此还发明了一句个人名言:金钱可以AA制,时间却不可以AA……
下了班,能去哪里?成为了难解的现实迷题,于是,我常常一个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方向是对的,速度是慢的。
饿了,走进单位附近著名商圈的再旁边的那家小餐馆。点上两个小菜,来瓶啤酒,做一回逍遥士。经常,会看见那个胖胖的韩国姑娘也在慢慢咀嚼。记得她,不是因为容颜美丽,而是初次相见时,眼见她竟点了一大碗排骨面、一个羊肉煲、一盘清炒鳝丝,结果,面吃了一半,其他的菜不见有多少进了胃里……语言不通,所以每次偶遇,就是点点头,现在她学乖了,只点一碗面或者一个煲加一碗白饭。很想问问她,是不是也遭遇着下了班去哪里的困惑?但终究还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羞涩作祟,放弃了。
闲得发慌了,便走过几个站点,到隐藏在热闹的徐家汇背后的台球房里打上几局。无伴不要紧,几十元钱请个年轻、美丽的女教练打上几局。那回,打得正兴起,人家的男朋友来送花,惹得小姑娘魂不守舍,让我终于侥幸赢了一局。再打就没意思了,于是埋单走人,我终究是要回家的,那就留一点时间给需要的人。
回家的路线上,会路过季风书店。在里面呆上一小时以上的经历,还是在读大学时。现在,连走进去的勇气也没有了。前不久买的书,还静静躺在床头,又何必再去暴殄天物?
经常,就是这样吃吃玩玩,一个人看似热闹实则空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原本可以7点左右到家了,可偏偏总是要守在夜黑才掏出家门钥匙,打开,走进去……
下班路上能做的5件事
文/沙然
第一,补妆。在电梯口明亮的立柱前,审视一下自己的状态对不对劲,妆容有没有花掉。公司里曾经有一位同事美眉,午休时趴在桌上小憩,一觉醒来吓煞我也,眉毛没了,睫毛膏全贴在下眼睑上,头发乱作雀巢。由不得我想起一句古文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约会总在下班后,补妆更是重头戏了。
第二,兜小店。下班路上,脚步悠闲,可以约姊妹淘,也可以自个儿晃荡。白领MM的公司往往在南京西路、淮海路、长乐路、徐家汇这些高档写字楼汇聚之地,周边最多的就是各色各样的外贸小店,常有稀奇古怪花枝招展的鲜衣靓饰,杯盘碗盏,即使不买,看着也欢喜,一天的疲劳愁闷全部荡涤。
第三,闻香止步。下班路上,常有蛋糕房的奶香飘来,千万不要因为惧怕卡路里而加快脚步舍它而去。对着玻璃橱窗看那些丰满莹润的掼奶油、巧克力慕思、火焰可丽饼以及上面鲜艳欲滴的红樱桃,多么美好和幸福啊!买一只上海最美味的蛋挞,或者最喜欢的舒芙礼,边走边吃,你会觉得,生活假如没有甜蜜作点缀,只是一杯难以入喉的苦咖啡而已。
第四,畅游书海。你可有隔三岔五到书店转转的习惯?上海设在地铁站里的书店不少,且有越做越大的趋势。季风、明君、深喜,各具特色。书上架很快,时尚度高,流量也大。某天菲儿说她的书出了,第二日我一进季风就看到了一摞熟女。
第五件事,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事了——观察来来往往千姿百态的人们。你的轨迹是怎样与他们相交并错过,那些面孔可曾见过?他们带着怎样的历史与故事与你迎面相逢?每一张陌生的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脸都在向你诉说。我是如此痴迷于此。我是如此恋恋于那些过往。记得一苇说她小时候,爸爸常常带她去鲁迅公园,观察同一条长凳上不同的人的特征和表情,猜测他们的身份与性格;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今时今日,我也在做,每一个夕阳西下,落日熔金的傍晚。不亦快哉!
