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例书编辑如何适应数字出版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结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传统编辑应该如何适应,值得思考。
  
  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
  
  数字出版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艺术设计、出版发行、物流经济等的综合体,因此,数字出版编辑应是多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相关软件使用方法,提高编辑效率是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基本要求。随着技术进步,作者稿件形式由手写稿改为电子稿,排版工具也不断改进。传统编辑审校一本40万字的书稿,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黑马校对等编校辅助工具出现后,两天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稿件的审校。同时软件审校可以避免因人为疏忽而形成的硬伤,有效降低错误率。
  未来的数字出版可能是无纸化的出版,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几乎完全不涉及纸样。然而编辑功能从审校工作中解放后,并不意味着对编辑素质要求降低而是对编辑的版式设计,媒体编辑工具使用以及网络技术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编辑在组织出版电子图书的同时,应该关注读者电子阅读器终端的格式,显示器的通用尺寸,了解读者电子图书的阅读习惯以及何种编排模式的阅读效果最佳等。
  
  适应数字出版策划
  
  辅助编辑软件工具的出现,促使编辑工作由注重词句用法和文理通顺,转移到对内容的关注上。编辑人员在策划纸介出版物时,应同时考虑其多媒体多元化的开发利用,实现电子出版与纸质图书的资源互补是电子出版的最佳出路。世界出版巨头亚马逊公司清晰地认识到,“让纸质书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能的,数字出版需要的是纸质书所缺乏的功能。”
  编辑只有在稿件内容上有更多的创造性劳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内容”已成为出版业手中最后的一张王牌,高举“内容为王”大旗,改变原有的编辑工作流程,将编辑工作的重心由对内容的选择加工转移到对选题的策划与开发上来,因为无论何种新媒介都不过是内容的载体和传播的渠道,都离不开其承载的内容。传统图书编辑需要提高自己的策划层次,为了增强数字出版读物的策划力度,编辑在策划过程中既要注意与传统出版相结合,又要注意与手机运营商、网络服务商等数字媒体终端相结合,才能更快地取得成效。
  
  处理好电子出版物著作权属关系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权,在进行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图书编辑应该充分与作者沟通,处理好相关作品的网络传播权等法律关系。据了解,很多图书出版单位不具备数字出版权,但几乎所有图书出版单位会在自己的网站上传播图书信息,有的还因此招惹了官司。编辑在与作者进行出版合同签订时,要求作者让渡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权利是可能的,关键是给作者讲明让渡权利后的预期利益和现实利益。比如网络传播能迅速扩大图书影响,增加纸质图书的销量,提升作者的知名度等。
  杜绝网络侵权,鉴别学术不端。数字出版在给人们带来出版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文化垃圾。一些人为了出名、职称评定,盲目攒文、肆意拼凑作品,混乱了数字出版领域,网络侵权、学术不端等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编辑一定要把好审稿关,以一双火眼金睛杜绝日后的法律、道义麻烦,维护出版界的良好声誉。
  
  主动参与营销策划
  
  数字出版的日益发展,出版社经营形式将会出现巨变。传统的图书发行、营销业务在数字出版时代正逐步的转型,单纯的发行、市场人员逐步减少,转而被电子交易,网络分散下载为代表的数字发行取代。被弱化的人力市场营销行为,需要在图书出版流程的其他部分予以加强,这就要求编辑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选题策划开始,对图书营销有一个立体、多维化的思考,在塑造精品内容的同时,把图书的营销也推向重要位置。
  此外,数字出版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社与外界的联系异常紧密,交流也愈加频繁。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除了外语专业图书编辑,其他类别的图书编辑对外语要求并不高,外语退化成为个人简历中一个美丽的装饰品。而电子出版的特性决定了其出版标准与国际接轨,外语知识的重要性将会凸显,除了掌握日常外语交流,不同学科的编辑,对专业外语也应重视。
其他文献
谢寿光,笔名谢曙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早在就读厦门大学期间,谢寿光就视狄德罗为偶像,他不认同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一流人才当作家,二流人才当学者,三流人才当编辑”的说法,毕业后毅然选择做一名编辑。他的职业生涯,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学卷开始,获得过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第十届韬奋出版奖。他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十余年
期刊
2010年7月7日,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版权管理司、出版管理司等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汉王、方正、盛大等相关企事业单位6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与会代表就电子书内容相关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表示愿意参加相关工作,通过标准规范电子书产业链相关各方的行为,减少上下游因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
期刊
喧嚣的图书市场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出版人争相推出热点书吸引人们的眼球。业内人士言谈中自然而然地称自己在“做书”。一个“做”字真是准确形象极了。选题策划上横空出世,想他人所未想;产品设计上殚精竭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宣传上一波未落一波再起,轮番冲击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就是小小的腰封,也反复推敲,用心斟酌,“语不惊人死不休”。心机费尽地“做”下来,图书作为商品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使这一切努力
期刊
柳斌杰:迈向新闻出版强同要何真本领硬功夫    2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2010年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也是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出坚定步伐的—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本领和硬功夫。柳斌杰强调,广大干部职工要不断提高
期刊
“打榜”爆出潜规则图书打榜“打”出多少收益    据《文汇报》报道:买书读书也有从众心理,一本书若能上榜,对促销颇具效果。于是,一些出版社和书商就动起了“打榜”的脑筋。记者经过采访,大致厘清了“打榜”的潜规则。所谓“打榜”,就是出版社或书商在给实体书店或网络书店大量发货的同时,指派专人匿名大量回购某本书,制造此书畅销的假象,把它推上“月度畅销”“年度最受欢迎”之类的榜单。面对国内“打榜”态势愈演愈
期刊
郝振省:“出版文化理性”问题应该予足够重视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在当前,“出版文化理性”问题尤其应该给予高度的、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进行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而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的目的就内在地蕴含着提升出版物内容质量这个基础和前提,因为我们正在加快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的转型,而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样的目的
期刊
“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进军动漫    辽宁出版集团和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被称为“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日前两家强势进入动漫业,拟联合收购蓝猫动漫55%的绝对控股权,以资本运作的方式集聚“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与“中国动漫第一品牌”资源,联合打造“中国动漫第一股”。《蓝猫龙骑团》就是三方借助资本实力,跨越地区、跨越媒体、跨越行业,跨越所有制联合打造的第一部精品力作。《蓝猫龙骑团》已于2月初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期刊
中国编辑学会力推复合出版 13家出版利与7家新传播平台签署合作意向书    本刊讯2月10日,北京编辑界举行迎春联谊会,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孙寿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等领导的见证下,中国编辑学会组织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等13家全国有代表性的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新浪网等7家新传播平台签署合作意向书,以期建立全面、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全
期刊
岁末年初,出版业不断传来兼并重组的重磅消息,2009年12月,新华文轩与海南省财政厅合作成立海南出版公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联合重组的协议也于12月签订。今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它被称作新闻出版业的2010年“一号文件 ”,鼓励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1月份召开的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民营书业企业也以骄人的成绩,给业界递交了一份美丽的
期刊
汉王上市助力电纸书,掀起低碳阅读革命    本刊讯 2月2日,汉王正式发布了招股意向书。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汉王需要为五大项目融资,其中包括众多平台文字识别软件系统及产品、基于OCR技术的行业专用信息采集产品、电子纸智能读写终端(电纸书)、数字化仪器相关设备与软件技术产业化以及全国营销平台综合体系建设项目。  据了解,汉王2007、2008两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4亿元和2.28亿元,在2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