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核心素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大家说
  ★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
  把核心素养等同于全面素养,显然是错误的。从词义上看,核心素养必须是“核心”的素养,核心素养之外,还应该有“非核心素养”。否则,所有的素养放在一起,就不是“核心”的素养了。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从此意义上讲,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等的“聚焦版”。
  那么,如何聚焦?如何从众多素养中找到“关键的”素养?必须根据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核心素养。
  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
  在以人为本的权利时代,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个体过上成功的生活做准备。但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核心素养应该适应、促进21世纪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在核心素养指标的遴选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组织、一些國家和地区在核心素养的选取上都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适应21世纪的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看,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
  学生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素养。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这些素养的重要性并不是平列并重的,需要有优先顺序。这些优先选项是什么呢?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等排在前列,这些素养事关个体能更好应对21世纪的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应试教育”也培养了一些素养,如死记硬背(记忆)的素养、题海战术(应对考试)的素养等等,在新的世界大势下,这些素养都是低级素养,没有竞争力。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些高级素养,国家参与国际竞争需要这些高级素养。中国的国民素质和学生素质需要更新换代,中国的教育目标需要升级换代,核心素养为更新换代指明了路向。
  核心素养之所以是“高级素养”,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第二,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是对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核心素养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高级素养,而不是基础素养。例如,身体素质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视为基础素养。但因为“太基础”了,国外的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都没有将之列入。另外,传统的“读写算”等基础素养,也未被纳入其中。
  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
  我国的核心素养“热”,显然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范围会有一定的,甚至相当的共性,如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但因为国情差异,特别是各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核心素养的厘定和培育,也需要有内容差异和程度差异。就我国而言,有两个核心素养必须被大力强调:一是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二是民主素养。中国社会走向全面进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所以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
  就我国而言,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宫振胜:核心素养最应该聚焦的是思维素养
  在今年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年会上,多位教育专家提出,研究、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刻不容缓,这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共同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笔者把核心素养理解为思维素养,或者说,思维的素养是核心素养之一。
  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大家都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如叔本华认为,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价值百倍。帕斯卡尔认为,人类只是会思维的芦苇,因为懂得思考,人类才成了万物之灵长。正是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不少学者把思维培养放到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如钱学森提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迈克尔·桑德尔提出,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以色列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费厄斯坦呼吁,思维过程应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杜威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写道:“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就是要养成细心、警觉和透彻的思维习惯。”
  笔者的主张是,理性思维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的理性化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传授他人结论实际上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工作,掌握他人的结论实际上成为了学生的核心任务。要改变这种传统是很艰难的。
  早在1983年,钱学森在《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文中提到,他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到教师讲得太繁琐,连习题也在课堂上讲。课后他向老师建议,两节课改成一节课就行了,留下习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去做。教师表示,同意该意见,但不能照着办,因为有些学生不习惯,就会对教师提批评意见,“条子”多了,教务部门不察,就会影响教师评职称,提级别。   考试是教育的“牛鼻子”,尽管很多人痛斥应试教育,把各种教育弊端归咎于“应试”,但谁也不敢取消教育中的考试,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还得继续辛苦应试,考试指挥棒还得继续指挥。所以,核心素养要成为教育的核心,必须先成为考试的核心。只要持续不断地在考试中加大思维题的分量,“师讲生听”一统课堂的局面就会改变。
  思维题如何考试呢?哈佛大学的说明性写作课,强调如何严谨地思维,如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证明问题,如何清晰有效地和他人沟通,核心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社会科学可以这样考:有人认为,经过多次打压,房价也没有下降,这说明房价没有泡沫。他的理由成立吗?自然科学可以这样考: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球验证落体定律,这一验证存在哪些不足?因为考生提前准备好“标准答案”也会使这类考试变质,所以一些国家的考试主管机构要求考题频繁更新,禁止教育机构猜题、提供标准答案。对此,我国完全可以借鉴。
  (作者系青岛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 成尚荣: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
  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对于学校,首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提出的必然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紀,国家颁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点。
  2013年,进一步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并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
  这一改革的历程清楚地表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以及所形成的主题是在改革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它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研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其二,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深化的统领性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支撑性,提升改革的自觉性。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这种直接、深度的关联主要体现为,它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宗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教材编写、教育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的根本依据。
  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走向人生,走向未来。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改革充溢着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内涵,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进一步彰显。
  其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研制的核心素养是“国家标准”,所有学校都必须执行、落实,就如同课程标准。这样的背景视野,既超越了课改本身,也提升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意义。
  这是一种国家发展的战略思维,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应超越具体的学校,也不必在技术层面和细节上纠缠。这种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决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灵机一动。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站到更高的平台上,从狭隘的视野中跳出来。
  (作者系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结语:
  当前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从其根本上来讲,是对教育本质的叩问,对教育目的的探讨和对新时期教育方向的寻求。不过,来势的“轰轰烈烈”让人担心它来如潮涨,去如潮落。笔者想,惟有探其源,究其本,才能够不被这股潮流所裹挟,做一个清醒且自觉的教育工作者。
其他文献
情感是儿童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有了情感参与,绘画创作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了情感的表现,儿童所画的画才能被称之为儿童绘画。  高年级的美术课堂中有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其一,缺乏情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对内心情感控制力较低年级学生强,愿意在课堂中交流的同学较少;其二,缺乏将情感融入创作的表现力,高年级作品很精美,但有程式化倾向;其三,缺乏美术
东莞企业豪气年会再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模具工厂。之前,网络公司年会曾现场派发300多万元奖给员工。模具工厂为了能留住人才,也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加盟,除了拿出11辆小车现场奖
传媒时代的来临使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文化固守的“文以载道”的出世性被消解,文化消费性代之而起。鲍德里亚揭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向了消费型社会,从而文
<正>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两大任务的医院,适者将得到生存发展,劣者将逐步萎缩淘汰。特别是大多数起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省物价局发布《关于开展小学生课后在校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需要参加课后托管的学生,可由家长向家长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在学校指导下进行校内托管服务。  校内托管服务主要包括午托和晚托,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生自习、阅读、做课外作业,开展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等。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教学或补课,不得开展收费培训活动。  湖北教育厅明确表示,小学生课后在校托管服务遵循“家长自愿
在素质教育和课改盛行的今天,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改善了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并且通过直观的图像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各种感官,使得学生的认识多元化。另外,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粗浅理解
晚清时期,受鸦片暴利的驱使,四川省广种鸦片,川土的销售和消费都很旺盛,烟土税也成为全省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但旺盛的鸦片生产和贸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引起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中,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很多医院实行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极大地
一、成本核算的重点当前,多数医院实行的院科两级核算制,为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深化成本核算,要在搞好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努力把降低医院经