奔波的小白领
对角线穿越
文/阿英
朱先生是长途跋涉的上班男人。他家住上海的西南角,单位却在上海的东北角,简直就是一个对角线。他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通常是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8点半到家,真可以算得上披星戴月。而且不光是时间长,车费也够贵的。正常情况下每日路费为16元,一个月要300多元。不正常情况下,比如“看时间来不及,地铁出来就直接叫车去单位了”,这样一个月下来又得多加几十块。
像朱先生这样的上班男人其实是一个大类:他们每天从城市的这个方向,奔波到城市的那个方向。穿着整齐的衣服,提着一个比较有样子的公文包,出入高级的商务楼。我们称他们为:小白领。他们年轻有力,但是不愿意多走两步路,不愿意早起床几分钟。他们习惯坐地铁上下班,习惯于在路上听mp3,或者用手机看小说。通常,他们赚着两三千元的薪水,却承担着四五百元的交通费。他们的理由是:“总不能穿得西装笔挺的,每天骑个自行车,蓬头垢面去上班吧?”小白领就是这样,走得很潇洒,其实有点悲哀!
拼车族
文/牧涵
一边是拥挤的公交车,一边是开支不菲的出租汽车,每月两三千元钱的打车费。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在这两种公交工具面前困惑踌躇:廉价的舒适度当然不敢苟同,舒适的又实在是开支过高。忽然,一种“小公交”乘坐方式——“拼车”出现了:几个人搭一辆车出行,让无车白领们出行享受舒适的同时也节约下了不少的银子;而有车却不阔绰的白领也认为这是一种降低养车成本的好办法。
讲起“拼车”经历,李先生掩饰不住地激动:在城郊买了套四室两厅的房子,住得倒是挺自在,但是每天倒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才能到公司,上班渐渐成了件痛苦的事情。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他咬咬牙又买了辆车。
堵车、车位紧张,养车费用高,一系列的问题,被他那些有车没车的亲友提了出来,还预言他一定会后悔。李先生管不了那么多,执著地步入了自己的有车生活。开着车子行走在路上,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缓慢行驶的公共汽车,他的心底冒出一丝惬意的感觉。乐悠悠地开了几天车,立即得到了靓女的“眷顾”。同一小区的一个女孩和他上班的线路一致,她在饱受交通之苦但还无钱买车的状况下,索性提出有偿搭乘李先生的顺风车。这对于他来说是意外的收获,不仅有人分担汽油钱,还省去了一路上的寂寞。后来,李先生的车又多了两个同小区的“乘客”,这样一来,他每月的油钱全省了,还多了几个形影相随的朋友。
汽车梦
文/承杰
想要买车是很早的事了,当初刚从大学毕业才一二年的时候,年轻气盛,特别想有车。到2002年下半年要换单位时,就在过度期报了名去学车,为到新单位后不久就能买上车的打算作准备。如此心切,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车对一个二十五六的小青年来说就是人生成功如意的一个表现,有炫耀的心理在里面;二是有了车就意味着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之伸展,时间为我延展……
但当买车拖到现在终于要下手时,却分明地看到,有车并不能代表人生成功如意,更不能炫耀,这年头车子越来越是玩具、工具而已;有车也换不来更大的自由,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小车,行车举步维艰、停车左右为难,在城市里行走往往反不如的士、自行车来得方便。一言以蔽之,车多了。
到现在的单位工作已是第5个年头了,要算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就有7年了,疲态、疲性慢慢地滋生起来。有车反而觉得会失去习以为常的工作节奏,最典型的就是自己有车不坐班车就不能迟到了;反而觉得工作起来自己的成本增加了,自驾车上下班和坐班车上下班对工作没什么大的影响,毕竟我们部门在外面跑的机会要少,开来开去就为上下班没啥值得。总而言之,车的用处不大。
朋友说买车是为了假日里出游,我很同意。推而广之,买车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可不是吗?所以才会在买车时掂量着口袋里的银子,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地去了解,看每个品牌背后的汽车文化、历史故事和精神意蕴;一个型号一个型号地去熟悉,看各种车型代表的个性、塑造的形象;一个配置一个配置地去比较,看哪种配置是必须的,哪种配置是多余的,综合衡量、取舍;一个色彩一个色彩地去选择,希望选中自己最最喜欢最最与众不同的花样。总之是要买性价比最高的爱车。这样的左挑右选、前顾后瞻不是为了自己就难以解释了。
买车讨价还价的过程也是一种考验,我抱定不急着买进的思想,作好和店家长期斗争的准备,借年关之利,砍价、争赠品、要求自己做保险等等,杀进杀出、反反复复几个回合,终于砍到一个比较真实的价位。今天是个好日子,所以我挑这天去提车!银色的小狮子终于要到手了。
一个北京男人眼中的上海的哥
文/陈晓卿
约的六点半饭局,不到六点,我就下楼,准备打车。
十字路口,木然地站立着很多人,每人手里,拿了一个饮料瓶,我心想:不会是练那什么功的吧!直到我十五分钟打不上车,我才明白,他们和我一样,是在这里等车的。上下班高峰,上海的市中心出租车特别少,像我这样一个外地来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等。
半小时后,终于在福州路上见到一辆空车。上海的出租车是我在国内见过的最规矩的。座套雪白,每天都换,司机也带着白手套,透着干净。而且在上海出过这么多次差,从来没有一次挨宰的经历,这让一个在北京挨宰惯了的同志多么的不适应啊!
