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政治生态也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既要关注权力系统内部各要素,也要重视国情党情、历史文化、社会心态、制度建设等相关要素。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征程中,“政治生态”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厘清基本内涵,明确主体意识,为净化政治生态奠定思想基础
净化政治生态的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纪律问题和作风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主体,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良好政治生态主要包括三方面要素:一是从政价值观,即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和政治追求及其对廉洁政治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二是政治制度建设,即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实现政治体制内权力运行与制度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三是从政行为规范,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政治生态建设中去,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注入活力、夯实基础。因而,需要着力建构以从政价值观为软约束、政治制度为硬保障、从政行为规范为根本要求的有机统一体。
坚定理想信念,培厚廉洁文化根基,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是政治生态的根本和灵魂。灵魂不变,主心骨不垮,政治生态就不会发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思想统一到宪法和党章上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回答好“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我是谁”和“身后留下什么”等问题。
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优势,深入挖掘湖北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用荆楚传统文化和湖北红色文化中的勤政廉政、为民务实思想浸润心灵、规范行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树立务实开明的民本观、朴素高洁的节俭观、理智清醒的义利观等,不断培厚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纪律挺在前面,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气候”环境
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政治生态往往健康;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出问题,大多是因党内政治生活涣散、松弛造成的。当前,各级党组织党内生活总体上是正常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要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方案,针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正风肃纪、抓好建章立制等任务,逐项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跟踪推进,切实解决理想信念、党性锻炼修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的良好政治局面。
纪律是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源泉。各级党委、纪委要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真正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在政治纪律方面重点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问题;在组织纪律方面重点查处干部选拔任用中违反规定程序的突击提拔、带病提拔等问题;在财经纪律方面重点查处财政资金脱轨运行问题。在工作方式上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询问和质询等制度;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实现监督执纪常态化。
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方位扎紧扎细扎实制度笼子,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
解决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把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求,堵塞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健全防治腐败体制机制。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特别要着力细化和落实三方面的制度。一是细化党内民主制度,包括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内民主议事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细化选人用人制度,解决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缺乏客观性,不确定,不具体,不易把握,导致以长官意志为标准等问题。三是细化监督执纪问责制度。《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为下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和震慑力提供了保障。
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反腐败,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强大动力
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保障性要素。
当前,中央采取有力举措整治“四风”,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但不正之风病原还在、病根未除,究其根本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和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刻剖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抓住“关键的少数”,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为净化政治生态作出重要表率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抓住“关键的少数”,确保其率先垂范,就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牛鼻子”。领导干部作风严肃,就能发挥示范作用,起到团结鼓劲的激励作用。反之,领导干部作风懒散、不敢担当,必然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着力解决在修身、为政、谋事上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作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智力支持
构建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系统调查和科学预测良好政治生态的社会影响与效益,分析所在地区社会环境对政治生态现状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往对政治生态优劣的评判,主要是执政者自我评价,这是必要的,但在缺乏其他评价机制和方式的情况下,易导致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群眾评议、社会评价的标准。要借助社会性评价机构的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系省纪委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研究员)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征程中,“政治生态”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厘清基本内涵,明确主体意识,为净化政治生态奠定思想基础
净化政治生态的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纪律问题和作风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主体,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良好政治生态主要包括三方面要素:一是从政价值观,即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和政治追求及其对廉洁政治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二是政治制度建设,即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实现政治体制内权力运行与制度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三是从政行为规范,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政治生态建设中去,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注入活力、夯实基础。因而,需要着力建构以从政价值观为软约束、政治制度为硬保障、从政行为规范为根本要求的有机统一体。
坚定理想信念,培厚廉洁文化根基,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是政治生态的根本和灵魂。灵魂不变,主心骨不垮,政治生态就不会发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思想统一到宪法和党章上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回答好“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我是谁”和“身后留下什么”等问题。
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优势,深入挖掘湖北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用荆楚传统文化和湖北红色文化中的勤政廉政、为民务实思想浸润心灵、规范行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树立务实开明的民本观、朴素高洁的节俭观、理智清醒的义利观等,不断培厚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纪律挺在前面,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气候”环境
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政治生态往往健康;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出问题,大多是因党内政治生活涣散、松弛造成的。当前,各级党组织党内生活总体上是正常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要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方案,针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正风肃纪、抓好建章立制等任务,逐项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跟踪推进,切实解决理想信念、党性锻炼修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的良好政治局面。
纪律是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源泉。各级党委、纪委要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真正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在政治纪律方面重点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问题;在组织纪律方面重点查处干部选拔任用中违反规定程序的突击提拔、带病提拔等问题;在财经纪律方面重点查处财政资金脱轨运行问题。在工作方式上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询问和质询等制度;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实现监督执纪常态化。
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方位扎紧扎细扎实制度笼子,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
解决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把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求,堵塞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健全防治腐败体制机制。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特别要着力细化和落实三方面的制度。一是细化党内民主制度,包括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内民主议事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细化选人用人制度,解决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缺乏客观性,不确定,不具体,不易把握,导致以长官意志为标准等问题。三是细化监督执纪问责制度。《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为下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和震慑力提供了保障。
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反腐败,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强大动力
一个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保障性要素。
当前,中央采取有力举措整治“四风”,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但不正之风病原还在、病根未除,究其根本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和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刻剖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抓住“关键的少数”,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为净化政治生态作出重要表率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抓住“关键的少数”,确保其率先垂范,就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牛鼻子”。领导干部作风严肃,就能发挥示范作用,起到团结鼓劲的激励作用。反之,领导干部作风懒散、不敢担当,必然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着力解决在修身、为政、谋事上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作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智力支持
构建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系统调查和科学预测良好政治生态的社会影响与效益,分析所在地区社会环境对政治生态现状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往对政治生态优劣的评判,主要是执政者自我评价,这是必要的,但在缺乏其他评价机制和方式的情况下,易导致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群眾评议、社会评价的标准。要借助社会性评价机构的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系省纪委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