有一次在上海打车,司机对我说,现在加油站没人,他去加个油,我不同意他就不加,我答应了。在加油过程中,他提醒我已经把计价器打到了“暂停键”上,等开出加油站很远他才重新开始计价,算是对我宅心仁厚的回馈。上海人很精明,很会算计,但从来不会主动占你便宜,这次到上海,我再次领教了。
我住的宾馆在外滩,但办事的地点在浦东,每天两个往返,走南浦大桥,每个单程四十五块,正负一块钱,屡试不爽。我买了一份地图,没事的时候翻了翻?发现走延东隧道可以近不少呢!尽管我对上海的哥们的职业道德没有怀疑,但好奇心让我决定试一试新路线。
执行这次试验的是著名的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的一位师傅,听了我的建议,他不住摇头,说那条路其实很堵的,我说我外地来的,看看明珠塔啦。于是我们一路通畅地接近了陆家嘴,但突然,前面的车再也不动了,我们改成在车海里爬行,尤其进了隧道,车堵得我甚至有了黄浦江水要从上面泄漏下来的恐惧。到宾馆,五十元,而且,比原来的时间多了五十分钟。五十分钟啊,捏脚的小姐都可以翻台了!真是自取其辱。
上海的哥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从来不主动和你说话,比如我们在路上堵着,司机和平时一样毫无怨言,我能看出他也很着急,但坚毅的嘴角连抽动都没有。我只得主动上去攀谈。
我:师傅啊,你们平时开车都不说话的啊?
他:公司规定,不允许主动和乘客搭腔。
我:我们北京的出租师傅都很爱说话的。
他:是,我去过北京,坐过你们的出租车。
我:……他们说话很有趣吧?
他:是,很有趣。
我:(有点冷)……可以举个例子么?
他:他问我哪里来的,我说上海。
我:(更冷)……然后呢?
他:他就问我“现在你们市委领导班子团结吗?”关他屁事啊。
我:……(寒!)
师傅这才第一次正眼看我,他耸了耸肩,很国际化的样子。车,静静地在车流里缓缓前行。
上班路上
上班路犹如肠梗阻
文/沙然
闹钟七点响,条件反射般弹起来。光脚跳下床,在冰凉的地板上蜻蜓点水,冲进浴室打开龙头哗哗啦啦洗澡。水温40度,据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人也清醒得快一点。
我的习惯是,在没有装扮好之前,绝对不能走出家门。因为你不知道今天将遇上什么人,万一,与曾经背弃你的男子狭路相逢,非得让他惊艳得乌珠弹落,把肠子悔青了不可。
有超过一半的上海女子如我所想,所以也就有超过一半的女子在暗中较劲——不论同事或是毫不相干的路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出门就开始了,九点之前的上班路上,当头对面,倘遇上妆容精致搭配协调的女子,彼此都在心里给对方打个分。女人是女人的天敌。
我做过最远的一家公司位于虹口。地铁5号线倒1号线再倒3号线,有时竟会糊涂到,下了车却忘了再怎么转乘,须默想好一会儿。路上费时一个半钟,好在总在地下转悠,且大部分时间都有位子坐。于是,我核计着,一寸光阴一寸金,该怎么利用呢?
最要紧的是补觉。我前生大概是只猫头鹰,状态最好的时候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一日之计在于夕,深夜更是我的黄金时段:看书过目不忘,写字文思泉涌,就连唱歌也能罕见地飚出花腔女高音来。众人皆醉我独醒,怎舍得拂袖睡去。所以早起于我而言实在是人生第一吃苦事,没奈何,谁叫我是“职业女性”呢?缺的觉只好在车上补。地铁开得平稳,觉也睡得塌实。路长,不用担心坐过站,倘真过了,再到对面坐回来就是了。于是安然闭上眼睛。
香梦沉酣,忽然脖颈里冰凉一片。我正纳闷呢,怎么早起还万里晴空,一些些就雨雪霏霏呢?伸手一摸,粘稠腥湿,不知为何物。这下是彻底惊醒了,侧身一看,一个睡得比史湘云还死的20多岁的小伙子正斜靠在我身上,一嘴的哈喇子飞流直下三千尺,落到我的颈窝里,形成一个瀑布潭。大叫着跳起来,那厮终于活过来,见状一脸羞红,连声道歉,拿出餐巾纸要给我擦。
从此再不敢在车上睡觉。开始想新辙。
第二招是听歌。带了MP3,一上车就开始听。起先是京剧,难免跟着打节拍,听到逸兴遄飞处,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几次被身旁的乘客侧目,说我“扰民”。于是换成了轻摇滚——不敢放《雪地里撒点野》这样劲爆的曲子,只是幸福大街、二手玫瑰、零点的歌。有一次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我说你是一个流氓,你白白长了一张中产阶级的脸庞,你白白长了一双硕大无比的乳房。你左边的乳房那么忧伤嗷嗷,其实它让我感到伤感……”左边恰巧坐了一位母亲,捂着儿子的耳朵忿忿地逃掉了。貌似还“呸”了一声,这让我很受伤。
最后只好看书了。地铁里看的书和马桶上看的书应该同属一类。但说实话,在马桶上看要畅快得多。盖因为地铁里,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犹如肠梗阻。哎呀呀,上班的路上,无论做什么都不那么淋漓倜傥。
地铁里的对话
文/吴剑
坐地铁上班,已成了许多上海人生活中的必需。地铁准时、快捷,唯一的缺点是:高峰时不堪拥挤。那份拥挤,令我不禁联想起了十几年前上学挤公交车的场景——上面的人下不来,下面的人吊着车门不放,于是骂声四起,怨声载道。当时形容早晨的挤车,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对面的乘客打个饱嗝,你就能清楚地知道他早上吃的是肉包子还是素包子。
今时今日,毕竟时代变迁,地铁的挤和公交车的挤还是有区别的。骂声少了,人们讲文明了;眼前的新鲜事物多了,有玩MP4的、人手一份拿着“地铁风”的、有用蓝牙叽里呱啦大声讲话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地铁里耳边所听见的城市语言,它的发音不再是上海话一种,而是南腔北调大汇聚,有时候,听着那些压根弄不懂意思的四川话、河南话甚至法语,仿佛置身的不是上海。
那一天早晨,就在如此拥挤的车厢里,正在揣摩着上海地铁和当年的上海公交之异同时,一个穿着还算干净的乞丐蹒跚而来,一边挤,一边伸手向四周的乘客索钱。地铁上的老乘客都知道,这些地铁乞丐就像地铁站里的寄居虫,虽然管理部门严禁乞讨行为,但是他们总有办法钻空子。
每天几乎都能碰到这些乞丐的乘客已经对此熟视无睹,所以,面对这个清晨的乞讨者,大家都以冷漠视之。正在乞丐颗粒无收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爸爸,你就给这讨饭的一元钱吧……放眼望去,坐在长条凳上发着国语声音的是个穿着小学校服的男孩,那个乞丐此时正站在男孩的前面。“不给,那么挤的车厢还来凑热闹,给他干什么,年纪也不大!”孩子爸爸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响,惹得其他乘客们都尽力在拥挤的地铁里调整着自己的姿势,以便能看清这对父子。
“我看他刚才一分钱都要不到,那么可怜,你就给他一元钱吧。”小男孩也放大了声音。此时,我注意了下那个乞丐,他显然也为这一幕所动,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变化,但眼神里仍有期待。“不给!如果大家都给他钱,那他就天天来这里‘上班’了,日子太好过了!大家都应该不给他,地铁里也是这么规定的,让他到地铁外去讨饭。”父亲摆出了说教的口吻,小男孩明显不服,“那外面那么冷,他在外面讨饭会冻坏的,地铁里有空调啊!再说了,如果谁都不给他钱,那他坐地铁的钱也拿不回来了,那也要几块钱呢。”这明显就是孩子的思维了,果然,父亲给他当头棒喝:“他们会买票?他们都是翻栏杆进来的……”
看那孩子,胖嘟嘟的脸庞低了下来,显然他被这句话弄得有点懵住了,因为没想到这一点,所以根本无力再“回击”他的父亲。就在孩子陷入窘境时,那个乞丐忽然开口了,“我是买票的,地铁里现在管得很严了!”简简单单说完,他扭头便走,地铁里虽然很拥挤,但是他走得倒是很顺畅……
这也许是每天都在地铁里发生的故事、对话,但自打那天清晨,在我的上班途中亲眼所见这一幕后,我很怕回想它——总觉得心里面隐隐被此敲痛了。至于痛在哪里,我说不清楚……
一路感性
文/艾米
每天早上最烦心的事不是赖床不是醒不来,而是今天要穿什么衣服。这一件事情,基本会把我整个清晨的脑细胞耗费掉。
刷牙洗脸完毕后,开始对镜试衣。心情又无端地down,衣服不够美丽不够多,想我何时才能像同事Iris那样,人又高挑衣服又多外加有疼她的男友。
出门时阳光很大,晒得我发晕,咒骂自己忘记打伞——如果我的每一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万里无云,都可以心情亮堂堂,那该多好。昨天是情人节,我一个人过,独自坐在影院第一排的最中间位置,嚼着吉百利为自己庆祝节日。电影放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上颚已经完全被巧克力味道融化掉,内心则像被熨斗烫过一般风平浪静。
而现在,想到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在今天完成,我又开始忿忿,踢走了脚边的小石子,开始啃我随身带的苹果——吃对于我来说,永远有着极深的诱惑力。我喜欢用咀嚼来化解内心的失衡,好在我始终都很苗条,不必费心费力吃了再减。
同事羡慕我每天步行15分钟便能到公司的逍遥,他们得辗转两三部车经历淮海路的拥堵才能安然停靠,而我则笃悠悠转眼便到。其实他们不知道,早晨9点淮海路的商店因为缺少人烟,也会带有萧条和不景气的意味;他们也不知道,我真想哪天也有每天早晨在911公交车上一路睡着睡着就到淮海路的经历;他们还不知道,委屈的时候我会想,我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好几天早晨都不想再去那个高跟鞋满厅的office了。
当我准备啃第四口苹果的时候,突然被淮海路路边新开柜台上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吸引住了视线。它们被制作成了各种水果的模样,晶莹闪亮,可爱至极。有的是鲜嫩的荔枝,有的是切了一半的苹果,有的是开了口的糖炒栗子,还有以芝麻充当瓜仔的火红色西瓜……这些糖葫芦的长相简直让我遗忘了它们的真实身份,自顾自在脑中闪回出艾静的歌词:“糖葫芦好看竹签儿串,象征幸福和团圆。”我向营业员要了那串苹果状的糖葫芦,由右手擎着,继续走。
品着甜美的糖葫芦,我的内心突然释然——今天早晨其实这样美好,二月天却吹着六月般的和风。所以面对如此厚爱我们的老天,实在没有必要对自己不好,没有必要充满幽怨。所以,即便现在突然天气大变,狂风刮起,我也会照旧拿着可爱的棒棒糖,边走边唱艾静的歌,在早晨9点的太阳光下,引来路人回首频频。
下班路上
公车上期待艳遇
文/奇奇
母亲给我起名汽水。公司的女生们最喜欢开我的玩笑:汽水汽水,下班请我们喝汽水!她们其实都很可爱,可是无一能进入我的视线。
而今天,这个穿着别致白风衣的女生,竟轻易在我的印象里打上了深刻的标记。当她转过头来,眯着眼睛看车牌的时候,我不禁笑了笑,然后,默默在心里许了个愿。
没想到,那辆明红色的911开过来的时候,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她坐在了我的前面。
我看见几个女同事坐在这辆911的第一排,她们没有发现我。这样也好,因为我的视线只盯着前排的她。她上班也在我们这幢楼吗?她在哪儿下?她有好朋友吗?我一无所知但是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她扭头看窗外的风景,却始终没有将头扭过90度来,不,甚至连75度也扭不到。窗外,是冷凝的冬日,我将会从这个终点站坐到那个终点站。好漫长的旅行。
这时,我看见最前排的那个同事站起身来,朝着我的方向叫着,汽水汽水,明天下班一起去烧烤店吗?我就猜到,她们一旦看见我一定会叫住我,大呼我的名字。她一定听到了,汽水这个名字,在她看来,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好玩。她好像有一点心理变化,只是最后,她的神态还是原先看上去的那样,像冬天里的冰激凌。不去了,我要回家睡觉,我缓缓地回答她们。
她拿起一本书来看,无意中我瞥到了书名,是本卫斯里的科幻小说。我略皱眉,那样的女孩子,看童话书也许更好些。在她翻过书的第五页时,她起身,我知道她定是到站了,在她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奇怪的熟黏在我们身边涌动。同时,我悠悠地叹口气,望望窗外萧瑟的风景,开始希望奇迹。
明天下班,我还会在这辆911上看到她吗?在这座钢筋森林铸造的城市里,会发生属于我的奇迹吗?
下班路,路漫漫
文/杜瓦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城市白领遭遇的普遍困惑——下了班,你去哪里?
回家吗?吃完了饭就做“沙发土豆”,活生生地压抑在现实空间里。别就此骂我不孝,和父母长辈真的没有太多话好说,也懒得听他们的絮叨;
出去玩?一天两天还行,但除非你是派对动物,否则,总有厌烦、虚空的时候;
安排饭局?尚未婚配的好朋友、老同学都能来凑数,但是上班的地方你东我西,下班高峰时,地铁太挤,叫差头等老半天,好一点的饭店都爆满,于是兴致索然。由此还发明了一句个人名言:金钱可以AA制,时间却不可以AA……
下了班,能去哪里?成为了难解的现实迷题,于是,我常常一个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方向是对的,速度是慢的。
饿了,走进单位附近著名商圈的再旁边的那家小餐馆。点上两个小菜,来瓶啤酒,做一回逍遥士。经常,会看见那个胖胖的韩国姑娘也在慢慢咀嚼。记得她,不是因为容颜美丽,而是初次相见时,眼见她竟点了一大碗排骨面、一个羊肉煲、一盘清炒鳝丝,结果,面吃了一半,其他的菜不见有多少进了胃里……语言不通,所以每次偶遇,就是点点头,现在她学乖了,只点一碗面或者一个煲加一碗白饭。很想问问她,是不是也遭遇着下了班去哪里的困惑?但终究还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羞涩作祟,放弃了。
闲得发慌了,便走过几个站点,到隐藏在热闹的徐家汇背后的台球房里打上几局。无伴不要紧,几十元钱请个年轻、美丽的女教练打上几局。那回,打得正兴起,人家的男朋友来送花,惹得小姑娘魂不守舍,让我终于侥幸赢了一局。再打就没意思了,于是埋单走人,我终究是要回家的,那就留一点时间给需要的人。
回家的路线上,会路过季风书店。在里面呆上一小时以上的经历,还是在读大学时。现在,连走进去的勇气也没有了。前不久买的书,还静静躺在床头,又何必再去暴殄天物?
经常,就是这样吃吃玩玩,一个人看似热闹实则空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原本可以7点左右到家了,可偏偏总是要守在夜黑才掏出家门钥匙,打开,走进去……
下班路上能做的5件事
文/沙然
第一,补妆。在电梯口明亮的立柱前,审视一下自己的状态对不对劲,妆容有没有花掉。公司里曾经有一位同事美眉,午休时趴在桌上小憩,一觉醒来吓煞我也,眉毛没了,睫毛膏全贴在下眼睑上,头发乱作雀巢。由不得我想起一句古文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约会总在下班后,补妆更是重头戏了。
第二,兜小店。下班路上,脚步悠闲,可以约姊妹淘,也可以自个儿晃荡。白领MM的公司往往在南京西路、淮海路、长乐路、徐家汇这些高档写字楼汇聚之地,周边最多的就是各色各样的外贸小店,常有稀奇古怪花枝招展的鲜衣靓饰,杯盘碗盏,即使不买,看着也欢喜,一天的疲劳愁闷全部荡涤。
第三,闻香止步。下班路上,常有蛋糕房的奶香飘来,千万不要因为惧怕卡路里而加快脚步舍它而去。对着玻璃橱窗看那些丰满莹润的掼奶油、巧克力慕思、火焰可丽饼以及上面鲜艳欲滴的红樱桃,多么美好和幸福啊!买一只上海最美味的蛋挞,或者最喜欢的舒芙礼,边走边吃,你会觉得,生活假如没有甜蜜作点缀,只是一杯难以入喉的苦咖啡而已。
第四,畅游书海。你可有隔三岔五到书店转转的习惯?上海设在地铁站里的书店不少,且有越做越大的趋势。季风、明君、深喜,各具特色。书上架很快,时尚度高,流量也大。某天菲儿说她的书出了,第二日我一进季风就看到了一摞熟女。
第五件事,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事了——观察来来往往千姿百态的人们。你的轨迹是怎样与他们相交并错过,那些面孔可曾见过?他们带着怎样的历史与故事与你迎面相逢?每一张陌生的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脸都在向你诉说。我是如此痴迷于此。我是如此恋恋于那些过往。记得一苇说她小时候,爸爸常常带她去鲁迅公园,观察同一条长凳上不同的人的特征和表情,猜测他们的身份与性格;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今时今日,我也在做,每一个夕阳西下,落日熔金的傍晚。不亦快哉!
奔波的小白领
对角线穿越
文/阿英
朱先生是长途跋涉的上班男人。他家住上海的西南角,单位却在上海的东北角,简直就是一个对角线。他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通常是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8点半到家,真可以算得上披星戴月。而且不光是时间长,车费也够贵的。正常情况下每日路费为16元,一个月要300多元。不正常情况下,比如“看时间来不及,地铁出来就直接叫车去单位了”,这样一个月下来又得多加几十块。
像朱先生这样的上班男人其实是一个大类:他们每天从城市的这个方向,奔波到城市的那个方向。穿着整齐的衣服,提着一个比较有样子的公文包,出入高级的商务楼。我们称他们为:小白领。他们年轻有力,但是不愿意多走两步路,不愿意早起床几分钟。他们习惯坐地铁上下班,习惯于在路上听mp3,或者用手机看小说。通常,他们赚着两三千元的薪水,却承担着四五百元的交通费。他们的理由是:“总不能穿得西装笔挺的,每天骑个自行车,蓬头垢面去上班吧?”小白领就是这样,走得很潇洒,其实有点悲哀!
拼车族
文/牧涵
一边是拥挤的公交车,一边是开支不菲的出租汽车,每月两三千元钱的打车费。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在这两种公交工具面前困惑踌躇:廉价的舒适度当然不敢苟同,舒适的又实在是开支过高。忽然,一种“小公交”乘坐方式——“拼车”出现了:几个人搭一辆车出行,让无车白领们出行享受舒适的同时也节约下了不少的银子;而有车却不阔绰的白领也认为这是一种降低养车成本的好办法。
讲起“拼车”经历,李先生掩饰不住地激动:在城郊买了套四室两厅的房子,住得倒是挺自在,但是每天倒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才能到公司,上班渐渐成了件痛苦的事情。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他咬咬牙又买了辆车。
堵车、车位紧张,养车费用高,一系列的问题,被他那些有车没车的亲友提了出来,还预言他一定会后悔。李先生管不了那么多,执著地步入了自己的有车生活。开着车子行走在路上,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缓慢行驶的公共汽车,他的心底冒出一丝惬意的感觉。乐悠悠地开了几天车,立即得到了靓女的“眷顾”。同一小区的一个女孩和他上班的线路一致,她在饱受交通之苦但还无钱买车的状况下,索性提出有偿搭乘李先生的顺风车。这对于他来说是意外的收获,不仅有人分担汽油钱,还省去了一路上的寂寞。后来,李先生的车又多了两个同小区的“乘客”,这样一来,他每月的油钱全省了,还多了几个形影相随的朋友。
汽车梦
文/承杰
想要买车是很早的事了,当初刚从大学毕业才一二年的时候,年轻气盛,特别想有车。到2002年下半年要换单位时,就在过度期报了名去学车,为到新单位后不久就能买上车的打算作准备。如此心切,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车对一个二十五六的小青年来说就是人生成功如意的一个表现,有炫耀的心理在里面;二是有了车就意味着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之伸展,时间为我延展……
但当买车拖到现在终于要下手时,却分明地看到,有车并不能代表人生成功如意,更不能炫耀,这年头车子越来越是玩具、工具而已;有车也换不来更大的自由,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小车,行车举步维艰、停车左右为难,在城市里行走往往反不如的士、自行车来得方便。一言以蔽之,车多了。
到现在的单位工作已是第5个年头了,要算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就有7年了,疲态、疲性慢慢地滋生起来。有车反而觉得会失去习以为常的工作节奏,最典型的就是自己有车不坐班车就不能迟到了;反而觉得工作起来自己的成本增加了,自驾车上下班和坐班车上下班对工作没什么大的影响,毕竟我们部门在外面跑的机会要少,开来开去就为上下班没啥值得。总而言之,车的用处不大。
朋友说买车是为了假日里出游,我很同意。推而广之,买车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可不是吗?所以才会在买车时掂量着口袋里的银子,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地去了解,看每个品牌背后的汽车文化、历史故事和精神意蕴;一个型号一个型号地去熟悉,看各种车型代表的个性、塑造的形象;一个配置一个配置地去比较,看哪种配置是必须的,哪种配置是多余的,综合衡量、取舍;一个色彩一个色彩地去选择,希望选中自己最最喜欢最最与众不同的花样。总之是要买性价比最高的爱车。这样的左挑右选、前顾后瞻不是为了自己就难以解释了。
买车讨价还价的过程也是一种考验,我抱定不急着买进的思想,作好和店家长期斗争的准备,借年关之利,砍价、争赠品、要求自己做保险等等,杀进杀出、反反复复几个回合,终于砍到一个比较真实的价位。今天是个好日子,所以我挑这天去提车!银色的小狮子终于要到手了。
一个北京男人眼中的上海的哥
文/陈晓卿
约的六点半饭局,不到六点,我就下楼,准备打车。
十字路口,木然地站立着很多人,每人手里,拿了一个饮料瓶,我心想:不会是练那什么功的吧!直到我十五分钟打不上车,我才明白,他们和我一样,是在这里等车的。上下班高峰,上海的市中心出租车特别少,像我这样一个外地来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等。
半小时后,终于在福州路上见到一辆空车。上海的出租车是我在国内见过的最规矩的。座套雪白,每天都换,司机也带着白手套,透着干净。而且在上海出过这么多次差,从来没有一次挨宰的经历,这让一个在北京挨宰惯了的同志多么的不适应啊!
有一次在上海打车,司机对我说,现在加油站没人,他去加个油,我不同意他就不加,我答应了。在加油过程中,他提醒我已经把计价器打到了“暂停键”上,等开出加油站很远他才重新开始计价,算是对我宅心仁厚的回馈。上海人很精明,很会算计,但从来不会主动占你便宜,这次到上海,我再次领教了。
我住的宾馆在外滩,但办事的地点在浦东,每天两个往返,走南浦大桥,每个单程四十五块,正负一块钱,屡试不爽。我买了一份地图,没事的时候翻了翻?发现走延东隧道可以近不少呢!尽管我对上海的哥们的职业道德没有怀疑,但好奇心让我决定试一试新路线。
执行这次试验的是著名的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的一位师傅,听了我的建议,他不住摇头,说那条路其实很堵的,我说我外地来的,看看明珠塔啦。于是我们一路通畅地接近了陆家嘴,但突然,前面的车再也不动了,我们改成在车海里爬行,尤其进了隧道,车堵得我甚至有了黄浦江水要从上面泄漏下来的恐惧。到宾馆,五十元,而且,比原来的时间多了五十分钟。五十分钟啊,捏脚的小姐都可以翻台了!真是自取其辱。
上海的哥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从来不主动和你说话,比如我们在路上堵着,司机和平时一样毫无怨言,我能看出他也很着急,但坚毅的嘴角连抽动都没有。我只得主动上去攀谈。
我:师傅啊,你们平时开车都不说话的啊?
他:公司规定,不允许主动和乘客搭腔。
我:我们北京的出租师傅都很爱说话的。
他:是,我去过北京,坐过你们的出租车。
我:……他们说话很有趣吧?
他:是,很有趣。
我:(有点冷)……可以举个例子么?
他:他问我哪里来的,我说上海。
我:(更冷)……然后呢?
他:他就问我“现在你们市委领导班子团结吗?”关他屁事啊。
我:……(寒!)
师傅这才第一次正眼看我,他耸了耸肩,很国际化的样子。车,静静地在车流里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